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漆酶/ABTS介质系统对蒽醌染料的脱色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蒽醌类染料废水的脱色率,以红芝(Ganoderma lucidum)发酵所得漆酶粗酶液与ABTS组成漆酶/ABTS介质系统对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进行了脱色试验,分别考察不同pH、温度、ABTS加入量、酶加入量、金属离子等条件对活性艳蓝KN-R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脱色条件为pH4.0,温度30℃,ABTS...  相似文献   

2.
采用LNAS(低氮天冬酰胺-琥珀酸)培养基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进行培养,检测不同时间培养液对不同底物的漆酶酶活,作为漆酶的产生及活性测定的主要依据。结果表明,在含Cu2+的培养液中不加底物漆酶最大酶活为235.4 U/L,含Cu2+的培养液添加底物木屑后漆酶最大酶活为458.8 U/L。提取经优化筛选后的培养基培养出的漆酶粗酶液,对4种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染料进行脱色试验,结果表明,三苯基甲烷类孔雀绿在6 h时脱色率为86.6%,蒽醌类茜素红在24 h时脱色率为47.6%,偶氮类甲基橙在24 h时脱色率为44%,杂环类中性红在24 h时脱色率为24.2%。由此显示出灰树花漆酶对孔雀绿染料脱色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进而对废水处理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灵芝(Ganoderma lucidum)固体发酵所得漆酶粗酶液对蒽醌染料进行脱色的条件.[方法]分别研究不同的pH、染料浓度、温度、酶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活性艳色蓝X-BR染料脱色的影响.[结果]脱色的适宜条件为:在pH 3.5、40℃、60 U/ml灵芝漆酶、200 mg/L染料浓度的条件下反应5h,活性艳色蓝X-BR染料脱色率可达49%.[结论]灵芝固体发酵的漆酶粗酶液在一定条件下对蒽醌染料活性艳色蓝X-BR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4.
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漆酶Lac4基因在黑曲霉中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将凤尾菇漆酶基因Lac4(Gene Bank登录号AJ507327.1)c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SZHG10-6-2上,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黑曲霉CICC2462中,筛选得到糖化酶基因glaA位点发生同源重组的黑曲霉转化子。摇瓶发酵后取上清液作SDS-PAGE检测、酶活测定及酶学性质和酶稳定性分析,研究重组漆酶对染料脱色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分泌表达重组漆酶r Lac4,其活性在第9天时达酶活最高峰1 211 U·L~(-1);酶学性质研究发现,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pH为4.5,且在10~30℃及pH 5.0~6.0稳定性较好。最适反应条件下,重组漆酶对ABTS的Km为0.142 mmol·L~(-1),最大反应速率Vm为0.693 mmol·L~(-1)·min~(-1)·mg~(-1);通过重组漆酶研究4大类染料脱色能力,发现ABTS为介体时该漆酶对三苯基甲烷类孔雀绿脱色可达44%,杂环类中性红、偶氮类甲基橙脱色率分别13%和11%,而对蒽醌类活性亮蓝(RBBR)降解作用不明显,重组漆酶对孔雀绿的脱色效率具有较大应用价值潜力,对含三苯基甲烷染料废水处理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锰过氧化物酶转化子菌株TN02A7-Lg-mnp2对不同染料的脱色效果。用分光光度法对酶活性检测的丙二酸钠缓冲溶液的pH进行了优化筛选,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检测了优化后的酶液对达旦黄、孔雀石绿、中性红、刚果红、曲利本蓝和结晶紫的脱色效果。菌株酶液对偶氮类的达旦黄、三苯基甲烷类的孔雀绿和杂环类的中性红都有显著的脱色效果,在1 h时脱色率分别为达94.41%、91.43%和90.00%,在16 h时脱色率分别为98.36%、100%和96.47%。酶液对双偶氮的刚果红和曲利本蓝也有不错的脱色效果,在16 h的脱色率分别为96.76%和89.39%。对三苯基甲烷类的结晶紫的脱色效果相对较弱,在16 h的脱色率为67.31%。最终结果表明,菌株TN02A7-Lg-mnp2的酶液对多种染料都有很强的脱色能力,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极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具有漆酶活性的新菌株的生长特性及其芽孢漆酶对各种染料的脱色效果。[方法]利用经典的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特性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具有漆酶活性的菌株进行鉴定,研究温度、p H、Na Cl和Cu2+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并且研究菌株的芽孢漆酶对常用染料的脱色效果。[结果]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细菌,被命名为Bacillus sp.10`ZS。菌株10`ZS的最适生长p H为6.0,最适生长温度为35℃,能耐受浓度6%Na Cl和0.6 mmol/L Cu2+。菌株10`ZS的芽孢漆酶对结晶紫和活性亮蓝的脱色率分别为87.9%和78.5%。[结论]菌株10`ZS具有耐盐和耐铜的特性,能在碱性条件下生长,其芽孢漆酶对三苯甲烷类和蒽醌类染料的脱色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选取8株白腐菌分别与偶氮类染料刚果红和三苯甲烷类染料结晶紫共培养5d,进行脱色菌种筛选,发现白干酪菌和白耙齿菌对刚果红的脱色率均达到99%,血红密孔菌对结晶紫的脱色率达到90.62%.结合木素氧化酶系定性检测的结果,证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漆酶活性是影响染料脱色率的主要因素;在振荡培养方式下菌种对染料的脱色率高于静置培养;利用筛选出的高效脱 色菌对简单混合染料进行脱色试验,同样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表明单一菌种的脱色效果要好于混合菌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印染与染料工业的发展,染料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由染料废水造成的污染呈增加的趋势,开发环境友好、高效、快速、低成本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利用微生物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应用和研究居于首位,许多研究者致力于高效脱色偶氮染料微生物的筛选、分离和驯化。文章详细介绍了微生物对偶氮染料的脱色机制,并对目前研究所涉及的细菌、真菌、藻类以及混合菌群脱色偶氮染料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内容进行了展望,为偶氮染料废水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在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过程中废水所含染料种类的变化对厌氧脱色菌群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8种不同的染料进行浓度梯度驯化从厌氧污泥中富集得到的脱色菌群,测定了驯化后菌群对其驯化染料的脱色率,并将获得的各个菌群基因组DNA以细菌16S rDNA V3区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获得菌群的基因组DNA特征指纹图谱.脱色试验结果显示,经偶氮染料驯化后的菌群对其驯化染料的脱色率要高于经蒽醌染料驯化的菌群.DGGE图谱表明经不同染料驯化后,菌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菌群经活性黑5和酸性蓝127驯化后菌种数减少明显.另外,对菌群的12条优势菌条带进行克隆测序,通过Blast比对,它们分别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在菌群对染料的脱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在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过程中废水所含染料种类的变化对厌氧脱色菌群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8 种不同的染料进行浓度梯度驯化从厌氧污泥中富集得到的脱色菌群,测定了驯化后菌群对其驯化染料的脱色率,并将获得的各个菌群基因组DNA 以细菌16S rDNA V3 区通用引物进行PCR 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获得菌群的基因组DNA 特征指纹图谱。脱色试验结果显示,经偶氮染料驯化后的菌群对其驯化染 料的脱色率要高于经蒽醌染料驯化的菌群。DGGE 图谱表明经不同染料驯化后,菌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菌群经活性黑5 和酸性蓝127 驯化后菌种数减少明显。另外,对菌群的12 条优势菌条带进行克隆测序,通过Blast 比对,它们分别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在菌群对染料的脱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半导体光催化剂TiO2对碱性染料的光催化特性,其对碱性染料的脱色率可达99%以上。催化降解反应属动力学一级反应,半衰期t1/2<8min。  相似文献   

12.
几种偶氮染料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高压汞灯、UV灯、太阳光为光源,进行H2O2、TiO2对酸性品红、活性太红、刚果红、结晶紫及混合染料等几种偶氮染料光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TiO2、H2O2对几种偶氮染料具有较强的光催化降解脱色效果,在pH在3或9时,H2O2的浓度为00.4%或TiO2浓度为0.25%时,其脱色率最高;TiO2的光催化脱色效果强于H2O2的作用,且混合催化剂的光催化脱色作用更强;光催化降解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a polyethersulfone(PES)/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 composite membrane was prepared using phase inversion.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membrane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he effects of MWCNTs content on various aspects of membrane performance such as porosity, water flux, and antifoul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proper addition of MWCNTs would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the membrane. MWCNTs had a strong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industrial dyes and the composite membrane could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dentify and clean up illegal dyes in foods. In addition, this new method for identifying dyes is rapid: the cleanup procedure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illegal dyes in foods by the composite membrane was shortened to 30 min or less compared to 6–8 h for traditional methods.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改性茶叶的吸附效果,采用亚甲基蓝(MB)、固绿(FG)、中性红(NR)3种染料,探索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染料的初始浓度及茶叶投入量等因素对其吸附染料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改性茶叶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改性茶叶对3种染料的去除率均较高,当溶液pH为1、吸附温度为30~40℃时,用0.9g改性茶叶处理浓度为0.01g/L的亚甲基蓝、固绿以及浓度为0.02g/L的中性红染料,20min后的吸附率均在75%以上,且茶叶对3种染料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enton氧化降解活性艳红X-3B的条件及历程。[方法]利用Fenton氧化工艺,分析3种不同初始浓度的活性艳红X-3B废水的降解条件,同时利用GC-MS对其降解产物及历程进行研究。[结果]当H2O2∶Fe2+(摩尔比)=3.1时,COD去除效果最好,随着Fe2+投加量的增加,废水会变成铁红色,同时沉淀物增加;对于COD分别为200、400和800 mg/L的废水,H2O2投加量分别为0.5、1.0、3.5 ml,废水的初始pH为4~5时,COD的去除率最高。Fenton氧化反应的速度非常快,大部分的降解都发生在初始的5 min之内。[结论]Fenton氧化技术是一种高效降解难降解染料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应用平板分离培养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序列分析的方法,筛选鉴定集约栽培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土壤中染料降解真菌菌株,并通过摇瓶发酵研究其染料脱色效果。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分离频次最高的真菌种类为木霉菌属Trichoderma,对5 株接种到苯胺蓝平板上能形成明显水解圈的真菌分离物,测试它们对偶氮和三苯甲烷类染料的降解能力。综合脱色效果较好的菌株为P7-2-3和P12-2-4,ITS序列比对和形态学观察表明菌株分别是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和木霉菌Trichoderma sp.,接种不超过500.0 mg·L-1质量浓度结晶紫染料液体发酵脱色均可获得较高的脱色率;但染料质量浓度为300.0 mg·L-1和400.0 mg·L-1时分别对2菌株的脱色能力产生明显抑制,降解染料质量与菌丝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图4表2参31  相似文献   

17.
将杂多酸(PW9Fe3)负载到阴离子交换树脂(Resin)上,得到PW9Fe3/Resin(PWFR)固相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可以有效地活化H:0:降解染料.以罗丹明B(RhodamineB,RhB)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不同条件下RhB的降解动力学,以及降解过程中其UV—vis光谱及体系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hB的共轭芳环结构被破坏.催化剂的循环实验表明,PWFR固相光催化剂易于分离,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并持续存在的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水杨酸作为生物修复的一种,具有费用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的优点,获得国内外广泛研究.目前,大量水杨酸降解菌获得分离和筛选,而水杨酸代谢的分子机制也得到了深入研究.对微生物降解水杨酸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儿茶酚间位裂解途径、龙胆酸途径等多种水杨酸降解途径,以及参与水杨酸降解的调控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浅议天然植物染料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染料植物资源丰富,植物染料染色技术在我国历史悠久。与化学合成染料相比,天然植物染料安全无毒,具环保效应,其中一些还兼有抗菌、防紫外线作用,适合于开发新功能型纺织品。但其生产应用还存在染料供应难、重现性及染色牢固度差等问题,需要加强研究开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选育、培育出具有良好前景的染料植物并改进传统工艺,在保护植物资源前提下,推进天然植物染料生产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