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目的: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进行内涵剖析,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效益评价指标;研究方法: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分值,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研究结果:(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效益评价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景观效益三方面进行分析;(2)通过对重庆市荣昌县1个街道、2个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社会、生态景观效益相对较弱;研究结论:建议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效益的标准化指标评价体系和效益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2003年,国家相继实施了多项黑土地水土保持工程,有必要对这些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运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近10年黑土地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分别得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有效性、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黑土地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较好且年度平稳度高,但还没有达到最优状态,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增加农民收入、优化资源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长汀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突变级数法,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 个方面构建11 项指标,对长汀县(1999—2011 年)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 年后长汀县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显著,各项效益值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单效益突变隶属函数值服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效益增幅随时间呈降低趋势,2008 年后发展平稳,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趋向协调发展态势;研究结果与实际相吻合,说明运用突变级数法评价长汀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客观合理、科学可行,该方法可为其他区域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笔者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基本成功”,社会效益成功度最高,经济效益次之,生态效益成功度最低,项目建设从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土地整理项目开展及后效益评价的建议,以期对我国东部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工作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庆低山丘陵的地形条件对农村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通过引导农户相对集中居住,对废旧农村居民点拆旧建新或者复垦,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耕地产能,还能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了评估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效益,完善评价方法,提高整治质量,通过对重庆市3个区县12个乡镇26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区调研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地整治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良好”;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优秀”,生态效益“中等”;在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着力提高生态效益,以全面提高综合效益。对策建议:在农村土地整治中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规划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土地整治效益的预测和评价研究,完善土地整治管理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文献梳理,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背景与现状、建设适宜性评价、效益评价、影响因素解析4部分内容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当前研究中评价指标的设置方向以及研究方法在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性等方面的差异性,最后进行整体总结与展望。结果表明,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在项目建设前的适宜性评价研究中,评价指标的设置更侧重于区域耕地的自然禀赋条件;在项目建设后的效益评价研究中,从早期注重经济效益评价逐渐发展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并重;在影响因素解析研究中,当前研究仍较为薄弱,对不同建设区域效益提升水平存在差异的解释仍较少。针对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应综合考量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本研究能为科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模糊模型识别法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的可行性,从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构建土地整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格尔木市大格勒乡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指标量化,利用文献综述法建立模型识别库,根据模型库正态分布数据原理确定隶属函数,建立评价体系与综合效益等级关联度模型。结果表明:格尔木市大格勒乡项目属于“好”级别;乌图美仁乡与郭勒木德镇属于“一般”级别;造成以上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权重较高的社会效益显著性过低,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实例研究证明,基于模糊模型识别法建立的理论和方法在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北京地区首次开展闪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数据与人工观测雷暴日的关系研究,解决北京地区人工观测雷暴日停止后雷暴日数据无法获取的问题。[方法]选取北京地区2008-2011年LLS监测数据,以20个人工观测站为圆心,1 km为间距,统计各站周围半径(r)1~20 km圆形区域内LLS监测的闪电次数及雷电日数。采用直接替代法、地闪密度法和二元法计算雷电日,分别从全市年平均雷电日及各站年平均雷电日两方面与人工观测雷暴日数进行比较,寻求最适合北京地区的LLS资料转换为雷暴日数方法,建立转换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当r =13 km时,LLS监测年平均雷电日数与人工观测年平均雷暴日数最为接近。通过直接替代法、地闪密度法和二元法计算所得的结果中,二元法效果最好,直接替代法次之,地闪密度法效果最差。对于单个观测站,各站周围的地闪密度与人工观测雷暴日数没有统一的函数关系,采用直接替代法得到的各站等效观测半径来确定各站的雷暴日数较为准确。[结论]该结果表明了北京地区LLS数据与人工观测雷暴日之间的关系,使雷暴日可作为基础数据继续应用于北京地区的雷电防护和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环境容量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缺水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供水保障,开展地下水环境容量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分析地下水环境容量内涵的基础上,对地下水环境容量进行重新定义,并提出综合指标环境容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指标体系QVLTE和综合评价指数R。通过QVLTE指标体系在静升盆地浅层地下水环境容量定性评价中的应用,得出地下水水质和地下水水量对地下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地表植被和地下水温相对较小,这与实际吻合较好,印证了QVLTE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为地下水环境容量进一步的定性研究提供参考,对缺水地区地下水的保护、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鹤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7):172-175
为了提高人员生命损失风险计算的针对性、准确性,为人工接地装置安全布设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通过对人工接地装置泄流时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的计算方法的分析,确定了人工接地体泄流时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导致人身伤亡的损害概率的定量计算方法。计算时,通过对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计算值与人体耐受接触电压、跨步电压阈值的比较分析,确定能达到该阈值的最小雷电流幅值,再通过对项目所在位置雷电活动特征的分析,确定可能超过灾害阈值对应的雷电流幅值,即可能产生风险的雷电流所占的频率,认为该频率即为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导致生物伤害的损害概率。对人工接地装置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的计算以垂直接地极为例,同时考虑了冲击电流较工频电流对计算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土资源的开发始终是绿洲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冲积洪积扇绿洲、冲积平原绿洲、干三角洲绿洲等绿洲不同生态区水土资源空间组合差异及水土资源的开发特点分析,提出了不同生态区水土开发利用要点,认为在冲积扇及冲积平原区域,通过合理井灌井排、人工种植草场及机械化除盐等技术进行恢复盐渍化弃耕地为主来扩大耕地,避免重新开荒后又弃耕的发生;在流域下游干三角洲及沙漠边缘区域,通过高效节水技术防止地下水位抬升,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为绿洲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Jigong Mountain Tunnel is a controlled project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Xinyang-Chenjiahe section.Based on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tunnel's hydrogeology character such as geological structure,development of surface water and underground water,recharge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is evaluated,and normal and maximum water yield are predicted in the way of groundwater runoff modulus.It has been shown that normal and maximum water yield are equal to 860 m3/d and 1 283 m3/d,so the whole tunnel is a poor water section,while the speculated are ebbing water ones.  相似文献   

13.
In the temperate climate of northeast Germany, a trade-off exists between water use in agricultural crop production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which is important for urban water supply, irrigation, forestry and peat protection. The APSIM-Nwheat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on deep drainage (DD), the water loss below the maximum root zone as the main source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and wheat production for two main soil types. A linear and a nonlinear climate scenario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linear scenario for 2001–2050 was based on a simple linearly modified historical climate record from 1951 to 2000. The nonlinear scenario used the same 1951–2000 historical climate record but combined it nonlinearly with a Global Circulation Model climate scenario for 2001–2050.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of deep drainage and grain yield with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scenarios, but no difference in the 50-year averages. Hence, a linear manipulation of climate records can be as effective for climate change impact studies on deep drainage and grain yield as nonlinearly manipulated climate data, if long-term average changes are of main interes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trade-off between deep drainage and grain yields can be potentially controlled through N management. However, such control mechanism was more effective under current climate conditions than under future climate and on a better water-holding silt soil compared to a poorer water-holding loamy s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areas with poor water-holding soils should be managed extensively for groundwater recharge harvesting while better water-holding soils should be used for high input grai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黄河玛曲是黄河全境最主要的产流区、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也是世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但自20 世纪60、70 年代以来,该区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破坏、草场严重退化及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草地沙化问题已相当突出,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搜集国内外文献,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生物因素对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的影响,探讨了沙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提出了高寒草原沙化治理、持续利用和保护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以及有效治理该区高寒草甸沙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耕地地力是表征农田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级是保证农田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对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简述了国内外耕地地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综述了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8种主要技术及方法的发展历史和评价应用的优缺点。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GIS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方法以及以GIS为基础的数据挖掘方法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GIS以及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应用也将更为广泛,对提高农田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为精准化。通过本文的综述比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发展效益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明安新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以及水质现状,选取45组地下水,采用仪器分析和容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定,综合运用描述性数理统计和三元相图,分析安新县地下水的主要离子特征,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质量予以评价。结果表明:(1)该区域地下水偏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主要以HCO3-Na型为主。(2)pH和偏硅酸在空间上变异最低(CV<30%);K+和NO3-的空间变异性最高(CV>100%);其余指标的空间变异中等(CV:30%~100%)。(3)影响本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指标主要为TDS、SO42-、F-和总硬度。(4)水质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较好,多为Ⅲ类水,研究成果对了解安新县地下水水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节水微灌技术发展,研发出一种新型的负压渗灌系统。新系统将常规的环形管输水改造为直路单向输水,通过控制计量水箱结构和调压器实现了植物对水分连续自动获取,改变了传统的间歇灌溉理念,提高了灌溉精准和自动化程度,同时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实现了作物自身需水情况与土壤水分平衡精准供水,促进了水分高效精准利用。负压自动补给灌溉具备节水、节能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等优点,从而实现土壤水分的精确和持续控制,使省工、省力、规模化、高效率和高科技的现代农业技术成为现实,彻底颠覆了传统滴灌方式的灌水理念,由人为机械供水改为由土壤水势实时平衡自动、实时、科学调控灌水量,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土壤水分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精确的预测技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以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和地下水埋深为输入因子,土壤水分含量为输出因子的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土壤含水率的最大误差为8.66%,平均误差为4.27%,预测精度达到0.989。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方案和调度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阜新地区人工增雨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地面降水量,利用1981—2010年辽宁省阜新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历史天气资料和降水实况数据,依据人工增雨技术原理,统计、分析阜新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并对人工增雨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阜新地区年均拥有云水资源总量238.4×108 m3,而实际年均降水量只有471.8mm,相当于水资源量47.2×108 m3,仅为所拥有云水资源总量的16.5%,可见阜新地区具有较大的人工增雨潜力;(2)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适合阜新地区人工增雨的天气模型和技术指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12次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增雨效率平均为18.3%,比原来提高了5.2%,年均可增加水资源量约2.5×108 m3,对阜新地区科学、有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最大限度开发云水资源,增加全市水资源总量,缓解干旱,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