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世斌  胡伟  赵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70-11572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模型评价方法,对四川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评价了四川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状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省域旅游业竞争力实际情况,选择34个能够全面反映省域旅游业竞争力水平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聚类法及变异系数法,对"十五"期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进行了量化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异。研究表明:①我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时间变化明显,16省市上升,11省市下降,4省市持平。②我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旅游业竞争力较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③我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差距有所减小;东部省域内部差距在缩小,中部省域内部差距在增大,西部省域内部差距不变;东西部之间及东中部之间差距均有所缩小,中西部之间差距有所增大,但东西部之间差距仍然最大。  相似文献   

3.
赵银德  高明明  安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44-14045,14084
该研究在后经济危机的新形势下,以产业竞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提高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建设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农民竞争力实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力对中国农民有着特殊的意义。分析了农民竞争力的内涵,构建了农民竞争力指标体系,实证评估出中国各区域农民的竞争力水平,比较了各区域农民竞争力并提炼出中国区域农民竞争力的分布特点,提出了若干提升农民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产业构成及功能角度选取指标构建了区域旅游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0、2013和2014年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差异较大,不平衡状况比较严重;各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年际变化较少,但长时段会有所变化。2010—2014年综合排名上升的城市有盐城、南通;下降的有扬州、镇江和连云港;其他城市排名大致不变。  相似文献   

6.
将竞争力理论与国情相结合构建中国省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因子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全国性的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的农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相互依存度和竞争程度不断加深, 第三产业逐渐成长为一个地区的支柱行业。伴随着旅游人数不断增长,对福建省的旅游竞争力 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系统全面地剖析福建省区域旅游产业现状,综合福建地区天 然优势,运用要素资源理论深入研究旅游产业给福建省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现有产业竞争力存在 问题,由此得出一系列对应的举措以提升福建省旅游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翁鸣 《农业展望》2006,2(5):3-5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产品竞争力在对外开放的压力中有了明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提高不仅反映在各种评价指标体系之中,更重要的是源自于从农业生产方式到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的一系列变化和进步,尽管目前农业生产方式和进出口贸易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中产业集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地的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产业集群的推动。在提升企业、区域、产业竞争力方面,产业集群存在着有力的助力作用,这样来看,产业集群的研究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讲的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水平研究主要是讲旅游产业在集群角度上的研究。目前,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成为许多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旅游业的产业集群化还是在初级阶段的,对于系统、理论的产业集群化的研究也没有太多人关注。本文通过将GEM模型在旅游产业集群中的应用,进一步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乳品加工业竞争力问题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首先探讨了乳品加工业竞争力的涵义,然后探讨了乳品加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基本思想和框架,最后构建了乳品加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具体的指标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简要分析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3种关联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生态伦理学角度提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初步构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区蓬勃兴起,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旅游产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中国乡村旅游主要有5类别10种型态,分布范围遍及全国各个省区;乡村旅游开发充分利用了各地区的乡村资源和游客市场,区位选择较为科学,产业集聚度较高,空间结构规划比较合理;乡村旅游空间分布有四个特点: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处于初级形态;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形态差异显著;全国有三个乡村旅游相对发达的区域;东中西部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优化中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对策思路主要有:宏观层面——形成全国性乡村旅游空间网络;中观层面——构建区域性乡村旅游空间体系;微观层面——优化乡村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新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森林旅游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是一种新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在实现经济活动低碳化、最大限度地增加森林碳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界定低碳旅游与森林旅游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森林旅游与低碳旅游的关系,提出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实现低碳旅游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运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 index)测算了中国食用菌的相对竞争力,并通过回归分析和单位根检验探讨了其稳定性,最后分析了食用菌类别、出口国人均国民收入、两国实际汇率和距离对中国食用菌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食用菌出口量和出口额在波动中上升,干品类出口额超过罐头类;中国食用菌相对竞争力总体在上升,但在日本、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传统市场有下降趋势;中国食用菌整体比较优势稳定周期约为4年,其中盐水腌制类和罐头类比较优势变动具有平稳性特征;出口国人均国民收入和两国间距离对中国食用菌比较优势的提升具有负向作用,两国实际汇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港、澳、珠三角地缘相连、资源互补、文化同源、经济相融、旅游产品丰富,互补发展的优势明显。三地游客互流呈现出互为目的地和中转地的特征。基础推动力、市场驱动力、政府调控力是推动三地互动合作的主要动力因素,其中,基础推动力在三地旅游互动合作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起步发展期,政府调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驱动力则相对弱;快速发展期,市场驱动力则成为主要驱动因素;深入发展时期,政府调控力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三地的旅游互动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继续增强游客互流的便捷性、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及优化空间布局是三地旅游互动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综合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2009—2019年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各项效率,并探究其旅游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水平总体不高,主要受旅游纯技术效率驱动,空间上呈现出"东强西弱"梯度格局,空间演化上由集聚向离散状态转移,城市间空间关联性减弱;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时序上呈现波动式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经历了"发散—收敛—发散—收敛"四阶段;地区经济水平和区位条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综合效率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资源禀赋则对其表现出阻滞作用;市场化程度、交通条件、信息化水平则对不同城市群的驱动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新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新疆区域旅游竞争力可以明确竞争实力、自身优势及弱势,从而通过找到自身与旅游发达地区的差距,挖掘隐性发展潜力,释放显性竞争优势.以竞争优势理论、区域旅游系统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基础,构建了新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对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以及各因子权重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得出新疆旅游产业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应着重以挖掘和提升新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为重点,为实现建设旅游强区的最终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73-2014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3S技术,分析阳朔县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973-2014年阳朔县林地先减后增,农田和裸地先增后减,建设用地持续增加,水体和草地不断减少;旅游接待人次与建设用地、林地呈显著正相关,与农田、水体呈显著负相关;1973-2000年整体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加,2000年后景观趋向集中连片,破碎化程度降低;从景观类型水平上看,林地优势景观的地位不断强化,连接度增加,农田破碎化加剧,趋向分散经营,建设用地复杂性增加,后期趋向于集中分布,水体和草地破碎化程度降低,复杂性减弱,裸地零散分布为主,破碎化降低、复杂性增加;1973-2000年景观变化主要受农林业种植活动以及城乡开发建设影响,2000-2014年受阳朔旅游产业大发展以及旅游城镇化影响,各景观类型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化。研究结果可为阳朔县景观格局优化调控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