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紫外光谱分析和纸上色层分析法,对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荧光”的荧光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茧层的荧光色素来源于中部丝腺,中部丝腺的荧光色素来源于血液,丝腺对荧光色素没有选择吸收功能;5龄4 d后雌雄蚕血液荧光色出现差异,丝腺则在5 d后产生差异;雌雄茧的荧光色主要由4种荧光色素构成,色素种类无差异,造成雌雄荧光茧色差异的原因是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5龄4 d后,随日龄的增加,雄蚕血液的黄色荧光随之加深,而雌蚕中肠的黄色荧光不断加深。雌性中肠对黄荧光色素的透过性低下,可能是造成雌雄荧光色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家蚕茧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可呈现多种荧光茧色,且因品种而异。采用紫外线下荧光选茧,定向培育等育种手段,已育成依据蚕茧的荧光色可判断性别的家蚕品种[1]。但目前尚不清楚该类品种荧光色素的代谢机理。本试验通过对该类品种5龄雌雄幼虫逐日血液荧光色检查、绢丝腺移植以及三眠化早熟处理等,研究荧光茧色判性家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的差异。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蚕品种为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具有荧光茧色判性特点的家蚕品种荧光。其蚕茧在一定波长紫外线照射下,雄茧呈黄荧光色,雌茧呈淡兰荧光色。紫外分析仪为浙江产P…  相似文献   

3.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色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对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间荧光色素的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本所育成。波长3650APK—4型紫外分析灯,浙江产。1.2试验方法1.2.1血液提取液的制备:取雌雄熟蚕血液各2mL混合于5mL70%乙醇中,充分混合抽提后,35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备用。1.2.2绢丝腺提取液的制备:取雌雄熟蚕各5头,用水麻醉,取出中部丝腺10条,蒸馏水清洗后,置于10mL70%乙醇中。同法,将后部丝腺取出后置于5mL70%乙醇中,室温浸泡抽提24h,将提取液离心除去蛋白质等物,取上清液…  相似文献   

4.
“荧光”蚕品种雌雄荧光色素的定性及相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纸上色层分析法 ,对家蚕“荧光”品种雌雄幼虫和茧层的荧光色素进行了定性和相对量分析。结果表明 :构成雌雄茧层荧光色素的种类无显著差异 ,雌雄茧荧光色不同的原因是组成茧荧光色的各种荧光色素相对量不同 ;茧层中的一种Rf值为 0 77的黄荧光色素 ,在熟蚕丝腺中没有检出 ,说明营茧过程中有新的荧光物质形成或有较大的变化 ;5龄幼虫不同发育时期 ,雌雄各荧光色素的相对量不同 ,以荧光黄色素为例 ,雄性随日龄的增加其相对量不断增加 ,而雌性则以 5龄 96h为最高 ,其后逐渐下降 ;雌性幼虫肠壁组织中的Rf值为0 19和 0 5 9的两种明黄色荧光色素 ,雄性幼虫和雌性幼虫的其它组织中没有检出 ,说明雌雄幼虫在色素代谢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问:春期蚕生不结茧蚕,在饲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呢? 答:熟蚕上簇后不寻找结茧场所,而沿簇的四周徘徊。其特证是蚕体肥大、环节肿胀膨大呈深黄色。这种状态的蚕称为不结茧蚕。在春蚕期发生的不结茧蚕,大部分是由于绢丝腺异常而引起的。 通常,如果熟蚕体内的丝腺分泌物不排出,蚕就不能化蛹,绢丝腺缢束而不能吐丝的蚕,不断地徘徊,不久便死亡。可以说绢丝腺异常是由于蚕体内激索分泌不平衡引起的,但对于蚕绢丝腺组织出现异常机理的详细情况,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相似文献   

6.
家蚕茧层荧光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自生化遗传学立场,对家蚕茧荧光色与品种、性别和蔟中温湿度的关系以及遗传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纯黄荧光色对纯紫荧光色为不完全显性;茧荧光色受多对基因控制,支配黄荧光色的至少有Yf-1和Yf-2两对基因,支配紫荧光色的至少有Vf-1和Vf-2两对基因;纯合型荧光色品种受蔟中温湿度影响小,而来合型荧光色品种则受其影响大,其主要机制是各荧光物质相对含量和少数荧光物质种类发生改变;在茧荧光色性别标记系统“东34限”中,其雌雄茧层中所含荧光物质的种类相同,但有三种黄荧光物质和一种紫荧光物质的相对含量雌雄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正> 养蚕必须良桑饱食,才能高产、优质,为什么呢?请看下面图表所示: 现行多丝量蚕品种,从蚁蚕到老熟,饲养经过一般不过25~26天,体重增加10,000倍,绢丝腺增加160,000倍。这不难想像蚕对饲料营养是高要求的。再从蚕不同龄期的生产发育来看:体重日平均增加倍数是小蚕期多,大蚕期少;绢丝腺则是3龄后随蚕龄增加而增大,5龄期最  相似文献   

8.
<正>五龄柞蚕绢丝腺增长规律,苏联学者T.C.已有研究.而壮蚕期饲料对五龄柞蚕绢丝腺的增长也有一定关系.摸清柞树叶质对柞蚕绢丝腺增长的影响,以便改善饲养管理方法,这对一化性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部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柞蚕品种地方品种“方12号”.二、材料蚕放养方法(一)大眠场二年生老柞育:一至三龄蚕按河南普通方法放养,饲料为二年生老柞(河南俗称老梢),四龄蚕继续使用二年生老柞饲料喂养.当大眠蚕(四龄眠蚕)起身时,挑选同时期眠起的五龄蚕为材料.于五龄第2天8时.再将柞蚕移人当年生芽柞(河南俗称火芽)上放养.  相似文献   

9.
家蚕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正> 笔者自1985年,用PK—4型紫外分析灯3650A紫外线,对本所50个家蚕品种,24对杂交种、58个杂交育种材料,进行了荧光茧色观察和不同荧光茧色杂交后代的观察。1986年春蚕期,在本所杂交育种材料8417中,发现了一个荧光茧色判性系统,定名为“荧限8417”。可用荧光茧色鉴别雌雄,较以往削茧取蛹鉴别雌雄,省工省力,简便易行,且雌雄茧能分开缫丝,可提高经济效益。为此,进行了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选育的研究。又选出一个中国系统荧光茧色判性品种,定名为“荧光”。并  相似文献   

10.
Ⅲ、生理学1.发育A、生长幼虫期,蚕体重的增加很显著,各龄体重逐渐增长,特别是在5龄期.结茧前1天或1.5天,体重达到最大值,为蚁蚕的12.000倍、不同器官体重增加方式,依蚕发育的阶段而异.5龄期绢丝腺发育极迅速.例如,在第1、2、3、4和5龄期间丝腺生长,分别为20,6,5,6和40倍,最后约占体重40%.另一方面,在5龄期间中肠仅增长1.6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有色茧色素物质在蚕体内的代谢机制,检测了有色茧主要色素物质的含量及其在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肠、血液、丝腺组织中的消长变化,分析色素物质从中肠进入血液再转运到丝腺的时序差异。有色茧中,黄茧的色素以类胡萝卜素化合物为主,绿茧的色素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家蚕5龄幼虫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的含量均呈现龄初低、龄末高的趋势,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肠>血液。2种色素物质含量变幅最大的是后部丝腺组织,结黄茧蚕和结绿茧蚕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增加406.55%、202.50%,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分别增加211.80%、250.84%。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绿茧蚕大于结黄茧蚕,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黄茧蚕显著大于结绿茧蚕,与在不同颜色蚕茧中检测到的2种色素物质含量一致。研究结果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积累较多,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丝腺组织中积累较多;丝腺组织中2种色素物质的含量与茧色密切相关;来自桑叶中的2种色素物质经中肠消化吸收后,再通过血液进入丝腺组织并产生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2.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和后代杂交遗传表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敬全  崔玉梅 《蚕业科学》1990,16(3):180-182
<正>用PK-4型紫外分析灯,3650(?)紫外光,照射苏17蚕茧,观察其荧光茧色,看出:苏17的荧光茧色分黄、白两种,其中黄色茧占60.72%,白色茧占39.28%,在黄色茧中雄性占57.55%,白色茧雌性占55.49%;从中选取黄、白两色荧光茧,相互交配继代,F_1在白(?)×黄(?)的形式中,发现了以荧光茧色可判别雌雄性别(判性)系统,称为‘荧光”,其表现是:白荧光茧为雌(?),黄荧光茧为雄(?),判性率99.7%,(?):(?)≈1:1.经同胞交配饲养,能遗传继代;  相似文献   

13.
家蚕性别与生理生化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蚕茧生产上,家蚕的雌雄比为1:1,由于雌雄蚕的经济性状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蚕业工作者提出可在生产上推行"雌雄分养、专养雄蚕"的新举措.归根结底,雌雄蚕之间经济性状的差别是由于其生长发育及内在的生理代谢差异所引起的.本试验重点分析了家蚕性别与5龄逐日体重、丝腺鲜重、血液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等生理生化性状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家蚕5龄血液蛋白含量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以期通过生理生化的研究,为家蚕性别控制、雌雄分养、专养雄蚕的生产化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氨基酸饲料饲育家蚕5令幼虫,饲料中的酸性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量对5令期各组织的成长、体液成分和尿酸排泄的影响。现将所得结果归纳如下。 (1)酸性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量在143mg/g(E/TA值0.44)时,5令期体重最大;在上述两类氨基酸量更多的场合,绢丝腺、脂肪组织的成长良好。 (2)在酸性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量少(E/TA值高)的场合,绢丝腺以外的体组织、中肠和睾丸比绢丝腺、脂肪组织成长良好。 (3)体液蛋白质量随饲料中酸性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游离氨基酸量则表示比较稳定。 (4)酸性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添加量在200mg/g以上,则尿酸排泄量激增。 (5)酸性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对上述各组织的成长、体液成分和尿酸排泄的影响,因饲料中蔗糖的存在与否而异,在不添加蔗糖区,可以看到妨碍上述氨基酸在蚕体内利用的征候。  相似文献   

15.
用~3H标记蚯蚓制剂,给五龄家蚕进行添食处理后,通过对熟蚕的绢丝腺、茧层和蛹体中放射性含量的测定,以掌握蚯蚓制剂在家蚕体内绢丝腺中吸收和运转的规律,从而探索其生理机制,为该制剂在养蚕生产中进行实用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3650A紫外线进行荧光选茧,定向交配,运用原种自系分离及杂交育种等方法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其蚕茧在紫外线下,雌茧和雄茧分别呈现白色和黄色荧光,准确率达100%和95%;对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进行了5省联合鉴定,主要经济性状优良,达到实用化蚕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主色素跟踪法和性染色体标记法,对家蚕荧光茧色性连锁遗传类型进行研究。对依据家蚕荧光茧色判别性别起决定作用的荧光黄色素合成由多对基因控制,蚕茧的荧光黄色为数量性状遗传,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主要位于常染色体上。在雌蚕茧为荧光紫色、雄蚕茧为荧光黄色的家蚕品种春玉和雌、雄蚕茧均为荧光紫色的家蚕品种皓月B的杂交后代群体中,蚕茧的荧光黄色与荧光紫色均能正常表现,控制2种荧光色素合成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不存在显隐性关系。造成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雌雄茧荧光色不同的原因,是雄蚕茧中的荧光黄色素含量显著高于雌蚕茧,出现这种差异是由于与雄性幼虫相比,雌性幼虫的中肠不能有效地透过荧光黄色素,而是富集于中肠中。  相似文献   

18.
家蚕荧光茧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将蚕茧荧光色量化,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在不同世代的表现,发现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表现为数量性状部分性连锁,受多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基因控制。性染色体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雄茧多偏向黄荧光侧,雌茧多偏向紫荧光侧。蚕茧荧光色判性品种的雌雄结构属于ZFxZFx、ZFxW型。  相似文献   

19.
桑蚕茧荧光色素的理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色桑蚕茧在紫外光(2600~3800(?))照射下会发出黄、白、紫、蓝色等可见荧光.茧荧光色与蚕品种,性别的研究(井上柳悟,1929;Lambardi.P.L,1930)发现存在着限性荧光现象.近代研究认为茧荧光色与茧丝的解舒等性能有密切关系(戴亚民,1957;刘冠峰,1983;葛惠英,1988),目前已应用于蚕茧的茧质检定.  相似文献   

20.
秋丰×白玉对血液型脓病的抗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现行蚕品种秋丰×白玉的正交雌、雄及其反交的雌雄混合的3龄起蚕添食桑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作其对NPV的抗性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正交的雄蚕对NPV的抗性显著高于雌蚕 ,反交雌雄混合蚕的抗性略强于正交雌雄混合蚕 ,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