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豆种子经甲壳低聚糖处理后发芽,其体内的几丁质酶活力比发芽前提高了46倍,比发芽的大豆提高了1.3倍。大豆种子经甲壳低聚糖处理后发芽的提取物作用于DD值为71.1%的壳聚糖15min,可使其乙酸盐溶液的VDP值达60%以上。初步纯化的大豆几丁质酶可降解壳聚糖释放还原糖且较适合降解DD值低的壳聚糖,其作用于DD值71.1%的壳聚糖37.5h可得到平均聚合度为4—5的水溶性甲壳低聚糖,得率为40%左右。  相似文献   

2.
油菜几丁质酶的纯化及其在抗菌核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菜叶片经油菜菌核病菌 (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 或水溶性壳聚糖处理后, 几丁质酶活性明显提高, 分别在处理后 1 d 和 2 d 达活性高峰, 比对照分别高5 倍和2 倍左右。被激发提高的几丁质酶表现为内切酶活性, 细胞间的几丁质酶比活力显著高于细胞内的酶比活力。菌核病菌侵染后的油菜叶片提取液经60% 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再通过再生几丁质柱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的几丁质酶, 经 S D S P A G E 显示单一的谱带,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2 000。纯化的油菜叶片几丁质酶能降解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细胞壁,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可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3.
水溶性壳聚糖对小麦和油菜几丁质酶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小麦,油菜苗施浓度为0.2%水溶性壳聚糖后,叶片几丁质酶活性明显提高,油菜和小麦酶活性分别在处理后2d、6d时达最大值,均比相应对照提高2倍左右,且都表现为内切几丁质酶活性。叶片细胞间的几丁质酶比活力明显高于细胞内的酶比活力。  相似文献   

4.
菜豆种子几丁质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硫酸铵分级沉淀与亲和层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了菜豆种子中的几丁质酶。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图谱显示,经亲和层析后的蛋白质样品呈单一谱带,分子质量为3.46×10^4,纯化倍数达48.8倍,几丁质酶回收率为47%,酶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6.0。纯化菜豆种子几丁质酶对绿色木霉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西木薯诱导开花结实及发芽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南宁立地条件下,以正常排灌的土壤疏松条件为对照,开展以水制土制肥调节植株营养等为手段的诱导木薯开花结实及促进种子发芽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华南5号木薯经短暂淹水致土壤板结和短暂渍水致土壤板结处理,每株坐果数分别比对照增加20.3和18.5粒;通过淹水和渍水处理,使木薯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降低,氮素含量分别比对照低37.26%、30.79%;有效提高叶片的C,N比,淹水处理、渍水处理分别为19.71、17.70,比对照11.56高出8.15和6.14;所获杂交种子,经特殊处理催芽,发芽率达20%-60%,而常规处理尚未获得正常发芽的植株。研究内容可为广西木薯杂交育种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几丁质酶在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中的作用,测定了不同抗性大豆品种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前后以及供试诱导剂诱导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内几丁质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情况下,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内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差异。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几丁质酶活性均增高。经过几丁质、壳聚糖和低聚糖诱导处理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几丁质酶活性进一步增强,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消长趋势;与其他两个诱导剂处理相比,几丁质诱导处理大豆后几丁质酶活性高峰提前,酶活性增加幅度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聚合度低聚壳聚糖对毛白杨愈伤组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H2O2氧化法分别降解壳聚糖2,4,5,6h,用乙酰丙酮法测定这几种产物的平均聚合度,通过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各种低聚糖处理后毛白杨愈伤组织PAL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确定各低聚壳聚糖处理的最佳质量浓度,比较最佳质量浓度下4种低聚壳聚糖处理对毛白杨愈伤组织PAL及几丁质酶活性的诱导效果。【结果】低聚糖的平均聚合度随降解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小,降解2,4,5,6h时平均聚合度分别为24.94,17.68,14.66和10.02,这4种低聚壳聚糖均能使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PAL及几丁质酶活性显著升高,且以质量浓度为75mg/L、平均聚合度为10.02的低聚壳聚糖的诱导效果最佳,由其诱导的毛白杨愈伤组织中的PAL活性及几丁质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4.31和3.11倍。【结论】在设定的平均聚合度和质量浓度范围内,平均聚合度越低的低聚壳聚糖对毛白杨愈伤组织PAL和几丁质酶活性的诱导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茉莉酸甲酯对贮藏花生种子黄曲霉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生Arachis hypogaea种子(汕油523、粤油79、湛油30)在干燥器中分别用LiCl、MgCl2饱和溶液隔层储存1个月后,种子的含水量(w)分别降至2.82%、4.96%,用1mmol/L茉莉酸甲酯(MJ)处理这些种子,开放式贮存6个月,然后接种黄曲霉孢子并培养9d,测定种子黄曲霉毒素B1质量分数及几丁质外切酶、几丁质内切酶和口β-1,3葡聚糖苷酶的活性,发现MJ处理后可降低黄曲霉毒素B1质量分数,同时,通过提高几丁质外切酶、几丁质内切酶活性来提高花生种子对黄曲霉的抗性,但对β-1,3-葡聚糖苷酶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稻体细胞同源四倍体的人工诱导及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4种基因型水稻灿粳杂种二倍体为材料,在幼穗离体培养过程和种子发芽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和发芽种子,诱变获得水稻同源四倍体。结果表明,秋水仙素300mg/l和500mg/l的浓度处理愈伤组织,四倍体最高诱导率分别达到45.5%和56.3%,平均诱导率比种子发芽期的四倍体诱导率提高10倍左右。种子发芽期为250-500mg/l较低浓度的秋水仙素诱导效果较好,四倍体诱导率为2.9-5.  相似文献   

10.
生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部分纯化的生姜蛋白酶为酶源,对该酶在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生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酶加量2.0%、pH值6.O、水解5h,此时其水解度可达7.5%。经酶解处理后的大豆分离蛋白饮料,其离心沉淀率降低,稳定性增大。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几丁质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几丁质酶对几丁质的生物降解具有重要作用.微生物产生的几丁质酶种类较多,彼此之间差异较大,但它们也具有一些相似的结构,如信号肽、催化区域,几丁质结合区域等.本文总结了微生物几丁质酶这些方面的特点,并对它的表达调控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盆栽试验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计数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苏格兰球囊霉菌(Glomus caledonium)的番茄菌根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和产几丁质酶细菌总数显著高于非菌根根际土壤.从番茄菌根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产几丁质酶细菌,该菌能够抑制黄瓜尖镰孢的生长.经16S rDNA和生理生化鉴定,该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该菌在pH 6~8范围几丁质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产酶的最适温度为35 ℃,最适装液量为1/5(250 mL三角瓶).在几丁质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125 h后酶活性与蛋白质含量达到平衡.表明:该菌株具有稳定的产几丁质酶能力,因此具有潜在的生物防治功能.  相似文献   

13.
植物几丁质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几丁质酶是高等植物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病程相关蛋白,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几丁质酶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几丁质酶的特性、结构、分类、细胞学定位和功能及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粉拟青霉几丁质酶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筛选的产几丁质酶的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菌株RCEF0622,进行单因子试验以研究其产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酶的适宜条件是胶体几丁质浓度为1.5%,培养基初始pH值7.0,接种量6%,100 mL装液量为10 mL,温度19℃,培养时间36 h.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氮源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t)BRC-HZP7菌株产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几丁质的LB培养基和牛肉膏培养基中,菌株都能合成几丁质酶,最高酶活力分别为1368.72、103.39 U;在含2%(质量分数)几丁质的产酶培养基中添加酪蛋白,能有效提高产酶活力,最高酶活力为563.57 U;在产酶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17.
金属离子对蜜蜂球囊菌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蜜蜂球囊菌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0 mmol.L-1范围内,一价金属离子Na+、K+随离子浓度的增大,对几丁质酶活力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在1-10 mmol.L-1范围内,二价金属离子Mg2+、Mn2+起抑制作用,Zn2+基本没有影响,Ca2+、Fe2+起促进作用;在1-10 mmol.L-1范围内,三价金属离子A l3+起促进作用,Fe3+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粉菌诱导的几丁质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抗白粉病的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小麦白粉菌诱地条件下,几丁质酶同工酶在抗白粉病的B1969及其感病回交亲本扬麦5号中的差异,利用Western杂交在抗,感小麦品系中都检测到3条几丁质酶同工酶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3800(CH1)、27600(CH2)和18400(CH3)。这3种几丁质酶同工酶的含量变化与小麦白粉菌侵染密切相关,而且在抗感品系间存在明显差异,对胞内,胞间几丁质酶提取液进行的Western杂交分析发现,CH1主要分布于胞内,CH2在胞内,胞间都有分布,CH3主要分布于胞间,在抗病品系中,CH1和CH2有较高的本底表达水平,且CH2和CH3在胞间积累的速度也明显快于感病品系,体外抑菌试验表明,经亲和层析纯化的小麦几丁质酶能酶解小麦叶片表皮细胞中已形成的白粉菌吸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粉红粘帚菌(Clonostachys rosea)生防机制并获得生物防治相关基因,文章利用RT-PCR方法克隆粉红粘帚菌1个几丁质酶基因T-ech42,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外源表达。该基因长度为1 263 bp,编码420个氨基酸。推导T-ech42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质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等电点为5.85,理论分子质量为45.13 ku,N端含信号肽,长度为20个氨基酸;T-ech42属于糖基水解酶18家族内切几丁质酶,包含SIGGW底物结合位点和FDGIDXDWE活性位点。将该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2b(+)上,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经终浓度1 mmol·L-1的IPTG诱导4 h后,可见酶蛋白活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