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规格和温度对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规格和温度对处于标准代谢下三角帆蚌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大小、温度以及二者的综合效应均对其耗氧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三者的影响程度为个体大小>温度>二者综合效应。个体大小与耗氧率的关系为随着体重的增加,三角帆蚌的耗氧率降低,呈负相关的幂指数关系;体重与耗氧率的方程OR=aW-b,b值均在0.7715~0.9709之间,平均为0.875。温度对三角帆蚌的影响表现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但超过适温上限的临界点则表现出下降趋势,甚至停止呼吸。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殖三角帆蚌的耗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水法现场研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不同规格(一龄蚌,蚌壳长分别为52和77mm;二龄蚌,蚌壳长分别为69、87和102mm)三角帆蚌的耗氧率.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2.7±0.7)℃,pH为8.07±0.02,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为(6.05±0.52)mg/L的条件下,蚌壳长为52、77、69、87和102mm的三角帆蚌的单位质量耗氧率分别为(27.85±7.15)、(17.94±4.89)、(18.76±6.55)、(14.26±3.24)和(14.25±2.51)mg/(kg.h);三角帆蚌个体耗氧率与蚌质量和蚌壳长均显著相关;在实验期间,三角帆蚌单位质量耗氧率存在昼夜差异,夜间(0:00)耗氧率高于白天(12:00);经过3d饥饿后三角帆蚌耗氧率未出现大幅度下降.本结果揭示池塘养殖的三角帆蚌代谢强度远远低于混养的淡水鱼类,说明三角帆蚌养殖不是鱼蚌综合养殖池塘中DO消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规格对文蛤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规格对文蛤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15~30℃)内,文蛤的耗氧率(O)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0℃左右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温度的升高O值开始下降。在15—35℃条件下,文蛤的耗氧率(O)与文蛤软体部干重(W)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文蛤的耗氧率与温度、文蛤软体部干重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O=1.3556 0.0433T-0.2381W,复相关系数r=0.7882(r>r0.01=0.732),F检验表明,回归方程相关性(P<0.01)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规格对文蛤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15~30℃)内,文蛤的耗氧率(O)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0℃左右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温度的升高O值开始下降。在15—35℃条件下,文蛤的耗氧率(O)与文蛤软体部干重(W)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文蛤的耗氧率与温度、文蛤软体部干重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O=1.3556 0.0433T-0.2381W,复相关系数r=0.7882(r>r0.01=0.732),F检验表明,回归方程相关性(P<0.01)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三角帆蚌耗氧率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采用静水法、流水法或流水-静水法(在流水条件下适应一段时间后在静水条件下测定耗氧率)对二龄三角帆蚌[蚌质量(41.95±6.23)g]耗氧率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实验结束时采用静水法或流水-静水法的呼吸瓶内下层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质量浓度显著低于上层和中层的DO质量浓度,而采用流水法的呼吸瓶内DO分层现象不明显;采用静水法或流水-静水法时根据实验结束时呼吸瓶内上层或中层DO质量浓度计算的耗氧率均显著低于根据下层DO质量浓度计算的耗氧率;在22℃水温下,采用流水法测定的蚌耗氧率为(504.7±103.1)mg/(kg.h),采用静水法、流水-静水法时根据各层DO质量浓度并利用修正公式计算得到的蚌耗氧率分别为(552.8±115.1)mg/(kg.h)、(625.4±72.4)mg/(kg.h),3种方法对三角帆蚌耗氧率测定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静水法或流水-静水法时如不注意校正呼吸瓶内DO分层将会导致测定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建议采用流水法测定贝类耗氧率.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紫黑翼蚌耗氧率和排氨率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水呼吸法测定了在3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紫黑翼蚌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变化,比较了雌雄蚌的呼吸代谢差异,并研究了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7~27℃条件下,紫黑翼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雄蚌耗氧率高于雌蚌,但无显著性差异;而雄蚌排氨率低于雌蚌,且在22℃、27℃条件下排氨率差异显著(P=0.014,P0.01);在27℃条件下,雄蚌的氧氮比显著高于雌蚌(P=0.019),这可能与紫黑翼蚌雌雄生理差异有关;22℃时,紫黑翼蚌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夜间显著高于白天,雌雄蚌的呼吸代谢高峰均出现在凌晨1:00~3:00,除雄蚌的排氨率低谷出现在9:00~11:00,其他低谷均出现15:00~17:00。在22℃条件下,雄蚌一昼夜平均耗氧率高于雌蚌,而平均排氨率低于雌蚌,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结果初步揭示了温度对雌雄紫黑翼蚌呼吸代谢的影响及昼夜变化规律,为提高其人工驯养成活率、池塘合理放养及雌雄生长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探讨了中华鳑鲏在不同温度和饥饿时间下的耗氧率的变化。试验表明:中华鳑鲏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9∶00、19∶00时耗氧率达到低峰,而高峰则出现在23∶00,温度越高其耗氧率变化越大,在温度为26℃时耗氧率最高;中华鳑鲏耗氧率随着饥饿天数的增加耗氧率变化的幅度也相应的变小,耗氧率最大值从第2天的0.160 1mg/kg.L下降到第17天的0.049 8mg/kg.L,但是其最小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25.3~26.5℃下测定美洲鲥幼鱼的昼夜耗氧率,同时在14、18、22、26、30℃下分别对美洲鲥(体长7.8~9.7 cm,体重3.51~6.20 g)耗氧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美洲鲥在25.3~26.5℃条件下,昼夜耗氧率范围为0.447~0.838 mg/g.h,最低在上午7:00(0.447 mg/g.h),最高在下午15:00(0.838 mg/g.h)和夜间23:00(0.838 mg/g.h),全天平均耗氧率为0.639 mg/g.h;在不同温度下,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14℃时的0.073 mg/g.h,增加到30℃时的1.057 mg/g.h。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厚壳贻贝耗氧率(OR)的影响。根据厚壳贻贝的个体大小分为A、B、C 3组(壳长分别为5.72±0.18、7.12±0.14、8.40±0.19 cm,软体部干重分别为5.75±0.62、10.83±1.23、12.58±2.05 g),温度设10℃、16℃、22℃、28℃、34℃5个梯度,盐度设14、19、24、29、34共5个梯度。结果表明:(1)温度、个体大小对厚壳贻贝的耗氧率有显著影响(F〉F0.01),而温度和体重的交互作用对厚壳贻贝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FF0.01)。盐度在14~29时,3组厚壳贻贝的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当盐度升至34时耗氧率下降。厚壳贻贝单位耗氧率(ORS)与软体部干重(W)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表示为ORS=a2W-b2,a2值为0.533 9~1.487 3,平均值为0.971 6;b2值为0.307 8~0.566 9,平均值为0.431 7。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外来种池蝶蚌(C)、三角帆蚌(S)及其正反杂种F1的肝脏同工酶进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肝脏的SOD和EST同工酶谱带。结果表明,这两种蚌及其正反杂种F1同工酶的表达既呈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又有明显差异。这四种蚌中分别有2~5个SOD位点,其中SOD-1为一强带且仅见于F1SC中,SOD-2在F1SC中为强带,但在F1CS中较弱,而其双亲中则无该带;SOD-3为一强带均保守的见于四种蚌中,SOD-4为一强带但仅在杂种F1SC中无表达,SOD-5为一强带但仅在池蝶蚌中未检到;在两亲本与其杂种F1中分别检测到4~6个EST同工酶位点,其中EST-4仅见于杂种F1SC中,EST-5在杂种F1CS中无表达,其余均有不同强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池蝶蚌与三角帆蚌及其杂种F1的同工酶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外来种池蝶蚌(C)、三角帆蚌(S)及其正反杂种F1的肝脏同工酶进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肝脏的SOD和EST同工酶谱带。结果表明,这两种蚌及其正反杂种F1同工酶的表达既呈现出一些相似的特征,又有明显差异。这四种蚌中分别有2~5个SOD位点,其中SOD-1为一强带且仅见于F1SC中,SOD-2在F1SC中为强带,但在F1CS中较弱,而其双亲中则无该带;SOD-3为一强带均保守的见于四种蚌中,SOD-4为一强带但仅在杂种F1SC中无表达,SOD-5为一强带但仅在池蝶蚌中未检到;在两亲本与其杂种F1中分别检测到4~6个EST同工酶位点,其中EST-4仅见于杂种F1SC中,EST-5在杂种F1CS中无表达,其余均有不同强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体重和温度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0.9901g±0.540g、0.5244g±0.0257g、0.2886g±0.0421g)和温度(13、18、23、28℃)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中国蛤蜊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中国蛤蜊单位体重耗氧率(O)与软体部干重(形)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0=αW^-b,其中口的取值为0.695—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0.587,平均为0.542。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的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中国蛤蜊个体的增大,其单位体重排氨率(N)逐渐降低;排氨率与其软体部干重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可以用幂函数N=α0W^-b0咖表示。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软体部干重(形)满足以下方程:0=0.258+0.561W+0.239T(R=0.680,F=19.342,P〈0.01);N=2.973+38.361W+16.897T(R=0.736,F=26.535,P〈0.01)。  相似文献   

14.
三角帆蚌、池蝶蚌及其杂交F1代早期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测量了三角帆蚌(S)和池蝶蚌(C)及其杂交F1代(SS,CC,S♀×C♂,C♀×S♂)8月龄时的11个外部形态特征数据,使用壳长校正样本规格差异后,分别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均表明正交F1代(SC)的体型偏于母本三角帆蚌,而反交F1代(CS)的体型则介于两亲本之间。三角帆蚌与池蝶蚌之间的判别准确率较高,综合判别率达81.16%,引入正反杂交F1代进行判别则综合判别准确率下降至57.46%。以上结果暗示三角帆蚌与池蝶蚌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可能高于现在普遍认为的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温度与溶氧水平对日本沼虾瞬时耗氧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日本沼虾瞬时耗氧速率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溶氧水平的关系,以日本沼虾为试验 对象,设4 个温度梯度(15、20、25、30益),采用密闭呼吸室法,求得各温度下试验虾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结果表 明,日本沼虾的瞬时耗氧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呈良好的乘幂函数增长关系,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在适宜溶 解氧量及温度范围内,瞬时耗氧速率均随相应溶解氧含量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实验测定了花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花(鱼骨)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测定了花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10~25℃)条件下,花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22T-0.001W-0.05,复相关系数为0.926,F检验表明,花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花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凌晨3:00,低谷是在上午11:00;花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相关关系表示为:A=0.2671W0.2801,随体重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