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道了眼斑拟石首鱼的规模化苗种生产技术研究结果。自1997至2000年试验研究期间,利用眼斑拟石首鱼亲鱼28尾,共获受精卵3005万粒,孵出仔鱼2808万尾,平均孵化率93.44%,利用室内水泥池、室外海水池塘、低盐度水域池塘培育出体长2~5cm的鱼种1124.93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40.06%,最高达71.45%。并介绍了眼斑拟石首鱼的胚胎发育、个体生长、繁殖特性以及幼鱼对低盐度海水、淡水的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2.
眼斑拟石首鱼养殖全程的饲料蛋白质最适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饲养试验设计,以确定眼斑拟石首鱼全程饲养过程各阶段的适宜蛋白含量.试验鱼放养在1.5m×1.5 m×2.5 m的浮式海水网箱中,用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2.4%(1组)、38.3%(2组)、43.7%(3组)、49.0%(4组)、51.3%(5组)、53.5%(6组)的6种配合饲料,以鲜杂鱼作为对照组饲料(7组),连续饲喂幼鱼、小鱼、成鱼等不同阶段的眼斑拟石首鱼,每阶段试验时间为2个月,进行全程为期6个月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或过高均使眼斑拟石首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增大,过低的蛋白含量还降低鱼体肥满度.综合生物学评价显示幼鱼、小鱼、成鱼3阶段养殖效果最好的试验组分别是4、3、2组.通过抛物线回归推算幼鱼、小鱼、成鱼阶段饲料最适蛋白含量分别是48.7%、44.0%、39.8%.鲜活饲料组的各项试验指标均不如试验最优组的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增加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血浆多不饱和脂肪酸(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筛选适宜而有效的鱼油添加量,在等氮等能饲料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的鱼油(4%、7%、9%),饲喂3组体质量为(43.40±6.40)g的眼斑拟石首鱼,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养30尾鱼,养殖试验共进行8周,试验结束后测定3个鱼油添加量水平对鱼体生长、脂肪代谢和血液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鱼油4%和7%的试验组鱼体存活率、体长、增重率显著高于9%鱼油添加组(P<0.05);4%鱼油添加组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低于9%鱼油添加组(P<0.05),但与7%鱼油添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的鱼体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鱼体肠道脂肪酶(LPS)和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等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组织学观察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与添加鱼油水平呈正相关;4%和7%鱼油添加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9%鱼油添加组(P<0.05),而4%鱼油添加组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显著低于9%鱼油添加组(P<0.05),但甘油三酯含量则显著高于9%鱼油添加组(P<0.05);3组的总蛋白、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明显差异(P>0.05);4%鱼油添加组DPA和DHA含量分别为(226.72±27.74)、(2470.31±293.51)mg/L,是未添加鱼油的2倍水平,但4%和7%鱼油添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过量脂肪(鱼油过多)会抑制眼斑拟石首鱼的生长,并抑制脂肪代谢相关酶,加速肝脏脂肪沉积;在饲料总脂肪8.21%条件下,即添加4%的鱼油(DHA含量24%)可以显著增加眼斑拟石首鱼血浆中DHA和DPA含量。  相似文献   

4.
拟红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俗称美国红鱼,平潭当地人亦称"红鲇"或"一点春",原产于南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水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饲料广泛.在平潭县正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养殖业.现将其养成实用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程 《现代农业科学》2008,(10):109-110
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该鱼分布广、产量大、肉质嫩、少细刺、含脂肪多、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发展。因此,黄颡鱼的人工繁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黄鳝是淡水养殖名贵鱼类之一.进行黄鳝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的目的,是在人为因素控制下,利用生理、生态等技术手段,取得养殖生产所需的比自然繁殖更加稳定的质优量多的苗种的好方法.现就其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科学》2007,(7):11-11
黄颡鱼因为肉质鲜美一直是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其市场销售价格一直稳中有升,是国内淡水鱼市场中价格多年保持稳定少数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泥鳅生物学特性,阐述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分析了相关注意问题,从而为广西保护和开发利用泥鳅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这为我国水产品养殖品种的改良提供了保障.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就鳜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及注意事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鳜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这为我国水产品养殖品种的改良提供了保障。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就鳜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及注意事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盐度对美国红鱼幼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温(16±1)℃的条件下,研究了盐度对美国红鱼Sciaenopsocellatus幼鱼存活、生长、摄食和耗氧率的影响。30d的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红鱼幼鱼在淡水中的存活率最低,为26.7%,而在8、16、24、32盐度下存活率均为100%;当盐度为16时鱼的生长最快,24时次之,8、32时较慢;饵料转换效率也是在盐度为16时最高,之后按盐度24、32、8的顺序依次降低;耗氧率在盐度为16时最低,8时最高。盐度为16时美国红鱼幼鱼生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是渗透调节耗能降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美国红鱼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和控制区基因片段,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别得到1140bp和623bp的核苷酸序列。将所得序列与从Genbank中查到的美国红鱼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了序列中碱基的组成及变异情况,为美国红鱼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养殖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遗传学数据,为保护中国海域生物种质资源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用翠玉龙品种,利用早稻收割后或早甘薯等作物收获后的田地推广应用空心菜秋繁制种技术,每667 m2制种产量达125~160 kg。该文介绍空心菜秋繁制种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14.
使用LHRH—A2+DOM+PG混合催产剂对从海南引进经池塘驯化养殖5冬龄的海南长臀鲍进行催产,并用日产80i光学显微镜观察胚胎发育过程。取得平均催产率88.9%,平均受精率82.3%,平均孵化率68.7%的效果。成熟的卵子为圆球形、淡黄色、粘性卵。在水温24.8~27.0℃条件下,其受精卵经细胞期、囊胚期、原肠期、体节出现期、器官出现期和出膜前期等多个发育时期孵化出膜,所需时间为82h 15min。拍摄了胚胎发育照片25幅。  相似文献   

15.
2002~2006年,对倒刺鲃的性腺发育和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了解到倒刺鲃属于分批产卵型,相对怀卵量为10~12粒/g,采用混合激素催产,其中以PG LRH-A2 DOM试验组效果较为理想。试验共获苗55.3万尾,在25~30℃的水温下,效应时间为18~24 h,平均催产率为73.7%,平均受精率为69.6%,受精卵经34 h出膜,48 h仔鱼开始平游,孵化率为66.6%。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的宏观农业生产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索宏观农业生产系统预测的新方法,构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利用1994-2003年的气象、经济、生产、投入、技术、价格各方面的数据对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拟合分析,并预测了2004年粮食总产,预测的结果为46125.46万t。结果表明,与灰色系统相比,本文建立的模型具有90%以上的拟合精度,模型具有容错能力、联想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用来尝试解决农业生产系统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7.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沙江、嘉陵江等水系中收集野生岩原鲤,于1999~2006年进行亲鱼培育及人工催产,并获得成功。水温在22-24℃时,效应时间为14-20h,孵化时间为78~106h。刚出膜的仔鱼呈淡黄色,身体不能平游,只能侧卧在水底,经过5-6d,鱼苗才能自由平游。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苏子油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采用人工瘤胃技术分析不同添加水平的苏子油对瘤胃发酵模式、发酵参数和瘤胃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苏子油对发酵液pH值和氨氮(NH3-N)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相比较,随着苏子油添加量的增加干物质降解率、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发酵底物单位产气量显著降低(P0.05),甲烷产量呈下降趋势(P0.05);对TVFA无显著影响(P0.05),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C18:1、c9,t11-CLA和总的长链脂肪酸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表明在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苏子油,可改变瘤胃发酵类型、降低甲烷产量、调节瘤胃液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