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几种检查鸡隐孢子虫病的实验室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改良抗酸染色法,齐-尼氏染色法,金胺-酚染色法,金胺-酚改良抗酸复染法和Sheather's蔗糖漂浮法,甘油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鸡隐孢子虫粪检比较。发现Sheather's蔗糖漂浮是一种普查隐孢子虫卵囊的简便有效快速的方法,金胺-酚和复染法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掌握河南省鹌鹑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于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对河南省鹌鹑养殖量较大的5个地市47个鹌鹑养殖场(户)进行了调查。共采集1818份粪样,经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3.15%(239/1818)。根据形态学特征,将分离到的2种隐孢子虫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和火鸡隐孢子虫。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不同品种鹌鹑之间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差异不显著,但鹌鹑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具有一定的地区、季节及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掌握乳牛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从河南省郑州、开封、济源和鹤壁4个地区9个奶牛场采集12月龄以内的乳牛粪便样品582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6.12%(152/582)。其中,断乳前犊牛(5日龄至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0.91%(51/165),断乳后犊牛(3~12月龄)感染率为24.22%(101/417)。依据形态数值初步鉴定为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在断乳前犊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50.98%(26/51),在断乳后乳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9.90%(10/101)。另外,饲养方式(断乳前犊牛单独隔离饲养和未隔离饲养)对断乳前犊牛2种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奶牛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初生犊牛感染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饱和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调查郑州、商丘和洛阳3个地区的5个奶牛场、2个专业村的582份粪样,查出阳性样品64份,隐孢子虫总阳性率11%(64/582),发现两种不同形态的卵囊,根据其形态结构等特点鉴定为小球隐孢子虫(C.parvum)和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其中2个场奶牛感染安氏隐孢子虫,有1个场的奶牛感染小球隐孢子虫,且感染强度较小。犊牛感染率较育成牛、成年牛高。并进行小球隐孢子虫分离株对初生犊牛的致病性试验,其结果为潜隐期7天,排卵囊高峰出现在感染后第16天,高峰期5天。剖检后消化道黏膜经抗酸染色鉴定,仅在回肠中段发现卵囊。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乳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广东省10个奶牛场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按大致10%的采样率采集了1087头乳牛的新鲜粪便,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其中检出卵囊的阳性牛92头,阳性率为8.46%;有7个场检出隐孢子虫卵囊,场阳性率为70%。这7个奶牛场的卵囊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0.00%、7.19%、6.67%、9.80%、6.72%、12.76%和6.72%。调查发现,乳牛隐孢子虫的阳性率和感染强度与乳牛年龄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可能与气候有关;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鉴定为鼠隐孢子虫(Crptosporidium muris)。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资料,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河南省4个地区的5个羊场共1701份绵羊粪样进行了检测,并对绵羊隐孢子虫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查出隐孢子虫阳性样品80份,总阳性率为4.70%,3周龄羔羊和产后3周母羊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41.18%和6.29%。根据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学数值分析结果,将发现于绵羊的隐孢子虫卵囊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同时发现绵羊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年龄差异,但未见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掌握山东省禽类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自2007年3月至2008年4月对山东省5个地市及15个县市的禽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4 500份粪样,经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3.7%。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感染。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方式、不同种类、不同地区和季节的禽类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安氏隐孢子虫PCR诊断试剂盒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首次研制的安氏隐孢子虫PCR诊断试剂盒对广东省4个奶牛场和河南省1个奶牛场共234份样品,进行了安氏隐孢子虫感染的实际检测,并与常规检测方法饱和蔗糖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了比较。本试剂盒的检出率比常规检测方法提高了2%~13%,显示该试剂盒具有特异、敏感等优点,对开展隐孢子虫病的鉴别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掌握山东省禽类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自2007年3月至2008年4月对山东省6个地市及18个县市的禽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6 190份粪样,经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感染率为20.46%.根据形态学特征,将分离得到的隐孢子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方式、不同种类、不同地区和季节的禽类隐孢子虫感染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三明市家禽隐孢子虫感染状况,对三明市辖区内12个鸡场、8个鸭场、2个鹅场、1个鸽场、1个鹌鹑场和36家农村散养户进行随机抽样,共采集696份粪便样品,经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27.6%。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日龄、不同饲养方式下禽类隐孢子虫感染率有所差异;根据形态学特征,将分离得到的隐孢子虫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合肥市犬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方法在合肥市随机采集不同年龄、性别与饲养条件的犬粪样69份,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粪样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并根据卵囊大小和形态,进行虫种鉴定。结果犬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8.99%。对68个隐孢子虫卵囊进行观察和测量,椭圆形卵囊大小平均为6.20μm×4.34μm,卵囊形状指数平均为1.44,初步鉴定为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uris);近圆形卵囊,大小平均为4.69μm×4.58μm,卵囊形状指数平均为1.125,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结论犬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存在年龄差异,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饲养管理条件差的犬隐孢子虫感染率高;而隐孢子虫感染率与性别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重组的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P23蛋白作为ELISA诊断抗原,对来自青海地区的部分放牧犬和宠物藏獒犬进行隐孢子虫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在497份血清中检出150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30.18%。其中放牧犬阳性率为32.77%,藏獒的阳性率为37.95%,宠物犬的阳性率为10.42%。  相似文献   

13.
将隐孢子虫鼠基因型(Cryptosporidium mouse genotype)P23基因亚克隆到pGEX-4T-1载体中,并用大肠杆菌BL21(DE3)为宿主菌诱导表达。以纯化的rP23为诊断抗原,建立隐孢子虫间接ELISA检测方法,观察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并对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隐孢子虫鼠基因型P2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rP23能被隐孢子虫感染兔血清识别。以纯化rP23为诊断抗原,成功地建立了检测兔隐孢子虫病的间接ELISA技术。对23份临床血清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出率高于Sheather's蔗糖漂浮法、套式PCR法。本研究结果为研制兔隐孢子虫病诊断试剂盒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18S rRNA为靶基因,通过巢氏PCR检测发现在采集的101份新鲜粪便样品中18份样本为阳性。不同地区羊场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李集镇36%(18/50),新安镇0%(0/30)、堆沟港镇0%(0/21)未检出隐孢子虫。但通过对4羊场的分析发现,有2个羊场(50%)为隐孢子虫感染阳性,且不同的羊场感染率差异显著,因此单纯的以地区来评价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是值得商榷的。山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3.3%,湖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2%。2~6月龄的育肥羊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6%,6~10月龄的育成羊(0%)。对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发现18个样品全部为肖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xiaoi),不存在泛在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ubiquitum)。在检测隐孢子虫感染阳性的1个山羊场和1个羊湖羊场均存在肖氏隐孢子虫感染,不存在泛在隐孢子虫,更未发现肖氏隐孢子虫和泛在隐孢子虫的混合感染。目前的数据提示肖氏隐孢子虫对2~6月龄山羊(33.3%)和湖羊(2%)具有更高的...  相似文献   

15.
为初步了解水貂隐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作者于2005年11月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了河北省肃宁县某水貂养殖场的469份粪便样品。结果,8份粪便样品为隐孢子虫阳性,总感染率为1.71%(8/469)。其中,白貂感染率为2.15%(5/233)、灰貂感染率为2.08%(1/48)、黑貂感染率为1.06%(2/188)。所查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均来自5~6月龄的水貂,表明幼龄水貂容易感染隐孢子虫病而老龄水貂不易感染。另外,8份阳性样品多数来自雄性水貂,显示水貂的隐孢子虫感染可能存在性别的差异性。根据卵囊形态和大小将水貂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小球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同时,利用所收集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了小白鼠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水貂源隐孢子虫不感染免疫抑制状态下的昆明系小白鼠。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检测并准确鉴别奶牛隐孢子虫种,以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的特殊区域为基础,设计内、外引物,并根据软件分析确定相应的内切酶EcoT141,采用Nested PCR-RFLP方法进行虫种种型鉴别分析。在Nested PCR两次PCR反应中,以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 poridium parvum,C.p)和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C.an)卵囊提取的DNA为模板,均能扩增出长约800bp和500bp的明亮条带,且特异性强,其他虫种不能扩增出条带,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到5个卵囊/g粪便;对于由内引物扩增出的500bp的条带,C.an的PCR产物能被内切酶EcoT141酶切,酶切后的片段分别为416bp和92bp,C.p的PCR产物不能被此酶酶切。用所建立的Nested PCR-RFLP法对上海奶牛389头和进口奶牛200头的共计589份粪样进行检测,Nested PCR的结果表明上海奶牛和进口奶牛的隐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19.02%和3.5%,RFLP的结果表明上海奶牛感染的主要是Cp和C.an,进口奶牛感染的主要是C.p。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奶牛粪便中的隐孢子虫的NestedPCR-RFLP法,可用于奶牛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并有效鉴别奶牛隐孢子虫种。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奎屯地区奶牛球虫感染与流行现状,试验选取奎屯不同地区的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对2~3月龄、6月龄、1~2岁、5~6岁的牛直肠采集粪便共290份进行球虫检测。结果发现被检5个规模化奶牛场均存在球虫感染,感染率最高为58.14%;共检出8种艾美耳属球虫,分别是牛艾美耳球虫(Eimeriabovis)(8.62%)、邱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zuernii)(9.31%)、椭圆艾美耳球虫(Eimeria ellipsoidalli)(11.03%)、柱状艾美耳球虫(Eimeria cylindrce)(5.86%)、阿拉巴艾美耳球虫(Eimeria alabamensis)(4.13%)、亚球艾美耳球虫(Eimeria subspherica)(9.31%)、奥博艾美耳球虫(Eimeria auburnensis)(5.17%)、加拿大艾美耳球虫(Eimeria canadensis)(3.44%),且优势虫种为椭圆艾美耳球虫(Eimeria ellipsoidalli)、邱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zuernii)、亚球艾美耳球虫(Eimeriasubspherica)、牛艾美耳球虫(Eimeriabovis)。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湖南省商品鸡异刺线虫感染情况,2007年2月~9月,笔者应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对湖南省长沙、湘潭、永州、常德和娄底五个地区的275羽商品鸡,进行了鸡异刺线虫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商品鸡总体感染率为42.2%(116/275),平均感染强度为10.4。丘陵区鸡异刺线虫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介于70%-100%之间;湖区和市区的感染率依次居后,分别只有36.4%和32.3%。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猪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了查明安徽省猪隐孢子虫感染与地理分布情况,选取该省10个县、市进行了猪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的调研。结果在58头猪的粪样中查到了隐孢子虫卵囊,其感染率为10.05%(58/577)。经鉴定,所获虫体为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该省猪的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年龄和地区性差异,但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凯里市A奶牛场牛呼吸道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本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42 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病毒性腹泻(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牛支原体感染抗体检测。[结果]凯里市A奶牛场4 种呼吸道疾病病原普遍存在,BRSV阳性率为41.5%(59/142);BVDV阳性率为40.1%(57/142);IBRV阳性率为45.0%(64/142);支原体阳性率为33.8%(48/142)。犊牛4 种呼吸疾病单一感染率为15.1%~45.5%;BVDV感染最严重,为45.5%;成年牛单一感染率为33.8%~45.1%。此外,奶牛场存在IBRV、BRSV、BVDV、支原体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二重感染率为18.3%~30.2%;BVDV+IBRV感染率最高,为30.2%;三重感染以BVDV+支原体+IBRV感染率最高,为19.7%;四重感染率为9.9%。[结论]凯里市A奶牛场存在4 种疫病,有不同程度的病原体感染,应加强对上述病原体的流行控制,提高奶牛场管理水平,减少奶牛场疫病发生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