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乌龙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但由于高档茶太少,不能满足需要,尤以国际市场更感突出。前几年日本掀起“乌龙茶热”,现在冷却下去了。主要原因是我国不能满足供应高档货,而涌进日本和其他乌龙茶市场的都是中低档产品。近几年来,有的省份也仿制乌龙茶出口,但适于制红、绿  相似文献   

2.
台式乌龙茶品质特征与工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林治 《福建茶叶》2001,(4):58-59
武夷山市和安溪县是我国最著名的两个乌龙茶主产区.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同属于乌龙茶类(也称为青茶类)并且都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不知始与何时,武夷山茶叶界在评论乌龙茶的品质特点时流行一种说法:"安溪铁观音的特点是香、清、甘、活,而武夷岩茶的特点是活、甘、清、香."一个"香清甘活",一个"活甘清香,这看起来只是四个字排列的顺序不同,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安溪把"香"放在铁观音品质特点的首位,而武夷山把"香"放在岩茶特点的末位,这就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安溪被誉为飘香的土地,近年来茶叶生产稳步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产品适销对路,广受消费者的欢迎,199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目前安溪县的乌龙茶产量占全省的1/3,占全国总产量的1/4,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乌龙茶都.而生产乌龙茶历史悠久,曾以产茶名扬四海的武夷山却因为找不到提高茶叶质量的突破口,不懂得如何做出更"活"的茶,而始终在悲剧中盲目徘徊.  相似文献   

4.
优质乌龙茶的特点与品质形成的必备条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加入WTO的临近 ,对优质乌龙茶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但优质乌龙茶数量有限 ,一般不超过我省乌龙茶总量的 10 % ,而能达到名茶品质的更少。为充分发挥我省在乌龙茶生产上的优势 ,挖掘资源潜力 ,增加优质乌龙茶产量 ,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提高茶区的经济效益 ,特作此文供参考。1 优质乌龙茶的特点凡品质上乘 ,有品牌、有产量的商品茶 ,方可称为“优质乌龙茶”。更为科学的说 ,优质乌龙茶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简要特点 :①具有优越茶园生态条件和优良的茶树品种 ;②在省级以上茶叶评比中获…  相似文献   

5.
一、乌龙茶饮料的品质评定1,日本乌龙茶市场的动向乌龙茶自从进入日本市场以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它以自己独特风味打入日本人的心中可以说是1981年罐装乌龙茶问世之后的事。在此之前,人们多饮绿茶、红茶。乌龙茶与它们相比,香气和滋味相差甚异,因此,除一部分喜爱者以外,初饮者对此总表现出一种抵触情绪。乌龙茶在二十多年的普及过程中,有三次大的机遇。第一次和第二次乌龙茶“热”,并非由于乌龙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香气和味道而引起,而是由于对它的减肥作用的过盛宣传所引起,因而只不过是一阵热,很快降温。第三次乌龙茶“…  相似文献   

6.
本从乌龙茶加工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要提高乌龙茶的品质,须从改善茶叶原料生化品质,改进加工工艺和注重茶叶安全性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是我国特种茶类之一。它经过复杂而精湛的工艺处理,能制成香高味醇的极品。而形成乌龙茶独特品质风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在尚不能完全地、人为地控制茶叶品质的情况下,其品质优劣受地域、气候、品种、采制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提高乌龙茶品质带来了困难。鉴此,如何发展和开发优高茶叶,是我市当前茶叶生产的首要问题。笔者就对此试行分析,供同仁参考。一、土、肥、水、耕管问题:茶树是常绿多年生植物,对土、肥、水要求很高,耕作管理也是很精细的。1.土壤:闽北优质茶叶土壤要求是灰棕壤,土质疏松,有半风化砂砾石…  相似文献   

8.
论提高乌龙茶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主要茶类之一,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乌龙茶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安溪乌龙茶的品质目前已基本上按近或超过传统的水平,武夷岩茶的品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不能适应国家对外贸易和消费者的需求。为提高乌龙茶的品质,本所几年来曾深入闽南和闽北乌龙茶区,总结安溪乌龙茶和武夷岩茶的采制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9.
林智 《中国茶叶》1995,17(6):21-23
(一) 商品的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凡出名的商品,无不以其质量作为必备的基本条件来树立商品信誉和扩大销售市场。若忽视产品质量而一味追求眼前利益或数量上的满足,不珍惜商品的信誉,即使传统市场也会很快丢失殆尽。与其他商品一样,福建乌龙茶品质的变迁与其出口贸易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记载,自十七世纪开始,福建武夷茶就  相似文献   

10.
乌龙茶香气与品质审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龙茶以香高味醇而著称于世。然而由于品种繁多,性状各异,各具风格,尤其是那引人入胜的香气,历来为鉴赏家称誉与品质审评探究的课题。1乌龙茶香型与芳香物质根据日本山西贞等人研究,茶叶香气技性质分组,大体可归纳为十大类型(见表1)。各类香气之间的各种成分比率不同便形成各种茶叶香气特征。乌龙茶的香气以自然花香突出为特点,但因品种、鲜叶嫩度、地理环境、不同季节、制茶天气及加工技术等条件有所不同。芳香物质在组成和比例上的变化,形成了各类独特的香型。1.三香气类型:乌龙茶产品的香气,根据感官审评结果大致可分为如…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金萱乌龙茶生化成分差异与品质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福建省不同产地金萱鸟龙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金萱鸟龙茶荼样水浸出物含量为(38.18%±1.43%),荼多酚含量为(18.71%±1.76%),氨基酸含量为(4.11%±0.80%),酚氨比为(4.70±0.95)' 咖啡碱含量为(2.65% 0.37%),水溶性总糖含量为(7.94% 0.97%),儿荼素总量为(97.88±10.6)mg/g,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8.34±1.52)mg/g.金萱乌龙荼的生化特点是荼多酚含量中等,氨基酸、水溶性总糖含量较高,酚氨比较低.福建产金萱乌龙荼既保持了该品种的特有品质特征,又具有福建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我国乌龙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科技手段定量研究茶叶品质的色、香、味、形等理化性状,检验茶叶中各种成份的含量,从而鉴别茶叶品质的优次,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从乌龙茶的色、香、味,来阐述其内在品质化学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名优乌龙茶是“好喝不好看”或“好看不好喝”,直接影响了茶叶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此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1 、适度晒青 利用阳光对鲜叶适当轻晒萎凋,对优质乌龙茶品质形成具有极好诱导作用.首先,阳光有利于叶内水分迅速散发,提高细胞液浓度.其次,阳光可促使离体叶中的叶绿素适度破坏,为黄亮叶底形成作基础,阳光热能还促使茶多酚等内含物向形成乌龙茶品质方向转化.经验证实,凡经晒青制成的乌龙茶品质要明显优于未晒青的. 2、科学做青 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在做育过程,也就是迈过摇青与晾青的交…  相似文献   

14.
关于乌龙茶新的品质评定方法初探(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乌龙茶叶的品质评定1.评价的指标乌龙茶仅香气成分一项,就有200余种化学成分得到鉴定.在这些成分中,具品种特异性的成分可以缩小到数种,通过对这几种成分的测定,大抵可估计出原料茶叶的属性。关干乌龙茶中所含的香气成分,有许多文献给与报导。各种成分是通过何种加工工艺而形成,基本已被搞清。因此,由香气成分进行加工工艺的推断是可能的。表4是根据香气的性质而分类的各种有关香气成分[1]表4关于茶的香气的分类及其关联成分另外,表4中的各种香气成分,它们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制造工艺而生成,也被弄清,对此,可整理为表5”’…  相似文献   

15.
安溪是闽南乌龙茶的主要产区,也是闽南茶区的代表。自清末至今,安溪乌龙茶、尤其是乌龙茶中的名优品种,如铁观音、黄棪等,驰名国内外,除去生产不断发展,销售渠道不断畅通等原因外,更主要的还由于安溪乌龙茶在色、香、味、形诸方面具有特殊的品质风韵。那么,这些特殊的品质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不同生态环境乌龙茶品质审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香气浓郁芬芳,以自然花香突出为特点。其香型是多种芳香物质的综合效应,品质风格除受品种左右外,还受到产地环境生态条件,如季节、天气以及制茶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是茶产业的发展趋势,为了研究乌龙茶烘焙能耗与品质之间的关系,以成品铁观音为烘干材料,选用6CH-54型茶叶烘焙箱、6CH-54型烘焙提香机、6CHX-19型烘焙提香机、多能量茶叶醇化机4种烘干机型,测定了不同机型的升温性能、恒温性能,并结合烘焙茶叶品质指标,研究烘干机烘焙工艺能耗与茶叶品...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品质的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适应不同品种的制茶技艺外,生态环境特别是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和培肥的方法,都直接间接地左右品质的优劣。因此,在鉴评乌龙茶时,对于辨别具有品种特征的品质和采制进程所造成的影响因素,必然成为指导生产,稳定质量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本文试图从对商品茶的品质要求,讨论提高品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