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滴灌 1.滴灌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过滤后经滴灌系统及滴水器均匀而缓慢地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局部灌溉技术。滴灌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方式下棉田的微生物数量及根际、根外微生物数量均多于沟灌;两种滴灌方式都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滴灌使土壤处于厌气条件,土壤酶活性没有明显增加,但由于滴灌可随水滴肥,适时适量供给棉花生长所需肥水,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3.
滴灌施肥对作物生长及土壤氮素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滴灌施肥是将施肥与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滴灌施肥对作物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滴灌施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及地上部的生长,提高多数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同时可以改善土壤无机氮环境,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的淋溶损失。目前关于滴灌施肥对作物生长及土壤氮素特征影响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制约了滴灌施肥技术的发展。未来应重点研究滴灌施肥对作物根系发育规律、养分吸收、运输及利用机制、土壤环境等的影响,明确滴灌施肥对作物-土壤系统的影响机制,同时研发新型水溶性肥料,结合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建立兼顾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滴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4.
1试验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土壤盐分对膜下滴灌棉花各生育期形态指标以及产量的影响,探明不同土壤盐分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膜下滴灌棉花各生育期发生盐害的阈值,对完善膜下滴灌棉花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翠英 《云南农业》2014,(11):40-41
滴灌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一项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具有对灌水时间、灌水量和土壤湿润范围高度控制的特点,可以根据土壤物理性质、作物根系分布和作物耗水量来调节土壤水分和养分.通过常规灌溉技术与滴灌技术在山地荷兰豆生产上的运用比较研究,表明滴灌技术对提高荷兰豆的水肥利用率及产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为木  高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34-6435,6553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温室表层土壤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2年在河海大学节水园区温室大棚内栽培番茄小区试验,对滴灌、渗灌和常规灌溉3种灌溉方式及不同施肥量对土壤表层的盐分积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0~20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以滴灌最低,渗灌次之,常规灌溉最高;滴灌对降低土壤SO42-和Na+效果最显著。[结论]节水灌溉方式对改变土壤离子组成、防止温室土壤盐渍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建伟  苏萍  景星  李强 《农村科技》2009,(Z1):131-133
吉祥雨滴灌冲施氨基酸营养剂由成都华宏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针对新疆土壤养分和滴灌技术发展的要求开发的新一代抗病毒性有机生态环保型产品,具有促进根系发达,增强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能力,防  相似文献   

8.
膜下滴灌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具有节约用水,提高肥效,保持良好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棚内气温和地温,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减少病虫害,增产增收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及预防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滴灌、沟灌、漫灌3种灌溉方式对宁夏银北盐碱地区枸杞进行灌水处理,探索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全盐、产量变化以及水分生产效率高低。[结果]枸杞萌芽前,漫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滴灌略低;土壤pH沟灌>滴灌>漫灌;土壤全盐漫灌>滴灌>沟灌。随着枸杞的生长发育以及灌水的实施,秋果采摘后,滴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漫灌最低;土壤pH仍表现为沟灌>滴灌>漫灌;滴灌表层0~20 cm出现盐分表聚现象,20 cm以下漫灌土壤全盐含量最大,滴灌次之,沟灌最低。沟灌产量最高,其次为滴灌,漫灌虽灌水量大,但水分利用率最低,枸杞产量最低。[结论]在盐碱地栽植枸杞实行沟灌、滴灌灌溉方式在节水控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枸杞产量,是经济、高效、可行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性状及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优4号黄瓜为试材,设滴灌和沟灌两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设施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酶活性、水肥利用率以及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能显著提高0~30、3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比沟灌处理高183.87%和80.50%;滴灌能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滴灌较沟灌能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蔗糖酶活性、0~30 cm土层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30~60 cm土层碱性磷酸酶活性。滴灌处理较沟灌节水69.72%,水分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比沟灌高280.41%和15.16%。滴灌能显著提高黄瓜产量,改善黄瓜品质,果实的可溶性糖、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较沟灌处理提高16.96%、19.64%和19.14%。因此,与沟灌相比,滴灌在保证氮素高效利用、改善土壤微环境、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滴头、孔口或滴灌带等灌水器,将水一滴一滴均匀而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的灌水方法。膜下滴灌则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即在滴灌带或滴灌毛管上覆盖一层地膜,是一项节水增效农田灌溉新技术。膜下滴灌的优点主要有:1. 灌溉用水省。滴灌仅湿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属局部灌溉形式,由于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因而不会形成径流使土壤板结。膜下滴灌滴水量很少,且能够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覆盖地膜还能将较小的无效降雨变成有效降雨,提高自然降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在大田蔬菜生产上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滴灌系统、施肥方式、技术措施以及应用步骤,指出将该技术应用于大田蔬菜生产中,能获得良好的效益,与地面灌溉相比,滴灌技术具有节水、节肥、节药、节地、省工及改善土壤和微生态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滴灌施肥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花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稀穴密株种植条件下,氮、磷、钾元素随滴灌水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随滴灌水施肥时,磷、钾元素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基本相似,主要富集于土壤表层,肥料利用率较低;而氮素随滴灌水在土壤中的流动性较强,能够随水运移到棉花根系集中层。所以说,随滴灌水施肥是提高氮素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而磷素、钾素肥料则不适于随滴灌施用。  相似文献   

14.
常压滴灌能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养分适时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中,因此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作用。常压滴灌灌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球阀式常压滴灌;另一种是自动调压式常压滴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滴灌施肥对荔枝(Litchi chinensis)根系生长分布及荔枝园不同土层土壤pH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追肥包括CO(NH2)2、KCl和MgSO4等,均通过滴灌施肥系统施入,主要施肥时期为每年荔枝的秋梢期、花期和结果期前后;过磷酸钙、花生麸及鸡粪等则以基肥的形式沿树冠滴水线沟施。[结果]滴灌施肥能显著促进荔枝根系的生长,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连续6年滴灌施肥后滴灌施肥区土体中的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分别为非滴灌区的2.29、2.17和2.25倍。荔枝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但滴灌施肥区和非滴灌区在0~20和20~40cm土层中的根系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滴灌施肥更有利于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分布。长期滴灌施肥条件下,荔枝园土壤酸化明显,与非滴灌区相比,滴灌施肥区在10~20cm土层土壤pH的降幅最大,达到1.47个单位。[结论]该研究可为滴灌施肥技术在荔枝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棉花滴灌节水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滴灌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兵团第2师库塔垦区土壤条件复杂,不同品种棉花适宜使用的滴灌节水技术也不同,根据调查总结不同滴灌方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如下:一、不同土壤运用的滴灌方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库尔勒垦区多数土壤为中性壤土或粘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6克/千克;塔里木垦区土壤多以砂性  相似文献   

17.
重盐碱地棉花膜下滴灌土壤水盐运移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盐碱地膜下滴灌具有明显的洗盐压碱效果,可有效减少土壤盐碱化程度,提高棉花播种出苗率。原因在于膜下滴灌用管道输水,灌水定额小,盐分运移受滴头流量、滴水量、土壤初始含盐量等因素影响,减少了灌溉水携带有害盐分直入土壤,防止了深层渗漏和地下水位升高。  相似文献   

18.
滴灌施肥对土壤铁、磷有效性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畦灌和滴灌方式对土壤pH和有效铁、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可提高水、肥生产效率,增加番茄产量。滴灌条件下根围润湿区土壤可以经常保持较高的含水量,pH高于根外非润湿区和畦灌区,其土壤有效磷的含量高,而土壤有效铁的含量较低。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配用一定量柠檬酸不仅可降低润湿区土壤pH,还可提高土壤有效铁含量,并增加叶片中铁、磷的含量,进而果实产量也相应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耕层土壤水溶性盐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检测,分析水溶性盐分在土壤中的移动规律。[结果]漫灌处理,4层土壤总水溶性盐总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各层土壤水溶性盐量漫灌施肥处理均高于漫灌不施肥处理;滴灌的2个处理,0~60 cm水溶性盐总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增,60~100 cm明显降低;土壤各层水溶性盐总量滴灌基施均高于滴灌追施;0~100 cm土层水溶性盐量滴灌基施高于漫灌基施。[结论]不同灌溉施肥方式以滴灌+追肥效益最高;漫灌土壤盐分从上向下淋溶明显,滴灌土壤盐分淋溶不充分,盐分在20~60 cm有积聚作用;同等条件下,施肥量越高土壤盐分残留量越大,土壤次生盐渍化与施肥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节水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作物根系区域局部灌溉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采取膜下滴灌技术,中低产田可增产30%,节约肥料34%~40%,节水50%以上,提高土地使用率4%~6%,抑制土壤盐渍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本文通过对滴灌棉田土壤水肥运移分布及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