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兽医临床上,应用抗菌素作为预防和控制手术后的感染,治疗外伤、烧伤以及其它的外科疾病是必要的。但必须应用合理并在明确应用指征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抗菌素,适宜的剂量,用药途径和用药期限,如此才能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之目的。如众所知,致病菌能否引起手术创的感染,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兽医临床外  相似文献   

2.
<正>在养殖业中大量使用抗菌素比较普遍,抗菌素在预防、治疗疾病,防止健康动物被传染,提高动物生长速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细菌病而言介入抗菌素治疗是最实际的选择,当疾病预防措施失败后,治疗便成了必需。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内,抗菌素用作饲料添加剂已被证明是增加料重比、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降低发病率、死亡率、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抗菌素的不规范应用造成治疗失败,给畜禽带来不良反应,同时给动物性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11月,垫江县某养猪场的猪群中流行一种高热、呼吸困难为主的疾病。该病传染迅速、死亡率高,两个月内发病201头,发病率为53.6%,死亡95头,死亡率为47.5%。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弓浆虫与巴氏杆菌病混和感染。应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后,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中心最近提出一项新证据,证明在牲畜饲料中添加的抗菌素,与人类的某些疾病有关。在美国,许多牲畜都喂抗菌素以抵抗疾病传染,同时又用它促进牲畜的生长.但是,最近几年科学家们坚持认为:在牲畜体内,某些与沙门氏菌竞争的有机体被消灭之后,能对抗抗菌素的沙门菌菌株便发展起来。牲畜屠宰后,人吃了受这种有抗药能力的沙门氏菌污染的肉,便会引起严重的肠疾,并且用常规抗菌素治疗这种病无效。此项发现确切证明了沙门氏菌是通过动物食品感染人类的主要源泉。预料这项研究将对在  相似文献   

5.
1.家禽患呼吸道疾病时,应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时结合应用病毒灵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为禽呼吸道病往往是细菌和病毒同时感染,单用抗菌素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一、菌群失调的原因近三十年以来,现代医学的手段,例如抗生素、激素等,干扰了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的生态平衡,出现了许多疾病。抗菌素的长期应用,可以产生不良反应,具体可以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感染四大类。菌群失调具有微观流行病学特点,菌群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有着贮菌库、传染途径和易感部位3个环节。菌群在其自身本来的栖息地,与宿主保持生态平衡,如果离开原地,散布到其它菌的栖息地就会引起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在生态上分为比例失调。定位转移、血行感染三型,比例失调是指在原定位上只发生数量变化并无外来细菌入侵;定位转移是指出现  相似文献   

7.
兔巴氏杆菌是广泛存在的,当兔子饲养、营养等条件不良时,病菌可通过呼吸道感染而致病,并可引起广泛的持续的传染。本科种兔群自一九七八年从某地种兔场引进一批种兔后,陆续散发流行巴氏杆菌病。虽用多种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试验性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前人对家蚕微粒子孢子的分布及其在蚕期感染家蚕的方式和过程等方面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了解家蚕微粒子孢子的传染途径,寻找阻断微粒子孢子感染家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畜禽生产中,合理应用抗菌素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预防和治疗疾病。特别是抗菌素在防治畜禽传染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养殖户对用药的基本知识认识不足,盲目滥用,不但没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反而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如毒性反应、二重感染、耐药菌株的产生、药物残留等,结果造成贻误病情、引起经济损失、危害人体健康。笔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了养殖户的用药误区,归纳了抗菌素在畜禽生产中的一些使用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抗菌素在防治家禽传染病及感染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用药不当,也会对养殖户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归纳起来,在应用抗菌素防治禽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正确诊断,对症下药一药不能防百病,根据临床诊断,弄清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对某种抗菌素的敏感性。有条件时,还应通过药敏试验,并根据家禽病症轻重选择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的抗菌素。(二)正确掌握用药量和用药疗程抗菌素剂量的使用一定要适当,太小起不了治疗作用,太大造成浪费并可能引起严重反应。具体使药时,一般掌握开始应用时剂量宜稍大些,以便…  相似文献   

11.
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发生,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猪感染BVDV的传染来源以及猪感染BVDV和猪瘟病毒的鉴别诊断等方法作了综述性介绍。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穿心莲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大量研究表明:穿心莲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解热、增强免疫等作用,被誉为"中药抗菌素"的穿心莲在畜牧兽医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养鸡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抗菌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雪梅 《中国家禽》2000,22(4):26-26
抗菌素是某些真菌、放线菌或细菌等微生物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它在极低的浓度下,对特定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霉形体、衣原体等,有抑制生长或杀灭的作用。抗菌素在防治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如果用药不当,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因此,在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对症用药根据临床诊断,弄清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并根据病禽症状轻重而选择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的抗菌素。如对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胚种传染是桑蚕微粒子病的重要传染途径,母蛾检验是控制该病害的重要措施,该技术在不断改进的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其成效也被得到充分的证实和肯定。微粒子病的胚种传染率是一个影响成品卵检验技术十分重要的因素,蚕品种、感染时间和母蛾感染程度等是影响胚种传染率的重要因素。微粒子病流行中胚种传染率变化等的研究将成为成品卵技术的成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引言轻型乳房炎是全世界奶牛群中流行甚广的疾病,在新西兰季节性补充的牛群中大约20—30%的奶牛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感染。轻度感染乳区产奶可能比健康乳区低,它们也可作为引起其他乳区感染的细菌来源,虽然在商品牛群中通常不用抗菌素治疗泌乳期的轻度感染,但用抗菌素治疗轻度感染还是相当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蒋满贵 《广西蚕业》2004,41(1):44-45
桑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慢性病,从感染到死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食下传染和胚种(经卵)传染是本病的传染途径。微粒子孢子污染桑叶、卵壳,被蚕取食后造成食下传染。蚕在4~5龄感染本病以后,就有可能发生胚种(经卵)传染。  相似文献   

17.
金银花是我国的传染中草药,在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病毒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已经开始作为一种新兴的添加剂在畜禽饲料中进行应用,本文就金银花的化学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在各类细菌感染性犬病的治疗过程中,抗菌素是临床上最为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它在抗菌消炎、控制感染、促进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的抗菌素治疗,应根据犬病和个体的差异而选择不同抗菌素,从而达到有效的抑制或杀灭特异的病原体,并避免出现耐药性及药物副作用,使病犬治愈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感染时期和感染量对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种传染率是家蚕成品卵检验方案设计的基础,为此本试验调查了家蚕微粒子虫不同感染时期和感染剂量对白玉和秋丰胚种传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龄期感染时期越早胚种传染率越高;个体间的抵抗性对不同剂量的感染所造成的胚种传染率有较大的影响;白玉和秋丰的平均胚种传染率分别为28.5%和30.4%.  相似文献   

20.
《畜牧市场》2009,(12):27-27
各种年龄的鸡(包括肉用仔鸡)都可感染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所不同。不良的饲养管理、应激或并发其它病原感染都可成为大肠杆菌病的诱因。在雏鸡和青年鸡多呈急性败血症,而成年鸡多呈亚急性气囊炎和多发性浆膜炎。本病感染途径有经蛋传染、呼吸道传染和经口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