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温敏核不育系1103S在泸州自然光温条件下春繁旱育秧处理比温室两段秧处理增产38.1%,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能提早1103S的生育进程,使多数穗子的育性敏感期处于5月下旬的较低温度下,从而提高了群体的平均结实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单穗结实率的高低,将籼型两用系1103S春繁群体内的穗子分为3类,A类穗结实率〈10.0%,B类穗结实率〉10.1%,但〈30.0%,C类穗结实率〉30.1%,A类穗比例大小与群体平均结实率及春繁产量高低呈极显著负相关,而C类穗比例大小与后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泸州,将1103S温度敏感期安排在5月中下旬,是提高C类穗比例的关键,在此基础上采取增大种植密度,始穗期喷施30g/hm^2GA3。  相似文献   

3.
在泸州春季自然光温条件下研究每窝栽插本数,施用“920”及盛花期赶粉等三项技术措施对提高1103S春繁产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增产效果以每窝栽插本数〉施用“920”〉盛花期赶粉,这些技术措施间还存在显著互作,本试验中以“每窝插三本,始穗时喷施30g/hm^2“920”盛花期赶粉“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其增产机理是减小了穗间结实率差异,增加了群体中高结实穗的比例,从而提高了群全的平均结实率。  相似文献   

4.
光周期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光周期和控制光温条件下,研究了光周期和短日适温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S-8的雄性育性受光周期的影响,表现为10~11h短光照下雄性不育,花粉败育率为100.0%;自交结实率为0.0%;在12~13h长光照下可育。ES-8存在两个光周期敏感期,最敏感期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次敏感期约在药隔形成期至四分体形成期。孕穗至结实期的短日(10h)适温(16/12℃昼温/夜温)处理结果表明,温度对育性的影响很小,雄性仍表现不育。  相似文献   

5.
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XO7S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O7S是一个实用性较好的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起点温度较低,育性稳定,育性转换明显,制种风险较小,秋、冬繁产量高,配制组合优势较强,并表现较好的早熟遗传性、结实性和抗白叶枯病特性,1992年与中籼665、明恢63配制的中籼杂交组合,小区试验亩产分别达到622.5kg和605kg,比对照汕优63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6.
W6154S育性变化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度是诱导W6154S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在长沙地区不育与可育转换的临界日平均温度为26.5℃;温度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当日平均温度高于26.5℃时,花粉发育走向败育,表现为不育;在24℃以下时,多数花粉发育正常,表现为可育;在24~26.5℃之间时,部分花粉发育正常,部分花粉走向败育,表现为部分可育。  相似文献   

7.
培矮64S育性表达的温敏感部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培矮64S在育性转换敏感期(Ⅳ~Ⅵ期)主茎幼穗长为0.70~9.34cm,顶叶叶枕距为-20.0~-3.5cm,穗尖离地面距离为2.77~15.56cm,穗尖离第一节距离为6.70~19.92cm,分蘖上述四项指标值均小于主茎指标值。敏感期幼穗感受自然低气温(平均日均温21.6℃),表现为可育,花粉可染率为21.8%,套袋结实率为11.3%;感受人工垣定玫高水温(25℃),表现为不育,花份可染率为0.4%,套袋结实率为0,表明敏感期幼穗为其育性表达的温敏感部位。另外,在低气温条件下(平均日均温21.6℃),敏感期淹深水极显著降低可育性表达,花粉可染率为2.7%(对照为21.1%),套袋结实率为0.2%(对照为10.4%)。  相似文献   

8.
光周期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人工控制光周期和控制光温条件下,研究了光周期和短日适温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S-8的雄性育性受光周期的影响,表现为10 ̄11h短光照下雄性不育,花粉败育率为100.0%,自交结实率为0.0%,在12 ̄13h长光照下可育。ES-8存在两个光周期敏感期,最敏感期为雌雄蕊分化期为雌雄芯分化期至药隔形成期,次敏感期约在药隔形成期至四发体形成期。孕穗至结实期的短日适温和  相似文献   

9.
对新型两用系363S在泸州的育性初步观察结果表明:363S在泸州生态条件下,仍表现出明显的“低温诱导不育高温诱导可育”的特点。该不育系正常花粉百分率与小穗育性表表不一致,以小穗育性为标准,在泸州7月中旬为不育期,小穗不育度9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表达对温度的反应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控温及自然条件下,比较研究了22个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表达对温度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用22~24C+14h光照在育性表达敏感期连续处理7~10d,部分不育系败育彻底,花粉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均为0;部分材料花粉可染率为0.1%~4.2%,但自交结实率为0;还有一部分材料不但花粉可育(可染率0.5%~80.7%),而且自交结实(结实率0.1%~54.8%).不育系g0521S育性转换方向与其它不育系相反,即高温可育,低温不育。  相似文献   

11.
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5460S育种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仁崔  王乃元 《杂交水稻》1990,(1):32-34,24
5460S是5460的育性单基因突变系,其育性转换具有以温度为主的光温效应的特性.这种不育特性是完全遗传的,稳定的。且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好。在数百个配测组合中,已筛选出若干可供生产试验的组合,尤以5460S/明恢63的株型、产量、抗性、米质、早熟性及制种产量等综合性状显著优于同类三系杂交稻。  相似文献   

12.
V20A不育系的繁殖一般都是在春季进行,春繁无疑具有许多优势。但V20A春繁,在抽穗、扬花时期往往碰上连续阴雨天气,常受灾严重,造成减产甚至失收。如遇上这种不正常的年份,秋繁又缺少种子时,可采取在当地把秋制田改为秋繁田使秋制成为秋繁这一补救措施,不必冬季到海南去搞繁殖。我公司在1988年和1993年春繁V20A严重受灾情况下,先后在继述桥乡的仙凤、白云村及茶思寺乡的扶桥等地改秋制田为秋繁田,面积近400亩,均喜获成功。1988年改秋制田为秋繁V20A198.5亩,亩平产量达到125.8kg;19…  相似文献   

13.
在长沙通过连续三年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10的育性转换的温光效应。结果表明:ES-10为一个具有明显育性转换特征的生态雄性不育系,其雄性育性转换受光温两因子的作用,短日低温下表现不育,长日高温下表现可育,温度为其育性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对温度的敏感期为药隔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为期约10d。  相似文献   

14.
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10育性转换的温光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长沙通过连续三年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生态雄性不育小麦ES-10的育性转换的温光效应。结果表明:ES-10为一个具有明显育性转换特征的生态雄性不育系,其雄性育性转换受光温两因子的作用,短日低温下表现不育,长日高温下表现可育,温度为其育性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对温度的敏感期为药隔期至花粉母细胞数分裂期,为期约10d。  相似文献   

15.
宣69S是安徽省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在海南三亚地区异地冬繁,其生育期长短受年度间温度高低影响,繁殖产量受育性转换敏感期高温或抽穗扬花期低温影响。从基地选择、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合理稀植、科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严格除杂等方面探讨了其高产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越冬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9个籼型不育系进行了越冬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趁冬存活方面以晚季禾桩越冬存活率最高,播种越冬其次,早季禾桩越冬最低。赵冬存活率除与不育系的耐寒性有关外,还与越冬前植株的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原地不移栽禾桩的越冬存活率明显高于移栽的。在繁种效果方面,越冬繁种比早晚季繁种效果都好,晚季繁种又比早季好。这主要与繁种时植株敏感期所处的光温条件及不育系的光温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籼型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在武昌自然光温条件下,具有两个育性转换临界期;其育性表现在受日照长度诱导的同时,温度也起着重要作用;温度对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影响的敏感期在雌雄蕊原始体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温度对花粉育性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8.
花生国外引种抗锈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36份于1991年引自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的国外花生种质资源材料经1992年春植和1993年春植田间自然诱发抗锈病鉴定结果。其中高抗类型19份,占52.8%,中抗类型15份,占41.7%;中感类型2份,占5.5%。试验结果表明,这批引进的花生种质资源材料抗锈性较强,2年鉴定的抗锈性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9.
甘薯茎尖试管苗的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甘薯试管苗切成单茎节段进行快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⑴以MS和1/2MS培养基都能使试管苗正常生长,但MS培养基的效果更好;⑵以MS为培养基,附加0.5mg/L萘乙酸(NAA)对甘薯试管苗生长有促进作用;⑶附加0.1mg/L赤霉素(GA3)的MS培养基对甘薯试管苗的节间有拔长作用,比对照增加1-2个节;⑷在MS培养基中加50g/L蔗糖更有利于甘薯试管苗的快繁;⑸温度28℃,光照强度3000lx是较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春为对照,将5个山东地方普通小麦品种与奥地利黑麦进行了杂交。结果表明,5个小麦品种与黑麦均具有良好的杂交亲和性。LSD检验表明,除洋麦外,其余4个材料均与中国春具有相似的杂交亲和性,其基因型为kr1kr1kr2kr2;对杂种F1种子在大田直播条件下的成株率分析表明,蚂蚱头火麦×黑麦具有最高的成株率(26.67%);对杂种F1在开放授粉条件下的育性分析表明,5个供试材料与黑麦杂种F1代结实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中国春(0.078粒/穗),其中蚂蚱头火麦×黑麦F1具有最高的结实率(3.087)粒/穗);相关分析表明,亲和性和杂种F1种子生活力及育性间无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163和0.1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