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稻喷施“九二O”能极显著增产。其增产原因是;促使休眠芽生长,提高有效穗;加速茎秆伸长,增加再生稻株营养体;促进幼穗分化发育,增加每穗着粒,并能提高结实率。最佳施用方法为:头季收割当天和再生稻始穗20%时,分别亩用“九二O”0.5克和1克,兑水50公斤喷施。  相似文献   

2.
边永高 《中国稻米》2008,14(1):56-59
据秀水03作连晚种植的39块田的统计资料分析,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总粒、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对产量的贡献: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穗总粒。“攻适宜多穗、力争大穗、提高结实率、稳定千粒重”是秀水03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栽培因子的影响效应:栽插丛数〉总氮化肥〉移栽期〉基氮化肥〉用种量〉基本苗〉苗氮肥〉钾肥〉播种量〉播种期〉土杂肥〉穗肥。本文还对各栽培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提出了秀水03作连晚种植的高产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杂交水稻为主要参试材料,辅之以常规稻品种进行了外源植物生长物质调节水稻“粒间顶端优势”的试验。于水稻初穗期施用浓度为10 mg/L的GA3可增强单穗粒间顶端优势,虽增加粒重,提高结实率,但效果不稳定,有些处理反有下降,且多数杂交水稻未获增产,仅提高常规晚粳稻产量。于水稻初穗期施用浓度为10 mg/L的PP333可抑制单穗粒间顶端优势,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产量。此外,高浓度GA3或PP333(GA3≥30 mg/L,PP333≥50 mg/L)均可能引起水稻减产。将GA3和PP333适当复配后,研制成二元植物生长物质“粒粒饱”。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2015,(4):48-49
为了进一步挖掘湘两优2号的增产潜力,探索湘两优2号在湖南宁乡县生态区域的合理种植密度,进行了湘两优2号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湘两优2号的栽插密度越大,有效穗数越多,但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减少,纹枯病病情指数越高,以栽插16.5万蔸/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两系杂交水稻晶两优534为材料,研究了6个不同栽插株数对水稻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插株数条件下,产量以栽插1~2株/穴的T1(8 507.25 kg/hm~2)和T2(8 577.15 kg/hm~2)处理为较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1和T2处理的单株分蘖能力较强,分蘖成穗率、有效穗数和结实率较高,而每穴插3~6株的T3~T6处理,随着每穴栽插株数的增多,单株分蘖力降低,无效分蘖增多,有效穗数、结实率逐渐降低。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通过有效穗数对产量产生的间接作用较大。说明不同栽插株数下,影响晶两优534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穗数,生产上机插苗数建议以每穴2苗为宜,有利于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同时协调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因子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研究"九二〇"和插植本数对广抗13A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产量在不同插植本数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喷施"九二〇"剂量及时期对包颈度、包颈粒数、包颈粒率、每穗总粒数、穴有效穗、产量等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插植本数与喷施"九二〇"剂量及时期共同影响广抗13A抽穗集中程度;广抗13A的繁种产量与穴有效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包颈度、包颈粒数、包颈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双本配以始穗期1 d喷施"九二〇"180 g/hm2、始穗期3 d喷施"九二〇"180 g/hm2、始穗期5 d喷施"九二〇"120 g/hm2和三本配以始穗期1 d喷施"九二〇"60 g/hm2、始穗期3 d喷施"九二〇"60 g/hm2、始穗期5 d喷施"九二〇"120 g/hm2处理的产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早稻机插秧的密度和本数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嘉育253为供试品种,研究早稻机插秧的密度和本数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播行距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株距增加,密度减小,单丛有效穗数、结实率、成穗率增加,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公顷颖花数、株高、基本苗数、最高苗数减少,最终产量降低:随着插秧机取苗档位的提高,穴插本数增加,单丛穗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公顷颖花数增加,但在5档以上时明显降低,最终产量增加.综合分析认为,在目前大多数插秧机行距固定、株距可调的情况下,以密度30cm×(12~14)cm、本数5~7档(丛插5~7本)为宜.  相似文献   

8.
培杂茂三双亲抛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增杂茂三盘育抛秧制种具有早生快发,分蘖峰值大,有效穗多,父母本生长协调、花期花时相遇好,盛花期集中,异交结实率高等优势,介绍了父母本双亲盘育抛秧制种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介了3优18双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配套技术:(1)合理安排播种期,确保安全抽穗扬花;(2)改进育秧和栽插技术,确保父母本有效穗数;(3)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母本的异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10.
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中稻粒黑粉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对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田进行了肥水管理、920施用时期与施用量、轻度割叶的试验,以研究栽培措施对稻粒黑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降低氮素肥料用量、及早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在见穗蔸率3%~5%时喷施920、适当增加920用量、在喷完920后轻度割叶等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稻粒黑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沼液在单季晚粳稻中的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直播和机插稻为试验材料,研究沼液不同用量和施用时期配比对粳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沼液与氮化肥的性质相似,具有显著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增产增收的作用.等氮沼液比等氮全化肥增产0.27%~0.40%,每穗实粒数增0.6~14.9粒,结实率提高8.3~9.5个百分点,千粒重降低0....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地试种杂交粳稻的结果表明,杂交粳稻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比当前种植的 常规品种有较大的增产潜力。而制种产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杂交粳稻的推广速度。本文拟探 讨杂交粳稻寒优1027的制种规律,总结制种技术。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母本“寒丰”不育系,父本“T1027”恢复系。 2.方法1988、1989年,在川沙县农科所试验田进行不同行比及栽插亩数试验,设二 个单因子试验,一组为恢复系与不育系的行比试验,设2:6,2:8,2:10三种处理。 另一组为不同本数试验,在2:8行比的条件下,把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每穴栽插基本苗设为一 本、二本和三本三种…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朱运昌  廖伏明 《杂交水稻》1990,(3):32-34,28
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主要表现比品种间杂种更为穗大粒多,在44个参试组合中,约有75%的组合平均每穗180粒以上,每穗200—250粒的组合占40.91%,通过导入广亲和基因,结实率已提高到70%,单株干谷增重十分显著,表现出巨大的增产潜力。但每穗200粒以上的组合,结实率及籽粒充实度偏低。在近期内,选用平均每穗180—200粒左右的组合较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喷施宝和富硒剂在连作晚稻穗期施用的增产效果,2011年笔者以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为材料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穗期施用喷施宝和富硒剂具有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稻米中有机硒含量以及增加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氮肥运筹对“二旱一水”大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通过分析氮肥运筹对“二旱一水”大麦产量及品质的作用表明,“二旱一水”大麦以亩施10kg氮肥处理产高,品质亦最好,在施肥技术上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肥施用比例,控制倒二叶肥施用数量,人而增加穗数,提高分蘖成穗率,提高大麦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减少针后茬作物玉米的影响,使麦玉协调增产。  相似文献   

16.
水稻棉花专用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自配的两种水稻棉花专用肥的施用效果,在岳阳和长沙进行了两种肥料的施用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专用肥增产效果明显,效益显著。水稻专用肥主要是能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棉花专用肥则可促进棉花真叶数和株高的增加,提高有效铃数和铃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分析氮肥运筹对“二旱一水”大麦产量及品质的作用表明,“二旱一水”大麦以亩施10kg氮肥处理产量最高.品质亦最好.在施肥技术上应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肥施用比例,控制倒二叶肥施用数量.从而增加穗数.提高分蘖成穗率,提高大麦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减少对后茬作物玉米的影响.使麦玉协调增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协优136父母本特点,其高产制种技术是: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培育壮秧,建立高质量制种群体;科学施肥,合理用水,搭好丰产苗架;用好“九二○”,适时赶粉,提高异交结实率;加强病虫害防治,做好去杂保纯工作。  相似文献   

19.
郴州地区1994年杂交水稻制种减产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证了全区制种授粉期遇高温干燥火南风,结实率低是减产的主要原因,成熟期遇连阴雨种子穗上发芽加剧种子减收。根据高产基地多年研究成果,探讨选择好基础,安排好授粉期,实施好降温增辅助措施以及科学施用穗粒肥;微肥;调节父线本花时,变换人工辅助授粉方式,推广低容量喷“九二0”,施用抗穗萌剂减少减少穗上发芽等高产、稳产、高效制种对策。  相似文献   

20.
促芽肥施用时期对不同源库类型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通过促芽肥施用时期与剪穗、剪叶处理,研究了促芽肥施用时期对不同源库类型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组合间的再生力存在显著差异;施促芽肥无论早施还是迟施都会显著提高再生稻产量,而且早施比迟施的增产效果好,每穗着粒数越高的组合增产效果越好。其原因在于,头季稻杂交组合间每穗着粒数与齐穗期的叶粒比和茎粒比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致头季稻每穗着粒数越多,其满足头季稻高产后剩余的光合产物量越少,头季稻齐穗后15d再生芽的死亡也越多,施促芽肥补充营养的时期就应更早。每穗着粒数超过163粒的中、大穗型组合,促芽肥以头季稻齐穗期施用为佳;每穗着粒数少于163粒的小穗型组合,头季稻齐穗期至齐穗后15d均可以施促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