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斑螟亚科(鳞翅目:螟蛾科)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综述了斑螟亚科Phycitinae的系统分类研究概况,重点论述国内外分类研究历史与现状、族级阶元划分与系统分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斑螟亚科系统分类中存在的区系研究不平衡、系统发育研究不完善、近缘属区别特征不够明确、近缘种形态鉴定不够准确等问题,建议将形态分类与分子系统学方法相结合以研究斑螟亚科的系统分类,并对斑螟亚科系统学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武当山潜穴虻属一新种(双翅目:穴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翅目的穴虻原是鹬虻科(Rhagionidae)的一个亚科(Vereilloninae),后已独立为穴虻科Vermilieonidae(Nagatomi,1977)。除已绝灭的原穴虻属(Protovermileo)化石种外,世界已知仅4属:穴虻属(Vermileo Macquart,1834),喙穴虻属(Lampromyia  相似文献   

3.
膜翅目扁蜂科各属间支序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膜翅目Hymenoptera扁蜂科Pamphiliidae各属之间的系统关系,利用支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扁蜂科的9个属进行属间支序分析,结果表明将扁蜂科划分为腮扁蜂亚科Cephalciinae和扁蜂亚科Pamphilii-nae是合理的。现有的分类系统中将扁蜂亚科分为扁蜂族Pamphiliini和脉扁蜂族Neurotomini是合理的,各族的单系性得到证实。扁蜂族是一个单系群,由扁蜂属Pamphilius 齿扁蜂属Onycholyda (丝扁蜂属Pseudo-cephaleia 克扁蜂属Kelidoptera)构成;脉扁蜂族只含一个属,独自构成一个单系。现有的腮扁蜂亚科中各族的划分也得到支序分析的证实,腮扁蜂亚科这个单系群由直扁蜂族Caenolydiani (华扁蜂族Chinolydini 腮扁蜂族Cephalciliini)组成,华扁蜂族与腮扁蜂族是姐妹群,共同构成一个单系群。腮扁蜂族是由阿扁蜂属Acan-tholyda和腮扁蜂属Cephalcia构成的一个单系群。  相似文献   

4.
雪兔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兔(Lepus timidus)英文名为Moutain hare,别名白兔、变色兔、高山兔,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哺乳纲兔形目(Magomorpha)兔科(Leporidae)兔属(Lepus).雪兔主要分布于北极及其附近的寒带地区,在我国分布于新疆北部、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5.
14素菌瓢虫属(Llleis)———柯氏素瓢虫(LlleiskoebleiTimbeake)14.1分类地位柯氏素裸瓢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瓢虫科(Coccinellidae)瓢虫亚科(Coccinelinae)素菌瓢虫属(Llleis)。14.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6~5.1 mm,宽3.0~4.1 mm。体卵圆形,稍扁平,背面光滑无毛。头部、触角黄褐  相似文献   

6.
对山西的龙虱科昆虫的现有资料进行了整理归纳,结果表明,现山西已记录的龙虱物种共有6亚科12属26种,包括水龙虱亚科Hydroporinae水龙虱属Hygrotus 1种,孔龙虱属Nebrioporus 2种,异爪龙虱属Hyphydrus2种,短褶龙虱属Hydroglyphus 2种;粒龙虱亚科Laccophilinae粒龙虱属Laccophilus 2种;端毛龙虱亚科Agabinae端毛龙虱属Agabus 6种,宽缘龙虱属Platambus 1种;真龙虱亚科Cybistrinae真龙虱属Cybister 4种;龙虱亚科Dytiscinae齿缘龙虱属Eretes 1种,斑龙虱属Hydaticus 3种,圆龙虱属Graphoderus 1种;切眼龙虱亚科Colymbetinae雀斑龙虱属Rhantus 1种。并对《山西省六足动物(昆虫)名录I》中的龙虱物种描述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2010—2019年全国各地相关学者在国内外期刊上陆续发表的竹亚科植物新属、新种,旨在缕清国内竹亚科植物属、种明细。对国内竹类植物主要著作和正式发表的论文中竹亚科植物进行分类统计,对于不能确定或描述不清的数据均不采用。文中所述竹亚科植物的属种名及拉丁文名均以《中国竹类图志》和所引文献原文为准。结果表明,《中国竹类图志》和《中国竹类图志(续)》是目前收集中国竹类植物最齐全的图志,共收录了国内原产竹亚科植物38属728种53变种114变型4杂交种,计899种及种以下分类群;引种17属23种3变种20变型,共46个竹种和种下分类群。2010—2019年,全国各地相关学者在国内外期刊上陆续发表了国内竹类植物新种12属13种1变种10变型,共24个竹种和种下分类群。到2020年为止国内原产竹亚科植物有40属740种54变种124变型5杂交种,计923种及种以下分类群(不包括引种和栽培种)。  相似文献   

8.
草原黄鼠(citellusdauricuspallas)俗称豆鼠子、土鼠子、禾鼠,属兔形目鼠兔科,是北方草原生态下的啮齿性动物。历来有人认为它是农业生产上的一大害鼠。近几年来,干旱少雨,草原黄鼠为害种子幼苗、瓜果、盗食粮食现象常有发一。有必要在易遭鼠害的地块,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降低鼠密度,保护农田作物。笔者就草原黄鼠生活习性及防治问题作了调查研究。一、生活习性1.体征成年草原黄鼠体长17厘米至25厘米,尾长相当于体长的1/3~1/5。头大,眼球突出。背毛淡黄,腹毛基部灰色,尖端沙黄。觅食其间常有直立站起,四处张望动作。2.洞穴草原黄鼠洞穴多分布…  相似文献   

9.
根据微生态理论,采用微生态制剂的方法,利用分子微生态技术(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课题组研发的HNZZMZ微生态制剂(1号、2号)在豫丰黄兔品种的断奶幼兔的肠道定植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兔源HNZZMZ微生态制剂(1号)在豫丰黄兔品种的断奶幼兔的肠道的定植优于植物源HNZZMZ微生态制剂(2号)。  相似文献   

10.
弯翅蠊亚科Panesthiinae (蜚蠊目:硕蠊总科)为一类钻蛀朽木生活的木食性蜚蠊(wood-feeding cockroaches),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主要分布在澳洲、马来-印尼群岛以及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该亚科分类学研究多数为早期的形态学研究,近年有少数新种利用现代分子技术进行研究.NCBI网站共提交了弯翅蠊亚科59个分类单元,194条核苷酸序列.该亚科分子系统发育学方面已有较丰富的研究,主要用于推断属间和种间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同时根据这些分子证据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推断弯翅蠊亚科昆虫的种群扩散和生物入侵时间和方式,侧面猜测地理历史事件.另外,分子研究报道了一些弯翅蠊亚科体内的内共生物,并深入进行了协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展望了新技术方法在弯翅蠊亚科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