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培养温度、起始pH、最佳装液量、最佳培养时间为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最终优选出的平菇液体菌种最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24℃、起始pH 6.5、装液量240 L、培养时间3 d。发酵罐最佳配方为:玉米面2%、麸皮1.2%、红糖1%、磷酸二氢钾0.01%、硫酸镁0.005%、酵母膏0.2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平菇液体菌种最佳培养基条件.[方法]以生物量及多糖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玉米粉、麸皮粉、豆粕粉、高粱秸秆粉的最佳用量.[结果]摇瓶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豆饼粉10~15 g/L、高粱秸秆粉2 g/L、玉米粉25 g/L、麸皮粉25 g/L.[结论]经过5 d培养,培养液的生物量和多糖最多可达20.74和20.81 mg/mL.  相似文献   

3.
平菇液体菌种发酵料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平菇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发酵料栽培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发酵料栽培平菇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比固体菌种发酵料栽培菌丝粗壮、整齐,日长速快3.03mm,提前7d满袋和出菇,污染率低,生物学效率提高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对平菇液体发酵罐菌种制作技术进行总结,包括发酵罐的清洗和检查、煮罐、灭菌备用品、培养基配制及灭菌、冷却、接种、液体菌种培养等方面内容,以达到节省制种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平菇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培养基组成、pH值、粘度、摇瓶装液量和添加有机氮对平菇P831液体菌种发酵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用麸皮培养基可获得较高的菌球数和菌丝量 ,菌球在PDA平板中的生长速度是马铃薯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的 1 .6倍和 2 .0倍。发酵生产适宜的 pH值为7.0。 50 0ml摇瓶装液量为 1 2 5ml。在培养液中添加 0 .4%的琼脂增加粘度 ,菌球直径由 0 .65mm下降至 0 .35mm ,菌球数和菌丝量分别提高 68.4%和 1 64%。添加 0 .1 %和 0 .3%的蛋白胨 ,平均提高菌丝量 59.4%。  相似文献   

6.
采用摇瓶培养的方法,从营养源和发酵条件两方面对平菇AD28液体发酵的环境条件进行优化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平菇AD28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无机盐为KH2PO4和MgSO4。较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6.0~7.0,500 ml摇瓶装液量200 ml,接种量10%,接种后静置培养24 h后振荡培养,摇床转速为180 r/min,培养温度为25℃,发酵终点以120 h为宜。  相似文献   

7.
优化液体菌种振荡培养方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菌种的培养方式很多,主要区别在于摇动的幅度、频率及时间的不同,从而产生菌种质量的差异.试验表明,振幅为20 mm的摇床,随着摇动频率的升高,所形成的菌丝球在逐渐缩小,而较适用生产应用的菌丝球是在120~140次/min频率下形成的,菌丝球直径在2.0~1.0 mm之间;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菌丝球浓度逐渐增大,当浓度增大缓慢不明显,静止后极少数菌丝球有沉降倾向时,为培养完成期,约5~7 d.  相似文献   

8.
平菇是我国食用苗生产上大量栽培的品种之一.为了探讨平菇菌种的工业化生产新途经笔者进行了平菇液体菌种的制备及其栽培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白平菇液体菌种最佳培养料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几种常见栽培原料进行白干菇高产栽培的试验,对其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栽培料的产量最高,但配以苹果渣辅料也能获得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平菇PL-39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连续诱变、分离提纯、驯化等方法,以斜面菌丝生长速度和液体摇瓶菌丝生物量及发酵多糖总量为测定目标,筛选出了一株遗传上相对稳定的适应液体培养的平菇菌株———PL-3903。该菌株在综合PDA培养基上生长快,长势旺,菌丝体浓密纯白,经驯化后在液体培养基中发酵生活力强,生物量达2.49 g/100 ml,发酵多糖总量达3.38 g/100 ml。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白灵菇深层发酵的条件,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60 r.min-125℃培养条件下,白灵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4%、米糠5%、KH2PO40.3%、MgSO40.1%、VB110 mg.L-1,最佳装液量为70 mL(250 mL三角瓶),最佳接种量为20%,初始pH为7~8。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白灵菇液体培养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接种量、碳源、氮源、初始pH和装液量。  相似文献   

12.
谢天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57-10758
[目的]研究杏鲍菇液体培养微量元素对其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以期为杏鲍菇培养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杏鲍菇培养液中添加不同微量元素,考察其菌丝生物量的变化,分析微量元素对其生长的影响,优化杏鲍菇培养条件。[结果]培养液中添加镁、钙以及少量的铁可以促进杏鲍菇生长,添加锌和过量的铁会导致杏鲍菇生长抑制。[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杏鲍菇液体发酵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杏鲍菇菌丝体为目标产物,通过单因素碳、氮源、无机盐、接种量、装液量及发酵时间试验,并用L9(34)正交实验法从中筛选出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蔗糖4%、黄豆粉4%、K2HPO40.05%、FeSO4·7H2O0.01%;培养6d菌丝干生物量达到最大22.96g/L。  相似文献   

14.
利用唐山地区杏鲍菇生产中常用的营养料配方及高产栽培技术,将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4个杏鲍菇菌株1216、1217、1218和1206,从栽培袋发菌情况、鲜菇产量、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3个方面,与当地主栽杏鲍菇品种杏鲍菇8号(CK)进行了品种比较,以筛选出适宜唐山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杏鲍菇优良菌株。结果表明:菌株1218菌丝生长和原基分化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且商品性状最好,较CK增产5.26%;菌株1206次之,较CK增产3.01%。2个菌株均可以在唐山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栽培基质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种配方基质栽培杏鲍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3(木屑23%、棉籽壳23%、麸皮19%、玉米粉5%、豆杆粉28%、碳酸钙1%、糖1%)是最佳基质配方;该配方培养料的菌丝生长势最强.子实体形态较好,产量平均值达到3949g,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78.98%,与其余供试配方培养料相比,差异显。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平菇对4种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与安全限量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平菇是我国栽培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食用菌种类,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平菇对4种重金属的富集规律及栽培料中重金属的安全限量值,对3个品种平菇在两种栽培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Pb、Hg、As、Cd 4种重金属进行栽培试验,分别测定平菇子实体和栽培料中重金属含量,并将测定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个平菇品种对4种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排序为CdAs、HgPb,进行综合分析后筛选出P-8为3个品种中重金属低富集品种。不同栽培料栽培同一平菇品种,同一栽培料栽培不同平菇品种,所得料中重金属安全限量值均不相同,共获得吸收富集回归方程17个,R2值均在0.9以上。依据《食用菌卫生标准》(GB7096—2003)规定的Pb、Hg、As和《绿色食品食用菌》(NY 749—2012)规定的Cd限量值,计算得出3种平菇以棉籽壳或玉米芯为主料栽培时相应重金属的安全限量值数据16个:Pb 4个分别是99.56、74.37、58.56、83.64 mg·kg-1DW;Cd 6个分别是0.21、0.13、0.21、0.08、0.07、0.27 mg·kg-1DW;Hg 3个分别是0.08、0.07、0.29 mg·kg-1DW;As 3个分别是1.31、2.72、1.85 mg·kg-1DW。  相似文献   

17.
王士奎  黄荣华  王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65-1365,1452
[目的]探究马尾藻提取液对侧耳生长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马尾藻提取液对1株亚光1号侧耳菌丝生长及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稀释1 000倍的马尾藻提取液对亚光1号的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菌丝生长速率达10.49 mm/d;对亚光1号的产量有显著促进作用,产量提高16.0%。[结论]稀释1 000倍的马尾藻提取液对供试菌株的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姚太梅  李明  李守勉  田景华  于兰芳  邢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14-1414,1446
[目的]探究温度和pH值对白灵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pH值(4.5、5.0、5.56、.0、6.5、7.0、7.5、8.0)的培养基,并将相同pH值的培养基分成6组,分别置于温度(以2.5℃为梯度)为17.5、20.02、2.52、5.0、27.5、30.0℃的恒温箱中培养,同一温度设5次重复。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隔24 h测量1次,连续测3次,计算菌丝日平均生长速率。[结果]供试菌株在17.5~3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0℃;菌丝在培养基pH值4.5~8.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5。[结论]该研究为白灵菇栽培和菌丝体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榆黄蘑的深层发酵最佳培养基的制备,为榆黄磨的液体发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以初选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适合榆黄蘑菌丝体生长以及适合产生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基。[结果]确定适合榆黄蘑菌丝体生长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20.00%、葡萄糖1.00%、蔗糖1.00%、牛肉膏0.15%、蛋白胨0.15%、NaCl0.01%、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VB0.001%。适合产生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20.00%、葡萄糖1.50%、蔗糖1.50%、牛肉膏0.10%、蛋白胨0.10%、NaCl0.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VB,0.001%。[结论]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榆黄蘑的深层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