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让豫西脂尾羊与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的小尾寒羊杂交,同时保留其产肉率高、爬坡能力强的优良特性。从而改进其总体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既继承了小尾寒羊的优良特性,又继承了脂尾羊的优良特性,该杂交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5个微卫星位点BL1038、BM757、BM4621、OarFCB304、OarFCB48在豫西脂尾羊群体中的多态性,试验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豫西脂尾羊群体中共发现5个微卫星位点有60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Ne)在6.010 3~10.846 8之间,平均Ne为8.430 3,OarFCB48的Ne最高为10.846 8;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杂合度(H)为0.876 7,OarF-CB48的H最高为0.907 8。微卫星位点OarFCB48的多态信息含量(PIC)最高为0.902 1,BM757的PIC最低为0.817 5,平均PIC为0.866 5。说明豫西脂尾羊群体属于PIC较高的遗传群体。  相似文献   

3.
小尾寒羊改良豫西脂尾羊杂交一代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偃师市利用小尾寒羊必廊豫西脂尾羊,其杂交一代与豫西脂尾羊相比,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公母羔初生重分别增加1.0kg和0.3kg,1月龄体重分别增加2.4kg和0.2kg和1.2kg,3月龄体重分别增加3.8kg和5.8kg,6月龄体重分别增加9.8kg和9.0kg;1岁羊体重增加11.2kg,1.5岁羊体重增加15.0kg;屠宰率增加2个百分点;产毛量年均增加1.3kg;繁殖率提高75.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让豫西脂尾羊与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的小尾寒羊杂交,同时保留其产肉率高,爬坡能力强的优良特性。从而改进其总体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既继承了小尾寒羊的优良特性,又继承了脂导羊的优良特性,该杂交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豫西脂尾羊血液蛋白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分析了河南豫西脂尾羊的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红细胞蛋白质(Ep)、前白蛋白(Pa)和血清酯酶(Es)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豫西脂尾羊群体中Hb存在3种基因型为HbAA、HbAB、HbBB,它们受HbA和HbB两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其中HbAA基因型频率为0.0571,HbAB为0.6286,HbBB为0.3143;HbA等位基因频率为0.3714,HbB为0.6286。Tf存在3种基因型为TfAA、TfAB、TfBB,它们受TfA和TfB两个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其中TfAA基因型频率为0.2000,TfAB为0.2545,TfBB为0.5455;TfA等位基因频率为0.3273,TfB为0.6727。Ep有EpAA和EpAa共2种基因型,其中EpAA基因型频率为 0.4286,EpAa为0.5714;EpA基因频率为 0.7143,Epa为0.2857。Es基因座有2个等位基因即Es+和Es-,而且Es+和Es-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500和0.4500,有3种基因型Es++、Es+-、Es--的频率分别为0.4250、0.2500和0.3250。Pa上未检测到多态性,它呈现单态。  相似文献   

6.
大尾寒羊皮肤组织的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尾寒羊是一个优良的肉裘兼用型绵羊品种,素以肉质好,制裘价值高而著称,早在明代已更为宫庭贡品。自6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专家虽就大尾寒羊的生产性能、营养需要等方面研究做出系列报道,但对其皮肤组织结构的研究仍是空白。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这一优良的品种资源,作者就不同生长阶段的大尾寒羊羔皮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豫西脂尾羊是河南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库。豫西脂尾羊属蒙系绵羊,经过豫西人们长期驯化选育而成,多为白色,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好等特性。因饲养过于粗放,缺乏有计划的选育,2017年河南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动态调查及数据采集结果显示,目前在全省仅渑池县还有饲养,存栏量仅剩下50余只。  相似文献   

8.
权凯  宋飞虎  李君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6):1781-1790
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是脂质合成与分解的重要调控基因,为了研究豫西脂尾羊INSIG1基因序列特征及其组织表达规律,试验采用Trizol法提取组织样RNA,RT-PCR扩增后克隆得到INSIG1基因序列并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NSIG1 mRNA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试验成功克隆了豫西脂尾羊INSIG1基因,其编码区长831 bp,编码276个氨基酸;基因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豫西脂尾羊INSIG1基因编码区与绵羊(XM_015095466.2)的亲缘关系相似性达99.64%,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99.28%;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其分子质量为29.58 ku,理论等电点(pI)为9.07,属于稳定的碱性疏水性蛋白;跨膜结构、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该蛋白包含5个跨膜结构,没有信号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发现,INSIG1蛋白结构含有6个α-螺旋和部分无规则卷曲;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INSIG1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肺脏、小肠和尾脂,肌肉中表达量最低。本研究完善了豫西脂尾羊的数据库,为INSIG1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肉羊脂肪沉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对豫西脂尾羊诱导细胞凋亡DNA片段化因子45样效应因子A (cell death-inducing DNA fragmentation factor 45-like effectors A,CIDEa)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其在豫西脂尾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以豫西脂尾羊脂肪组织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豫西脂尾羊CIDEa基因完整CDS区序列,对测序结果进行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CIDEa基因在豫西脂尾羊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肾脏、瘤胃、小肠、背最长肌、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豫西脂尾羊CIDEa基因CDS区序列长660 bp,编码219个氨基酸;豫西脂尾羊与绵羊、水牛、黄牛、藏羚羊、猪和人的CIDE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9.1%、96.8%、96.2%、98.8%、85.0%和79.4%。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CIDEa蛋白分子质量为24.38 ku,理论等电点(pI)为9.12,属于碱性蛋白。跨膜结构和信号肽预测分析表明,CIDEa蛋白不含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豫西脂尾羊CIDEa蛋白分布在细胞质(47.8%)、线粒体(26.1%)、细胞核(17.4%)、液泡(4.3%)和内质网(4.3%)。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发现,CIDEa蛋白结构具有2个α-螺旋、4个β-折叠及一些无规则卷曲。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IDEa基因在豫西脂尾羊脂肪组织(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其他组织中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小肠、肝脏、脾脏、瘤胃、心脏、肾脏、肺脏、背最长肌。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CIDEa基因在肉羊脂质代谢中的功能及羊肉品质调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察哈尔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放牧加补饲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察哈尔羊的科学选种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出生到4月龄(断奶)是察哈尔羊生长发育高峰期,公羔平均日增重203.58 g,母羔平均日增重191.42 g;4~6月龄是察哈尔羊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时期,公母羔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66.17 g和140.67 g;6~18月龄平均日增重呈下降趋势,但公羊在12月龄前平均日增重仍保持在100 g以上,体重增加仍较快.说明察哈尔羊具有体成熟早,早期生长发育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