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数以万计的小天鹅、白额雁、鸿雁、灰雁、豆雁等各种各样的雁鸭共同构成鄱阳湖越冬水鸟的优势类群,它们在鄱阳湖上空集体翱翔,成为鄱阳湖的壮观景象。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同时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一处重要的水鸟栖息地。早在1992年,鄱阳湖就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每年有超过40万只候鸟来此越冬。迄今共  相似文献   

2.
正"秀倚晴空万叠多,星辰常恐势凌摩。云生秋碧涵眉黛,雨洗春容照翠蠡。""蠡山雨洗高嵯峨,群峰叠翠攒青蠡。""千盘登绝娇,百转出深溪,草履流泉暗,螺繁细路迷。""韦州之西多峻岭,边防也有仙佛境。风送路旁花草香,云横野外山川景。""螺峰初雪霁,月榭淡笼烟。"曾经的罗山群峰叠翠、葱茏如染,人文荟萃,蕴含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景观;草原广阔,水草丰美,为兵家必争之地;林木葱茏,风景宜  相似文献   

3.
<正>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众多候鸟的越冬地。每年秋季,东方白鹳、黑鹳、小天鹅、白鹤、白头鹤、白枕鹤以及各种雁鸭类候鸟,陆续迁徙来到鄱阳湖,在这里休养生息,度过长长的冬季,翌年三四月再逐渐北归,回到繁殖地。碧波万顷的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江西省的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双虹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北岸、宝界双虹桥堍,东南濒临秀美的蠡湖水域,全园景观设计重点突出观鱼主题。入口大门右侧,平面呈锯齿形围  相似文献   

5.
<正>江西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为160余种、约70万羽越冬候鸟提供安全稳定的栖息环境,成为全球瞩目、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面积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泊。但鄱阳湖的湖面在夏秋洪水季节和秋冬枯水季节差异极大,洪水季节时能超过3000平方公里,枯水季节时仅余下几个湖池和一系列河道形态的水道。这种以年为单位的盈枯变化剧烈程  相似文献   

6.
初冬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候鸟云集、芦花缤纷,12月4日,中国目前最大的湿地科学园在美丽的中国湖城——江西省鄱阳县建成。江西省鄱阳湖湿地科学园于2009年12月8日开建,是目前国内最丰富的鸟类及湿地植物展示基地,总面积403亩,总投资约5000万元。这一项目的  相似文献   

7.
“雨霁鸡鸣早,风寒雁阵斜”。这是我们在鄱阳湖观鸟情景的真实写照。鄱阳湖现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共蓄纳赣、修、饶、信、抚五河之水,北经湖口流人长江。过去,我想像的鄱阳湖,应是一片浩淼的、一望无际的水域,那是旺水期。眼下为枯水期,河道纵横、水网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仅保护区范围就有大小湖泊300多个,而保护区才占整个鄱阳湖面积的5%,我们活动的核心地带是保护区管理局的所在地——吴城镇。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湿地文化资源分析与开发建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拥有广阔的水面和悠久的历史,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文化。其湿地文化涵盖饮食、建筑、农耕、渔俗、水运、节庆、戏曲等多方面,有别于其他湿地文化,是一个较为独立而又完整的湿地文化,在中国内陆淡水湖泊类湿地文化中占据有重要地位,并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如何利用如此多样的湿地文化资源带动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是政府及民众多方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鄱阳湖湿地文化的实地调查,对鄱阳湖湿地文化的旅游价值进行了较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开发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在鄱阳湖,雁鸭类和鸻鹬类是越冬候鸟的优势类群,历年平均数量分别约31.5万和6.7万只,分别占鄱阳湖越冬水鸟总数量的74.4%和14.8%。鹤类是备受关注的一个类群。鄱阳湖主要分布有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和灰鹤。其中,白鹤属于极度濒危物种,近年来主要在鄱阳湖及其周边越冬,鄱阳湖已经成为白鹤的避难所。为什么鄱阳湖能够吸引这么多的水鸟来此栖息呢?这和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水文节律和广袤的湿地面积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鄱阳湖是世界上现存的两个最大的动态湿地之一,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约80万只候鸟如约来到鄱阳湖越冬,场面蔚为壮观。江西省想方设法保护鄱阳湖,万鸟翔集的鄱阳湖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西智慧”,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赞誉。鄱阳湖是全球最重要的白鹤和东方白鹳越冬地、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鹤、东方白鹳、小天鹅等珍禽来此越冬。  相似文献   

11.
<正>江西鄱阳湖是亚洲最大越冬候鸟栖息地,每年到鄱阳湖越冬栖息的鹤类、鹳类、鸥类、鹭类、雁鸭类、鸻鹬类等候鸟多达约70万只,全球98%以上的白鹤、70%以上的白枕鹤和80%以上的东方白鹳、60%以上的鸿雁冬季都在鄱阳湖。鄱阳湖是迁徙路线上的候鸟天堂。  相似文献   

12.
<正>冬天是鄱阳湖一年中最美最浪漫也最热闹的季节,芦荻摇曳,蓼子花红,万千水鸟齐聚鄱湖,它们领地分明,邻里和睦,年复一年续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藜蒿辅以腊肉烹制,清香扑鼻、脆嫩可口,激活了冬日里鄱湖人的味蕾,增添了爱鸟护鸟的劲头;藜蒿与苔草,弱茎扶风、碧绿朴素,默默托起芦花、荻花和蓼子花次第绽放,引来万千水鸟飞抵鄱阳湖越冬栖息……这里是鄱阳湖的冬日,一年中最美最浪漫的季节,一道道视觉盛宴此起彼伏,一阵阵鹤鸣雁声回荡天边。  相似文献   

1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东蠡湖北岸蠡园内时间:1978年~1982年面积:2.42公顷特征:结合老园,扩充范围,精心衔接,巧于补缀,引揽旧景,添景增华,统领全局,脉络贯通。此园的扩建,提高了该著名滨湖水景园林的整体景观品位,1984年获城乡建设部优秀设计奖。概述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东蠡湖北岸的蠡园,初为两座东西相距200多米的私人花园:即由王禹卿始建于1928年的蠡园和由陈梅芳创建  相似文献   

14.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生态基础。本文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探讨环鄱阳湖地区林业如何主动跟进科学发展,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建设,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现代林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一、基本情况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鄱阳湖北岸,幅员2669.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279.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390.3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中林业用地面积99.8万亩,森林覆盖率30.2%。都昌拥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8日,江西省都昌县西源乡塘口野生动物救护站护鸟员在西源乡大源垄湿地进行日常巡护时,发现30多只野生豆雁排成人字形队伍,在鄱阳湖上空飞翔。这是今年首批飞抵鄱阳湖畔的越冬候鸟。都昌县西源乡大源垄湿地,靠近鄱阳湖的自然村内,广阔平坦、水清草丰,蕴藏着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是越冬候鸟理想栖息地。据了解,豆雁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在鄱阳湖是典型的冬候鸟,经常成为冬候鸟的先头部队。随着气温逐渐下降,鄱阳湖湖区的冬、夏候鸟出现交替,到9月底、10  相似文献   

16.
正"五指入湖"是对江西河湖格局的形象描绘: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从不同方向汇入鄱阳湖,向北注入长江。鄱阳湖成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节器,江西的大河大湖也因此成为长江流域的特殊节点。江西的五大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均汇入鄱阳湖,向北注入长江,鄱阳湖成为长江最后一个调节器。在省内,江西的大河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连通长江中下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鄱阳湖湿地环境与资源的现状进行了概述,从环境与资源状况,立法、管理与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湿地研究、监测与宣传教育等3个方面分析鄱阳湖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引起这些问题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考虑到立法在鄱阳湖湿地保护管理中的重要性,对<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探讨.由于生态旅游是保护鄱阳湖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对生态旅游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冬鄱阳湖水鸟数量与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目前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东亚地区最大和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每年在鄱阳湖越冬的水鸟总数在50万只以上,同时鄱阳湖还是部分全球珍稀濒危物种十分重要的越冬地。坚持开展鄱阳湖越冬水鸟的种群数量调查,对于掌握长江流域乃至全球水鸟种群动态十分重要。2011年冬在鄱阳湖开展了越冬水鸟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51种59万余只,其中有14个种达到了全球种群数量1%的标准,同时鸿雁、白鹤、东方白鹳的数量超过全球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9.
<正>虽然鄱阳湖以白鹤闻名,但其实雁鸭类才是鄱阳湖水鸟的绝对优势群体,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雁鸭数量约30万只。鄱阳湖雁鸭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素有“九鹅十八鸭”之称。鄱阳湖的鸭科鸟类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而且还有不少珍稀濒危种类,非常值得关注。鸭科鸟类俗称雁鸭类。在众多的候鸟中,雁鸭类是一个群体庞大的家庭,它们不但种类多、群体数量很大,而且分布范围广泛,除南极外,几乎世界各地都有它们的踪迹。雁鸭是最典型的游禽,大多是游泳高手,个个本领非凡。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鄱阳湖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分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威胁,并提出鄱阳湖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