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胚胎原始生殖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旨在对影响鸡胚胎原始生殖细胞(PGCs)体外培养、传代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将分离到的19期鸡胚胎生殖腺的PGCs在以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为饲养层,添加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进行培养、传代。经冷冻保存的PGCs在添加细胞因子的培养体系中能增殖,并具有分化能力。从细胞形态、集落形态、增殖生长能力、核型检测、碱性磷酸酶测定等方面对培养过程中的鸡胚胎PGC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传至3代的CEF为饲养层,多次离散法进行传代所获得的5代鸡胚胎PGCs不但能有效维持PGCs的未分化状态和正常二倍体核型,也具有其作为多能性胚胎干细胞的一系列特征。  相似文献   

2.
发育至第19期和第28期的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离提纯后,在DMEM中添加冷冻保护剂DMSO(二甲基亚砜)、EG(乙二醇)、蔗糖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比较冷冻保护剂在单独或联合使用条件下对PGCs的冷冻保护效果,复苏后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体外接种培养、传代。结果表明:(1)第19期PGCs冷冻保存中,10%EG+10%FBS+0.1mol/L。蔗糖条件下细胞存活率最高为(92.20±2.18)%,且与10%DMSO+10%FBS的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冷冻保护液间存活率差异不显著;第28期PGCs冷冻保存中,5%DMsO+5%EG+10%FBS+0.1mol/L。蔗糖条件下细胞存活率最高为(92.41±2.82)%,但各冷冻保护液间存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解冻后体外培养的PGCs,在饲养层和3种细胞因子(I。IF、SCF、bFGF)的共同作用下,可持续增殖,传至第3代的PGCs,PAS染色、AKP染色均呈阳性并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仍处于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鸡胚血液中PGCs的分离及原代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鸡胚孵化48,50,54,56,60h的不同时期,分离血液中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离前的浓度分别为0.011%,0.007%,0.006%,0.006%,0.004%,0.001%,分离后的浓度分别为0.245,1.21%,1.02%,0.64%,0.27%,孵化48-54h,血液中PGCs浓度差异不显著,但孵化48h的鸡胚液较少,PGCs绝对量较低。孵化52-54h的鸡胚血液量较大,获取PGCs的绝对值较高,故分离PGCs的时间以孵化52-54h为宜,鸡胚血液中PGCs在未中任何外源生长因子而含10%FCS的TCM-199培养基中体外培养,能够存活3-4d。  相似文献   

4.
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冷冻保存和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第19期(孵化72h)鸡受精蛋性腺中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cells,PGCs),用不同的冷冻保护液对PGCs采用提纯后直接冷冻保存和在培养体系中培养24h后再进行冷冻保存,7d后复苏,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存活率,并用PAS染色对冷冻后的PGCs进行特异性鉴定。复苏后的PGCs在培养体系中培养5d后,更换为培养体系继续培养,进行体外分化试验。结果如下分离后直接进行冷冻保存的PGCs复苏后存活率最高为(85.93±1.24)%;复苏后的PGCs在培养体系中培养48h后进行了PAS染色鉴定,结果PGCs呈PAS阳性(细胞核不着色,细胞质呈红色),表明PGCs的染色特性没有因冷冻保存和体外培养而发生改变;复苏后的PGCs在培养体系中培养可形成细胞克隆,当把PGCs更换到培养体系培养5d后,PGCs克隆有的仍保持克隆状态,但体积缩小,克隆中细胞排列紧密,颜色较深,有的克隆由鸟巢状变为不规则形,且在克隆周围形成类神经细胞样细胞。而经体外培养后再进行冷冻保存的PGCs,复苏后存活率最高为(42.26±1.36)%。  相似文献   

5.
对发育至第19期和第28期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用6种玻璃化冷冻液1:10%DMS0+10%EG+10%PVP,Ⅱ:20%EG+10%PVP,Ⅲ:20%DMSO+10%PVP,Ⅳ:10%DMSO+10%EG+0.5mol/L Surcose,Ⅴ:20%EG+0.5mol/LSurcose,Ⅵ:20%DMSO+0.5mol/L Surcose进行冷冻保存。结果:第19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Ⅱ与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Ⅴ与Ⅵ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第28期鸡胚PGCs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在冷冻液Ⅳ与Ⅴ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与Ⅳ、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与Ⅲ、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玻璃化冷冻液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复苏后接种培养传至第2代的鸡胚PGCs细胞,PAS染色、AKP染色呈阳性并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  相似文献   

6.
鸡胚精原干细胞体外保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二酶3步法获取孵化第19 d的鸡胚精原干细胞(SSCs),比较在快速冷冻条件下3种冷冻保护剂(DMSO、乙二醇、甘油)在3个浓度5%、10%、15%条件下对鸡胚精原干细胞的冷冻保存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当DMSO的浓度为5%、10%及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3.1%、88.6%和74.8%,三者差异显著(P〈0.05);而10%DMSO保存精原干细胞的存活率、复苏后培养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浓度;当乙二醇浓度为5%、10%和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9.4%、83.1%和65.2%,三者差异显著(P〈0.05);复苏后无论饲养层存在与否,SSCs均能增殖,但未有AKP阳性集落生成;当甘油浓度为5%、10%、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均小于15%,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后细胞存活时间极短,仅存活12 h左右;(2)当在10%DMSO浓度条件,复苏后SSCs在有饲养细胞层的条件下,培养5 d形成集落,表明10%DMSO是鸡胚精原干细胞适宜的冷冻保护剂。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778-1784
根据家禽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迁移路径,分别从孵化24h的鸡胚生殖新月(gcPGC)、2.5d的胚血(cPGC)和5.5d的生殖腺(gPGC)中分离PGCs,置于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表达干细胞标志物SSEA-1和生殖细胞特异标志物DAZL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表明纯化的细胞为PGCs。CCK-8法细胞增殖检测显示,BRL-3A饲养层细胞能明显促进PGCs的体外增殖,与无饲养层条件培养的PGCs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来源PGCs间无增殖速度的差异。检测这3种不同来源PGCs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显示cPGCs的集落形成率最高,集落体积最大。real time-PCR结果显示多能性相关基因nanogv和pouV在gcPGCs中的表达量最高,而生殖相关基因dazl和cvh在cPGCs中的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PGCs保持其体内遗传状况,即gcPGC的多能性最好,cPGC开始进入生殖系分化,而gPGC可能已部分进入减数分裂。而从培养特性上来看,gcPGC由于数量过少难以扩大培养,而gPGC混合的分化细胞过多,cPGC是体外培养和增殖分化研究的最佳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从绵羊胎儿的生殖嵴中分离出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培养后进行了初步鉴定。为建立绵羊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的培养体系,试验对比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蒙古绵羊PGCs生长的影响,将得到的胚胎生殖细胞(EG细胞)作形态学、酶学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绵羊EG细胞集落隆起,边缘整齐,呈鸟巢状,细胞排列紧密;AKP染色为弱阳性;免疫荧光检测特异标志物Oct3/4呈弱阳性,SSEA-1、SSEA-3、SSEA-4、TRA-1-61、TRA-1-80呈强阳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第 19期(孵化 72h)性腺中的PGCs,对其应用不同的冷冻保护液和不同的平衡方法进行冷冻保存,并于复苏后进行体外培养。复苏后的PGCS用台盼蓝染色检测其存活率,结果发现:从第 19期性腺中获取的PGCs在同一种冷冻保护液下,采用不同的平衡方法进行冷冻,对PGCs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或极显著影响(P<0.01);平衡方法相同,在不同冷冻保护液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 (P<0.01)差异。PGCs经体外培养 24h后再进行冷冻保存,复苏后其存活率、体外培养存活时间均极显著(P<0.01)短于分离后直接冷冻的PGCs。  相似文献   

10.
原生殖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原生殖细胞 (PGCs)是二倍体生物生殖细胞的前体。从PGCs分离出来的EG细胞 ,具有类似于ES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PGCs可作为哺乳动物ES细胞分离克隆的一个有效替代途径。本文对PGCs的起源、迁移、增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17β雌二醇(E2)对体外鸡胚原始生殖细胞(EPGC)发育的影响,采用EDTA 胰酶解离法获得第28期鸡胚性腺中的PGCs,依据差速贴壁原理分离纯化PGCs,然后置于添加不同浓度 (0、5、10、20 ng/mL)17βE2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结果显示,5 ng/mL 17βE2添加组与0 ng/mL 17βE2对照组相比,PGCs的发育能力无显著差异,而10 ng/mL和20 ng/mL 17βE2两添加组与0 ng/mL及5 ng/mL组相比,PGCs的发育能力差异显著(P<0.05)。但是,10 ng/mL和20 ng/mL 17βE2两添加组相比,PGCs的发育能力无显著差异。由此说明在体外环境中,一定浓度的17βE2(10 ng/mL、20 ng/mL)可促进鸡原始生殖细胞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和胚胎冷冻保存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保存物种的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冷冻引起的DNA甲基化对其印记基因缺陷性疾病的发生和后代生理功能的差异会有很大的影响。作者就冷冻保存技术对配子(精子和卵子)和胚胎的DNA甲基化的影响以及冷冻引起的DNA甲基化对后代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对配子的冷冻保存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发育至第19期的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分离提纯后,在DMEM中添加冷冻保护剂DMSO(二甲基亚砜)、EG(乙二醇)、蔗糖、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别组成6种慢速冷冻保护液和6种玻璃化冷冻保护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复苏后苔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体外接种培养、传代。结果:①慢速冷冻保存中,PGCs在慢速冷冻液V(10%EG+10% FBS+0.1 mol/L蔗糖)条件下复苏后存活率最高(92.20%),且与慢速冷冻液I(10% DMSO+10% FBS)存活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②玻璃化冷冻保存中,PGCs在玻璃化冷冻液I(10% DMSO+10% EG+20% FBS+10% PVP)条件下复苏后存活率最高(84.15%),且与其余5种玻璃化冷冻液下复苏后存活率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③培养传至第3代的慢速冷冻复苏后PGCs细胞和培养传至第2代的玻璃化冷冻复苏后PGCs细胞,PAS染色、AKP染色呈阳性并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  相似文献   

14.
精原干细胞移植原理与其它细胞移植原理相似,主要利用显微注射法,将供体的精原千细胞移入受体睾丸内,使其能够继续进行生精过程。结合精原干细胞分离培养、纯化、冷冻,该技术开创了基因工程和家畜生产的新途径。本文对精原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冷冻,以及同源移植和异源移植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5嵌合体鸡的生产  嵌合体制作最早主要用于发育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目前,禽类嵌合体的制作中作供体细胞用的囊胚层细胞(BC)和原生殖细胞(PGCs)可以代替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用于体外遗传操作,已成为禽类转基因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BC和PGCs还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和冷冻保存。基本原理是经过遗传操作的BC细胞或PGCs细胞作供体,嵌合到受体胚胎中。如果是嵌合在生殖细胞,则该嵌合体性成熟后可产生一定比例经过遗传操作的配子。  有关鸡嵌合体方面的报道及鸡嵌合体制作方法、嵌合体的嵌合程度的判断以及怎样提高嵌…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从内蒙古白绒山羊胎儿的生殖嵴中分离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并进行了鉴定。为建立内蒙古绒山羊原始生殖细胞(pri mordial germcells,PGCs)的培养体系,试验对比了A、B、C3组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内蒙古绒山羊原始生殖细胞传代数的影响。RT-PCR鉴定结果表明,β-actin、hTERT、GAPDH、Nanog、Oct3/4为阳性、AKP染色为阳性;免疫荧光检测胚胎干细胞特异标志物Oct3/4、SSEA-3、SSEA-4呈阳性。未添加任何因子的A培养体系仅能传1代,添加LIF及Insulin的B培养体系可以传至4代,添加LIF、Insulin及优质胎牛血清的C组培养体系可以传至9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禽类胚胎操作技术方面的概况,对受精卵收集及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体外培养、人造材料蛋壳培养胚胎、代用蛋壳培养胚胎、嵌合体鸡的生产、转基因鸡生产等的进展及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体外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向生殖细胞分化可用于治疗不育症,同时也为揭示种系世代的分子机制提供最佳模型。试验旨在探讨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鸡胚胎干细胞(chicken embryonic stem cells,c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male germ cells,MGCs)分化的作用效果。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新鲜种蛋X期鸡胚中分离胚胎干细胞,以鸡胚成纤维(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CEF)细胞为滋养层,进行体外培养,利用形态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染色和胚胎阶段特异性表面抗原(embryo specific surface antigen 1,SSEA-1)检测对获得的胚胎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获得典型的呈巢状或岛状的cESCs克隆,细胞AKP染色呈蓝紫色,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内源性AKP活性;SSEA-1鉴定结果呈阳性,显示cESCs克隆具有多能性。采用10-5 mol/L RA诱导鸡胚胎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分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于诱导第0、2、4、6、8、10天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DNA,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生殖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此诱导过程中,作为胚胎干细胞标志基因Nanog、Sox2表达量持续显著下降,而生殖细胞特异性基因Dazl、Stra8、c-kit、integrin α6表达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可观察到特异基因相关蛋白的阳性克隆。本研究成功分离出cESCs,可体外培养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及多能性。10-5 mol/L RA能够促进cESCs向雄性生殖细胞方向分化,可以引起生殖细胞相应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雄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球虫的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合适的细胞体系中培养球虫完成其发育过程的方法,该方法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一种比较完备的体外培养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在球虫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作者从鸡球虫体外培养的球虫种类及其发育阶段、细胞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等4个方面对这一技术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是指能发育为精子或卵子的祖先细胞,1870年首先在鸡胚的生殖腺中发现.作为一种多能性细胞,PGCs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已成 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基于目前国内外对PGCs的研究情况,本文就禽类PGCs的起源 与迁移、分离、培养、特性鉴定以及应用等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