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ocephala yih)又名武昌鱼,是近几年来从南方引进到东北地区的名贵养殖鱼类。目前仅沈阳地区养殖团头鲂的面积就有六七百公顷,并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团头鲂养殖的迅速发展,病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几年来,我们对沈阳地区养殖团头鲂的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对团头鲂患病体采用病毒学的方法进行病毒初步分离以及细菌学实验方法分离病原体(Bacterial septicemia),并对该病原体进行了研究和不同的药物对比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鲫鱼败血症病的病原体为嗜水性气单胞菌,发病的主要症状为体内及体表大量充血,脏器发生病变。水质调节困难和底泥淤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清除池底淤泥,改善进排水系统和做好鱼种消毒是防病的根本,发病后,要采取内服与外洒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05,(7):81-81
出血病是草鱼鱼种培育阶段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一般认为由嗜水性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引起。发病区广,尤其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等地区。一、主要症状和流行季节病鱼体表、口腔、头部、眼眶和鳍条基部充血,肛门红肿,一般同时兼有赤皮和烂鳃症状。肠道一般呈空泡状,充血发红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细菌性出血病、出血病、出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等。作为暴发性流行病其危害最重,流行最广,周期最长,殃及的鱼类品种最多,死亡率最高,患此病的鱼从发现症状到死亡仅3~5天,短期内会造成大幅度死鱼,甚至绝产,是池塘养殖的恶性病害。一、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及流行  相似文献   

5.
高安市有大小水库360余座,养鱼面积4720.53ha,占全市总养殖面积的70.9%;2002年养殖产量7201t,占全市总养殖产量的35.4%。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水库养鱼的投入、产量和效益均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在增产增效的同时,水库鱼病的发生率也  相似文献   

6.
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发生败血症的齐口裂腹鱼体内分离出2株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实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经人工感染健康鱼表现出与自然病鱼相同的症状,并从人工感染死亡鱼中分离获得同种细菌,证实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头孢三嗪、庆大霉素对其高度敏感,红霉素、羧苄青霉素、氮苄青霉素和磺胺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幼鳖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患出血性败血症幼鳖内脏分离出的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菌体凝集反应和被动免疫保护试验,表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是该场幼鳖暴发性疾病的病原,根据药物敏感结果选择敏感药物,采用内服外消,结合水质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鮰暴发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3尾表现出血症状的患病斑点叉尾鮰(lctalurus Punctatus)体内各分离出一株病菌,测定结果显示致其急性死亡的致病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慢性死亡的致病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对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Ⅵ和红霉素等已产生耐药性,而对菌必治、头孢肤肟和复达欣等高度敏感;菌株Jh-1和菌株Yh-3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氟哌酸和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而菌株Jh-2却低度敏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对3株致病菌均具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熊炎成 《齐鲁渔业》2005,22(9):13-15
近几年来,在淡水养殖生产中,流行一种出血性败血症鱼病。因这种鱼病具有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鱼类品种多、死亡率高等特征,故又称为暴发性出血病。此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等病菌共同感染所致。病鱼的外表症状为:头、腹部、胸鳍基部出现充血性红色斑点,严重时大面积充血呈红色。解剖后发现肠道、鳔管充血发炎,肝脏呈淡黄色,胰脏淤血后坏死而呈紫黑色。此病引起死鱼的顺序一般为:白鲢、鲫、草鱼、鳙、鲤、鳊。从目前的报导来看,全国各地均有此病流行,发病2~5天即可引起大批死亡,有的死亡率高达30%以上,对渔业生产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0.
何京 《内陆水产》2003,28(3):29-29
近年来,我国南方山区养鱼中,经常发生白鲢、鲫鱼、鳊鲂大量死亡暴发性鱼病。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该病就已在我国主要养鱼地区广泛流行。该病病原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鱼病组(1991)报告为嗜水气单孢菌(Aeromonashydrophila),其特点是产生溶血毒素和细胞毒素,导致病鱼体表表现为细菌性败血病症状。据调查,该病流行广、发病快、周期长、死亡率高达50%~90%,给渔业生产带来威胁。为了减小损失、控制病菌蔓延,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大力推广、组织综合预防和治疗该鱼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流行与症状该病流行于每年6~10月份,死亡…  相似文献   

11.
12.
顾宏兵 《内陆水产》2001,26(6):36-36
暴发性出血病,是近年来异育银鲫人工养殖中一种广为流行、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现已证实,该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1 临床症状患病鱼体上浮独游,活力较差,受惊时反应迟钝,摄食量下降或停食;病鱼的口腔、上下颌、眼眶、鳃盖、鳍条皆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病灶部位呈红色或浅紫色斑状(系组织间内出血);病情严重时,病鱼肛门红肿,鳃丝水肿,苍白(贫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解剖可见肠道充血,肝、胆等脏器肿大,并伴有腹腔积水。2 发生特点该病危害对象主要是1龄以上鱼体,流行季节一般为4~10月,其中6~9月为发病盛期。在高密度、…  相似文献   

13.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3  
陆宏达 《水产学报》1996,20(3):223-234
将病鳖进行细菌分离,获得的菌株经细菌学鉴定,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病鳖食欲减退以至不吃食,反应迟钝;颈部充血,腹甲严重充血,甚至出血、溃疡,体表可见形成的疤痕;口腔、舌尖和鼻孔充血,甚至口、鼻孔中流出血水;肝脏、肾脏、脾脏肿大,有坏死病灶。组织病理观察表明:大量细菌侵入肺、肾、脾、血液、心脏和肌肉等器官组织,造成出血以及全身性组织损害,组织细胞出现肿胀、颗粒变性、玻璃样变和坏死崩解;血管壁严重受损,内皮细胞坏死脱落。血管内以及器官组织血液中大量红细胞变形、碎裂、溶解,呈现溶血性贫血,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极少,病变区无白细胞浸润现象。病鳖由于血细胞广泛受损、心脏病变、肺组织严重坏死,影响气体交换,最终因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肝、肾和脾等器官组织坏死,失去应有的功能,更加速病鳖的死亡进程。疾病的病理变化表明本病为败血症。鳖病的治疗方法:重病鳖体表病灶处涂抹鱼泰8号药,后腿肌肉注射治鳖灵2号药以及轻病鳖口服治鳖灵1号药,并改善水环境等措施后,治愈率在90%以上。此外,提出了9条综合性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4.
1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2种病原菌引起。发病后的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腹水并有溶血现象,肠道内无食物,却有很多的黏液。病鱼有时伴有眼球突出,鳞片竖起,鳃丝末端腐烂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养鱼》2006,(6):75-75
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中近年来危害鱼的种类最多、流行面积最广、流行季节最长的一种传染性病。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一、流行原因这种严重的暴发性流行病在全国20多个省、市广泛流行,主要原因如下:1.放养密度及单位水体产量均大幅度提高,而鱼病预防工作未能同步加强。2.饲养管理工作差、底质恶化,有害物质多,鱼类长期生长在这种不良环境下,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3.长期近亲繁殖,引起体质下降。4.商品饲料多投喂价格便宜的菜饼、霉烂变质的小麦等,造成鱼类营养不全,且易…  相似文献   

16.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TrionyxsinensisAeromonashydrophilasepticemias)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不分性别和个体大小皆可感染,分布面亦广,国内外养鳖场均有发生。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属弧菌科,气单胞...  相似文献   

17.
斑点叉尾暴发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3尾表现出血症状的患病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各分离出一株病菌,测定结果显示致其急性死亡的致病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慢性死亡的致病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对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Ⅵ和红霉素等已产生耐药性,而对菌必治、头孢肤肟和复达欣等高度敏感;菌株Jh-1和菌株Yh-3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氟哌酸和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而菌株Jh-2却低度敏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对3株致病菌均具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氏耶尔森菌、豚鼠气单胞菌和产碱假单胞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19.
陆仲年 《科学养鱼》2007,(12):51-51
一、病原暴发性出血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两种病原菌感染引起,这类病原中许多是条件致病菌,主要与下述四方面原冈有关。①池塘放养密度过高;②长期喂料单一造成营养失衡;③频繁用药,造成药害污染;④老塘淤泥过厚,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多,使鱼类长期处于低溶氧的不良水体环境中,鱼体抗病能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从而导致暴发性出血病流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