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秸秆预处理对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有效提高秸秆利用率。[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洗涤剂预处理对秸秆酸水解液发酵产乳酸的影响。[结果]未经处理的秸秆,米根霉利用其酸水解液发酵,在发酵36h时,乳酸含量最高为1.98g/L,糖酸转化率为5.36%,而采用中性及碱性洗涤剂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均能够提高米根霉转化秸秆水解液为乳酸的转化率,其中2%皂粉预处理效果最好,其秸秆酸水解液发酵36h,产乳酸量为8.68g/L,发酵60h,乳酸含量达到最高10.64 g/L,糖酸转化率为43.02%。[结论]皂粉处理是较为理想的一种秸秆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对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发酵过程中菌丝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超声波破碎细胞以及二苯胺显色法进行菌体量测定的方法,此方法与常规的测定菌体干重的方法比较,能很好地反映发酵过程中菌体量的变化情况。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用于含固形物的发酵液中菌丝量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7.
从甜酒曲中筛选到一株产苯乳酸的根霉。该根霉菌丝体可以在35℃,pH7.4的条件下催化苯丙酮酸转化成苯乳酸。经过44h反应,转化液中苯乳酸浓度达到0.97,n113。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8S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在分类学地位上属于米根霉菌属,命名为Rhizopusoryzaesp.2009。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0107产脂肪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探讨碳源、氮源、诱导物和pH值等条件对产脂肪酶的影响。[结果]较为合适的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1.50%,蛋白胨1.50%,橄榄油1.00%,K2HPO40.20%,MgSO40.05%。较优化的培养条件为:起始pH值9.0,30℃培养60h,酶活达9.15U/ml,与初始相比酶活提高1.7倍。酶的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为8.5和所60℃,70℃保温2h酶活稳定,这些性质都有利于对动植物油脂的转酯化。[结论]该研究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0107所产酶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12.
水稻白叶枯病菌内源过氧化氢的产生及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酚红法定量检测病原菌细胞内源过氧化氢的产生,并通过组织化学法观察细胞中过氧化氢积累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酚红法及组织化学染色法均检测到水稻白叶枯病菌内源过氧化氢的产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和辣根过氧化物酶-酚红法定量检测结果均显示,过氧化氢在水稻白叶枯病菌细胞中普遍存在,不同病原菌内源过氧化氢的水平有极显著差异.病原菌细胞中过氧化氢的积累主要定位在细胞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脂肪酶高活性菌株作为脂肪酶生产菌株和脂肪酶基因的供体菌。[方法]从油脂厂等地采集26份含菌样品,采用溴甲酚紫平板对样品进行初筛,以产脂肪酶发酵培养基摇瓶复筛,获得1株产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09-7-1,经鉴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该菌株产酶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该菌株所产脂肪酶的性质。[结果]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碳源为0.5%的可溶性淀粉,氮源为0.2%的酵母膏,培养温度为32℃,发酵液pH为5.2,该菌株最初发酵液中酶活力为13.164 U/ml,优化后酶活力达24.112 U/ml,是最初酶活力的1.83倍。该菌株所产脂肪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作用pH为7.0;酶液在60℃保温90 min后,活性损失较少,pH为5.5~10.0内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脂肪酶生产和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概述了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机制及抗性基因的研究进展、基因工程育种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