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收获是甘蔗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机械化程度严重地制约着甘蔗整个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因而本文对甘蔗收获机械化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以期对人们了解甘蔗收获的机械化现状,促进甘蔗收获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甘蔗机械化收获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必要性和应用现状,分析了机械化收获原料蔗糖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的农艺现状,提出了适应机械化收获农艺性状的甘蔗品种的选育和栽培对策,以促进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甘蔗机械化收获系统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凯斯7000型切断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及配套的甘蔗机械化收获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并与人工及小型机械化收获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大型机械化收获系统效率高,经济效益比人工收获显著提高,适合大面积规模甘蔗收获;国产小型的机械化收获系统适合小规模农户生产.  相似文献   

4.
广西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甘蔗“双高”基地建设推动下,广西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有所提高,但用手工收割甘蔗仍然占有很大比例。通过分析广西地区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发展现状,发现广西甘蔗在收获机械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与主要产糖国家机械化水平相差较远,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提出应对策略:加强自主收获机械研发、扩大规模化种植、加强制度建设和宣传、为甘蔗种植收获培养对口人才,尽早实现全面机械化。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海南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扶持广大农民种植高效甘蔗来实现产业脱贫。2月28日,海南省甘蔗学会和海南省糖业协会联合举办了2019年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现场观摩会,现场演示甘蔗机械化收获、甘蔗宿根机械化管理和甘蔗新品种展示。  相似文献   

6.
推广机械化收获是我国甘蔗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针对机械化收获后宿根蔗发株出苗差、缺苗断垄严重、宿根衰退减产等问题,从机收后蔗蔸破损程度、根系水分养分吸收状况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等方面对宿根蔗衰退机理进行了探讨。就目前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发展现状,对品种选育、农艺栽培、土壤改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5月29日,由广西农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广西甘蔗生产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年广西甘蔗机械化收获发展研讨会在南宁举行。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协会、科研院所、高校、制糖企业、农机厂商、专业公司和合作社等60余名代表,为广西甘蔗机械化收获"把脉问诊",并达成"南宁共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农业》2014,(3):57-57
<正>2月17日,凯斯参加了在国内最大的糖料蔗产地广西举行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现场培训会,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各级农机、糖业系统及制糖企业、糖料蔗种植大户、服务组织、合作社等350多人现场观摩了凯斯甘蔗收获全程机械化设备的田间演示作业。凯斯亮相本次现场培训会的设备涵盖了耕作、甘蔗收获、装运和蔗叶搜集等所需的全套机械,包括凯斯A4000/A8000甘蔗收获机、Puma2104拖拉机、田间转运车和小方捆打捆机等。  相似文献   

9.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械化作业有关的定义、农艺要求、作业要求及机具配套、作业技术规程、安全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CASE4000/7000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的机械化作业。其他类型的收获机可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10.
甘蔗业是陇川农村的支柱产业,对于稳定农民收入有着着重要意义,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日益严重,甘蔗种植和收获劳动力成本高问题更加突出,蔗农对解决甘蔗生产机械化滞后的瓶颈问题的呼声尤为迫切。本文就陇川县甘蔗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对策措施,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南地处热带边沿,光照、温度和雨水条件都非常适合糖蔗的生长。近几年海南每年的糖蔗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7.0万hm2左右,总产量约为400万t,总产糖量约为37.5万t。通过对海南省糖蔗种植区域的地形地貌、田块大小、现有糖蔗生产的模式、糖蔗收割方式以及糖蔗的压榨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了海南糖蔗生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海南省目前糖蔗生产的现状,提出海南糖蔗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甘蔗在中国糖料生产中占重要地位,甘蔗叶是一种储量巨大且亟待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目前对甘蔗叶生物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尚缺乏有效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本研究引入新兴的农业生物力学研究理论,结合工程学、生物学、工程力学和工程材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甘蔗叶拉伸力学性能、甘蔗叶剪切力学性能、甘蔗叶力学性能,为研究甘蔗叶的生物力学特性寻找到有效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为甘蔗叶粉碎还田、甘蔗叶沼气利用预处理机械,以及甘蔗剥叶、收获等机械的研究开发、优化设计、计算机仿真及智能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机械收割对不同种植行距宿根蔗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筛选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减少机械对甘蔗蔗蔸损伤及蔗田土壤环境的破坏,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方法]设置不同种植行距(1.0、1.1、1.2和1.3 m)处理,每种处理分别采用机械收割和人工砍收两种收割方式,然后对不同处理机械收割后宿根蔗苗期地下芽生长情况、蔗蔸开裂程度、蔗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机械收割对宿根蔗地下芽、蔗蔸开裂有一定影响,不同处理高位芽的死芽率比人工砍收高,但不影响宿根蔗发株,且死苗率低于人工砍收.+1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表现出机械收割比人工砍收高的趋势,但根系活力普遍比人工砍收低.在1.2 m种植行距下,机械收割对蔗蔸开裂程度的影响最小,高位芽和低位芽死芽率低,宿根蔗苗期发株数最多,叶绿素含量与根系活力最高.[结论]机械收割增加了蔗蔸的开裂程度和上位芽的损伤程度,但对蔗蔸开裂程度的影响随行距加大逐渐变弱,对宿根蔗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也不影响宿根蔗发株;种植行距影响宿根蔗幼苗生长,生产上可采用1.2 m的种植行距作为适宜甘蔗机械收割的最佳行距.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我国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田间作物食用部位不同,对甜菜收获机、甘蔗收获机、大蒜收获机、甘蓝收获机等我国亟需重点解决的蔬菜收获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参考国外收获机技术,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自主研发和改良机型投入使用。同时结合收获机械的发展与推广,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不同收获方式对蔗田土壤容重及甘蔗宿根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机械收获对宿根甘蔗出苗及根系生长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机械收获的甘蔗品种及改进相应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设A1(人工收获)、A2(机械收获)为主处理,以B1(ROC22)、B2(桂糖29号)、B3(桂糖33号)3个副处理进行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宿根出苗发株和宿根根系生长情况等参数研究机械收获对宿根甘蔗生长的影响.[结果]与人工收获相比,机械收获处理显著增加蔗地土壤容重.与人工收获方式相比,机械收获下,B1和B2的单位面积根数和单位面积根鲜重极显著降低,出苗数显著增加;同品种甘蔗宿根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B2和B3的根冠比均显著降低,其中B2达极显著水平;B1新根单重极显著降低,其他两个品种新根单重差异均不显著;3个品种单株苗重均显著降低;B2和B3的单株活根数均显著降低.与新植有效茎相比,人工收获处理3个参试品种宿根有效茎数均有所增加,增幅均在10.00%以内,其中B3增幅最高,为9.47%;机械收获处理B1和B2宿根有效茎数增幅分别为12.55%和18.08%,B3宿根有效茎数降低13.26%.[结论]甘蔗机械收获后,行沟间土壤容重明显增加,对甘蔗根系的生长产生限制作用,不同品种耐机械碾压能力不同,桂糖29号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收获后甘蔗叶叶鞘、叶脉中部、叶脉下部、叶薄片中部、叶薄片下部的拉伸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选择的5个部位的试样中,甘蔗叶叶脉的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最大,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最强,可为甘蔗叶集捆机、收获机、加工粉碎机的设计提供参考,有助于甘蔗叶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黄胜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1):190-192
建立甘蔗生产农机具应用试验示范区,在甘蔗一个生产周期内的种植、中耕、砍收3个工作量最大、最繁重的环节,开展农机具应用试验.应用KF-100型多功能甘蔗种植机种植甘蔗,需工耗11.1工时/hm2,比传统人畜力种蔗工耗149.3工时/hm2效率提高12.5倍,节省生产成本817.4元/hm2;应用GZGZK-50型甘蔗中耕机进行苗期中耕,需工耗6.67工时/hm2,比传统人畜力中耕工耗141.5工时/hm2效率提高20.2倍,节省生产成本1040.5元/hm2;应用机电一体化甘蔗收割机进行蔗茎收割,需工耗20工时/hm2,比传统徒手砍收工耗615工时/hm2效率提高29.75倍,节省生产成本7249.2元/hm2.甘蔗机械化生产比传统方式生产增产3.27 t/hm2,增幅达4.5%.供试机具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规模生产可达到减轻劳动强度、高效、节省成本、增产等效果,适合在连片开阔的蔗地应用.但在试验中各机型均表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应进一步改进完善,以适应各种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8.
An ongoing sugarcane decision support research project in South Africa is aimed at developing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apable of providing computerised support to those charged with the task of scheduling sugarcane harvesting operations in South Africa.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number of fields is large and when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crops are growing change frequently—for example as a result of climatic, biological or management-related events—computerised support is applicable. Commercial growers have provided data suitable for regression modelling of the parameters that govern the values and costs involved, and have participated in two consecutive preliminary system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conducted during the 2009 and 2010 harvesting seasons. The optimisation models underlying th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re based on a time-dependent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formulation and are solved approximately by means of a tabu search in a Microsoft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VBA) for Excel environment. The grow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evaluation experiments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nd stated that it may be useful to large-scale sugarcane producers as well as emerging growers. The authors’ findings are that th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provides support in practical sugarcane harvest scheduling and that one series of regression fits is required for each agroclimatically and management-wise homogenous area.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在埃及两个不同地区种植的4个有潜力甘蔗品种的最佳收获期.[方法]于2009~2010、2010~2011年度分别在埃及卢克索省El-Mattana研究站(上埃及)和米尼亚省Mallawi研究站(中埃及)进行了两个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3个重复,对4个有潜力的甘蔗品种G95-21、G98-28、G99-160和G99-103的新植蔗分别在不同时间,即(植后)10、11、12和13个月收获,并分别调查农艺性状、甘蔗产量和糖产量.[结果]在(植后)13个月收获时,甘蔗品种G99-103和G95-21的茎高、茎径、茎重、蔗糖分、蔗汁纯度、出糖率、蔗产量以及糖产量最高,且以在卢克索省种植的甘蔗大部分农艺性状表现更优.品种、收获期和种植地点的第一和第二交互顺序显著影响所有甘蔗的农艺性状.[结论]在埃及中上部地区种植甘蔗品种G99-103和G95-2,且在12和13个月株龄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蔗茎产量和糖产量.  相似文献   

20.
对建水县官厅镇甘蔗生产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综述了近年来官厅镇甘蔗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甘蔗在种植和发展中的对策,以期促进当地甘蔗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