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资消费和传统商品消费不同,同时具有消费性和生产性价值。我国人口多,国家重视农业生产,消费市场潜力大,研究农资商品消费者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农资商品购买行为进行建模并设置假设,进而采用问卷调研的模式,结合SPSS程序通过信度、效度和多元回归策略方法分析购买目标、信息来源、营销方案、求便心理和消费动机对农资商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最后采用KMO和Bartlett球形校验方法验证假设,研究表明,购买目标、信息来源、求便心理和营销方案均对农资商品消费的数额、频率、重购率和消费动机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信息消费心理与高校信息服务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大学生信息消费心理特点,提出必须针对消费性格、消费动机和消费需要等不同类型消费心理,提高高校信息服务质量,并指出应把握影响大学生信息消费的几个因素:群体、能力、性别与家庭。  相似文献   

3.
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构建,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收入结构与农民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脉冲和方差分析也证实了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对降低农户经营性收入比重、促使农民自建房屋、刺激消费方面存在显著作用,但对改变收入结构和刺激消费的贡献能力不足,体现了广大农民投资渠道的狭窄与预防动机强烈.  相似文献   

4.
张京京  傅泽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48-11748
从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户信息需求的类型、需求动机的转化等,进而剖析了农户信息需求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90后"学生餐饮网络平台发布口碑信息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从发送者视角剖析传播动机与口碑信息内容表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满意度与网络口碑信息的内容不相关,利他主义、获得利益动机与网络口碑信息的客观性正相关,利他主义、自我提升和获得利益动机与网络口碑信息的趣味性正相关。建议餐饮企业重点引导和刺激发送者的内在动机,保证更多有趣、客观的口碑信息呈现,为消费者提供更真实的消费引导。  相似文献   

6.
测算了2001—2015年马铃薯价格波动的农户生产福利效应、消费福利效应和总福利效应,并构建TVPSV-VAR模型来探究马铃薯种植农户福利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马铃薯生产价格、产量对农户生产福利的影响有结构性突变,货币流动性和马铃薯贸易对农户生产福利产生正影响,农产品期货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户生产福利产生负影响;货币流动性对农户消费福利的影响具有结构性突变,马铃薯产量、人均消费支出和农产品期货对农户消费福利表现为正影响,马铃薯销售价格和马铃薯贸易对农户消费福利产生负影响;马铃薯产量、货币流动性、农产品期货及贸易对农户总福利影响的时变性显著,生产价格、产量和销售价格对农户总福利的影响都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突变,货币流动性、人均消费支出和马铃薯贸易对农户总福利表现为正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产品期货对农户总福利表现为负影响。因此,提出加大产业扶植力度,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发展马铃薯期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资电商方兴未艾。了解农户对在线购买农资的意愿、选择与评价,分析影响其行为的因素,是释放农村电子商务数字红利的重要一环。有鉴于此,本文依据Nicosia模型的分析范式,融入社会创新理论,利用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京市、苏州市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购买渠道迁徙的全过程行为,探究其在线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购买农资的渠道迁徙行为主要包括"动机—行为—评价"三个过程。68.53%的农户知道可以在线购买农资,其中有167位农户的购买动机进一步转化为购买行为,质量、品牌和价格分别为农户网购农资时最看重的方面。受教育程度、离线商家送货上门和离线商家技术指导3个变量对农户在线购买动机转化为购买行动具有阻碍作用;性别、家庭收入、品牌丰富偏好、社交效应、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宣传、从众效应与价格敏感协同效应共7个变量则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提出增加农村电子商务政策推广深度,注重社交效应对农户行为选择的影响,增强农户在线消费体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京郊农户信息消费行为差异及对策分析——以密云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京郊密云县4个镇6个村200户的调查,从农户的视角分析农业信息服务的消费行为差异,提出加强公益性信息服务、扶持种养大户和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管理者的信息利用能力是促进农户信息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订单农业供应链中农户转移资金用途的道德风险问题,考虑农户受资金约束和农户互惠动机,构建公司与农户的序贯互惠信任博弈模型,通过农户完全理性、农户具有互惠动机但公司不提供担保融资、农户具有互惠动机且公司提供担保融资3种情形,分析订单价格、生产成本和融资利率对供应链成员信任的影响及信任决策问题.结果发现:当公司不提供担保融资时,无论农户是否具有互惠动机,双方都不能建立信任互惠关系;当公司提供担保融资且农户具有互惠动机时,则存在3种序贯互惠均衡,在互惠动机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实现双方互信;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订单价格、生产成本和融资利率对农户互惠敏感程度和守信用概率的影响,提出增强农户互惠动机,设置合理的利益共享和监督机制及丰富订单农业融资服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骏  杨莹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58-4462
农户土地流转动机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主要的研究领域,该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综述发现,产权残缺性、土地功能、农户资源禀赋和预期、土地分配制度以及流转交易费用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动机的关键问题,在对相关结论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指出土地功能、农户预期和土地分配制度对农户土地流转动机产生的影响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1.
农户是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其生产和消费活动会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西辽河流域为案例区,基于参与式结构访谈工具等方法,对农牧户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西辽河流域不同生计方式农牧户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不同农牧户类型的生产与消费特征,探讨农牧户生产与消费足迹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辽河流域不同类型农牧户在家庭规模、劳动力配置、年龄结构、教育水平、收入结构和土地利用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别。2)西辽河流域不同类型农牧户生产和消费足迹存在显著差异性。就生产特征而言,农业户以人均谷物和蔬菜生产最多,牧业户以人均肉类和奶类产量最多,半农半牧户以人均薯类生产最多。从消费状况来看,农业户以人均谷物消费量最多,半农半牧户以人均蔬菜消费量最多,牧业户以人均肉类和奶制品消费量最多。3)西辽河流域农牧户人均生产足迹为4.301 7 hm2,人均消费足迹为0.613 5 hm2,生产足迹远高于消费足迹。其中牧业户的生产足迹和消费足迹远远高于农业户和半农半牧户。4)农牧户生产足迹和消费足迹与人口特征、经济特征和资源禀赋特征显著相关,并具有差异性。研究表明,草地生态足迹在西辽河流域牧业户生态足迹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任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54-6657
为了说明我国农村居民不同年度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变动情况,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0和2004年的省际截面数据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不同年度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有着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工资性收入与消费支出相关指标关系最为密切。2004与2000年相比,农村居民消费由生存性消费逐渐过渡到非生存性消费,但两年中医疗保健支出典型载荷均较低。由于目前农民实际收入水平较低,这些高层次的、非生存性消费需求无法得到实现。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质量,优化消费结构,在其他收入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提出了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从多维视角研究城乡家庭的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年和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利用Araar指数和多维基尼系数方法,测量农村和城镇家庭的多维不平等水平及其变化状况,并按维度对多维不平等进行分解,探讨不同维度对多维不平等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从多维不平等的测量结果看,从2007年到2013年总体家庭的多维不平等水平从0.215 8下降到0.208 8,但是农村家庭的多维不平等从0.173 9上升到0.185 3,城镇家庭的多维不平等从0.172 3上升到0.178 7。农村家庭的多维不平等始终高于城镇家庭。从多维不平等的分解结果看,2007年和2013年消费维度对总体家庭多维不平等的贡献率最高,分别达68.69%和63.24%,健康维度的贡献率最低,分别为7.51%和10.45%,城镇和农村家庭有相同变化趋势。因此,在降低不平等政策的制定中,应从多维视角关注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不平等上升的趋势,重点关注农村家庭的多维不平等问题,降低消费维度和教育维度对多维不平等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4.
为理解我国养殖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大量退出生猪散养这一突出现象,本研究尝试在经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局部生计系统、生计功能、生计依赖和生计突破等概念,构建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分析框架,并将农户按照生计功能分为收入多样化户、猪肉自给户和风险防范户3类,同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退出现象表现为各类农户同时但不同程度的退出;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驱动因素可能不同,同一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作用机制也可能不同;有利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户主低龄化、耕地资源短缺和非农就业等因素相互交织是收入多样化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交通条件、非农务工、非农经营和总收入增长引起的消费偏好改变是猪肉自给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生存风险显著降低是风险防范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回归结果,分析了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内在关系,并对如何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刺激消费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近 2 0年来的福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进行了分析 ,说明福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在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动特点。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支出和收入弹性3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存在显著差距,城镇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较高,交通和通讯已经成为当前的消费热点;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基本消费支出在实际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偏高,其中,食品和居住2项的基本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最大,是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目前的消费重点。  相似文献   

18.
陈萌  夏方舟  严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96-22798,22803
基于对江苏省常熟市和江都市农户的调研,对不同区域农产品市场发展情况下,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商业决策、生产行为进行研究。选取江苏省常熟市、江都市7个村的农户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对理论进行判断与验证,探索农产品市场发展、农户行为和农户收入之间关系,建立农产品市场对农户人均收入影响的计量模型。研究发现,江苏省内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相同因素在不同地区作用效力不尽相同;农户收入结构、市场化发展对农户人均总收入影响比较大;种植结构对于人均农业收入的影响显著。进而提出推进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建设,加强市场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合理调整农户生产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中国6县3240户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抽样调查为基础,揭示了农村家庭生活用能水平和构成在各地区间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当地能量资源的可获得量。自前农村家庭生活年户用能源一般为700~1200kgce,其中炊事用能占40%~60%,生物质能占60%~90%,柴草灶的热效率在10%~20%。生物质的使用在一些地区已超过合理水平。商品能耗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电力增加最为迅速,未来一段时期虽可能出现多元化的能源消费结构,但以生物质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有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