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春小麦高额丰产形态生理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一些国营农场,亩产小麦1,500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不断涌现。为了研究这一地区春小麦高额丰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1976—1978年间,我们在柴达木盆地香日德农场,与该场干部工人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春小麦高额丰产的试验研究,连年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6年首次获得19.68亩平均亩产1,534.6斤的高产,另有1.45亩亩产1,632.8斤;1977年亩产超过1,500斤的总面积有101.9亩,有三块试验田(1.121亩、1.0亩、1.032亩)亩产分别达1,765.5斤、1,737.5斤、1,727.1斤;1978年由于运用了前两年的经验,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 水稻是我社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3万亩,现已全部实现原种化。1979年全社水稻平均亩产816斤,较1978年亩产680斤增产20%,比1977年亩产600斤增产36%。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公社试验场划出26.2亩种子基地,每年种植2.2亩穗行24亩穗系,可收穗系种两万斤左右。育苗时把穗系种子分配到十三个生产大队,由大队统一繁殖原种。每年原种面积1200余亩,可收原种70—80万斤,除满足94个生产队用种外,还可支援兄弟单位20—30万斤良种。  相似文献   

3.
油菜是本区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万亩左右。1977年以前,双三制面积大,油菜以育苗移栽为主(移栽苗占70%),亩产不满百斤。1978年推广杂优稻后,早茬增多,油菜直播面积增加(占71.6%),单产随着提高,达161.6斤。1982年,油菜面积猛增到21767.1亩,直播油菜占96%,平均亩产高达312.03斤,并出现了亩产近400斤的高产片和超500斤的高产田。  相似文献   

4.
概况水稻温室无土育秧法,在我国是湖北省最先应用的一项新技术,为实现育秧工厂化奠定了基础.1978年我省组织了协作网,实行群专结合,广泛开展了这项科学实验,全省共120多个试点,示范面积2000余亩.无土育秧试验田一般亩产800~900斤,产量高的亩产千斤左右.营口县高坎公社试验田亩产达1274斤.示范面积最大的是沈阳市,有1700余亩,效果明显.苏家屯区白清公社康家山六队180亩水田全部采用无土育秧,其中60亩,亩产超过800斤.1978年比1977年少种20亩,但总产量比1977年还高.在无土育秧示范同时也进行了三种机型机械插秧试验,面积共8亩.其中比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在麦稻两熟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地区是麦稻两熟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1亩高产田块亩产1,529.1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有三个大队在近300亩面积上平均亩产1,300斤,并出现亩产1,500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有些单位由于种了杂交水稻,实现了麦稻两熟亩产超吨粮。我们  相似文献   

6.
西藏高原麦类作物产量形成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青稞是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目前冬麦播种面积已达70万亩,1977年全区冬麦单产达到400斤。麦类作物千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不断涌现。如江孜县农试场(海拔4,040米),1975年1.78亩冬小麦“肥麦”平均亩产1,611.3斤,1977年又在1.32亩土地上获得亩产1,673斤;日喀则地区农科所(海拔3,836米),1975年种1.14亩“叶考拉”品种春小麦,亩产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在我县大东公社南严大队已试种了两年.1977年在中心生产队试种90亩,平均亩产1158.7斤,比常规水稻每亩增产308.7斤,其中40亩高产田,亩产达1386.5斤.1978年在不同劳力、茬口、肥力水平的10个生产队试种646亩,平均亩产1081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309—322斤,其中中心生产队166亩杂交稻平均亩产1208斤.两年试种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无论早茬晚茬、肥茬薄茬,杂交稻都比常规稻显著增产.现就高产栽培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徐州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邳县联防公社农科站一亩南优2号,亩产1529.3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三个大队大面积亩产1300多斤。  相似文献   

9.
我区种植杂交稻已有四年,1979年已发展到250万亩。四年来,收成两丰两欠,1976年试种单季杂交稻350亩,平均亩产1100斤;1977年扩至41.7万亩,单产降到758斤;1978年气候条件有利,195万亩平均亩产850斤;1979年受灾单产又降到785.7斤。从目前生产条件来看,约有60%的面积已经具备了亩产千斤左右的条件,但实际产量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10.
我区常年植棉70万亩左右.回顾1968年以来的棉花生产情况,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68~1970年棉花采用直播,套种在以大元麦为主、麦幅占地35%左右的麦垅中,茬口好,亩产119.6斤.1971~1977年棉花前茬片麦面积大(50~60%),条播麦幅占地40~50%,腾茬季节迟,棉花产量下降,亩产为91.9斤.1978年以来棉花以育苗移栽为主,产量有所上升,亩产为102.4斤.为使棉花产量能持续增长,更好地发挥移栽棉增产优势,我们从棉花生产有关资料,分析了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队处豫西丘岭区,常年种谷子500亩上下,大部分是山岭旱地.几年来,由于重视探讨谷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不断改革种植方法,实行科学管理,产量逐年提高.1977年单产突破400斤,1980年在两次7——8级大风、雹袭击下,550亩夏谷平均亩产达到446.7斤,单产比历史上最高的1978年增产41.7斤.在同等条件下.谷子比玉米每亩增产22斤.粮草折价谷子多收39.81元,改变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大豆亩产五百斤栽培技术及其规律,为生产提供技术经验,我们在总结亩产四百斤以上经验的基础上,从1977年开始对五百斤栽培技术指标及营养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分别在4.2亩和2.3亩地上获得亩产507斤和502.7斤,并设辅助试验,围绕技术指标和营养代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情况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3.
荣兴农场1978年制黎明 A×C_(57)、丰锦 A×C_(57),杂交种1040亩,平均亩产杂交种子402.4斤。1979年又制杂交种746亩,总产320400斤,平均亩产429.5斤,其中,黎明 A×C_(54)制种601亩,总产272700斤,平均亩产453.7斤;丰锦 A×C_(57)145亩,总产47700斤,平均亩产329斤。现将两年大面积制种采取的措施介绍如下:一、根据父母本生育期安排好父母本的播种期。根据恢复系 C_(57)生育期长,抽穗慢,花粉量大的特点,采取早播、早插,促进早生快发。两年来,C_(57)育苗,第一期为4月1日播  相似文献   

1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院工农兵学员、农场工人和教师,在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过程中,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学习贫下中农小麦高产经验,探索淮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1972年以来开展了小麦高产研究.四年来,各试验田产量情况如下:1972年3.8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27.3斤;1973年7.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有1.04亩,亩产812.0斤;1974年10.7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77.4斤,其中有4.93亩,亩产超过800斤;今年45.72亩试验田和丰产方,平均亩产829.6斤,其中900斤以上田块6.23亩,平均亩产965.1斤,有一块1.32亩,亩产1073.5斤.通过四年研究,我们对淮南稻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 油菜、花生复种,一年收两季油料获得成功,这种种植方式,为发展油料生产找到了新的途径。1978年一年两油试验田获得亩产油菜120斤,花生504斤;1979年试验田2亩,获得亩产油菜433斤,花生443斤。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种好油菜1、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选用早熟高产的油菜良种“南阳41”,进行育苗移栽。于9月10日育苗,每亩下种量一斤,三片真叶定苗,苗距2寸,定苗后用40%的乐果1500倍  相似文献   

16.
<正> 麦茬水稻旱种,就是在收麦后即在地里施入肥料,耙松表土,把浸种后晾干种皮的种子直接播种.浇蒙头水引苗,实行间歇灌溉种稻法.1981年水稻旱种法在我县发展到6个公社和辉县的三个公社,示范面积391亩.该年水稻生育期间降水量274.3毫米,日照683.4小时,比历年同期降水少115.3毫米,日照少157.9小时.在这不利的自然条件下,我县196亩麦茬水稻旱种田平均亩产493.1斤,比玉米亩产367斤增产25.6%.冯庄公社职庄大队第8生产队常规育苗插秧水稻每亩投工24个,平均亩产542斤;旱种30亩,每亩投工11个,平均亩产536.7斤.其中11亩灌水8次,亩产达到756.4斤.经过几年的试验和  相似文献   

17.
造化公社闸上大队是种植香瓜历史较久,经验丰富的大队。自1978年以来,对香瓜生产进行了育苗移栽试验。经两年大面积种植,看出有以下优点:1.产量高。经多次对比,育苗瓜比直播瓜平均亩增产3倍多。1978年开始试验时,第四小队种植香瓜12亩,其中育苗移栽2亩,产瓜6000斤,直播瓜10亩,产瓜10000斤;1979年育苗15亩,产瓜52500斤,直播5亩,产瓜4000斤;1980年育苗移栽160亩,平均亩产3000斤,最高4000多斤。2.经济价值高,早熟早上市,能倒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一品种的香瓜,采用育苗移栽技术,能比直播瓜提早15天。在8月上旬拉秧后,还可种秋菠菜或移栽秋白菜,亩收入能增加4~5倍。第四小队在1978~1979两年育苗移栽的香瓜,亩产值都在400元以上,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甘薯高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我校从1978年秋至1980年春在本校实习农场进行甘薯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两年来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8年有5块共10.6亩秋薯平均亩产10.839斤;其中有1.17亩,平均亩产达16,613斤。1979年有3块共6.9亩秋薯。平均亩产13,706斤;其中有1.01亩,平均亩产达14,396斤。  相似文献   

19.
前言人们要获得棉花高产,必须掌握棉花的生育规律及其特点,使之与外界环境条件统一。近几年来,不少单位在小面积上采用高密度种植、大棵稀植、育苗移栽、杂种优势利用、直言复盖等措施进行高产研究。1977年山东农科院亩产皮棉217斤,徐州地区农科所亩产273斤,为刨高产累积了有益的经验。我们结合教学,也进行了棉花高产栽培研究,1978年亩产皮棉247.5斤。回顾过去,产量高而不稳。高产措施如重复使用,难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我们协同有关农科组织,在夏大豆花期用不同浓度的氮、磷、钾和钼、锰、镁混合肥进行叶面喷施,获得了增产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成本低,效果好,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一、增产效果据1977—1978连续两年在全县6个点试验结果:在大豆花期喷施1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64斤,比对照(喷清水,下同)平均亩产236斤,亩增28斤,增产11.8%;喷施叶肥2次的平均亩产273.5斤,比对照增产18.2%;喷3次叶肥的平均亩产294.3斤,比对照增产24.9%(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