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尽管鱼类具有特异性的免疫机制,但作为原始脊椎动物的鱼类仍然主要通过非特异性防御机制来防止感染,其中包括含有溶解酶的粘液和鳞片皮肤之类的物理屏障,以及体内诸如吞噬细胞之类的细胞机制。在目前商业养殖过程中,一旦鱼类发生疾病,通常必须借助化学药物来治疗,但是它们的使用会产生许多问题,从整个人类健康的角度考虑,这样做潜在的危害性非常大。因此,我们不得不寻找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替代方法。在鱼类养殖过程中有许多情况,比如运输、集聚、处理和不良水质,都能引起急性和慢性的应激反应。在这种情况下,鱼类体内产生了高浓度…  相似文献   

2.
鱼类生活在水体中,它与周围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生产者在鱼类养殖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条件,又要着力改造不利的环境因素,促使养殖鱼类健康快速生长。与鱼类生长有关的环境因素诸多,有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其中非生物因子有:  相似文献   

3.
杜佳垠 《齐鲁渔业》2004,21(9):54-56
无论是红鳍东方鲀,还是其它养殖食用鱼类,在谈及疾病治疗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药物在鱼体内残留影响,即消费者食用安全问题,其次要考虑的是药物对鱼类毒副作用,即用药鱼生理安全问题,再次要考虑的是药物对周边自然环境污染影响,对其它养殖对象毒性影响,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即环境安全问题、整体水产养殖安全问题和作业人员安全问题,最后要考虑的才是治疗效果和实用价值。同时,值得强调的是,任何药物治疗只有在改善饲养环境、改善给饵管理条件下,才能较好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4.
王良  焦长军 《黑龙江水产》2006,(3):31-32,29
由于养鱼业的迅猛发展,鱼类从适宜其生长的天然环境进入鱼类高密度聚集的人工养殖环境,鱼类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相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有鱼”已经是平日里普通的事了,人们对鱼产品的需求已由“食有鱼”向绿色、无污染、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方面转变,因此,对鱼类疾病的预防及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鱼类消化道疾病、肝胰脏疾病、脑眼等神经器官病疾的发生机理和实施辨证防治方法,通过对典型病例分析,着重探讨营养缺乏后对鱼类机体的影响及相关疾病,倡导回归自然,实施渔业健康养殖与生态养殖理念及模式。  相似文献   

6.
养殖水体中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害会引发鱼类的各种病害,这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属于水体中的生物性环境因子。而诸如水温、不良水质、食物缺乏、机械损伤等因素则属于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不良非生物环境因子也会引发多种病害,影响鱼类生长,造成养殖成活率下降,导致经济损失。现将各种非生物性环境因子对养殖鱼类的影响及其对策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河豚的生物学特性较常规养殖鱼类复杂、特殊,易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疾病发生率高,近几年来在规模化育苗和养殖过程中病害日益严重,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目前河豚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作一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鱼类健康养殖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我围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鱼类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这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鱼类本身的健康状况及其栖息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由于鱼类特殊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理特点,使得发病后的治疗工作十分不便,经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鱼类病害的防治应从传统的单纯依靠药物,向全面预防、健康管理的方向发展,实施鱼类的健康养殖,以减少或基本杜绝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以不同的养殖鱼类为对象,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生长主要受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具体为:(1)环境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外因,其对生长的影响一般呈现出剂量效应的规律。温度、光照、营养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过量和不足均可能对鱼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寻求最优条件是制定最佳养殖环境的终极目标,人为调控多种环境因子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2)基因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内因,其对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因果效应的关系。某些基因的单碱基核苷酸多样性、基因结构变异、染色体倍性变化,以及转基因等都表现出对鱼类生长产生统计显著性的影响。鉴于生长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寻找主效基因并在选育中加以利用是改良生长性状的重要基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以及辅助分子育种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3)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来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目前对其量化研究非常有限。但在制定大规模商业育种计划之前,考虑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充分理解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水产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能更好地对其生长性状加以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养殖成本和发挥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水环境,不但是健康养鱼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淡水养鱼在我国水产养殖的历史非常悠久,由于养鱼的迅猛发展,鱼类已从天然环境的生长逐步转向人工养殖环境,鱼类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相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有鱼”向绿色、无污染、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方面转变,因此,对鱼类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养鱼先要养好水.强化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实现"以养鱼为中心"向"以养水为中心"的方式转变和提升,认识水质类型是非常必要的.池塘养殖中常见的水质类型有四种,即瘦水水质、肥水水质、老水水质和转水水质,尤其是瘦水水质往往会被人们误认为好水而忽视管理,造成鱼类处于长期的缺氧状态而影响生产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陈昌福 《中国水产》2013,(12):69-71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少人在应用水产用兽药治疗鱼病时还存在许多误区。不能正确地使用水产用兽药,不仅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贻误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还可能导致药物对养殖鱼类和养殖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省渔业发展迅速,水产品产量连年增长。但是,随着水产品产量的不断提高,鱼类病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养殖鱼类的传染性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已成为养殖生产中的严重问题。这些鱼病多与水环境及鱼类营养不合理密切相关。因此,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进行健康养殖已成为养鱼生产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1、什么叫做对虾健康养殖 目前国内外对虾养殖专家及养殖户都认为针对虾病害的流行,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和途径,那就是进行高健康对虾养殖系统(HHSS)的建立或简称为对虾的健康养殖。该系统具体的措施是将健康亲虾的选育与健康虾苗的培育、养殖环境的综合调控、选用高效优质的饲料及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的建立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建立养殖的综合系列工程系统。  相似文献   

16.
浅谈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增氧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大多数生物都要靠氧进行呼吸,缺氧可以引起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大量甚至全部死亡。仅在极少数情况下,出现氧的过多对水生生物有害。因此,水中溶解氧是保证养殖鱼类健康生长并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在养殖密度和养殖产量逐渐增大的今天,水中的自然溶氧已无法满足养殖鱼类正常生长的需要,因此要采取增氧机强制增气,以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下面对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增氧机的使用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及饲料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河  曹振杰 《齐鲁渔业》2004,21(11):30-32
近年来水产养殖病害日益严重,阻碍了水产业的健康发展。病原体、环境和易感机体是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特别是鱼类终生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是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发展,人工饲料作为鱼虾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在疾病防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已发现的鱼虾疾病中,有相当一部分为营养性疾病。本文浅要论述了水环境及饲料对水产动物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鱼类养殖环境的研究逐步为人们所注意。1979年10月,在美国密执安州特拉费斯城召开了国际鱼类养殖生物工程专题讨论会。旨在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条件,促进鱼类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就暖水性鱼类生存、生长及养殖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水不仅直接影响鱼类本身,还会影响到饵料生物的组成、数量和分布。良好的水环境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物质基础,因此养鱼用水必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都适合鱼类生长发育的要求。酸碱度(即pH值)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它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2,27(3):34-35
在养虾业的发展过程中,虾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虾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病毒性虾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的治疗方法。虾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对虾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养殖环境条件和养殖者的饲养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因此,对虾养殖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施对虾的生态健康养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病。对虾的健康养殖和疾病预防技术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1控制和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1.1科学建池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科学建造虾池是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