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苏玉 19”(原名“J4 14 2”)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选系“4 5 8”作母本 ,自选系“877”作父本杂交育成 ,2 0 0 3年1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生物学特性1.1 产量高 苏玉 19参加两年江苏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2 0 0 1年区域试  相似文献   

2.
陕单308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研究所用两个自选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而成。2002年2月22日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定通过,2002年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申请号为20020065.8,该品种具有早熟、抗病、果穗  相似文献   

3.
优质白糯玉米新品种晋糯18号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糯18号玉米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12年以自选系N16JM6作母本、自选系N18JN8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白糯玉米杂交种。经2013年组合鉴定,2014,2015年品比试验,2016,2017年鲜食甜糯玉米直接生产试验、专家田间鉴定、抗病鉴定、品质分析,2018年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较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稳产高产,适宜在山西糯玉米种植区和同类型生态区种植,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毕玉2号系毕节地区种子站用自选系苏110作母本,自选系毕106作父本育成的白粒紧凑型玉米杂交种,2000年11月通过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较强的耐旱耐瘠能力和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毕节地区海拔1 800 m以下及其他气候相似地区的旱坡地及肥水条件好的坝地种植,目前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毕粳 3 9号是毕节地区农科所采用多元复合杂交育成的粳稻新品种 ,于 2 0 0 0年 11月经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同步研究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播期 4月中旬 ;密度 3 1.15 5万~ 3 6.3 45万穴 /hm2 ;施尿素 2 3 6.5 5~ 2 88.4kg/hm2 ,底施比例 46.2 %~ 5 3 .85 %。  相似文献   

6.
豫玉 2 7号系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多抗优良玉米杂交种 ,组合为“独 32 1× 5 3选 3”。 199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被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确定为“十五”重点推广玉米杂交种 ,2 0 0 4年 3月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 品种来源母本自交系“独 32 1”系洛阳市农科所 1989年用自选系(独青×异 32 )杂交后 ,经 5年 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 ,含“混选 1号”、“金皇后”、“武陟矮玉米”等目前较为少用的国内优质种质。其主要性状是配合力高、株形紧凑、高抗大、小斑病。“5 3选 3”是从“冀 5 3”中选育的…  相似文献   

7.
毕单4号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黔西北山区自然生态特点和玉米生产实际,于1982年以墨白玉米种质自选系405为母本,以330天然杂株自选系4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杂交玉米组合。该组合于1992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新品种绥玉16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以自交系SGy22为母本,以自交系SGy46为父本杂交育成,2005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26天,需≥10℃积温2600℃,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9.
1品种来源 苏玉22(原代号J4141)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利用自选系F2作母本,自选系F24作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饲用玉米新品种.2002~2003年参加江苏省春、夏播玉米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江苏省春、夏播玉米生产试验,2005年2月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毕单4号系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78年始选玉米自交系,1982年以育成的玉米自交系405为母本、自交系411为父本杂交组配,经多年试验鉴定选育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自199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在黔西北山区及其相似生态区累计示范推广应用47.94万hm2,按农业科技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分析,为社会累计新增玉米总产量40401.78万kg,新增总产值54224.88万元,新增纯收益52395.75万元,在其13年的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年新增纯经济效益达4030.44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为28.65,科研投资收益率为3540.25,推广投资收益率为37.47,生产投资收益率为7.47。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小偃 2 2是选用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小偃 6号、小偃 10 7和著名的抗病材料 775 - 1为亲本 ,采用复合杂交 ,以常规系谱法为主选育而成的一个小麦新品种。它属于中间偏多穗类型 ,产量三因素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协调 ,具有株型结构好、结实性突出、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综合抗病性好、抗旱耐寒、抗倒性强、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1998~ 2 0 0 0年累计种植 89.3万 hm2。  相似文献   

12.
对山东省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桑树新品种昂绿1号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昂绿1号产叶量高,单位面积产叶量比湖桑32号春季提高17.80%,夏秋季提高8.08%,全年提高12.73%;叶质优,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100kg桑产茧量和100kg桑茧层量4项鉴定成绩分别比湖桑32号高4.04%、1.96%、4.55%和2.58%;抗桑疫病能力强,发条力强,适合作条桑育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同燕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1999年以国外引进的优质燕麦(Avena nuda L.)品种Marion作母本,裸燕麦8914作父本,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燕麦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为95~100 d,属中熟品种,株高113~118 cm,千粒重26.2 g,子粒粗蛋白质含量17.51%,脂肪含量10.26%,淀粉含量58%。抗旱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在山西省燕麦产区的旱坡地、二阴地均可种植,尤其在下湿滩地种植,增产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4.
明恢77是我国通过人工制恢育成的推广面积较大的早熟恢复系,改变了我国杂交水稻早熟恢复系较为单一的局面,在我国早熟恢复系应用历史上起着更新换代的作用,为发展我国早熟杂交水稻和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2010年,全国以明恢77为父本配组育成了11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3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从1991~2010年,用明恢77配组的所有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744.67万hm2,累计增产粮食36.0亿kg。明恢77还是选育早熟恢复系的重要骨干亲本。至2011年,全国各育种单位以明恢77为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24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34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2005~2010年,这些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50.4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0 731.95万kg。最后,还讨论了明恢77在生产上能够大面积应用的原因。明恢77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配组的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适应性好,对稻瘟病抗性强,米质较优,这是明恢77能够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优质稻新品种桂井1号的选育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桂井1号是以“桂丝占”为母本,“马坝银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感温型优质常规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等特性,早造种植全生育期约124d,晚造种植全生育期约103d,公顷有效穗237万左右,区试产量6297.6-6320.7kg/ha,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2009年5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新品种合丰43(合交93-111)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大豆新品种合丰43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对育种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合丰43是以北丰9号为母本、与合丰3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2002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收获、增产效果显著等突出特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16.3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9.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14.4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2.6%。  相似文献   

17.
黑河51为2009年黑河分院省审极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应性大豆品种,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09013,获新品种保护权(登记号20090019.6)。原代号黑交01-2008,以黑河14为母本、北丰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适合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第五积温带下限种植,符合优质食用大豆标准。该品种为半矮秆材料,适宜大垄密植栽培,重点介绍了该品种高产优质栽培的关键技术模式,以帮助农民更好的发挥该品种的高产优质特性,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8.
国审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用高脂肪品种国审晋豆19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国审晋豆1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于2003年11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1-2002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试,两年平均产量3 258.0 kg/hm2,比对照开育10号增产9.8%。其中2001年平均产量3 384.0 kg/hm2,比对照开育10号增产18.2%,在全国四大区、9个组、83个点、75个试验品种中居首位。在新疆阿克苏良种场区试点,最高单产5 338.5 kg/hm2。其主要优点是: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  相似文献   

19.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鲁原502及其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原502是以航天突变系"9940168"为母本、济麦19为父本有性杂交,并经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型小麦新品种,成穗稳定在600万/hm2以上,穗粒数37粒以上,千粒重稳定在42 g以上,产量构成三因素合理。资源创新、穿梭育种和稳定品系多点鉴定是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沈玉18号是由沈阳市农业科学院于1997年以自选系沈152作母本、自选系沈13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已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型较紧凑、品质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1997年-2001年在各级试验及生产示范中表现高产稳产。沈阳地区生育期128d左右。适宜在吉林南部、辽宁大部、山东、河北、河南、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