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年多点区试表明,郑麦004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2.96%;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较多、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优、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麦区及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早、中茬种植的半冬性、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对国审小麦品种偃展4110遗传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偃展4110聚合了4个品种的优良基因,尤其是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豫麦18的2次应用,使高产、早熟、抗病、抗倒、抗寒、抗干热风等优良基因在较高层次上得到了聚合重组,实现了丰产性与稳产性、早熟性与抗寒性的有机结合,从而促使偃展4110高产潜力加大,综合抗逆性增强,适应范围更广。最后对以该品种为亲本育成的新品种(系)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国审小麦新品种小偃22是常规育种和远缘杂交有机结合而育成的,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导入长穗偃麦草的优质、抗病、抗逆多个优异基因,实现了种属间优异性状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解决了高产与稳产、高产与优质之间的矛盾,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几个主要目标性状结合起来,具有多穗多粒、结实性突出、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产量三因素在较高水平上达到协调。小偃22从2000年以来长期是陕西省主栽品种,是陕西省第六次更新换代的骨干品种。笔者对小偃22来源、特征特性、创新点,应用情况,优质高产栽培规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并对更新换代大品种的特点和培育和产业化推广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偃展4110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春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生育期、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2008-2009年度条件下,偃展4110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时期也推迟,密度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成穗率随播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随密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淮北地区适宜播期可掌握在10月18-30日,密度控制在270-405万根/hm^2。  相似文献   

5.
国审小麦新品种偃展4110是豫西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农民育种家徐才智同志培育的.2003年河南省审定.2004年国家审定,是近几年来黄淮麦区审定的表现较优异的弱春性品种之一.2005年至今作为河南省中北部春水组区试的对照品种。目前在河南省中南部、安徽阜阳、江苏盐城和湖北北部种植集中,稳定在较大面积。该品种是我市小麦的主导品种,也是河南省良种补贴品种之一,更是唯一连续多年在河南小麦生产中推广面积大、高产稳产优质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6.
通过选用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偃展4110,进行播期、密度、施肥栽培试验,研究其对产量形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播期范围内,成穗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下降,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提高。当播期太晚,穗粒数、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2)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穗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粒重随密度的提高而下降,当播期超过一定的范围时,籽粒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3)在一定的施肥量范围内,穗数、穗粒数、粒重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时,施肥量的效果不明显;(4)11月13日播种,35万/667m^2基本苗,15kg/667m^2氮素追施肥量时产量最高为436.1kg/667m^2。  相似文献   

7.
漯麦4号综合表现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多点区试表明,漯麦4号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21号增产8.5%;具有分蘖成穗适中、穗大、产量三要素协调、株型理想、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半冬性、多穗、抗灾、丰产稳产型小麦新品系,且是适于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早、中茬种植的广泛适应性品系,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S.A.Eberhart和W.A.Russel回归分析法,运用回归系数(bi)、离回归均方(S2di)二种稳定估测参数,对1990~1991年天津冬小麦区试品种进行了分析,初步测定了品种的丰产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TBT6、津化1、唐86~6043三个品种属于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黄淮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周麦1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黄淮南片麦区早、中茬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长4738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2004-2005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小麦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变异系数、适应度、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Cosolin)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长4738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长4738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在我国北部冬麦区广大水地示范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阿克苏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比较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中,分别在南疆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区内的阿克苏河与渭干河流域(含上游拜城盆地)进行了早熟型和中晚熟型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两河流域一年两熟区域中以早熟品种邯5316、新冬20表现综合性状优良,而鲁麦23 表现面筋含量较高;在拜城盆地冷凉山区试验的中晚熟品种中以92-6A品种表现综合性状好。因而建议本区在发展种植优质小麦的结构调整中,将上述品种在相应的生态区域内加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选用产量和品质水平差异大的小麦品种配制杂交组合 ,分析其在产量、SDS沉降值方面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高产×强面筋型组合F1 产量高 ,但品质难达到优质品种的水平 ;强筋×强筋型组合可以使F1 品质好、产量高 ,但可能高产而不稳产 ;弱筋高产×强筋高产组合F1 产量高品质差  相似文献   

14.
朱卫生  程守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6):721-722,727
利用 1998和 1999年安徽省淮北片半冬性组区试资料 ,应用高稳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对宿 96 0 4等小麦新品种 (系 )的丰产性、稳产性及生态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宿 96 0 4两年平均较对照周麦 9号增产 12 .10 % ,属于A级水平 ;两年b值分别为 0 .82 6 7和 1.0 2 2 6 ,高稳系数为 93.37%和 83 .2 2 % ,是一个丰产、稳产型品种 ;两年灰色关联度ri 分别为0 .86 3 1和 0 .90 81,均居第 2位 ,接近参考品种 ,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并对宿 96 0 4丰产稳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淮冬麦区小麦节水高产高效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淮冬麦区的自然生产条件,从节水高产优良品种的选育、秸秆还田培肥地力、高标准整地与播种、科学的水肥应用、病虫草害防治和后期防干热风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小麦生产上与当地适宜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蔡广成  孙友武  张梦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50+3353-3350,3353
[目的]了解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变化,筛选小麦白粉病抗源。[方法]对安徽省不同类型的13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分析。[结果]被测的136个品种中,高抗品种40个,占总品种中的29.4%;中抗品种58个,占总品种的42.7%;中感品种24个,占总品种的17.6%;高感品种14个,占总数的10.3%;鉴定品种大多数为高抗和中抗,感病品种为少数;从不同类型品种上来看,淮北半冬性和淮南春性品种抗病性比淮北春性品种更强一些。[结论]此鉴定为小麦品种的抗白粉性快速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石农086的生产特性,根据2009~2013年度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汇总资料,采用与区域品种相对照的方法,对该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石农086属于高产、稳产广适冬小麦新品种,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