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庆 《农业与技术》2015,(5):103-104
大豆大垄、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是土壤深松技术、化肥深施技术和精量播种技术(垅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以增加密度为前提,原来的行距为65~70cm,现在减到45cm,采用双行密植的播种方式,这种将"垅三"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结合起来的栽培方式,是合理解决黑龙江省大豆密植的问题的方法之一。这种栽培模式的优点:与目前大豆栽培上应用的常规栽培相比较,这种栽培技术的植株分布较其他方式相比要更均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植密度。同现在大豆种植上采用的常规栽培模式比较,大豆窄行密植3种栽培技术(平作窄行密植、大垅窄行密植和小垅窄行密植),在管理上的选择性更加多样化,可以平作也可以起垅;具有适用性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现将大豆大垄、小垄密植的栽培技术简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78%苄草丹乳油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效果与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小麦田恶性杂草防除水平,特进行了78%苄草丹乳油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效果及应用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8%苄草丹乳油杀草谱广,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猪殃殃、稻槎菜、碎米荠、大巢菜等均有较好的防效。适宜用药时间,小麦田冬前除草掌握在11月中下旬,即播种后10~20 d、小麦2叶期、阔叶杂草处于萌芽期;早春除草掌握在2月中下旬,即阔叶杂草处于幼苗期。杂草一般发生田块以每667 m~2用78%苄草丹133~167 mL为宜,严重发生田块以每667 m~2用78%苄草丹167~200 mL为宜,采用喷细雾方式,每667 m~2喷液量50 kg,不仅防效较好,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3.
蒋绍明  张启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4):478-478,481
用 10 %克草特乳油防除大豆田阔叶杂草试验表明 :克草特对大豆药害明显 ,但施药后 15d药害症状基本消失。克草特对大豆田阔叶杂草总体株防效 6 4.0 4%~ 81.2 6 % ,但对莎草科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基本无防效。 10 %克草特乳油防除大豆阔叶杂草的适宜用量为 6 0 0ml/hm2 。  相似文献   

4.
北方大豆田杂草群落随着化学除草剂的普遍使用而逐渐发生演变,近几年一些阔叶杂草如鸭跖草、狼巴草、节蓼、酸膜叶蓼、苍耳、龙葵、风花菜、苘麻、苣荬菜、小蓟、大蓟等已经逐渐取代了稗草、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成为大豆田主要杂草,这些阔叶杂草在进入雨季后,混同遗漏的稗草生长旺盛,对大豆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因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而导致的土壤肥力不均衡、产量增长缓慢等问题,研究提出了大豆窄行密植栽培分层施肥技术。采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播种大豆,通过合理耕翻使土壤熟化,减轻杂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实施分层施肥,在大豆种子下方10 cm处施入以农家肥为主的基肥,在大豆种子下方5 cm处施入以配方肥为主的种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分层施肥技术的试验区Ⅰ的大豆产量明显高于其他试验区。综合来看,大豆窄行密植栽培分层施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6.
大豆田受阔叶杂草的危害,近年来已成为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筛选出有效、经济的大豆田阔叶杂草除草剂品种,抑制草害,提高单产,我站在全椒县荒草圩农场进行豆田除草剂试验. 1.概况试验地选在全椒县荒草圩农场一队,小区田块肥力中等,前茬为小麦.播种时间为6月15日,大豆品种为杂交豆,播种方式为机播.试验区属圩区,阔叶杂草优势种为苍耳、青箱、蓼、苋、藜、麻等.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系统调查了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并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及水层深度对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有2个出草高峰期,分别是水稻移栽后3~10d与移栽后20~30 d,水稻移栽后30 d出草基本结束,杂草发生总量达1 m286株。小麦秸秆还田能促进阔叶类杂草和莎草科杂草的发生;秸秆还田推迟水稻机械化插秧田杂草的出草高峰。田间湿润管理比2~3 cm常规水层管理的杂草发生量大;保持田间4~5 cm深水层,能有效控制杂草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一、大豆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及防除方法(一)大豆田杂草发生种类大豆田杂草种类很多,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等;一年生阔叶杂草主要有反枝苋、藜、苍耳、铁苋菜、马齿苋等;莎草科杂草主要有香附子;多年生杂草主要有刺儿菜、苣荬菜、青蒿等。(二)大豆田杂草的发生特点1.杂草种类多,发生时期长,出苗不整齐,从大豆播种开始到8月末均能不断发生,因而造成防除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夏大豆田一年生杂草出苗规律及豆-草竞争临界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漯河市夏大豆田一年生杂草种类、出苗规律和豆—草竞争临界期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漯河市夏大豆田一年生杂草种类共 7科 1 3种 ,以狗尾草、马唐、反枝苋为优势种。杂草出苗快慢与土壤墒情关系密切。墒情适宜时 ,大豆播种后 2 0d杂草可基本出齐苗 ,此时为大豆苗期化学防除的有利时机。豆—草共生 30d为竞争临界期。  相似文献   

10.
氯酯磺草胺(豆杰)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最新研制的磺酰胺类除草剂,主要用于大豆田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药剂经杂草叶片、根吸收累积在生长点,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使杂草停止生长而死亡。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氯酯磺草胺对春大豆田阔叶杂草鸭跖草、红蓼、豚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苦菜、苣荬菜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22年,汉中市首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在镇巴县九阵坝村精心打造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该基地也是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全国10个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点之一。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杂草的防除效果,本研究测定了96%精异丙甲草胺EC、80%唑嘧磺草胺WG、33%二甲戊灵EC和50%乙草胺EC 4种除草剂的大田防效,结果表明:96%精异丙甲草胺EC 900~1200 mL/ hm2+80%唑嘧磺草胺WG 56.25~75 g/ hm2以及33%二甲戊灵EC对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效,而33%二甲戊灵EC的总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并且对禾本科杂草也具有较好的防效。这说明33%二甲戊灵EC具有较广的杀草谱,且防效稳定。综合所有防效结果及生态安全,33%二甲戊灵EC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对比试验表明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在保护地番茄栽培中 ,其产量和品质与较高肥力的土壤相差无几 ,而高于一般营养液基质栽培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灌溉排除液中硝酸盐含量也远低于一般的营养液基质栽培 ,对环境影响也大大降低。在施用有机肥料以及配合少量化肥的条件下 ,其产量和品质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苜蓿是具有高产潜力的多年生豆科牧草,不用氮肥就可达到高产生产。苜蓿生产中应及时去除杂草,控制生长阶段肥力和虫害以获取高产,并及时收割保证优质。阐述高产苜蓿的种植和收获技术及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取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A因素为种植模式,内设玉米清种和玉米与苜蓿间种,B因素为混群杂草密度.根据上一年的玉米田杂草群落组成,按杂草混合种群比例,内设6个不同杂草密度处理,即每平方米有杂草0、25、50、100、200、400株.结果表明:玉米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在杂草密度为25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有显著性差异,叶绿素b含量在杂草密度为1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差异性显著,并且均是清种玉米处理比间种苜蓿处理要高;清种玉米处理的MDA含量要高于间种苜蓿的MDA含量;在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灌浆期,当杂草密度为100和2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间种苜蓿比清种玉米含量高;玉米可溶性糖含量在间种苜蓿田中,前期高密度杂草的较大,而在生育后期则为低密度杂草的较大,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植物全氮含量的在清种玉米田的生育前期杂草密度为25和100株/m~2时值较高,间种苜蓿处理下杂草密度为50株/m~2的含量在玉米生育前期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新建沟坝地引进推广马铃薯种植,并施以化学除草与化学调控,进而对马铃薯主茎数与产量的关系做了一定的探讨。试验表明,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杂草株防效达到95%以上;在初花期采取化学调控,产量可提高39.27%,淀粉含量提高11.21%,并且验证了主茎数与产量具有正相关性的结论。化学除草与化学调控并用,对新建沟坝地马铃薯种植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木薯是中国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相关产业在当地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重要病虫草害在中国木薯种植区频繁发生,已经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当前中国木薯种植中的病虫草害为害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摘 要: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棉花集中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植棉历史。多年来,农学、史学专家对河北省植棉的历史不断挖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河北省植棉开始时间问题上,一直没有明确的结论。大致有3种不同观点,一是河北植棉开始于宋代末期至元代初期,二是始于宋代,三是始于唐代或更早。笔者通过广泛查阅河北植棉史料,梳理、归纳、分析,认为河北植棉始于唐代的观点更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稻鸭种养模式减肥减药生态效益。[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分别设置3个处理:稻鸭种养、不养鸭种稻(CK1)、常规法种稻(CK2),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稻鸭种养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具有显著的防控效果,在分蘖盛期和齐穗期丛发病率分别为22.1%和38.2%;稻鸭种养处理对稻田杂草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放鸭后50 d,杂草干重为4.5 g/m2;稻鸭种养处理的理论产量为8 379.5 kg/hm~2,显著高于CK1;稻鸭种养模式的整体利润高于CK1、CK2。[结论]稻鸭种养可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在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罗山人工造林调查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干旱地区苗木成活率的造林技术。以1 a生山杏和沙枣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复配药剂对苗木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复配药剂处理对提高山杏、沙枣苗木造林成活率的作用明显,其中以复配药剂TR3为最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陕西关中10个县区40个乡镇120块硬茬直播夏玉米田杂草定点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关中硬茬直播夏玉米田杂草种类主要有12科21属22种。根据杂草的分布特点,将关中硬茬直播夏玉米区划分为4个杂草区域,各区域杂草的出苗状况一致,玉米播种后6d,各种杂草陆续出土,6~24d为杂草的发生高峰期,至播种后30d(玉米3~4叶期)时出土杂草已占玉米全生育期杂草总数的93%以上。以硝磺草酮、莠去津和烟嘧磺隆为试材,分别在夏玉米生长的3~4叶期、5~6叶期和8~9叶期用药,结果显示,相同剂量同一药剂处理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喷雾,其防效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3~4叶期用药综合效果最佳。烟嘧磺隆安全性试验证实,夏玉米3~4叶期用药最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