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车排子试验站枯萎病菌车排子菌系生理小种 7号病圃对引进的 2 8个棉花品种进行抗病性测定 ,结果表明抗棉花枯萎病生理小种 7号的高抗品种为豫早 95 40 8;抗病品种 10个为低酚 34、豫早 5 16、锦棉 812、中 12、辽 12、鲁 H2 8、鲁 H12 3、中 19、衡 8930、邯无 2 3;耐病品种 5个为豫早 95 439、8815 46、880 1、鲁 OH6、中 2 3;感病品种 12个为 841、甘棉 4号、辽 2 0 48、中 9 61793、锦棉 5号、130 4、锦 92 90 4、82 2、鲁 OH15、鲁 2 H3、880 32 7、鲁 742。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在 1997年特殊的生态气候条件下 ,中晚熟品种霜前花率达 90 %以上 ,甚至 10 0 %。邯无2 3、豫早 5 16、中 2 3、中 12、中 19、锦 92 5 0 4、鲁 H12 3、鲁 OH6、低酚 34、衡 8930、锦棉 5号 11个晚熟品种皮棉单产均在 30 0 0 kg/hm2以上。其中豫早 5 16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及高衣分等特点 ,前期发育快 ,生长势强 ,中期结铃率高 ,后期含絮力强 ,生育期比新陆早 1号偏晚 12天 ,比新陆早 4号、5号分别偏晚 4天和 11天。  相似文献   

2.
牧笛 《油气储运》2006,(9):49-49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以地方优质鸡种和国外高产肉鸡品系为育种素材,综合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传统的育种技术,培育出了遗传性能稳定的两个优质肉鸡——“鲁禽1号麻鸡”和“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科学实验》2006,(9):37-38
山东省农科院以地方优质鸡种和国外高产肉鸡品系为育种素材,综合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传统的育种技术,培育出了遗传稳定的两个优质肉鸡——“鲁禽1号麻鸡”和“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2个生态棉区、5个点于2000年对8个优质、高产棉花品种(组合)进行比较试验,全面考察了各参试品种(组合)的品质、产量等综合性状,为确定我省今后棉花主推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由于棉花生长中后期高温、高湿、寡照 ,导致黄萎病提早大发生 ,棉花蕾铃脱落严重 ,棉花成铃率大大降低 ,当年棉花产量比 1999年减少 40 %左右 ,更加剧了本来已出现的原棉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加上与粮食作物相比 ,植棉的比较效益上升 ,因此农民购好棉种、种好棉花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推荐几个目前适合河南棉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种。1 高抗枯、黄萎病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GS豫棉 2 1号(原名 :豫 2 0 6 7)  GS豫棉 2 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以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耐黄萎病品种中棉所 12为母本 ,以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超高产杂交棉花新品种豫杂35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选育过程豫杂 35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针对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提高品种的纤维品质、抗病性、丰产性、早熟性等综合农艺性状为主要目的 ,利用品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 2 0 0 0~ 2 0 0 1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河流域棉花区试。2 产量表现2 0 0 0年河南省区试 7点平均 ,豫杂 35籽棉产量 382 6.5kg/hm2 ,皮棉产量 1 5 2 8.5kg/hm2 ,霜前皮棉产量为 1 0 60 .5kg/hm2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1 9号 (常规棉 )增产 5 7.1 % ,60 .6%和44.7…  相似文献   

7.
棉花生产中要求简化、省工、高产、高效,棉花试验也要立足生产实际,力求简化、省工。滨海棉花高产优质综合试验站在配合岗位专家开展滨海高产优质棉花栽培技术试验示范中,在近三年的棉花品种比较试验中,把田间试验设计和播种方法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并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8.
浅谈棉花优质高产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棉花高产与棉花本身增产潜力及外部环境条件有关.如:土壤养分状况、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等等,下面就棉花优质高产管理措施进行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9.
三年来,对三个棉花品种的观察结果表明,棉株中部、中上部和中下部果枝内围果节上的花蕾,成铃率较高,并多数为絮铃,该部位成铃的平均铃重较枝内围果重17.8—34.1%,衣分高3—8%,绒长长0—1.7%。籽指为8.5—11.5克,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是棉花的高产、优质部位,也是留种的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10.
<正>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态整体结构出发,以棉花高产优质低成本为中心,本着安全、经济、有效、简便、实用的原则,综合分析棉花病虫天敌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和棉花自身的补偿能力,放宽防治指标,科学使用农药,协调运用各种措施,将棉花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实现棉花高产优质低成本,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旅游形象与区域旅游吸引力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青海黄河上游沿岸旅游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认为,青海黄河上游沿岸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面临很好的机遇,运用旅游形象设计系统(TDIS),对青海黄河上游水上游览带旅游形象进行了塑造。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河南省黄河滩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生态学原理探讨了在滩区建设绿色草业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的重点在于提出建立以发展“三元”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绿色草业工程、发展绿色畜禽产品小区以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绿色综合建设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改善黄河滩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滩地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滩区湿地以及周边地区农田和草地的科学化利用,促进滩区农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三系杂交棉邯杂301丰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6~2007年国家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组区域试验数据,对杂交棉邯杂301的丰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邯杂301属于丰产型棉花杂交种,适宜于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增产潜力大,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黄河首曲湿地亟待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首曲湿地被誉为“黄河之肾”,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湿地一度被蚕食萎缩。黄河首曲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整个黄河河流域水资源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保护黄河首曲湿地,就是保卫黄河,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黄河地表水水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与评价三江源黄河地表水质量状况,为三江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三江源黄河地表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水质监测,对三江源黄河地表水进行水环境评价,并对该地区的生态及环境保护提出几点建议。[结果]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三江源黄河地表水的质量状况如下:水温10.7℃,pH8.05,高锰酸盐指数1.54mg/L,化学需氧量COD8.19mg/L,生化需氧量BOD5 2mg/L,氨氯0.139mg/L,氟化物0.163mg/L,硫化物0.02mg/L,总磷0.03mg/L,铬(六价)0.004mg/L,挥发酚0.002mg/L,总汞0.00001mg/L,石油类0.02mg/L,粪大肠恩斯特群〈20个/L。[结论]三江源黄河地表水水质均未超过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Ⅰ类标准.水体未受到污染,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黄河中下游地区耕地轨迹演变规律,以河南省沿黄地区和非沿黄地区为例,运用变化轨迹方法、景观格局指数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耕地轨迹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黄地区耕地扩张和缩减幅度高于非沿黄地区,扩张型耕地在沿黄地区主要沿黄河两岸分布,非沿黄地区分布均匀。非沿黄地区缩减型耕地向各行政区的中心集聚,沿黄地区缩减型耕地明显向郑州集聚。耕地是河南省优势景观类型,沿黄地区扩张型耕地和缩减型耕地聚集程度和连通性高于非沿黄地区,但连通聚集增长率低于非沿黄地区。Logistic分析表明,沿黄地区与非沿黄地区的耕地轨迹转化驱动因素略有差异,沿黄地区耕地的扩张对黄河水的依赖性强,非沿黄地区受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较大。缩减型耕地在沿黄地区和非沿黄地区的驱动因子基本一致,区别主要在于贡献率的不同。研究结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郑州黄河滩地的景观开发是黄河滩地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必须深入研究黄河滩地景观发展的策略才能合理地进行开发。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地理概况和资源现状,分析了黄河滩地景观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黄河滩地景观发展定位,制定了景观发展目标,并详细论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景观控制以有利于景观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为黄河滩地的景观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黄河两岸植被的差异性,更好的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植被资源,在黄河两岸分别选取较为典型的地区,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黄河北岸的物种多样性略高于南岸.根据重要值、生态位宽度以及生态位重叠几个指标的计算,可以看出芦苇在两岸的群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两岸调查区域内的群落主要构建种.黄河北岸的植被主要以盐生植被为主,由于在黄河南岸实施恢复工程,南岸的植被中则出现了香蒲等物种,代表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演替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陕西黄河湿地大鸨越冬种群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1月9日~2月5日,在陕西黄河湿地进行大鸨越冬种群调查。调查发现,在黄河、渭河和洛河交汇处大鸨越冬数量较多,表明陕西省黄河湿地已成为我国大鸨重要的越冬地。  相似文献   

20.
引黄灌区泥沙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我国乃至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分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并提出引黄治理泥沙的对策,以保证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