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降低紫叶莴笋抽薹率,提高品质和产量,研究了不同种植海拔对紫叶莴笋抽薹开花、品质、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抽薹率、株高和硝酸盐含量随着种植海拔的提高而降低,商品株率、茎粗、单株重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Vc含量、产量、产值均随着种植海拔的提高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处理中种植海拔2600m的商品株率、茎粗、单株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Vc含量、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建议试验地种植海拔2600m为紫叶莴笋优先发展区。  相似文献   

2.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和配比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素的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适量增氮可显著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进一步加大用量和比例则使之降低,增氮显著降低Vc含量,增加果实的硝酸盐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增磷对黄瓜产量、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亦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果实可溶性蛋白没有明显影响,大量增磷可以降低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增磷可明显降低Vc含量,但显著提高果实硝酸盐含量;同时增加氮磷提高黄瓜产量,但果实硝酸盐含量较对照增加95%。增钾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对单株果实数和单果重影响不大,可以增加黄瓜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V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相对于增氮、增磷,增钾使Vc下降的幅度较小,显著降低果实硝酸盐含量,且用量和比例越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李海云  王厚熹  董秀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01-11501
[目的]探讨生物菌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瓜品种新泰密刺为试材,田间试验共设5个施肥处理,分别施用“德玺”牌生物菌肥0、150、300、450、600kg/hm^2,随机区组排列。选取生长一致的植株测定黄瓜单瓜重、单株产量以及黄瓜果实中的可溶性糖,硝酸盐,Vc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研究生物菌肥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黄瓜单瓜重及单株产量随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黄瓜果实可溶性糖、Vc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硝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生物菌肥能增加黄瓜产量,提高果实可溶性糖、Vc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其施用量以不超过45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硒营养对菜心(菜薹)植株生长、 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试验,设置0、0.25、0.5、1.0 mg/L 4个硒浓度,研究了硒营养对菜心植株生长、菜薹产量和品质 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对菜心植株的菜薹长度、菜薹节数、菜薹节间长度影响不显著,但适宜浓度的硒可显著地促进 菜薹的膨大,增加其粗度,提高菜薹的产量。硒营养对菜心叶片与茎品质的影响不同,硒明显地提高了茎和叶的Vc 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叶片类胡萝卜含量,降低了茎可溶性蛋白含量、叶可溶性糖含量和硝酸盐含量,但对叶片叶 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茎可溶性糖含量、硝酸盐含量和粗纤维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硒处理可促进菜心植株对 硫和硒的吸收,提高植株的硫和硒含量。  相似文献   

5.
氮钾配比对莴笋品质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生产优质、高产叶菜类蔬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4个施肥处理,收获后,测定每盆产量和莴笋的硝酸盐、维生素C、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不同施肥处理间莴笋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增施氮肥、钾肥莴笋产量增加13.9%~51.0%,以200 mg/kg N和100 mg/kg K处理增加幅度最大(51.0%)。增施氮肥使莴笋的Vc含量降低6.7%~10.1%,氨基酸含量增加24.9%~44.8%,对硝酸盐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作用不一致,而增施钾莴笋硝酸盐含量增加22.7%,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降低15.2%和19.9%,对Vc的含量影响不大。[结论]从莴笋产量和品质来看,200 mg/kg N和100 mg/kg K处理对莴笋的综合效应最好,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6.
以日光温室3年生韭菜为试材,通过2茬连续4次定位追施5种有机营养,测定分析对韭菜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虽然5种有机营养比尿素对照的产量显著降低11.0%~21.0%,可是通过株高、假茎粗、单株地上部鲜重和单株地上部干重4个生物量计算的生长性能指数(GPI),以发酵黑豆T4最大、腐植酸液态肥T2和海藻酸液态肥T3其次、尿素CK和腐熟鸡粪T5再其次、氨基酸液态肥T1最小。第1茬施用5种有机营养后,韭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Vc含量呈现接近或低于对照的现象,而第2茬追施后,T3、T4、T5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T1和T4处理的叶片V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5个处理的叶片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且比第1茬的降低幅度进一步加大。酸水解后的氨基酸总量和各组分含量T1处理均明显高于对照,以蛋氨酸、酪氨酸含量相比对照增加最多。这表明连续定位追施5种有机营养不仅可以保持较高的产量,而且生长性能指数也较高,这会有利于韭菜连续收割生长和持续高产;同时,连续定位追施有机营养还可以增强对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的提高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苦荞生长、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昭苦2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苦荞现蕾时叶面喷施4个浓度(0、0.6、1.2、2.4 mmol/L)的GABA,研究GABA对荞麦的农艺性状(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和有效分枝数)、生理生化(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产量(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和籽粒品质指标(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可溶性糖、黄酮和游离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GABA可以有效减缓荞麦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减少丙二醛的积累,但会造成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0.6 mmol/L GABA处理能显著提高荞麦茎粗和籽粒中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1.2 mmol/L GABA处理可使荞麦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和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但1.2、2.4 mmol/L GABA处理会造成荞麦籽粒游离总氨基酸和黄酮含量显著降低。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荞麦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产量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0、0.6、1.2、2.4 mmol/L GABA处理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481 6、0.509 9、0.501 5、0....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紫叶莴笋的品质和产量,文章对紫叶莴笋茎秆基部进行绑扎处理,研究不同绑扎时期对紫叶莴笋植株性状、品质、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叶莴笋茎秆基部用自锁式尼龙扎带绑扎后均改善了紫叶莴笋的品质、提高了产量及产值,其中6月30日绑扎处理的紫叶莴笋茎粗、单株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VC含量、产量及产值最高,综合效果最佳,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雾培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土壤栽培为对照,采用山崎番茄营养液配方研究了雾培对番茄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雾培番茄植株长势旺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增加,每穗果的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提高。而茎粗和单株结果数变化不大。此外,果实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有机酸含量,以及糖酸比均下降,风味降低。这说明雾培可促进植株叶片光合作用的提高,并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转,增加番茄果实产量,但不利于果实的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丰富菏泽地区冬季蔬菜的种类,增加市场供给,进行淮南黄心乌引种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对淮南黄心乌农艺性状、单株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不同施肥处理对其单株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移栽苗龄对其缓苗时间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株高、株幅、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和单株产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叶柄宽、叶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可溶性糖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蛋白质呈下降趋势,硝酸盐和Vc无明显变化规律;在8月25日、9月5日播种,黄心乌单株产量、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期,单株产量分别为511.16、500.08 g,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27、6.50 mg/g,且硝酸盐含量较低,分别为342.87、357.66 mg/kg,9月5日播种,黄心乌Vc含量为32.34 mg/100g,显著优于其他播种期。有机肥(O)、有机肥+氮肥(ON)、有机肥+复合肥(OM)处理单株产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显著优于不施肥对照,OM处理单株产量、蛋白质含量最高,分别为520.15、6.79mg/g,但是硝酸盐显著低于ON处理。6叶、8叶期苗龄缓苗时间较短,为4 d,且单株产量较高,分别为518.72、519.06 g。从农艺性状、单株产量、营养品质综合分析,淮南黄心乌在菏泽的最佳播种时间为8月25日至9月5日,最佳施肥处理为有机肥+复合肥,最佳移栽苗龄为6~8叶期。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生菜生长、品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4种氮素形态配比(NO3^--N^2NH4^ -N分别为100:0,75:25,50:50和0:100)对生菜(品种为“弘农”和“绿领”)生长、品质和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中氨态氮比例的增加,地上部和根的鲜重、干重逐渐降低,叶片数、叶长、叶宽、叶片含水量均显著降低,而根冠比则随着氨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上升;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处理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在定植10d后才表现出显著差异。随着氮素中氨态氮比例的增加,SOD和POD活性逐渐增加,完全氨态氮处理下SOD和POD活性最高。定植后13d内各处理叶片中的(MDA含量无显著差异,其后对于完全氨态氮处理和NO3^--N^2NH4^ -N为50:50处理,MDA含量迅速增加。完全硝态氮处理下硝酸盐含量最高,随着氨态氮比例的增加,生菜中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NO3^--N^2NH4^ -N为75:25处理下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磷钾组合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会合  田秀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57-4358
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组合对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莴笋产量有显著差异,以N3P2K1>N3P1K2>N2P2K2>N2P3K1>N2P1K3,中量供N水平下高量配施P或K均表现为低产效应。莴笋叶硝酸盐含量以N2P3K1处理最高,N3P1K2和N3P2K1处理最低,茎的硝酸盐含量以N2P1K3>N3P1K2>N2P2K2>N2P3K1>N3P2K1。在三要素组合处理中,钾有利于降低叶片硝酸盐含量,而磷有利于控制茎中硝酸盐累积。莴笋的Vc含量以叶>茎,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则是茎>叶。N3P2K1、N3P1K2和N2P2K2处理对莴笋叶、茎的营养品质(Vc、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效应较好,其中N3P1K2处理对莴笋叶品质的综合效应最佳,N3P2K1处理莴笋茎品质的综合效应最佳。5个氮磷钾配比对莴笋产量及叶、茎的品质效应以N3P2K1、N3P1K2和N2P2K2处理较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赣花92-01的种植效益。[方法]按磷酸二氢钾3kg/hm2+尿素3kg/hm2+硼砂1.5kg/hm2,加水1200~1500kg自制叶面肥,研究喷施叶面肥对赣花92-01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喷施叶面肥的花生株高、每蔸分枝数、每蔸稿秆重和每蔸荚果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百果重、百仁重和每蔸产量分别提高2.47%~3.64%、4.02%~5.73%和9.27%~22.10%,每蔸饱果数提高7.50%~13.86%,均以喷施叶面肥1次的生物性状表现最好。喷施叶面肥1次的产量最高,为3748.54kg/hm2,其次为喷施叶面肥2次的,分别比不喷叶面肥处理增产28.16%和15.28%。喷施叶面肥2次的稿秆产量最高,为6601.95kg/hm2。[结论]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合理增施叶面肥能有效提高花生生物性状,改善花生的外观品质和质量,增产效果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叶菜中硝酸盐含量高的问题,利用营养液膜栽培技术(NFT),采用不同营养液配方对不同种类叶菜的产量及品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配方3(Mg2 含量最高)营养液培育的生菜产量最高,产量可达17556 kg/hm2.茬,较其他2种配方相对增产率分别为133.3%、171.42%。配方3培育的生菜根体积、叶绿素含量、总鲜重、叶片数、植株干重等指标明显优于其他配方。通过测试品质指标,得知配方3营养液培育的生菜硝酸盐含量最低,为745.46 mg/kg,分别较配方1(K 含量最高)、配方2(Ca2 含量最高)降低77.01%、79.78%。配方3营养液培育的生菜Vc含量最高,分别较其他2种配方提高22.36%、78%,且糖酸比明显提高,有效提高了生菜的品质。综合品质指标、生物学指标及产量测定结果,得出配方3营养液最适合培育生菜、油菜、油麦菜等叶菜,为优选出的最佳叶菜水培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15.
以"小明绿"绿豆为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鼓粒期叶施不同质量浓度激动素对绿豆各器官糖分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激动素处理可以提高喷药后12d绿豆叶片叶绿素含量,30、15和7.5mg/L激动素喷施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5.74%、7.01%和16.40%;2)激动素处理组能够减缓喷药后第22~27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的下降,有效增加喷药后第22天叶片淀粉含量;喷药后第27天,30mg/L激动素的处理茎秆和根系可溶性糖输出量、茎秆和根系蔗糖含量、茎秆淀粉含量均高于其他质量浓度激动素和对照;在喷药后第22天茎秆中的淀粉含量以及喷药后第27天根系淀粉含量均以15mg/L激动素处理为最大;3)激动素处理组能够有效增加绿豆单株粒数,2年试验30、15和7.5mg/L激动素处理绿豆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平均提高18.23%、10.08%和5.67%。综合分析表明,鼓粒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激动素能够有效调控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鼓粒后期叶片、茎秆和根系糖分积累,最终提高绿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采前连续光照光质对水培生菜(Lactuca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红(R)蓝(B)光质比例(1R:4B、1R:2B、1R:1B、2R:1B和4R:1B)对水培生菜生长、光合特性、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和AsA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续光照前相比,不同比例LED红蓝光连续光照后,生菜地上部鲜重的增幅为38.82%~77.65%,2R:1B处理下的地上部鲜重最大达到30.23 g;根鲜重的增幅为27.43%~73.14%,4R:1B处理下的根鲜重最大为3.03 g。红光比例越高,生菜的叶面积、SPAD和可溶性糖含量越高,硝酸盐含量的变化不显著。与其他处理相比,1R:4B的连续光照处理后,生菜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达到最大。提高采前连续光照中的蓝光比例可显著提高生菜AsA含量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的酶活性,1R:4B处理下叶片AsA的含量最高达到3.22 mg·g-1,1R:4B处理下的生菜叶片MDHAR酶活性显著增加了0.81 U·mg-1 FW。综上,降低采前连续光照的蓝光比例,可显著提高生菜的产量和可溶性糖等的含量,而提高采前连续光照蓝光比例可显著提高AsA的含量,这是因为采前连续光照蓝光比例的升高提高了MDHAR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喷施不同硼肥对草莓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从现蕾期开始分别对草莓喷施清水、硼砂、八硼酸钠4次,于初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草莓株高、茎粗、叶片面积、叶柄长度等生长指标,于采收期测定草莓单果重等产量指标,于果实成熟期测定VC、含糖量、有机酸等品质指标.[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八硼酸钠促进了草莓植株生长,株高和叶面积较对照处理显著增加,根冠比与对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喷施硼肥后,草莓单果质量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喷施八硼酸钠和硼砂处理单果质量分别较对照处理增重.20.14%和4.86%;产量分别提高较对照处理提高17.28%和4.02%.同时改善了草莓品质,VC、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均较对照处理和硼砂处理显著增加.喷施硼肥后草莓叶片硼素含量升高,表现为八硼酸钠处理>硼砂处理>对照处理.[结论]喷施八硼酸钠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草莓植株生长,显著提高草莓产量,同时可改善草莓品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单因素生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生菜施用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其改善生物学性状如根系、叶柄粗、叶绿素含量、叶片数、平均株高、平均单颗重,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有一定作用。增产明显,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三组比较,处理1(施用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比处理2(喷清水)亩增产139.8kg,增产率11.2%,产量差异呈极显著水平;比处理3(不喷任何液体)亩增产282.6kg,增产率13.9%。  相似文献   

19.
氮肥对菜用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新农菜豆1号在5种不同的施氮水平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粗、节数减少,节间长度、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增加,百粒鲜重与氮肥关系不显著,分枝数先增大后减小,蛋白质含量先增大后减小,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大后减小。以施氮量90 kg/hm^2时产量和品质最高,鲜荚产量为13 652.55 kg/hm^2,可溶性糖含量为68.85 mg/g,蛋白质含量为39.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