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缘玉米自交系及其配合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03和7922都来源于美国杂交种选系,这两个自交系以及用其作为基础材料选育出的系列近缘玉米自交系C8605、9046、辽2345、辽5114等在农业生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以C8605和9046作为代表,分析了来源于5003和7922杂交种选育的系列二环系的相关性状配合力。结果表明:在植株性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改进,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所选育出的两个自交系改进的性状有所不同,但最终的产量配合力仍介于7922和5003之间。建议创新玉米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介绍东单80号玉米的特征特性,对该品种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为东单80号玉米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东单80号玉米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以母本C260,来源于掖478与9046杂交选出的自交系C201再与C8605杂交选育;父本C168,来源于C101(丹598变异株)与旅系E28以及599系混合授粉后形成的综合种,再自交选育的优质新品种,具有高产、稳  相似文献   

3.
丹玉69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00年以C8605-2为母本,以丹99长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2005年通过辽宁省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亲本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北京农业》2007,(32):38-39
<正>富友9号审定编号国审玉2006027选育单位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母本东D201,来源于C8605-2×D4031(美坚秆杂交种选系);父本东D202,来源于丹  相似文献   

5.
扼要介绍了玉米自交系C8605-2在玉米育种历史上的作用,研究探讨了在密植条件下C8605-2在组合配制中产量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玉米杂交种丹玉39和铁单10号具有相同的母本C8605,两者形态特征差异较小,用种子形态鉴定法较难区分。采用盐溶蛋白凝胶电泳技术能比较准确地鉴别这2个品种,为防止假冒销售提供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7.
粮饲玉米新品种丹玉39号(原代号丹科210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1996年以C8605-2为母本,以自选系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各级试验示范中表现突出。2001年12月通过了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9月通过了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省级鉴定。  相似文献   

8.
自交系铁C8605-2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C8605-2是当前我国玉米育种工作中被广泛应用的主要玉米自交系之一,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种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具有配合力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突出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以它为亲本组配的玉米杂交种,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倒性、抗病性强,推广面积大,品种生命周期长。截至2005年底,以铁C8605-2为亲本组配的杂交组合通过国家或省审定推广的品种有14个,种植面积达870万hm2,利用铁C8605-2作中间试材选育的衍生系16个,审定的玉米杂交种16个以上,已在生产上推广种植,种植面积正在逐年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玉米杂交种丹玉39是当前辽宁玉米生产的主栽品种和区试对照种,为评估其在不同地区的遗传变异度,本试验收集了辽宁主产地丹玉39及其亲本共45份材料,利用SSR标记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母本C8605—2遗传一致性较高,而父本丹598和杂交种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现象,自然变异、天然异交和人为改良可能是导致丹玉39及其亲本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玉米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育系及其保持系A87A、A87,W9706A、W9706为母本,骨干系丹598、Mo17、J1643、F349、J456、C8605-2为父本,利用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父、母本10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根据GCA和SCA效应值,确定A87A、W9706A、J1643、丹598这4个优良自交系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W9706A×J1643等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根据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估计,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较大的遗传分量,在选配组合时应注意选择GCA较高的自交系作亲本,还应注意特定组合特定性状SCA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丹玉69号(丹600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00年以外引自交系C8605—2为母本,以自选系丹99长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5年来逐级试验表明:丹玉69号具有抗病性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米质优等特点。丹玉69号2005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05]194号,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60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旱性进行鉴定。[方法]利用浓度为15%的聚乙二醇高渗溶液浇灌模拟干旱胁迫环境。以43份玉米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9个与根系有关的形态学指标,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进行了不同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旱性的鉴定。[结果]以鲜重根冠比、根系鲜重和根系干重这3项作为玉米苗期耐旱性鉴定指标,并利用耐旱系数将参试材料分成不同的耐旱等级,在3种鉴定指标下抗旱级别完全一致的材料有8份,其中丹599为极强抗旱类型,陕89为强抗旱类型,B97、DF32、A679和丹9046为中度抗旱类型,D20和苏75为极弱抗旱类型。[结论]该试验为苗期玉米耐旱种质筛选和改良提供了有效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12个玉米自交系ASI及株型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近年来新育成的部分玉米自交系和骨干自交系共12个自交系按4×8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成32个组合,分析了散粉-吐丝间隔期(ASI)、株高、穗位高、茎粗、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叶面积等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雄穗长、叶夹角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ASI、茎粗、雄穗分支数、叶面积以非加性基因效应为主.自交系F83、9046、340、黄201、综31、B73和598的多数性状GCA较好,用这些自交系作亲本,在提高玉米的抗旱性,改善植株株型结构上都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SCA表现较好的杂交组合有F83×B73、昌7-2×478、黄201×478、598×478、ZX09-1002×掖107、598×掖107、综31×掖107、黄201×9046、综31×9046、F83×9046.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Zea mays)品种对镉锌积累与转运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20个玉米(Zea mays)品种作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镉-锌(Cd-Zn)复合胁迫下玉米的生长发育及其积累和转运Cd、Zn的差异,以期筛选出Cd、Zn低积累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Cd-Zn复合胁迫下,玉米的株高、叶面积、生物量、产量以及玉米根、茎叶和籽粒中Cd、Zn含量在品种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有2个品种籽粒的Cd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2 mg·kg-1),13个品种茎叶的Cd含量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0.5 mg·kg-1),所有品种籽粒和茎叶的Zn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50mg·kg-1);有7个品种的Cd富集系数1,13个品种茎叶转运系数1,所有品种籽粒转运系数均1;20个玉米品种Zn的富集系数均1,有18个品种茎叶转运系数1,6个品种籽粒转运系数1。根据玉米生物量、产量、籽粒Cd和Zn含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等指标进行评价,认为红单6号、红育1号、云优78、平单2号、屏单2号5个品种可作为Cd低积累玉米品种,雅玉98可作为Zn低积累玉米品种,可分别在个旧地区Cd、Zn中、轻度污染土壤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用高稳系数法评价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高稳系数(HSC)法对1994年华北春玉米区试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参试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12个品种中,3138高产稳产性最好,旱21×丹85566虽然丰产性好,但稳产性差。长试19丰产性和稳产性都差。高稳系数法,简便实用,所得结果与常规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将旅大红骨种质导入黄改代表系昌7-2中,研究其对昌7-2玉米丝黑穗病抗性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旅大红骨种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玉米自交系昌7-2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可作为对昌7-2丝黑穗病抗性改良的可用抗源。其中玉米自交系丹598、辽1213对其改良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状指标的影响,可以为玉米生产上合理密植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号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52 500、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号种植密度在52 500~82 500株/hm2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其中,在60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低。2个品种穗行数、行粒数和粒长随密度变化不大,穗粒重随密度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丹玉86号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均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75 000株/hm2密度时最小;丹3363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号穗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出籽率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3363穗粗在60 0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小,出籽率在52 500~75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在82 500株/hm2密度时降低。丹玉86号在75 0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大、粒厚最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小、粒厚最大;丹3363粒宽和粒厚随密度变化不明显。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生产上应结合品种自身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