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技进步在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中国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促进全国人民向小康迈进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的主要体现形式,进而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以及调整农业科技政策,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洁  田万慧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13-14,167
从分析金昌市农民增收问题的现状、特征出发,总结了影响当地农民增收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然后从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强化农民培训输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推进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收,依托乡镇企业加大农转非的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永生 《农业展望》2010,6(6):50-5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但增幅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将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双加速”时期,如何确保农民增收,进一步分享改革与经济增长的成果.对于解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至关重要,关乎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文章首先回顾了农民的增收状况,然后剖析了耕地红线政策对农户经营行为、尤其是用地选择决策的影响,最后对如何确保农民增收提出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湖北省荆州市华中农高区农民增收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华中农高区农民增收面临着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农业投资水平较低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农民农业技能培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农业投资等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2015,(7)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要实现农民必须富这个奋斗目标,必须千方百计拓宽农民收入的来源渠道,把发展现代农业、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作为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梁红 《农业与技术》2003,23(4):5-11
中国入世一年多来,农业大体上仍保持稳定,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但中国农业在农产品价格和农民增收、主要农产品生产和营销等方面仍面临严峻的挑战:发达国家的国内支持政策和绿色壁垒也将使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农业应对入世后挑战和威胁的主要对策包括:改进国内农业支持和保护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农产品贸易体制,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今后我国农业发展应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进步为基本目标,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等途径,开僻农民增收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的在各种利益群体中处于弱势地位,“三农业”问题需要政策强力推动,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农民增收难已经成了严重社会问题,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心。目前我国许多农民增收措施,存在短期性和局限性,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指导性框架尚未形成。本文就如何改革和完善农业政策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作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压力正在逐渐凸显。本文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了中国当前农民收入构成中农业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困境及其原因。小规模经营格局是当前抑制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城乡之间公共服务资源的差异化分配也阻碍了当前农民工数量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快速上升。农业规模经营是中国未来实现产业平衡和城乡平衡的一个必要前提。但是,中国当前的农业政策体系在多重目标下存在功能性错位,持续增加的农业补贴导致地租快速上涨,反而阻碍了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为了构建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当前中国农业政策体系调整的关键是要将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由保障粮食安全转变为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吴志娟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209-213
解决农民增收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和方面。只有全面分析和把握其内在的影响和联系,才能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扬州市为例,着重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从农业资源禀赋、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创新、农产品价格政策、农村财税政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三峡库区45户柑橘种植农户和45户粮食种植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在种植规模和农户文化素质对柑橘和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小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单产与种植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2=0.8891**),柑橘单产随种植规模的扩大迅速增加(y=2470.7x0.7701),但柑橘单产增加的边际效益随种植规模的扩大而减小;同样,农户文化素质对粮食单产和收益基本上不存在影响,而对柑橘单产和收益存在影响,且随着农户素质的提高,这种影响越来越显著。从种植规模和农户素质对柑橘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可知,相对于粮食生产,柑橘生产是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均相对较高的产业,随着库区柑橘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户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柑橘和粮食种植间比较效益的差异将使得柑橘种植规模的扩大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整是诱发农业结构变动的微观基础,农户种植行为的调控必须以尊重农户意愿为前提,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分析农户休耕行为及其意愿决策机理的基础上,构建Probit模型,采用重金属污染区湖南省长沙市和株洲市部分休耕试点农户入户调研的243个样本,实证分析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1)被调查者的年龄、耕地离家距离、耕地等级和对休耕政策认同程度对农户休耕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休耕前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和休耕补偿期望偏差对农户休耕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劳动力占比、不同耕地离家距离和不同休耕政策认同程度限定下,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因素具有差异性。其中,对休耕政策认同限定下女性农户的休耕意愿比男性农户低,且农户年龄越大越愿意休耕;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在50%及以下的农户受教育程度与休耕意愿呈现正向影响;农户家庭特征和对休耕政策的认知是在大多数限定条件下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重要因素。重金属污染区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结论将为制定政策调动农户休耕积极性和完善耕地休耕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错综复杂,已经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形成“瓶颈”性制约。但其无论如何复杂,怎么变换,都离不开农民利益这个核心问题。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农民利益的重要意义,树立综合全面的、整体协调的、区别对待的、脚踏实地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公正的、有制度保障的农民利益观,才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从而推动“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后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己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而过多的农业人日滞留在农村则是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的症结所在。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降低农业人日,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研究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制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因素。就农民方面来讲主要为:农民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吸纳程度;利益机制因素;农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技术市场的不完善因素;农民的经营理念方面的因素以及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因此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就成为当前或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围绕这一想法从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现代化、外向型农业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现状等方面谈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世纪现代农民的必要性,针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问题提出了一是实施旨在提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全面教育培训行动计划,二是政府办学、企业岗位培训与农民自发求学相结合,三是拓展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内容,利用参与式培训的方式,四是提高农村劳动力中农业科技人员比例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素质四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基础,联合创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有效途径.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对弱质性促进了苏州"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产生,通过分析"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发展模式和政策启示发现,"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将是未来发展产业化农业的一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果蔬供应链中,供应链成员缺乏真实传递果蔬质量和新鲜度等相关信息的意愿,使得供应链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供应链下游成员承担绝大部分风险等问题,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以农户和超市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构建引入风险分担度r的果蔬供应链风险分担模型,形成考虑农户风险分担努力因素的委托代理契约,与原有契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农户风险分担努力因素的委托代理契约使农户收益增加,风险降低。建议农户应加强与超市的信息沟通,主动为分担风险做出努力,使供应链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从农民收入构成和变化趋势以及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源泉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因此,城镇化建设对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应从推力和拉力两方面来加快城镇化建设,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发展苜蓿草产业促进西北旱区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增加西北地区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全面实现小康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和农业增收已成为当前西部开发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苜蓿草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分析,论证了苜蓿草产业在西北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潜力、地位和作用,提出通过发展苜蓿草产业,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创新和农业增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