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基于TOPSIS的生态农业县评价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黎慧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04-3505
在分析影响生态农业县评估因素的基础上,基于TOPSIS方法给出一种避免确定指标权重的生态农业县评价方法,并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一、生态农业建设试点的新阶段 我国传统农业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的精华中就润生了朴素的生态农业思想的萌芽,如精耕细作、间种套作、施用有机肥、培育地力、桑基鱼塘、立体种植等。但给生态农业以科学的概念,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和概括,并进行生态农业的实践,还是近十年来才兴起的,当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我国县级生态农业建设综合定量化评价问题,建立了指标体系及目前可操作的分级标准,按照单项指标群打分法,对山西省闻喜县生态农业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就今后生态农业综合定量经济评价及生态经济标准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县(是指的大农业,包括林业、彼业、渔业等)在全国各地涌现,标志着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第一,它标志着生态意识、生态经济思想(生态农业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县级党政领导所接受并进入他们的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6.
农业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刻不容缓。本文采用熵权法和加权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准则层构建了2013—2017年济南市生态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其分值。结果表明,济南市农业发展综合效益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经济效益得分起伏较大,社会效益处于先上升后下降的状态,生态效益总体处于上升状态。为使济南市农业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需采取提高科技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减少化肥和农药等施用量、强化政府投资力度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8.
生态农业县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农业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原则,并筛选出一套完整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介绍线性模型评价法、层次模糊-指数模型评价法和序列综合-指数模型评价法等3种生态农业系统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综述国内外生态农业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学模型和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评价指标矩阵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安徽芜湖市为例,对芜湖市郊区、南陵县、芜湖县和繁昌县进行了区域生态系统比较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南陵县和芜湖县的生态环境较好,是发展生态农业较好的区域,繁昌县和芜湖市郊区生态环境较差,污染严重,发展生态农业受到较大限制。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该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安蕾  张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68-9871
建立了城镇体系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等级规模、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网络组织以及社会发展、环境优化六大系统,划分了9个评价因子和33个评价指标。之后利用主层次分析法以及线性代数的有关知识为每一个具体指标赋予权重。在此基础上借助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关中城镇群规划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给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生态县建设指标和方法,以河南省南召县为例,建立了涵盖资源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人居等3类15项指标的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采用直线趋势方程拟合法,从生态县建设指标变化的过程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阈值法将不同量纲的指标转换为统一的分值,进行生态县发展潜力的评估。结果表明,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等5项指标未来较难达标,根据发展潜力评估的结果,划分2014—2016和2017—2020分别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县发展阶段,对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山区农业大县的生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灌区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占庞  韩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21-8623
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从灌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出发,构建了生态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了目前生态灌区综合评价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探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相关理论,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龙岩市礼邦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指标体系有助于研究者分析和评价新农村建设成效,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昌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根辉  刘萍  郝帅  王丙超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99-102,106
以南昌市为案例论述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原理,提出了协调度与持续度的测度方法,然后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南昌市生态城市发展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南昌市生态城市发展度属于中等偏高至较高等级,协调度属于一般协调至良好协调等级,持续度均属于弱持续度,增长速度相当缓慢。最后对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集成创新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提出了集成创新六要素:战略、技术、知识、资源和能力、组织、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更加完整的企业集成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曾利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34-1635,1652
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我国国情出发,在分析国内外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往研究中的思路进行了部分改动,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区域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区域产业用地评价的基础工作。因现阶段我国产业用地的定量评价成果较少,作者从区域土地和工业用地评价等相关研究入手,以期在评价空间层次划分、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对区域产业用地有所启示。通过比对得出结论:区域产业属于宏观层次评价;对区域评价单元评价应能反映区域产业用地情况,考虑应以区域内一个城市产业用地整体作为评价单元;当前我国产业用地评价多集中在政策制定研究的定性考察方面,应着力挖掘产业用地内涵,加强对区域产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面考虑产业用地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概况,从发展的视角梳理,指标体系经历了唯"物"论阶段,正逐步向人本发展论过渡,目前以"财富"为中心的指标体系主要缺陷在于对农业现代化内在逻辑缺乏深刻揭示。农业现代化水平应当从实现现代化的"目的"和"手段"两个维度进行考量。该研究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借鉴前人的研究,科学合理选取群体指标,构建了以"物"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指标体系,体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因子,在定性研究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确定群体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基于人本发展视角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对我国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准确测度,引导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建琴  魏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38-10140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建立干旱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为干旱进行综合评价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已有的干旱评价指标由于难以达到时空上的普遍适用而不能很好地进行旱情的综合评价。针对以上问题,以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濮阳渠村引黄灌区为例,建立了干旱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并引入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农业干旱指标对旱情的评价要优于气象干旱指标的结论。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可为我国华北平原的干旱综合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