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猪的咬尾症是规模养猪场常见的现象。其原因:一是具有品种差异。瘦肉型杂交猪,尤其是长白杂交本地猪和杜洛克杂交本地猪最易发生咬尾症。二是与气候因素有关,天气突变,会使猪群烦躁不安而诱发咬尾症。三是饲养密度过大,饲料缺乏蛋白质或某些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也会引  相似文献   

2.
如何防治猪咬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咬尾症是规模养猪场常见的现象。其原因:一是具有品种差异。瘦肉型杂交猪,尤其是长白杂交本地猪和杜洛克杂交本地猪最易发生咬尾症。二是与气候因素有关,天气突变,会使猪群烦躁不安而诱发咬尾症。三是饲养密度过大,饲料缺乏蛋白质或某些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因饲养管理不当、日粮营养不平衡、环境应激等因素引起的猪咬尾症时有发生,给养猪生产带来一定损失。为了防止此症的发生,现将猪咬尾症的防治措施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根据实践经验对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提出如下有效防治措施,供参考。1 猪的营养需求要满足 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饲喂日粮中营养失调,搭配不当,故应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饲料。发现有  相似文献   

5.
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所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根据实践经验对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提出如下有效防治措施,供参考。 一、猪的营养需求要满足 猪咬尾征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饲喂日粮中营养失调,搭配不当,故应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饲料。发现有咬尾现象时,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  相似文献   

6.
王贞奖 《福建农业》2005,(10):29-29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因饲养管理不当、日粮营养不平衡、环境应激等因素引起的猪咬尾症时有发生,给养猪生产带来一定损失。为此,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防止猪交尾症的发生。一、病因1.饲养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饲槽空间狭小,限饲与饮水不足,以及同一圈舍猪只大小强弱悬殊过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猪只的饲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猪场的饲养规模也不断的壮大,普遍朝着集约化的饲养模式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猪群容易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从而导致发病,常见的就是咬尾行为的出现。所以,饲养者应该掌握应激的发生原因,以及应激引发猪群咬尾的具体情况,并且能够在猪群发生咬尾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处理方式,以降低猪场的经济损失,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猪咬尾症又称反不适综合症,是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  相似文献   

9.
猪咬尾症又称“反不适综合征”。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  相似文献   

10.
1 品种和个体差异 一个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但体重差异大的猪,常出现咬尾现象. 2环境 猪舍环境条件差,不符合猪的正常生理要求,如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蓄积,天气突变,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等因素,使猪产生不适感或休息不好引发啃咬: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烦躁不安,也会引起咬尾;猪生活环境单调,特别是仔猪活泼好动,互相"玩弄"耳朵或尾巴,最终导致严重的食肉癖.  相似文献   

11.
正读者黄小英问:猪群相互撕咬争斗咋办?答:满足营养。"咬尾症"是养猪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因为猪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导致的。针对这种现象,建议在日常饲养时,可以在猪的日粮中添加一些复方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用发生霉变的饲料来喂猪。科学分群。不同品种、不同体型的猪很容易发生争斗。因此,在分群的时候要严格区分品种、大小、强弱、公母等因素。让各方面都比较相近的猪待在一个圈里,这样有助于降  相似文献   

12.
一、猪咬斗现象发生的原因1.饲养密度过大。猪互相接触和发生冲突的几率也大,活动受到限制,是发生咬斗的诱因。另外,猪分群后,起初会相互撕咬,然后按体质的强弱建立明显的位次关系。若猪群过大,就难以建立位次,造成咬斗频繁。2.饲料营养不平衡。使用非全价的饲料或饲料的营养配  相似文献   

13.
<正>1品种和个体差异一个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但体重差异大的猪,常出现咬尾现象。2环境猪舍环境条件差,不符合猪的正常生理要求,如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蓄积,天气突变,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等因素,使猪产生不适感或休息不好引发啃咬;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烦躁不安,也会引起咬尾;猪生活环境单调,特别是仔猪活泼好动,互相"玩弄"耳朵或尾巴,最终导致严重的食肉癖。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的食肉癖(主要是互相啃咬尾巴)的现象变得普遍起来,并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研究,发生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可降低20%以上。导致猪只咬尾行为的原因可能有营养、环境和心理等诸方面的因素,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其具体原因与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猪咬尾症在各猪场均有可能发生,猪出现咬尾时,会出现尾巴被咬掉部分或全部被咬掉。被咬过的猪只,耽误治疗会出血、感染化脓,甚至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治疗不及时而发生死亡,给猪群的生长发育以及猪场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基于此,分析猪咬尾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大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如何科学的防治猪咬尾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异食癖系指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或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的综合症。猪患异食癖,常见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粪等症状,也常见由猪拱地、闹圈、跳栏等引起的综合躁栏现象。患异食癖的家禽,有啄羽、啄肛、啄趾、啄蛋、啄头等恶癖或上述症状的某些并发症,还有鹌鹑啄鼻症、小鹅啄毛癖等等。生产中最为常见的,还是猪咬尾症和躁栏症、鸡啄羽、啄肛或某几种啄癖的并发症。 1 猪咬尾症和躁栏症的防治 引起猪咬尾或躁栏等症的原因,不仅与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有关,也与猪只大小、季节、饲养环境有关。12~16周龄可能是猪咬尾发病高峰期。冬、秋季猪  相似文献   

18.
啄癖也称异食癖,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或由于其他代谢障碍所致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症,其中一些不适宜的环境和管理因素也是诱发啄癖的重要原因。啄癖在各日龄、各品种鸡均能发生,但是在有神经质的蛋鸡群内更容易发生。鸡群一旦发生啄癖以后,即使激发因素消失,往往也将持续这种恶癖,致鸡伤、残、死,往往给养鸡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猪咬尾症,又可称“反不适综合征”,是猪应激综合征(Poreinestresssyndrome,PSS)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但这不可轻易地就以此判断为是“饲料有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互相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