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围产期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往往能够引起奶牛不孕,给牛场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针对子宫内膜炎的防治,要预防为主,科学做好奶牛围产期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的诸多牛场中,通过饲养员的饲养方式的改变与管理措施的加强以及对奶牛营养水平的提升,可以将奶牛的胎衣不下症状控制到3%左右。然而这种症状在我国奶牛身上却具有20%左右的发病率。因而必须要对奶牛的胎衣不下症状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奶牛的胎衣不下症状也会引发发情推迟、产奶量下降、配种次数增多、子宫内膜炎等症状,给奶牛的生产和繁殖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解决奶牛胎衣不下症状,从而促进我国奶牛繁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生产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发病严重的牛场或地区,该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613%,为了掌握吴忠市区规模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和临床性乳房炎致病菌种类,我们对市区某规模牛场产奶牛进行了采样监测和实验室病原菌分离培养,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繁殖工作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繁殖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牛群的增殖,而且影响牛群的产奶水平、奶牛的利用年限和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由于奶牛配妊日期的延迟加上每年因繁殖障碍而淘汰牛,牛场损失严重。只有正确的组织繁殖工作,才能尽快的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提高牛场效益。因此加强奶牛场的配种管理,不断提高繁殖技术,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繁殖障碍,对保持母牛群正常繁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国许多奶牛场繁殖障碍非常普遍,如不发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个体奶牛户和国营牛场奶牛生产系统中生产模型和机器配备的合理化。结果表明,个体户养奶牛要盈利,所养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必须超过5.7t,确定了盈利的临界规模,以及使用机器挤奶的临界规模和适宜规律,分析了各种挤奶机的投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奶牛饲养数量逐渐增加:产后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如果诊治不当会造成疾病恶化甚至导致奶牛的死亡,给牛场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7.
奶牛腐蹄病是影响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该病是由厌氧杆菌、坏死杆菌等引起的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舍饲牛群中发病快高者可达到30-40%。以跛行、冠带、趾间皮肤肿胀和炎症为特征。蹄部多发的疾病。患病奶牛为主要传染源。高产奶牛很容易发病。  相似文献   

8.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牛业的发展关系到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发展奶牛业是调整优化畜牧结构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加速我国由畜牧大国变成畜牧强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牛场生产中应坚持"防病重于治病"的方针,要防止和消灭奶牛疾病,特别是要防止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因为奶牛的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与繁殖性能有密切相关.其繁殖力受到遗传、气候与环境、营养、疾病及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是通过测定奶牛泌乳性能、乳成分,信息反馈来反映牛群及牛只个体的生产性能实际情况的一项技术,对奶牛场的饲养管理、繁殖育种、疾病控制,奶牛生产性能发挥和牛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该技术已成为奶牛场管理的有效工具,但在生  相似文献   

10.
奶牛患病多是因为机体损伤或外界生态系统不平衡导致的。其结果是奶牛生产力下降,生长迟缓甚至停止生长,食欲不振,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奶牛场经营者必须加大疾病管控力度,将预防和治疗相结合,以确保奶牛场产业不受损失。也确保本地乳制品行业平稳有效的发展下去。本文立足于奶牛疾病以防管控的实际,分析当前存在的奶牛疾病预防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奶牛疾病预防治疗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国外的诸多牛场中,通过饲养员的饲养方式的改变与管理措施的加强以及对奶牛营 养水平的提升,可以将奶牛的胎衣不下症状控制到3%左右。然而这种症状在我国奶牛身上却具 有20%左右的发病率。因而必须要对奶牛的胎衣不下症状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奶牛的胎衣 不下症状也会引发发情推迟、产奶量下降、配种次数增多、子宫内膜炎等症状,给奶牛的生产和 繁殖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解决奶牛胎衣不下症状,从而促进我国奶 牛繁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产后阶段是奶牛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时期,做好奶牛产后的护理与保健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泌乳期产奶量,还可提高繁殖效率,减少淘汰率,提高牛场经济效益。众所周知,奶牛在产犊后都处于能量负平衡,低血钙、子宫炎高风险阶段,所以应该首先侧重于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预防  相似文献   

13.
<正>世界奶牛业,乳房炎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对奶牛业危害、对乳制品安全威胁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据统计,全世界约有50%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调查表明,在美国,大约有26.5%的奶牛因患乳房炎而被淘汰。在芬兰、挪威、瑞典,因乳房健康问题而被淘汰的母牛分别占35%、19%和22%[1]。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较好的规模牛场乳房炎的发病率能控制在20%以内,管理较差的规模牛场或散户则可高达50%以上;规模牛场因乳房炎淘汰的牛约占淘汰牛总数的35%,个  相似文献   

14.
张佳兰  茹彩霞  王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58+14259-14158,14259
[目的]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隐性乳房炎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个牛场2009年DHI报告的体细胞数大小来分析隐性乳房炎在不同牛场、泌乳阶段和胎次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存在差异,牛场1泌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2个场(P〈0.05)。随着泌乳时间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牛场3在第6、7、8和第12泌乳月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泌乳月。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牛场1在4胎以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且与其他2个场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与泌乳阶段和胎次有关,与牛场自身的饲养管理有关。各个牛场应根据自身条件及DHI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搜集、分析了新疆地区部分规模化舍饲奶牛场成年荷斯坦奶牛牛舍2个设计指标与乳房疾病、肢蹄病和消化道疾病发病情况的基础数据,对牛床、饲槽设计指标对乳房炎、肢蹄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奶牛的实际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奶牛这些疾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同牛场牛床和饲槽具体设计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乳房炎是危害奶牛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患乳房炎的奶牛,产奶量下降,奶品质发生改变,严重时可造成母乳机制完全丧失而被淘汰;本文对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牛场的二例奶牛乳房炎,通过发病原因分析,经过有效治疗,两头奶牛全部康复。  相似文献   

17.
正一、设立明确的功能区奶牛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旦出现传染病、代谢病,不仅会影响奶牛自身的身体素质,而且还会影响奶源的质量。为了保证奶牛的产奶质量,延长奶牛的产奶时间,让奶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划分各个功能区,降低牛场内部疫情发生的几率。一是生活区的布置。为了减少人畜交叉感染,并最大限度保证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将生活区布置在牛场100m开外的上风头,或者是地势较高的场所。二是管理区的布置,其要远离生产区至少50m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发生乳房炎,轻者产奶量下降,重者淘汰,常给奶农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对待奶牛乳房炎的防治问题上,还是应当按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应当从环境卫生、饲养管理、严格程序等环节做精做细。一、严把环境卫生关1.牛场各通道的严格把关。牛场的卫生管理要从奶牛场的门口做起。在牛场和牛舍门入口处,要设置消毒设备和更衣室,严格消毒制度,把疫病拒之门外。尽量控制外来人员的进入,工作人员以及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并完善湖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检测工作的管理,提高DHI在牛场健康计划中的应用,普及DHI并提高奶牛育种水平,分析了湖南省DHI工作中存在的数据繁多分散、相关部门系统信息得不到充分应用等问题,探讨了云技术平台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对牛场DHI检测的重要性,运用DHI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将大数据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相结合,整合多系统分析数据,利用DHI检测结果对奶牛的繁殖育种、疫病流行、营养配方、市场趋势等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DHI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能有效解决目前牛场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牛场的规模化系统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常到基层奶牛场做线型鉴定,发现奶牛蹄病发生严重地影响到奶牛场的生产效益,尤其是高产奶牛,出现蹄病再进行治疗为时已晚,高产牛因蹄病而被淘汰更是可惜。太原市阳曲县某奶牛场在蹄病预防方面做的较好,在本文做以简单介绍。当我们进入该牛场时,给人的感觉牛舍比较简陋,设施比较陈旧,近距离观察牛群,牛的体况非常好,肢体干净利落,蹄形坚实,角度合适;自建场以来,很少有蹄病发生,纵观牛场布局以及了解饲养管理情况,觉得该场在奶牛蹄病预防方面工作到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