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高粱种子萌发阶段耐寒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喜温,对低温冷害比较敏感,影响产量较大。选育早熟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躲避冷害。但早熟品种产量偏低,一旦遭于冷害,减产更加严重。本研究意在探讨高粱是否有抗寒或耐寒性?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究竟有多大?以企最终找出抗寒或耐寒的高产、质优的高粱种质材料。本文仅就高粱种子萌发阶段的耐寒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材料与方法以低温荫发法筛选、测定高粱不同种质材料的耐寒性;参照王洪春等提出的水稻干胚膜  相似文献   

2.
以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不同萌发阶段的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含水量及CAT、SOD、POD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栀子种子含水量的变化符合一般种子变化规律,可分为快速吸水阶段、缓慢吸水阶段及重新迅速吸水阶段,在长叶阶段含水量达到最高,为86.13%。在不同萌发阶段,3种抗氧化酶活性从吸胀期开始升高,较干种子均有明显变化,变化趋势不尽相同,POD活性最先出现明显的升高趋势,SOD活性在露白阶段急剧升高之后变化趋势较平缓,CAT活性变化较大。种子萌发之后对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大大增强,3种酶的活性变化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和关联性,说明CAT、SOD和POD活性能够较好地指示栀子种子萌发后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3.
丹参种子的种皮颜色与萌发的水分和热量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量化种子萌发的热量和水分需求,以陕西杨凌丹参种子为材料,经100mmol/L的CaCl2浸种12h后在不同温度和水势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建立萌发水热模型评估丹参种子萌发的水分和热量需求。结果表明,20℃是丹参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浅色和深色种子萌发率分别为(81.47±0.75)%和(80.41±1.10)%,而25℃时萌发速率最高;浅色丹参种子萌发的基础温度(6.21℃)高于深色种子(1.53℃),但浅色种子萌发百分比达到50%的积温需求(74.33℃·d)小于深色种子(113.75℃·d);浅色种子累积萌发率达到50%的基础水势为-1.27MPa,高于深色种子(-1.58MPa);20℃和25℃时,浅色种子的水热需求分别为92.09和106.75℃·MPa·d,深色种子为158.76和142.45℃·MPa·d。浅色种子萌发迅速,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水势,可晚播,而深色种子有高的水热需求值,萌发缓慢,耐寒耐旱性强,可早播。  相似文献   

4.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冷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们从瓜尔豆种子萌发生理研究中得出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种子吸胀萌动初始阶段对低温十分敏感,经10℃、8小时浸种能使种子完全失去发芽力。为了解其他豆类种子是否也存在此现象,进而对豆科40多属70多种种子进行冷害敏感性的测定,发现多数种子对低温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应,许多大豆品种受冷害较严重.联系到大  相似文献   

5.
白皮松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给白皮松等林木种子的休眠萌发和贮藏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气相色谱、流动注射及分光光度计比色等方法分析了珍贵园林树种——白皮松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其酶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1)白皮松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利用碳水化合物;(2)种子的贮藏物质的大量降解是在胚根突破种皮之后;(3)种子萌发过程中,水解酶活性的升降并不完全与其底物含量的增减相吻合。每种物质含量的变化与其物质的代谢和水解产物的利用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6.
外来恶性杂草假高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外来恶性杂草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种子的萌发特性。【方法】研究颖片、温度、光照、GA3及土层深度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颖片对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具有物理阻碍和化学抑制作用,是导致其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假高粱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在25℃/35℃、12 h/12 h的变温方式下也能较好地萌发。假高粱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在连续光照或12 h光照条件下,其种子萌发率较高。GA3能显著促进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其最适浓度为1.16 mmol•L-1。0~4 cm的土层适宜假高粱种子的萌发,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萌发率显著降低。【结论】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调控假高粱的萌发生长,可以有效遏制其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7.
以萌发种子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分裂素和生长素及配比对原球茎增殖、原球茎分化为球茎和球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和NAA利于原球茎的增殖,在6-BA 5.0 mg/L+NAA 8.0 mg/L时原球茎增殖效果最好,达106.9 mg/原球茎;KT和IBA利于原球茎分化为球茎,在KT 2.5 mg/L+IBA 2.5 mg/L时原球茎分化为球茎效果最好,分化系数为1.3;在6-BA 0.1 mg/L+IAA 2.5 mg/L时球茎生根数最多,达6.6条/球茎。  相似文献   

8.
板栗种子萌发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栗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增高,总糖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同时减少,发芽时种子中营养物质消耗,以蔗糖的形式转运到根系和茎叶中,在根和茎叶中蔗糠酶活性高,而种子中以淀粉水解为主。本试验对板栗萌发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利用等代谢形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用不同药剂处理的玉米种子在成苗过程中的吸水机制,结果表明,无论环境水势如何,胚的干重含水量增大远大于同处理同水平下的胚乳含水量.随着环境水势下降,胚和胚乳的含水量增长都相应减缓,但一直存在一个水势梯度和渗透势差,同时种子萌发,萌动时间推迟,根、芽生长受抑.药剂处理后的种子,随着苗龄的增长,种胚、胚乳、根和芽的含水量提高,种胚与胚乳间的含水量差异、水势梯度,水分胁迫越严重,这种趋势越明显,越利于水分吸收.用Ca2++CA合剂处理种子能提高种苗各部位含水量、降低水势、提高渗透势,利于快速萌发成苗、提高种苗抗旱吸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蛋白的动员,重点论述蛋白体、贮藏蛋白及蛋白水解酶等三部分,包括它们在亚细胞结构中的定位,萌发过程中相应的变化及代谢的调控。本文并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及进展作了一些评述。  相似文献   

11.
不同碱胁迫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取3个高粱杂交种,分别采取0(CK)、10、15、20、25、30、40、50、75 mmol/L混合碱(Na HCO3和Na2CO3的摩尔比例为9∶1)溶液培养高粱种子,研究碱胁迫对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晋杂34号在不同浓度混合碱的胁迫下,耐碱性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2.
NaCl胁迫对高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彬  张一中  柳青山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709-711,715
设置7个NaCl质量浓度梯度(0,3,6,9,12,15,20 g/L)对高粱种子进行盐胁迫处理,并测定其种子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以研究不同盐分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高粱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但在NaCl质量浓度低于9 g/L时,高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大,NaCl质量浓度高于9 g/L时抑制作用显著。NaCl胁迫可延缓高粱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降低种子的萌发速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高粱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与盐质量浓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小麦种子水分胁迫萌发的基因差异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旱选10号为材料,以PEG-6000为胁迫荆,利用DDRT-PCR技术研究了种子芽期水分胁迫处理和对照材料在mRNA表达上的差异。获得的5个差异表达片段,在处理前后表达丰度均呈增加趋势,并为反向Northern点杂交所验证。经查询,2个片段与GenBank中已知基因有较高同源性,3个片段与已知的EST序列同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沙藏层积对滇牡丹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滇牡丹种苗繁殖和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人工栽培的滇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采取室温沙藏层积至上胚轴露出时,每隔15 d取60粒,对滇牡丹种子在沙藏层积过程中的萌发指标进行测定,根据层积过程中种子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将种子划分为6个不同萌发阶段(S1~S6),并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沙藏层积前(S0)和不同萌发阶段种子结构及种胚的变化特征,分析胚乳中贮藏物质(蛋白质、淀粉、油脂)的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同时测定各萌发阶段胚乳和种胚中营养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室温沙藏层积过程中,滇牡丹种子的瞬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增大趋势,瞬时发芽率在沙藏90 d时增加到85.00%,活力指数增加到20.82。在S0阶段,种胚较小;S1阶段(层积30 d),种子吸水膨胀;S2阶段,胚根突破种皮,少量种子开始萌发;S3阶段,下胚轴明显伸长和增粗;S4阶段,子叶进一步增大,胚根明显伸长和增粗;S5阶段,随着胚根的不断伸长,子叶继续变大;S6阶段,能够观察到少许种子的上胚轴明显伸长。从S2到S6阶段,滇牡丹种子的横纵径、厚度、质量、去皮质量均未显著增加,但种子纵径、胚乳长、胚乳宽、胚长、胚宽分别从S1阶段的(12.19±1.71),(10.75±1.83),(9.22±1.59),(3.20±0.69),(1.56±0.43) mm到S6阶段显著增加至(14.07±0.42),(13.46±0.28),(11.14±1.57),(70.53±14.43),(8.85±0.31) mm,胚率从S1阶段的(30.21±4.31)%显著增大到(525.02±116.10)%。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和种胚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胚乳中贮藏物质含量最多的是油体和蛋白质,淀粉含量较少。胚乳和种胚中POD活性总体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S3和S1阶段达到最高值23.20和58.07 U/g,胚乳和种胚中SOD活性总体呈增加趋势,均在S5阶段达到最高值320.42和2 604.39 U/g。【结论】沙藏层积50~70 d的滇牡丹种子发芽率较高,酶活性较强,有助于种子的进一步萌发,取此时段的种子播种,辅以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能有效提高种子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5.
探讨花生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子叶内肽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数量的变化,研究金属型蛋白酶抑制剂EDTA与不同温度对内肽酶的活性的影响。采用直立玻板法萌发花生种子,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内肽酶的活力,结果发现内肽酶活力在种子萌发6 d达到最大值;运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发现在种子萌发6 d出现5条内肽酶同工酶(其中2条是金属型内肽酶);在种子萌发8 d和10 d均出现7条内肽酶同工酶(其中4条是金属型内肽酶),这些内肽酶同工酶的最适温度约为40℃,EGTA对萌发6 d时存在的2种金属型内肽酶同工酶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4种柱花草种子在萌发过程中4种贮藏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方法]用Bradford蛋白质定量检测试剂盒对提取的蛋白进行测定.[结果]4种柱花草胚中贮藏蛋白质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球蛋白>白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在胚生长时期大量降解,含量总体下降了43%;白蛋白在种子开始萌发时下降很快,下降幅度为39%;萌发后期种子胚芽长到4.3 cm时白蛋白含量降低了58%;在整个萌发过程中醇溶蛋白含量的变化与谷蛋白含量的变化相似,都呈波浪状变化,醇溶蛋白降解幅度最小.而总蛋白质含量在整个萌发阶段是随着萌发的进行而逐渐减少,其中有钩柱花草总蛋白含量的降解幅度最大,为49%;其余差异不明显.[结论]4种柱花草的种子萌发早期蛋白质的降解幅度大于萌发后期蛋白质的降解幅度.在种子萌发初期,柱花草种子中的贮藏蛋白质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需要的营养物质.在种子萌发后期,胚突破种皮形成幼芽,种子由异养逐渐向自养过渡,降解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和樟子松(Pinus pylve-stris L.)种子萌发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酶活性的代谢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刺槐种子子叶中脂肪变化最早;酶活性的升降不一定与其作用底物含量的增减相一致;作用于贮藏物质的酶并不是在浸种后立即就表现出活性。樟子松种子胚乳和种胚中蛋白酶分别在浸种后的第8天和第10天才表现出活性;物质降解是种子正常萌发的先决条件。物质代谢产生的小分子是萌发胚的组成物质,释放的能量用于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使种子得以萌发和幼苗形成。  相似文献   

18.
杂交稻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糖法测定不同萌发时间的宜香A、涪恢9303、宜香9303、中九A、涪恢9801、中优9801种子中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供试杂交稻种子的萌发率均不同,且种子萌发到萌发终止期间,萌发率与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不同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为枳的栽培、保护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柑橘产业的发展,测定了枳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整体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再降低,α-淀粉酶活性呈总体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萌发时间芝麻种子的主要组分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芝麻芽苗菜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长度、胚轴长度、鲜质量增加,轴径无明显变化;驻芝19号、赣芝10号、郑芝HL05在萌发过程中粗纤维含量分别由3. 42%、3. 45%、3. 02%增加到8. 10%、9. 14%、8. 12%;总糖含量分别由12. 09%、10. 82%、10. 77%增加至30. 45%、30. 03%、23. 20%;粗脂肪含量均下降50%左右;总酚含量分别由1. 74、2. 28、6. 24 mg/g上升至13. 80、14. 15、13. 49 mg/g。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减少,亚麻酸含量增加。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总糖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纤维含量、胚轴长度、胚根长度、轴径极显著正相关;粗纤维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胚轴长度、胚根长度、轴径呈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胚轴长度、胚根长度、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组分含量变化的转折点是萌发24 h,萌发0~72 h,总糖、粗纤维、总酚含量增加,粗脂肪含量下降,主要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变化,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