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溶多重介质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岩溶多重介质环境与岩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岩溶地区农 业面临的问题均与岩溶多重介质环境的复杂性、脆弱性与作用相关.提出岩溶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路与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岩溶地下水资源是西南岩溶山区最重要的生活生产用水来源,也是西南岩溶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分析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对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源主要来自城市经济活动、工矿开采及"三废"排放、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4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岩溶地区地下水调查及定位监测;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水环境保护意识;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攻关等相应的防治与调控对策,认为防治岩溶地下水污染的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3.
对农业发展现状的识别和判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岩溶山区特点,以重庆市14个典型岩溶区县为评价对象,探索了适合岩溶山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计量模型,初步确定了各区县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程度.研究对比发现,各区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是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人口压力与土地资源丰度、生态环境基数、石漠化现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推进重庆各岩溶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实行农业多样化和产业化经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农业污染,合理规划并确立适宜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抑制贵州省岩溶石漠化地区石漠化发展,寻求脆弱生态环境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相关理论分析,在对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和农业发展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阻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在现有治理模式下,由于农户基于风险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导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户破坏环境的驱动因素。[结论]岩溶石漠化小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提高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并降低农户在农业生产商品化过程中的市场风险;适宜石漠化小流域发展的典型模式主要有:高效灌溉商品化农业,经果林—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综合农业和牲畜(鱼)—沼气—种植(果园)复合农业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中西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提出“十一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相应思路和对策。东部地区大力控制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实施更高层次的综合治理。中部地区围绕农业生产大局,改善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西部地区作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战场,立足于国家生态安全,建设东、中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建议“十一五”期间在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上游区、西南岩溶地区、东北黑土区、京津风沙源区、北方沙化草原区,以及太行山、大别山、沂蒙山等革命老区实施7大重点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峰丛洼地农业生产活动的景观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峰丛洼地农业生产活动对景观的影响,从农业生产活动对峰丛洼地水文、植被及土壤的影响及其对景观格局演变的作用等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农业生产与景观演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农业生产对峰丛洼地景观格局的影响,主要是由对原始植被的破坏导致表层岩溶水循环途径的阻断及表层岩溶带产流模式的改变造成的,即地下径流转化为地表径流。农业生产活动对喀斯特峰丛洼地景观变化的作用主要是破坏了地表植被系统的稳定性,造成景观破碎,使景观均质性减弱,造成景观的逆向演替乃至出现石漠化。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下河在西南地区分布极广,作为当地重要的生活和生产水源,近年来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硝酸盐污染是岩溶地下河面临的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之一。且由于岩溶地区含水层的高度非均质性,使得硝酸盐的分布及其形成规律很难通过模拟手段揭示。本文选取广西柳州市大良镇官村的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丰水期和枯水期系统采集不同水体样品。通过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示踪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硝酸盐浓度及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岩溶地下河系统中,丰水期和枯水期硝酸盐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上湖洞到下湖洞段硝酸盐浓度逐渐升高,下湖洞到地下河出口硝酸盐浓度呈降低趋势;水体明显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水体中的硝酸盐主要来自农业源和生活源,农业源的输入对水体中硝酸盐浓度的影响较强;由于不同季节地下河系统硝酸盐来源的差异及补给水的不同,使地下河系统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和硝酸盐浓度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丰水期水体中硝酸盐平均浓度大于枯水期硝酸盐平均浓度;受外源硝酸盐输入、不同补给水的混合作用及还原作用的影响,岩溶地下河系统中不同水体的硝酸盐浓度分布亦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本研究通过示踪的方法分析了硝酸盐在岩溶地下河系统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岩溶地区面源污染防治策略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时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精神和要求,国家农发办安排专项资金,相继在一些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开展了农发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由此农发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逐步进入快速推进的发展时期。为加快滇黔桂岩溶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抢救滇黔桂岩溶区珍贵的土地资源,促进当地脱贫致富,在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实施滇黔桂岩溶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本文以云南省宣威市花果山小流域为例,对其作为滇岩溶区的自然状况及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岩溶山区开展农发水保项目措施布设要点,为该地区开展农发水保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与特色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指出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应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并就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的组建及其产业化的实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历经5a努力,珠江委已编制完成《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送审稿,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上报水利部审查。据悉,制定出台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对统一贵州、云南等南方省区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要求,提高综合治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华银氧化铝一期工程厂区位于广西西南部,该地区岩溶较为发育,地质情况比较复杂。介绍了厂区的地质条件,分析了不利地质条件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最后就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可作为类似岩溶地区工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对我国岩溶地区近年来水土流失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有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其影响因素众多,流失过程更为复杂;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规范、标准在岩溶地区有某种程度的不适宜性;目前对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引入地球系统科学等新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完善的水土流失监测研究平台,加强岩溶流域尺度上水土流失相关研究,是今后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走马岭隧道通过方斗山背斜可溶岩地区。岩溶发育强烈。在分析隧址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详细论述隧址区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和特征,岩溶水补、径、排条件及化学特征,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5年在滇、黔、桂岩溶石漠化区科学考察活动取得的成果和近年来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遥感解译资料为依据,分析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揭示了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与过程的特殊性。根据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当前水土流失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沙区的生态环境困扰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何改变沙区的生态环境,促进沙区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总结了滦河中下游沙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问题与治沙致富的典型经验,分析了沙区生产的优势和潜力,并以唐山市沙区为例,探讨了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经济效益成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通过对气侯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调整方向:中部地区应大规模退耕还草,发展畜牧经济;陇东南特别是陇南地区应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粮食和特种经济作物;河西地区应发展成为优质瓜果及商品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毕节地区石漠化成因及防治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毕节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不断加剧和贫困落后互为因果,在岩溶山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该地区石漠化成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与石漠化严重程度有显著的非线性多元回归相关性的是6°~25°缓坡地所占比例、岩溶区农业人口密度和降雨侵蚀力等因素。根据这一分析结果和成因作用机理以及石漠化危害,结合已开展过的石漠化防治工作经验,提出了预防岩溶山区生态的进一步恶化、因地制宜地实施坡改梯工程、恢复重建生态经济型林灌草植物群落、以生态农业促进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实行生态移民、减轻土地的人口负荷等石漠化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8.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草食畜牧业工程的目的是通过人工种植牧草,发展圈养舍饲牛羊产业,杜绝放养牛羊损害天然草、树对环境造成破坏,以促进岩溶地区农村草食畜业与生态环保持续协调发展。在组织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草食畜牧业发展工程"的技术指导工作实践中,总结归纳了牧草种植和综合利用实用技术要点,以促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赵其国  吴志东  张桃林 《土壤》1998,30(3):113-120
我国东南红壤丘陵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果,经济作物及名贵药材等名,特,优创汇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全国商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和搞好该地区的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就该地区的优势,潜力,问题和今后发展对策等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根据IPCC Guidelines(1995)提供的方法,对1990年江浙沪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统计计算。农业生产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甲烷,江浙沪地区农业生产中CH4排放量为2203Gg,而CH4的排放主要来自水稻田,占总农业部门CH4排放的8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