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覆膜条件下小麦和玉米根系化感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西北旱地覆膜条件下小麦和玉米根区和根外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测定,并将其与常规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覆膜模式下小麦和玉米根区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常规处理,增率均为正值,小麦根系利于根区与根外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生长,玉米根系化感作用利于根区土壤真菌数量的增加;玉米和小麦根区形成的微环境有利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增加,即R/B值大于1,玉米的根系化感作用能够强化根区与根外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即R/B值较高;玉米根区土壤微环境较小麦更利于土壤放线菌生长。小麦和玉米对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化感效应表现不同,覆膜模式下小麦利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玉米根系的化感效应利于根区土壤真菌数量增加。玉米根区放线菌数量高于根外,小麦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2.
覆盖模式及施氮量对小麦休闲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冬小麦生长季进行的不同覆盖模式和施氮处理,是否在休闲期间仍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显著影响,为土壤施肥及栽培模式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在小麦收获后夏季休闲季节,采集不同覆盖栽培(常规不覆盖、秸秆覆盖、平地覆膜)和不同施氮量(N0(不施N)、N120(施N 120 kg/hm2)、N240(施N 240kg/hm2))处理小区中小麦残留根系的根区、根外土壤样品,测定并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①在冬小麦生长季进行的秸秆覆盖及平地覆膜处理,可不同程度地增加休闲期间小麦残留根系根区、根外土壤固氮菌和硅酸盐细菌的数量。根区固氮菌平均数量(×105CFU/g)表现为覆草(17.18)覆膜(12.90)常规(6.58);覆膜栽培处理下,根区、根外土壤硅酸盐细菌平均数量(×104CFU/g)最高,分别为常规栽培的3.43和4.64倍。②不同覆盖模式下,休闲期间根区土壤细菌数量、根区和根外土壤的放线菌、真菌和硅酸盐细菌数量均在施氮量为N240时最多,但根区、根外固氮菌数量则在施氮量为N240时最少。③小麦残留根系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尤其是放线菌及硅酸盐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根外土壤。【结论】于冬小麦生长季进行覆膜及覆草栽培,能分别增加休闲期小麦残留根系根区土壤中的细菌、硅酸盐细菌和真菌、固氮菌数量,改变休闲地土壤中的微生物组成,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施氮量的增加可调节小麦收获后残留根系周围的C/N比,有利于残留根系的分解,从而能明显增加休闲期间某些土壤微生物种群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根系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玉米根系代谢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方法】2003和2004年,采用定位试验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常规、补灌、覆膜、覆草、休闲地(对照))对玉米根区(R)和根外(B)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①覆盖处理能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及真菌的数量差异,提高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比值(R/B)。细菌和真菌的平均R/B分别为常规处理的2.26和2.28倍,但覆盖处理对根区和根外放线菌数量影响不大;②玉米生长活动及根系代谢产物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种植玉米后,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休闲地。③根系的代谢活动能够降低土壤中细菌与真菌、放线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提高细菌与放线菌数量的比值,覆盖模式下降低或提高作用得到加强。但补灌处理与之相反。【结论】覆盖和根系均能大幅度增加根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玉米根系的活动能改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4.
分析盐碱地油葵在不同脱硫渣处理下其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氨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固氮菌、硝化细菌生理类群的区系动态变化,研究盐碱地油葵对不同脱硫渣处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脱硫渣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及4类生理细菌类群的数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脱硫渣为1.5 t/hm2时,每克干土中细菌数量为1.81×106个,放线菌的数量为3.62×105个,氨化细菌为9.37×105个,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为95.01×104个,固氮菌为15.71×103个。真菌呈现出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适宜的脱硫渣施用量有利于油葵根际细菌、放线菌及4类细菌生理类群数量的提高,过高则微生物数量下降;施用脱硫渣前后,各微生物类群都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洛阳市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洛阳市土壤微生物总量为134.5×104个/g(鲜土),其中细菌最多,125.0×104个/g(鲜土),放线菌次之,92.4×103个/g(鲜土),真菌最少,30.5×102个/g(鲜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10年限日光温室最多,173.3×104个/g(鲜土),粮田次之,139.6×104个/g(鲜土),露地菜田最少,107.7×104个/g(鲜土)。从2月到4月,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真菌的属级鉴定表明,粮田中真菌种类最多,且从2月到4月迅速增加,日光温室中真菌种类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连作黄瓜枯萎病株、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黄瓜病株与健株根区土的理化性质及根区土和根表土中的微生物区系特征进行比较,探索连作黄瓜枯萎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含量,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黄瓜根区土、根表土、根外土中细菌(B)、真菌(F)和放线菌(A)的数量并计算其比值(B/F、A/F、B/A),同时对优势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连作黄瓜枯萎病株、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变化。【结果】①病株根区土中的速效P、速效K含量分别较健株降低了16.3%和16.8%,病株、健株根区土中速效N、有机质、水溶性盐分含量及pH无差异,说明土壤速效P、速效K含量与黄瓜枯萎病发生有一定关系。②连作黄瓜根区土中的细菌数量大幅度下降,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与健株相比,病株的细菌数量减少了16.9%,真菌数量增加了56.1%;病株根区土中的优势病原真菌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及尖孢枝孢菌(Cladosporiumoxysporum)数量分别较健株增加了366.15%和2 201.85%;病株B/F、A/F值较健株分别降低了46.8%和36.8%。③黄瓜根系染病溃烂导致黄瓜根表土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急剧增加,病株根表土中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分别是健株的57.3,8.9及3.7倍。【结论】根区土和根表土中的微生物区系异常是黄瓜枯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生防菌苗床接种对辣椒根域微生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苗床拌土接种生防菌制剂对辣椒根域微生态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真菌F、放线菌Act 2和Act 8为供试生防菌,采用苗床拌土法接种辣椒,平皿涂抹法测定各处理辣椒根区、根表土壤和根内微生物数量,小区试验研究接种生防菌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苗床拌土接种2株生防放线菌和1株生防真菌制剂:(1)可明显增加辣椒根域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改变根域土壤中微生物组成,促使辣椒根域土壤微生物类型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其中接种生防真菌F后,小区辣椒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66.7%和46.2%,细菌、放线菌与真菌的数量比B/F、A/F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07.7%和72.2%。(2)显著增加辣椒根表土壤芽孢杆菌数量,减少根区土壤芽孢杆菌数量,根表芽孢杆菌数量增幅和根区土壤芽孢杆菌数量降幅分别为7.5%~246.8%和11.9%~74.5%。(3)显著增加了辣椒根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芽孢杆菌数量增加明显;接种生防放线菌Act 2后,细菌、芽孢杆菌和放线菌数分别增加314.8%,409.1%和77.3%。(4)显著提高了小区辣椒产量,其中接种生防放线菌Act 8后,鲜椒总产量较对照增加了48.8%。苗床接种生防菌后,在辣椒收获期,小区辣椒根区、根表土壤中仍有大量生防放线菌检出(105~106g-1),表明接入的生防菌可在辣椒根区土壤中长时间定殖、存活,持续发挥生防作用。【结论】苗床拌土接种生防菌可显著改变辣椒根域微生物组成和数量,具有明显的促生、增产作用;苗床拌土接种育苗是一种可用于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值得深入研究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11年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马尾松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类土体上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无明显差异,经鉴定有细菌9个属、真菌6个属和放线菌2个属;(2)6类土体上马尾松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之间有明显差异,石英砂岩(198.58×105个)>玄武岩(117.55×105个)>第四纪红色黏土(102.43×105个)>长石石英砂岩(86.98×105个)>煤系硅质砂页岩(80.24×105个)>变余砂岩(69.86×105个);而在微生物总量中,则均以细菌的数量占优势,超过90%以上;微生物的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根外土壤与根际土壤之间以及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变化呈不同的趋势;(3)各土体之间马尾松土壤微生物根际效应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变化范围是4.67~92.96.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释平板法,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研究了5种不同林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中分布的微生物以细菌占优势,占微生物总数量的80.19% ~ 96.83%;微生物的总数量是杜香Ledum palustre-兴安落叶松林(28.85 × 106个·g-1)>草类-兴安落叶松林(20.67 × 106个·g-1)>柴桦 Betula fruticosa-兴安落叶松林(10.08 × 106个·g-1)>火烧迹地(2.95 × 106个·g-1)>皆伐兴安落叶松林(2.07 × 106个·g-1);细菌是杜香-兴安落叶松林(27.18 × 106个·g-1)>草类-兴安落叶松林(19.80 × 106个·g-1)>柴桦-兴安落叶松林(9.76 × 106个·g-1)>火烧迹地(2.69 × 106个·g-1)>皆伐兴安落叶松林(1.66 × 106个·g-1);真菌是皆伐兴安落叶松林(28.05 × 104个·g-1)>柴桦-兴安落叶松林(20.86 × 104个·g-1)>杜香-兴安落叶松林(12.20×104个·g-1)>草类-兴安落叶松林(7.93 × 104个·g-1)>火烧迹地(7.32 × 104个·g-1);放线菌数量是杜香-兴安落叶松林(15.44 × 105个·g-1)>草类-兴安落叶松林(7.94 × 105个·g-1)>火烧迹地(1.86 × 105个·g-1)>皆伐兴安落叶松林(1.28 × 105个·g-1)>柴桦-兴安落叶松林(1.08 × 105个·g-1)。土壤中,微生物垂直分布除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柴桦-兴安落叶松林的放线菌为10 ~ 20 cm高于0 ~ 10 cm,其他均是随着垂直深度的增加,各类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类型及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图4表1参15  相似文献   

10.
生防放线菌对西瓜根域微生态的调整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接种生防放线菌对西瓜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钵育苗基质拌菌法接种,进行盆栽和小区种植,通过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西瓜根区、根表土壤及根内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并对优势细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生防放线菌Act1接入西瓜育苗基质后,西瓜根域细菌数量较对照提高3.3%~1 263.2%,其中西瓜根表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较对照增加122.2%~867.7%;放线菌数量提高17.8%~478.4%;真菌数量减少29.2%~45.2%,其中接种5.0 g/kg放线菌制剂处理西瓜根区和根表土壤中镰刀菌数量较对照分别降低55%和60%;细菌/放线菌较对照提高75.4%~369.5%。接种100 d后,西瓜根域土壤中Act1活菌数量仍然高达106g-1以上。【结论】生防放线菌Act1具有较好的定殖稳定性,能够促使西瓜根域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可在西瓜根域形成含有大量拮抗性放线菌、可抗御西瓜枯萎菌等土传病害致病菌的生物屏障。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质地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明确不同质地土壤(砂壤、中壤、重壤)玉米生育期间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池栽方式,以掖单22为材料,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的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玉米播种前,砂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重壤中最少;重壤中的酶活性最高,砂壤最低。3种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呈抛物线,吐丝期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吐丝期,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中壤最多,重壤最少;5种酶活性均表现为中壤最大,砂壤最小。成熟期,玉米根际土壤细菌与放线菌表现为中壤中数量最多,重壤最少,真菌则表现为中壤最多,砂壤最少; 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重壤最高,砂壤最低,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表现为中壤中活性最高,砂壤最低。【结论】玉米根际生物活性受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和土壤质地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动态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Leica 显微图像处理系统,对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动态表达进行研究。【结果】Fas在不同发育阶段固始鸡免疫器官内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均不相同,呈波浪样动态变化;Fas表达于固始鸡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不表达于细胞核;Fas表达阳性细胞在固始鸡不同免疫器官内分布位置不同,呈散在或簇团状分布:法氏囊内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靠近上皮细胞的固有膜层内、淋巴小结与淋巴小结之间区域、淋巴小结边缘,淋巴小结内少量淋巴细胞也有Fas表达;胸腺内主要分布于胸腺小叶髓质,极少出现在皮质内;脾脏内主要分布于红髓和边缘区、淋巴小结周围和动脉周围淋巴鞘周围的区域,动脉周围淋巴鞘极少有Fas表达,淋巴小结无Fas表达。FasL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表达与Fas相似,但表达量与Fas相比较少。【结论】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参与了固始鸡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凋亡调控,并对免疫器官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巢湖北部的烔炀河-岐阳河小流域土壤、富磷地质区岩石风化碎屑及烔炀河沉积物等表土物质中总磷(TP)含量,以及NaOH提取态磷(NaOH-P)、HCl提取态磷(HCl-P)、有机磷(OP)等形态组成特征,探讨了富磷地质区岩源性磷及人为污染对表土磷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TP平均含量为436.8mg·kg-1,其形态组成以OP和NaOH-P为主,分别占到TP含量的41.6%和32.0%,HCl-P平均百分含量为11.8%;富磷地质区岩石风化碎屑中TP平均含量4539.5mg·kg-1,其形态组成以HCl-P为主,NaOH-P、HCl-P、OP分别占到TP含量的0.5%、74.9%、3.5%;烔炀河沉积物中TP平均含量为683.0mg·kg-1,NaOH-P、HCl-P、OP分别占到TP含量的45.0%、20.6%、24.9%。空间上,HCl-P含量在流域上游的富磷地质区最高;NaOH-P含量在流域上游地区较低,而在流域中游-下游地区逐渐增加。烔炀河-岐阳河小流域表土中总磷含量与形态组成空间分异受到富磷地质区岩源性磷及人为污染的共同影响,其中岩源性磷对流域上游地区影响较大,而在中下游地区受到生活污水及化肥施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巨桉纸浆原料林木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年生巨桉纸浆原料林分别立地(好、差)、密度(111株/667m2、124株/667m2、138株/667m2、152株/667m2和166株/667m2)、树体不同部位(基部、干部、顶部)和心、边材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四川巨桉纸浆材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规律①两种立地条件上木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极显著,差立地上的灰分、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木质素含量均大于好立地上木材的相应含量,苯-醇抽出物、纤维素含量为好立地大于差立地。②林分密度对木材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在0·05水平上不显著,密度与立地之间也不存在交互效应,仅立地对木材化学成分(除纤维素含量外)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在差、好立地上木材综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分别为密度138株/667m2和124株/667m2的林分。两种立地上综纤维素含量最低的均为密度为166株/667m2的林分。③两种立地上木材化学成分中纤维素含量在树体干部最大;苯-醇抽出物含量为顶部最大。差立地上的各种密度的林分中密度152株/667m2的林分热水抽出物含量为顶部最小,其余密度冷、热水抽出物均为干部最小;1%NaOH抽出物含量为干部最小,木素含量为基部最小,纤维素含量为干部最大,综纤维素含量为基部最大。在好立地上,热水抽出物和1%NOH抽出物含量为干部最大,苯-醇抽出物为顶部最大,木素、纤维素含量为干部最大,综纤维素以干部最小。④两种立地上心、边材灰分、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异规律为差立地>好立地;纤维素及综纤维素含量为好立地>差立地。好立地上木材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木素含量为心材大于边材,灰分、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纤维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为边材大于心材;差立地上木材纤维素、综纤维素含量为边材大于心材,其他化学成分均为心材大于边材。  相似文献   

15.
在黔西北关门山小流域选取5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全磷及有效磷的分布与残留特征,以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施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木林地坡面表层土壤全磷含量总体高于乔木林地,有效磷含量无明显分布规律。在坡顶、坡中和坡脚3个位置,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壤剖面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总体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以表层最高,坡中和坡脚处0~60 cm土层全磷含量高于坡顶;乔木林地坡中和坡顶处土壤剖面全磷分别在80~100 cm和60~80 cm土层附近出现累积现象,但坡脚没有。5种利用类型土壤剖面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以表层最高,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总体呈降低趋势,果园土壤剖面全磷含量远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以玉米地最高,乔木林地最低。在0~80 cm土层中,乔木林全磷残留量最低,仅为1 783.7 kg/hm~2,果园全磷残留量最高,达3 416.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有效磷残留量以灌木林地最低,撂荒地最高,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溶液中硝态氮及铵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变量追肥对其含量变化的影响,以期为田间作物的栽培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2013-2014年小麦试验为例,采用常规统计分析与地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分别探索土壤溶液中硝态氮与铵态氮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及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获取硝态氮与铵态氮空间分布图,最终比较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内硝态氮与铵态氮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通过常规统计分析发现冬小麦起身期至收获期内,土壤溶液中铵态氮含量受追肥影响不明显,整体呈降低趋势,而硝态氮含量受追肥影响,呈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的趋势;在起身、拔节、开花与灌浆期,不同追肥处理间铵态氮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在收获期,D、S处理与其他不同处理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硝态氮的变化在起身与开花期,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拔节期,BH处理与其他各处理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在灌浆期,CK处理与T处理、D处理、S处理间均有极显著差异;在收获期,D处理与其他各处理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通过地统计分析发现起身、拔节、收获期的铵态氮空间分布均一度较高,连续性强,空间自相关性好,而开花、灌浆期其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受随机因素影响严重;拔节、灌浆、收获期的硝态氮空间分布连续性强,均一度高,空间自相关性好,而起身、开花期其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分析对比硝态氮与铵态氮的空间插值图发现硝态氮在起身与拔节期,试验区北部含量低于南部,到开花与灌浆期整个试验区硝态氮含量普遍较高,到收获期变为北部含量高于南部;铵态氮在起身期,试验区北部含量低于南部且由北往南含量逐渐升高呈条带状分布,到开花与灌浆期其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到收获期北部含量明显高于南部。【结论】变量追肥对于铵态氮的变化趋势没有影响,提高了硝态氮含量且主要发生在开花期,同一生育期内不同处理之间对于它们含量的变化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江西中南部40个气象站1959—2018年的常规观测资料,参考烟叶全生育期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江西烟叶种植气象灾害危险性特征进行分析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影响江西中南部烟叶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按权重大小依次为暴雨、冰雹、连阴雨、低温冰冻和高温热害,其中暴雨洪涝灾害致灾...  相似文献   

18.
苎麻对农田土壤中汞、镉的吸收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评价非食用性经济植物苎麻对农田土壤中汞、镉的累积修复效果,本研究采集了46个种植于某汞矿区周边的汞、镉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苎麻样品,分析了苎麻及对应土壤样品中汞、镉含量,计算了苎麻对汞、镉的累积系数和转运系数。结果表明:汞在苎麻根、秆、皮和叶中的含量分布为58.02~136.97、60.6~560.45、113.26~3 860.51、446.1~1 686.3μg·kg^-1;镉在苎麻根、秆、皮和叶中的含量分布为10.1~1 527.8、7.17~1 203.63、11.57~1 838.14、77.12~842.41μg·kg^-1。麻皮和麻叶中的汞含量明显高于根部;而镉较均匀分布在苎麻的根部、麻秆、麻皮及麻叶。汞和镉在对应土壤中含量分布为0.381~9.040 mg·kg^-1和0.131~7.814 mg·kg^-1。苎麻地上部对汞的累积系数范围为0.017~4.826,转运系数范围为0.583~22.595,苎麻地上部对镉的累积系数范围为0.011~3.725,转运系数范围为0.055~16.175。麻皮的汞累积系数明显高于根部和麻秆;而苎麻各部位的镉累积、转运系数无明显差别。土壤中的DOC含量上升会导致苎麻麻秆、麻皮中汞含量的下降,土壤pH的下降会促进苎麻的麻秆、麻皮两个部位对镉的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19.
柚果实采后组织含水量、保护酶活性与汁胞粒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柚果实在贮藏期间,果皮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前期呈缓慢下降趋势, 60 d 后逐渐上升;果肉中的SOD活性则相反.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迅速上升, 60~75 d 后下降;果肉中的POD活性变化与果皮相似,只是90 d 后又缓慢上升,但果肉中的POD活性较小.自交和杂交王官溪蜜柚果皮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的趋势,四季柚前期上升,后期下降;而果肉中的CAT活性变化是自交王官溪蜜柚呈下降趋势,杂交王官溪蜜柚和四季柚前期上升,后期下降.果皮、果肉中的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前期上升,后期下降,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和前期增幅都不同,自交王官溪蜜柚的峰值来得早,增幅也大.果皮、果肉的组织含水量、束缚水含量变化与MDA相似.四季柚果实汁胞粒化指数几乎为零,杂交王官溪蜜柚果实汁胞粒化指数从1.37% 上升到2.29% ,自交王官溪蜜柚果实汁胞粒化指数从37.47% 上升到94.67% .  相似文献   

20.
蔬菜保护地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含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沈阳市郊区蔬菜保护地与露地土壤中DTPA—Fe、Mn、Cu、Zn含量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蔬菜保护地土壤中的DTPA—Fe、Cu、Zn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DTPA-Mn含量则明显低于露地土壤。部分保护地土壤已达到对蔬菜生产造成不同程度Cu、Zn污染的状况。导致Fe、Cu、Zn含量升高和Mn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有机肥料的投入改变了元素的含量状况,保护地土壤特殊的水、肥、气、热和生物因子影响了元素各形态间的转化。农药的大量施用也导致了蔬菜保护地土壤中Cu、Zn的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