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中地区早薹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汉中大蒜主产区薹蒜品种单一、抽薹晚的问题,从四川引进6个早薹蒜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紫皮蒜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6个引进品种抽薹期均早于本地品种,其中彭县早蒜和成蒜早2号在蒜薹和蒜头的熟期、丰产性、商品性方面综合表现突出,可在汉中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白河早大蒜     
黄书汉 《长江蔬菜》2000,(10):30-30
特征特性 白河早大蒜是白河县的地方品种,1989年开始提纯复壮后,现已在全县广泛种植。该品种高产、早熟,蒜头形如常规大蒜,个体瓣大小中等,每个6~8瓣不等;叶色青绿,薹粗中等,每500 g蒜薹20~25根;蒜头辣味适中,加工蒜粉比一般蒜高15%~20%,保健功能强。成熟早(3月27日始收蒜薹,4月9日蒜薹收完,4月25~30日收挖蒜头),产量高,适应性强,不择土壤和气候(如果采取设施栽培,抽薹时间还将提前)。  相似文献   

3.
川西几个主栽大蒜品种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蒜及其蒜薹,是川西传统的大宗特产菜之一,年栽培面积1万hm2(15万亩),分布在海拔440~900m的平原和丘陵地带,以金堂、青白江、新都、彭洲市、什邡、温江、郫县、成都市郊为主产区,产品除满足本地供应外,每年都有1000万kg蒜薹及500万kg蒜头销往省外各地。川西大蒜品种资源丰富,经长期的栽培和选育,形成了多品种类型早、中、晚熟配套的格局,加之蒜农利用各处地形,排开播种和多种栽培管理技术,使蒜薹的供应期由每年的11月下旬起直到翌年的5月,新鲜蒜薹供应期长达半年之久,蒜苗除晚春和早夏外,均有上市;…  相似文献   

4.
经长期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利用简易大棚种植早薹蒜的高效栽培技术,平均667m2产值5000多元,同时还有利于解决蔬菜栽培的重茬问题。1品种选用选用薹瓣兼用,且植株长势旺、抽薹早的品种。如早薹蒜2号,该品种植株高大,一般株高75~90cm,最大叶宽4cm,抽薹早,薹长60~80cm,薹径0.8~1.2cm,单薹重30~40g,抽薹率98%以上,667m2蒜薹产量可达1000kg。2播种技术2.1选地大蒜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除盐碱沙荒地外都能生长,但由于根系浅,所以以富含有机质、肥沃的沙质壤土或壤土为宜。2.2整地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因地膜覆盖栽培大蒜施肥不便,加之养分淋溶…  相似文献   

5.
射阳白蒜     
射阳白蒜为江苏省射阳地区的主栽品种,由射阳县大蒜研究所在本地白蒜中经多年提纯复壮选育而成。现有种植面积15000hm2。该蒜以株壮、薹粗、头大、味浓,薹头兼用而成为闻名全国的后起之秀。特别是蒜薹品质好,极耐贮藏,已成为5月蒜薹市场上的抢手货,单价在全...  相似文献   

6.
射阳白蒜     
射阳白蒜由射阳县大蒜研究所在本地白蒜中经多年提纯复壮选育而成,为江苏射阳地区的主栽品种,现有种植面积15000hm~2。该蒜以株壮、茎粗、头大、味浓、薹头兼用而成为闻名全国的后起之秀。特别是因其蒜薹品质好,极耐贮藏,已成为5月份蒜薹市场上的抢手货,故有“天下第一蒜(薹)”之美称。 一、特征特性 株高75cm左右,开展度中等。总叶数12片, 常有绿叶6-8片,叶直立,剑形,色深绿,叶面微着蜡粉,长 48.5cm,宽 2.5cm。假茎粗壮,高 35cm,粗1.5cm。薹长 50-60cm,粗 0.85cm,单薹鲜重30-40g,最大单薹重达85g。蒜薹断面伤流少,粘合快,耐贮藏,可在保鲜库气调贮藏到翌年新蒜薹上市,且不变色,加工出口一级品率达 85%以上。蒜头略呈扁圆球形,横径 3.8-4.5cm,高 3.5cm,蒜皮洁白,每头有8-10瓣,蒜瓣肥厚,单头鲜重50.5g,干重37g,味浓郁香辣,品质上乘,蒜头与加工于蒜片之比为3.7:1 。  相似文献   

7.
成都二水早大蒜是我省近年来引进推广的优良品种,抗寒性强,叶薹兼用,青蒜产量高,蒜薹上市早。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特性,以增加产量,提高效益,我们于1990—1991年,进行了不同播期对抽薹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29个大蒜品种资源为供试材料,在济宁地区比较了不同大蒜品种的蒜苗、蒜薹和鳞茎的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38、10和12号品种在大苗期表现为假茎粗、植株高,适合作蒜苗生产品种;57号品种抽薹期早且产量高,适宜作早薹蒜生产品种;40、14、36、27、35和34号品种的蒜瓣大、瓣数多、蒜头大,较其他品种表现突出,可以作为蒜头生产品种在济宁地区进行引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二水早大蒜系成都市早熟薹用种,耐寒性强,产量高。在江苏一带四月下旬采收蒜薹,较省内地方品种提早上市20天以上。但是,引回的蒜种经几年种植,蒜头变小,重量下降,种性退化,需不断向原产地引种。本试验从留种技术方面着手,并用多效唑(PP_(333))处理,以期解决二水早大蒜种性退化问题。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二水早大蒜为当年从成都引种,种蒜平  相似文献   

10.
大蒜新品种成蒜早2号和成蒜早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帅正彬  郭江洪  杨斌 《中国蔬菜》2005,(10):111-112
成蒜早2号和成蒜早3号是从温江蒜的自然变异株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新品种.成蒜早2号从播种到蒜薹始收需153~180 d(天),平均单薹质量12.7 g,单头质量10.7 g,多数蒜头由6~9瓣组成,蒜瓣紧密抱握蒜薹轴,一般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为340和350 kg·(667 m2)-1,抽薹比温江蒜早,抗寒力比温江蒜弱;成蒜早3号从播种到蒜薹始收需153~186 d(天),平均单薹质量和单头质量分别为14.5和12.0 g,多数蒜头由5~8瓣组成.一般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为320和410kg·(667 m2)-1,抽薹比温江蒜早,抗寒力与温江蒜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