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某鸡场(12-33日龄)进行研究。通过病理剖解,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生化试验确定该菌是大肠杆菌毒珠,血清型为078。通过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本菌最为敏感药物是呋喃唑酮,对氟苯康(氯霉素替代产品)、环丙沙星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22种抗菌药物,对70株仔猪腹泻大肠杆菌进行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抑菌作用最强的是:氟呱酸(高度敏感菌株占100%)、丁胺卡那霉素(高敏、中敏菌占100%)、妥布霉素和先锋霉素_4(高敏、中敏菌均为94.28%),其次为庆大霉素(91.42%)新霉素(90%)和卡那霉素(88.57%)。  相似文献   

3.
从牛奶中分离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形态鉴定、生理生化试验等,对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对分离病原菌做药敏试验。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并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鉴定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药敏试验,得到该分离菌对头孢噻吩(抑菌圈15.6 mm)、万古霉素(抑菌圈16.0 mm)敏感性最强;其次是庆大霉素(菌圈12.0 mm)、红霉素(菌圈11.3 mm)、青霉素(抑菌圈10.5 mm);敏感低的是四环素(抑菌圈9.0 mm)和诺氟沙星(抑菌圈7.0 mm);最不敏感为环丙沙星(抑菌圈为3.0 mm)。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从青岛某香猪养殖厂病死猪组织内分离到的致病菌,本试验通过病原菌形态观察、16S rRNA扩增和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该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3株分离菌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均为A型;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致病力较强,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8×10~5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等敏感,对氧氟沙星耐药。  相似文献   

5.
黄喉拟水龟一种慢性传染病的病原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生慢性致死性传染病的黄喉拟水龟肝、肺分离到一革兰氏阴性的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验分析,结果与报道的摩根氏菌一致.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为摩氏摩根氏菌摩根氏亚种(Morganella morganii ss morganii),可能性(PROB)为99 %,相似性(SIM)和位距(DIS)分别达0.742和3.90.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先锋必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阿米卡星中度敏感,对大多数药物存在耐药性.综合对该病病原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结果,确定该病原是摩根氏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先锋必对病龟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病龟一周内康复.  相似文献   

6.
从广州番禺某养殖场患“歪头病”的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体内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MEYL-1. 对分离菌株采用细胞形态学、生化特性分析结合16S rDNA 和gyrB基因分子分析,判定所分离菌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 采用菌株MEYL-1人工回归感染,显示健康牛蛙注射1×10^8 CFU·mL-1的分离菌株可复制自然发病相似的“歪头”、“白内障”等症状,并且患病蛙中再分离到的致病菌与感染菌株相同. 综合理化特性分析、基因分子鉴定、回归感染实验可基本判定所患歪头病牛蛙病原为MEYL-1(米尔伊丽莎白菌). 对19种常用药物敏感分析发现分离株MEYL-1对其中4种药物敏感,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另外8种药物耐受. 本研究通过对“歪头病”的牛蛙菌株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明确了米尔伊丽莎白菌是引起其患病的病原,研究结果将为米尔伊丽莎白菌病的致病机制研究及牛蛙歪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于2015年5~7月,在前郭县白依拉嘎乡前三家子村进行.通过试验明确供试药剂持效期;探究阿马士(氟唑菌苯胺)对恶苗病、纹枯病的防效;入田(异噻菌胺+肟菌脂)对恶苗病、叶瘟病的防效;顶苗新(种菌唑+甲霜灵)对恶苗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蛋鸡大肠杆菌病进行准确诊断,对某蛋鸡养殖场蛋鸡发生的疑似鸡大肠杆菌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观察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83.33%(5/6)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试验鉴定为大肠杆菌,常见抗菌素药物敏感试验该菌对盐酸沙拉沙星和氨苄西林钠比较敏感.建议选用敏感药物治疗蛋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9.
通过PCR技术检测195株健康动物肠杆菌中qnrA基因的流行情况;琼脂稀释法对qnrA阳性菌株进行8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研究qnrA的可转移性;Southern杂交对qnrA基因进行定位;PCR检测qnrA阳性菌中Ⅰ类整合酶intI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195株肠杆菌中检出1株qnrA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GDKA1,经Blast鉴定为qnrA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GDKA1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大观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耐药,对环丙沙星(MIC=0.019 mg·L-1),头孢噻肟(MIC=0.047 mg·L-1)表现敏感,对萘啶酸(MIC=12 mg·L-1)表现为部分敏感.接合试验表明qnrA1位于可转移的质粒上,且可以通过接合试验水平传播.接合子TGDKA1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比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J53 AzR稍高,但远低于GDKA1·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了qnrA1基因位于质粒上.TGDKA1的质粒扩增出intI1,表明qnrA1阳性菌株携带I类整合子.可见,qnrA1基因已在健康鸡源肺炎克雷伯菌中出现且同时携带I类整合子位于质粒上,整合子灵活多样的存在方式和传播方式为qnrA基因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整合子可能携带qnrA基因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因此健康动物共生菌携带qnrA1基因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水貂细菌病的病原种类及其耐药性,以更好地预防水貂细菌病.[方法]从山东某水貂场采集病料,通过病原分离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细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鉴定为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哈夫尼菌、志贺氏菌、成团泛菌、耶尔森菌和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均敏感,对其他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水貂发生细菌病后,应尽可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避免盲目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弄清湖北江夏某猪场保育猪发病的原因.[方法]通过临床解剖、病原分离鉴定和生化鉴定,对病猪的致病菌进行鉴定.[结果]确定为该猪场猪发病是由猪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该菌对小鼠的毒力较强.药敏试验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及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结论]该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对猪舍进行消毒,用敏感药物对健康易感猪群拌料和饮水,对发病猪可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病原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三都澳网箱养殖患病的大黄鱼脾、肾分离到2株优势菌(H2013032002和H2013032003),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原,应用API-20E生理生化和16SrRNA分子系统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敏感药物。生化鉴定结果显示2株菌与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符合度为75.2%;16S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2株菌与恶臭假单胞菌同源率高达99.0%,确定这2株菌为恶臭假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病原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恶喹酸、卡那霉素等4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山东省日照地区送检的病死狐样品进行了细菌的分离,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PCR鉴定,确定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对鉴定出的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对万古霉素、复合磺胺敏感,而对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等药物有耐药性.该研究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大蒜鳞茎浸提液对花生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根腐病是造成花生严重减产的重要土传病害之一,其病原菌包括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和茄腐镰孢菌(F.solani).本试验以新鲜大蒜为材料,研究大蒜鳞茎浸提液对3种镰孢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蒜鳞茎浸提液对3种镰孢菌均...  相似文献   

15.
从郑州、信阳等地鸭场的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HP_1、HP_2、HP_3),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三株分离菌被鉴定为Ⅰ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对蒽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都较敏感.  相似文献   

16.
克雷伯菌病是由肺炎克雷伯菌和臭鼻克雷伯菌引起的以脓肿、蜂窝组织、麻痹和脓毒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1病原特征涂片培养观察,本菌有菌毛,无鞭毛,有肥厚的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常成两极着色。本菌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产酸产气,MR试验、VP试验阳性,能水解尿素,不产生硫化氢,一般不产生靛基质,不液化明胶。本菌对0.2%氯胺高敏,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等抗菌药均敏感。  相似文献   

17.
三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快速、敏感、特异的多重PCR诊断检验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上述3种菌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单一、双重及三重PCR反应检测,并对人工感染的饮料和面包2种食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单一、双重和三重PCR均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断,没有非特异性扩增.人工感染食品的PCR检测也获得了目的菌的特异性片段,并且结果稳定.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PCR反应系统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山东省某鸡场的病死鸡中分离得到疑似大肠杆菌的菌株,并对该菌进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菌必治、先锋噻肟、先锋必、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阿米卡星、氧哌嗪青霉素中度敏感,对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不敏感.说明该鸡场出现了耐药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9.
从濒死的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经形态观察、生化、16 S 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及人工感染健康暗纹东方鲀和ICR小鼠等试验可知,该菌对小鼠和暗纹东方鲀半数致死量(LD卯)分别为2.26×106 CFU/mL、5.96×104 CFU/mL;其16 S rDNA序列与维氏气单胞菌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根据该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命名为NT-HV.选择9种水产常用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新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敏感,对养殖场常用的四环素、强力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不敏感,提示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浓度和合理轮换.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肉鸡产业链各环节主要抗药性菌株的流行状况,保证食源性公共卫生安全,本试验采集肉鸡养殖、屠宰及加工各环节的样本108份,通过6种不同含药物培养基初步筛选抗药性菌株,经VITEK2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自动药敏检测,并与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肉鸡产业链各环节共鉴定获得664株细菌,其中前三位的优势细菌为大肠杆菌375株(56.5%)、肺炎克雷伯菌110株(16.6%)和奇异变形杆菌79株(11.9%)。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多西环素抗药率都在90%以上,对环丙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抗药率在34.6%~87.0%之间,对美罗培南敏感。三种抗药菌显示多重抗药性特征,集中在三、四重抗药水平。VITEK2自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抗药率分别是98.3%、92.6%;全部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抗药率分别是97.3%、89.1%;大部分对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药性水平普遍稍高于大肠杆菌,二者呈正相关性。微量肉汤稀释法和VITEK2自动药敏试验两种方法重叠使用了环丙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肉鸡产业链各环节大肠杆菌的抗药性显著高于EUCAST数据库的结果,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细菌抗药性监测,并逐步降低抗药性,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