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是畜牧养殖过程中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之一,由于其可被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导致动物源性食品中氨苄青霉素残留超过最大残留允许量,因此,氨苄青霉素滥用问题已得到广泛关注。目前检测氨苄青霉素残留的方法主要包括理化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和免疫分析法。针对氨苄青霉素及残留现状的概况,综述了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农药残留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和生物化学测定法概述了目前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青霉素结合蛋白在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澜  冯朝艳  黄鑫  陈卓婧  阎淑男  龚云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092-8092,8270
近年来,青霉素结合蛋白在青霉素残留检测技术上的应用已成为一个趋势,克服了其他青霉素残留检测技术的一些不足。因此全面了解和关注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十分必要。文中通过阅读近10年相关文献,对青霉素结合蛋白的发现分类、研究方法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陈剑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24-25
本文介绍了氨苄青霉素残留检测,通过选题拟在获得氨苄青霉素的单克隆抗体以及多抗血清,以期探讨其残留检测的灵敏、快速、方便的检测方法,为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市售消毒纯牛奶中抗菌药物残留的检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了解北京市售消毒纯牛奶中抗菌药物残留情况,随机采购此牛奶50份,分别采用TTC法、微生物检测法和酶标免疫分析法对样品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以农业部2001年发布的"无公害食品"牛奶中不得检出抗生素为判定标准.TTC法检测出4份阳性,3份可疑,阳性率为8%,可疑率为6%;微生物法检测出青霉素类残留阳性5份,阳性率为10%.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出四环素类阳性4份,阳性率为8%;链霉素残留阳性11份,阳性率为22%;磺胺二甲嘧啶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调查结果显示市售消毒纯牛奶中有部分存在抗菌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6.
果蔬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伟  佘金华  蒋亚 《湖北农业科学》2011,(19):3904-3908
果蔬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的原因之一是检测技术和手段不够有效和先进.主要阐述了酶抑制法、化学速测法、生物传感器、免疫分析法和活体生物检测法等快速测定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现状.其中免疫分析法由于技术的先进性,是我国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MTT法检测牛奶中青霉素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TT法,对采集到的不同牛奶中青霉素残留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正在使用青霉素的奶牛挤出的牛奶检测结果为阳性,表明含有青霉素残留,而未使用青霉素的奶牛挤出的牛奶检测结果为阴性,MTT法检测结果与实际牛奶中青霉素的残留情况一致,说明MTT法可用于日常生活牛奶中青霉素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果蔬中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果蔬中农药残留试验最早采用的是容量法和比色分析法,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检测方法缺乏专一性,灵敏度也不高。20世纪80年代普遍采用色谱等先进仪器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果蔬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水平。果蔬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分为生化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和化学检测技术三大类。将这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简要叙述了它们的优缺点、实用性及发展前景,并分析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氨苄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但由于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上的残留问题,会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导致人体免疫力的下降。因此,建立起一套快速有效的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基于此,采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方法,开展氨苄青霉素人工完全抗原合成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试验。  相似文献   

10.
酶联免疫分析法及其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的原理,酶联免疫分析法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的技术要点和存在问题,并对酶联免疫分析法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农药残留危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制订了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加强了关键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传统的检测技术如气相色谱技术由于检测成本高、检测时间长,不能对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效地监督管理。为了有效快速地监督管理农药残留的直接危害,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非常重要。近几年,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快速检测技术突飞猛进。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快速检测技术主要有:活体检测法、化学检测法、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12.
快速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光谱法和生物传感器等几种农药快速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和研究进展,概述了快速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并对农药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展望,以期推进烟草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保障,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大量施用农药后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随着人类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农药残留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制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上限标准.因此,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综述目前适用于现场检测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酶抑制检测法、免疫分析法、活体生物测定法和生物传感器法等快速测定方法的技术原理及其优缺点,指出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最新研发动态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测动物原性食品中氨苄青霉素残留,利用氨苄青霉素与核酸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能使其脱离纳米金粒子表面的特性,并利用核酸适配体杂交链式反应(HCR)将信号放大,最终通过检测纳米金溶液吸收光谱的变化建立一种氨苄青霉素残留的高灵敏检测方法.首先对各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HCR放大纳米金比色法的最优检测方法,优化后的检测方法中,NaC1溶液最优浓度为1 mol·L-1,HCR的最优终浓度为11.5% (V/V),HCR与纳米金孵育的最优反应条件为37℃、30min.氨苄青霉素的检测范围是0~1.2 μmol· L-1,线性方程为y=0.1636x+0.025,R2=0.9953,最低检测限可达到10 nmol·L-1,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回收率是92.30%~103.27%.建立的氨苄青霉素适配体的HCR放大纳米金比色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氨苄青霉素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对酶抑制技术、免疫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荧光偏振分析法快速检测技术和样品前处理新方法在食品中主要有害残留快速检测的研究、应用情况和在食品安全控制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技术进行食品的快速检测,具有无需标记、前处理简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以及能实时、连续监测生物分子动态反应过程等特点.详细论述了SPR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农药残留、细菌、病毒、重金属和糖类的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英志  谢桂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60-9061,9192
综述了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仪器分析法、酶抑制法和酶免疫分析法在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检测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一直是人们担心的问题。抗生素残留究竟有多大危害?耐药性又有多大风险?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抗生素残留的问题。什么是兽用抗菌药?总有人说我们吃的肉类中有抗生素残留。抗生素,又叫抗菌药,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它能够杀死细菌或阻止细菌生长,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其中,用在动物身上的抗菌药就是"兽用抗菌药",常使用的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以及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喹恶林类合成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1鸡患慢性呼吸道病(也称霉形体病),不可用青霉素治疗.因为青霉素的杀菌原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霉形体没有细胞壁,所以青霉素对霉形体无效.  相似文献   

20.
1.鸡患慢性呼吸道病,也称霉形体病,不可用青霉素治疗,因为青霉素的杀菌原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霉形体没有细胞壁,因而青霉索对霉形体无效. 2.家禽患呼吸道疾病时,应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时使用病毒灵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为禽呼吸道病往往是细菌和病毒同时感染,抗菌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