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气血双补的八珍散,是传统补益剂,最早出现在元代《瑞竹堂经验方》,治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全不思食、脏腑怯弱、泄泻、小腹坚痛、时作寒热方,为产科的常见经方。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产畜的脾胃虚弱、血虚体弱、产后不食等诸症。通过技术攻关,我们将散剂改制成颗粒剂,不仅用量小,而且药材有效成分更易吸收与利用,使用更方便。1八珍颗粒的方药及方义1.1方药为传统方剂八珍散,由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炙)、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的兽医中药制剂产业起始于20世纪中叶。至今,中兽药制剂生产厂家或生产中兽药制剂的厂家已达1200余家,品种数千个。但总的看来,兽医中药制剂的生产仍处于初级阶段,科技含量不高,剂型粗糙,质量难以控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中药认识的深化,已开始出现多层次开发中药制剂的新格局。尤其是中药不同层次提取物制剂,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势头,进一步拓宽了兽医中药的开发思路。本文将就多层次兽医中药制剂作一概述。1 中药的多层次化学形态1.1 原药材原药材是指中药基原经传统加工炮制后的药材或饮片。目前市场上出现最多的中药原药材制剂主要是散剂。原药材不经提取,保持了它原有的全部天然成分和性味功能,最具有传统特色。但是,药材,尤其是应用最多的植物类药材,往往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等无用"药渣",这不仅使制剂的重量和体积较大,而且影响动物对其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原药材制成的中药散剂有不断被新的提取物取代的趋势。现代研究表明,用原药材制成的中药散剂或其他剂型宜磨成极细的粉末,使得植物药材的多数细胞壁(95%以上)破碎,  相似文献   

3.
目前,显微鉴别法是中兽药散剂鉴别主要方法。由于制成散剂的有些药材无专属性显微特征,容易混淆,所以对散剂质量检验只有显微鉴别法还是很不够用的。根据《兽药规范》1978年版附录5页规定,“内服散剂最粗粉是指全部通过1号筛,但混有通过3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即80%直径为0.36—2.0mm 的颗粒,比医用中药散剂颗粒大6倍以上。这样大的颗粒有可能或多或少的保留原药材性状特征;有可能使用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法(方法详见本刊1988(1)期37页)。由于混合散剂颗粒可以分揀成单味药材颗粒,也为理化鉴别法引入散剂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国内外用于预防动物肠道疾病的药物添加剂主要以抗生素为主,也有少量的中草药制剂,现在国内的中草药添加剂往往添加抗生素,另外,即使有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面世,但多为原药材经粉碎制得的粗制品,存在有效成分不明确和含量低、用量大、使用不方  相似文献   

5.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由于在养殖生产中无残留、无污染、绿色健康,使其越来越受养殖企业和动保企业的关注。但是因为中药剂型的限制(散剂的有效成分生物利用度低、不易吸收;口服液易吸收但是不稳定不利于保存,颗粒剂易吸收、方便使用、稳定性好但是成本较高),在养殖生产中使得中药的使用饱受诟病,而发  相似文献   

6.
探索中药制剂微粉对禽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散剂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中药制剂微粉对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散剂,治愈率达91.6%,比中药制剂散剂组高8.1%,应用中药制剂微粉相对增重为126。说明中药制剂微粉达到细胞破壁水平,比散剂药物有效成分释出量大,吸收迅速,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中药添加剂对仔猪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 1.1中草配方 A方:由神曲、麦芽、黄芪、党参组成,主要功能为开胃健脾、消食导滞、涩肠止泻。B方:由党参、陈皮、麦芽、当归组成,主要功能为补中益气、滋阴养血、驱虫健胃。C方:由苍术、山楂、何首乌、丹参、松针组成。主要功能为补气健脾、益气补血。  相似文献   

8.
超细微粉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现代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微粉化的新技术,可将原药材粉碎得到中心粒径为5~10微米以下的粉末,在中药研究中,以植物类药材细胞破壁为目的,正广泛得到应用.一般药材在该细度条件下细胞破壁率≥95%.从而突破原来有效成分须通过细胞壁释放的途径,而更有利于原药材发挥药效.超细微粉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农副产品、军事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医学家李东垣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之"阳气者,烦劳则张"创立的.此方既可补中益气,调补脾胃,又能治阳虚发热.在兽医临床治疗中,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根据辨证情况随症进行加味,临床适应症较多,应用广泛.笔者现整理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朱砂散为由朱砂、党参、茯苓和黄连4味药材制成的中兽药散剂,具有清心安神、扶正祛邪之功效,收载于<兽药规范>(1992版)二部,其中以性状、显微鉴别和散剂通则项下的检查方法来检定朱砂散的质量,缺乏控制内在质量的方法和指标,尤其缺乏控制有毒药材朱砂含量的检定项目.本文参考<中国药典>(1995年版)万氏牛黄清心丸等制剂中朱砂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了朱砂散中朱砂的含量;同时采用TLC法对处方中有效成分清楚的主药黄连进行了鉴别.试验结果表明拟定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可为朱砂散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源于《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炙草、升麻、柴胡组成.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温补脾胃为辅药;陈皮理气行滞,当归和营养血,柴胡疏肝解表,升麻升举脾阳为佐药;甘草健脾益胃、调和诸药为使药;八药合用,共奏升阳益气、调补脾胃之功,是治疗中气虚弱的基础方剂.笔者将该方移植于兽医临床,凡遇家畜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均以补中益气汤立方,随症加减,屡治屡验,治愈甚多.现介绍医案三则,请读者验证.  相似文献   

12.
超细微粉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现代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材料进行微粉化的新技术,可将原药材粉碎得到中心粒径为5~10微米以下的粉末,在中药研究中,以植物类药材细胞破壁为目的,正广泛得到应用。一般药材在该细度条件下细胞破壁率≥95%。从而突破原来有效成分须通过细胞壁释放的途径,而更有利于原药材发挥药效。  相似文献   

13.
常用剂型     
<正>散剂散剂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中最为常用的剂型。即将药物碾碎,成为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该剂型配制简便,较易吸收,药效比较确实,容易包装、贮存、运输和使用。煎剂煎剂是将药物切成薄片或碾成粗末后加水煎煮,然后去渣取汁服用的一种剂型。优点为容易吸收,发挥药效快,但不易携带和贮存。有许多研究者采用这种用法。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益脾胃之方,由柴胡、升麻、党参、陈皮、白术、甘草、黄芪、当归组成,证是由脾胃气虚,清阳下陷,及由气虚而致摄纳不力所形成,以黄芪益气为君,主治中气虚弱下陷所表现出的多种病症.本人在临床上辩证施治,灵活加减,巧妙变通,治疗各类牲畜病93例,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参桂麦附汤是《金匮要略》书中记载的用于治疗人的阳脱虚证的方剂。笔者在临床上用该方治疗奶牛产后瘫痪虚脱、奶牛频危绝症 1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方剂组成与方解 :1 1 方剂组成 :参桂麦附汤由人参 5 0g(或党参 15 0g)、桂枝 45g、麦冬 6 0g、附片 30g组成 ,将上药研末服或水煎服。1 2 方解 :奶牛临产前或临产时因分娩而努责过力 ,活动量加大 ,消耗大量的体力和津液 ;方中人参 (或党参 )甘平质润 ,守而不走 ,具有补中益气 ,强壮补血 ,生津止渴 ,扶正祛邪的功能。前人有“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之说 ,因而为补中益气的…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多年来以当归散加减治疗母牛胎动不安与习惯性流产,效果颇佳。该方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妊娠病脉症并治第二十。妊娠常服易产,胎无疾苦。方中用当归、芍药补肝养血,配川芎调血疏肝,补而不滞;白术健脾除湿;黄芩坚阴清热,合用使血虚得补,湿热得除,可收到祛邪安胎、血足胎得养的效果。该方药补而不腻,温而不燥,清而不寒,适用范围较广。将该方散剂改为汤剂,随症加减,辨证施治,用于防治母牛胎产病效如桴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立的著名方剂,具有什清降浊、补脾益气之功。用于治疗脾胃久伤、清阳下陷、气血虚弱等症。笔者多年来将此方运用于中兽医临床,扩大其原方治疗之范围,治疗多种疾病,常取得特殊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胎动与妊娠水肿“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上常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中气下陷所致之子宫、直肠或阴道脱出等症。笔者在该方基础上加减,治疗胎动、妊娠水肿,每收捷效。1方药炙黄芪,党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水煎灌服。慢草不食,...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苍术香连散中苍术及木香的薄层鉴别方法,试验采用薄层色谱对散剂中苍术及木香进行鉴别。结果表明,薄层色谱能够明显检出苍术和木香的特征有效成分。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可以作为该散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补中益气汤系有炙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炙甘草、升麻、柴胡等中药配伍而成。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甘草温补脾胃、助主药益气补中,为辅药;当归养血,陈皮理气行滞,与补气养血药同用,使补而不滞,更配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助主、辅药升提正气之效,均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兼而有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升阳益气,调补脾胃。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补中益气汤中成分极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