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绿色的丰碑──合水县妇女营造“三八”林纪实丑万涛在营造绿色屏障的艰巨工程中,合水县3万多中国当仁不让,凭着坚实的双肩顶起了振兴合水经济的“半边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迹,使家乡10多万亩荒山秃岭焕发出勃勃生机。──16年辛勤耕耘,营造“三八”林1.4...  相似文献   

2.
心系故乡情更浓──“宋照远造林绿化奖”颁奖仪式随笔文/宋鼎珊图/王晓雷1996年元月25日,“宋照远造林绿化奖”在甘肃兰州举行了颁奖仪式。宋文明(字照远)是甘肃永靖县人,是一位十分热心家乡造林绿化事业的老台胞。为了支援家乡的造林绿化事业,1994年,...  相似文献   

3.
广安铁娘子──记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何碧英不把大岩山绿起来,对不起家乡那位邓老;不叫大岩村的农民富起来,我死也不甘心!”阳春三月,当记者看到人们植树播绿纪念已故的绿色运动倡导者邓小平时,便想起小平家乡一位农村妇女说过的这番话。她叫何碧英。今年50岁...  相似文献   

4.
桂苑有鸟。鸟喜桂苑,我爱鸟鸣。 桂苑是家乡小镇的一景。有了桂苑,家乡就被抹上一层轻快活泼的甜蜜。人与人越来越亲密无间,自然与人也愈来愈和谐至诚。 桂苑不大,却是我的乐园。每天的早练无论如何都是要入苑进行的。除此而外,便是利用闲暇同乡民入苑看花赏鸟和读听鹛啼莺鸣。 记得一位诗人说过:猎枪亮了,鸟儿泣走了;猎枪朽了,鸟儿唱来了。桂苑里,摆挂了上百个“鸟屋”,来此安家落户或旅游或度蜜月的鸟朋羽友还真不少呢。 与鸟为友,便知鸟语。 春燕衔泥桂苑,情歌最具韵致:“山山水水青青绿绿此地正好行婚礼──呀!”“亲亲…  相似文献   

5.
1991年,身为景东林业局职工的罗应祥主动下岗.回到家乡献身荒山创大业。如今。他自营经济产值已达6万元以上。“几多辛苦换来甜”.罗应祥深深感到──  相似文献   

6.
奶奶     
外地人说我们家乡──麻阳有“十八怪”,编成顺口溜,很是押韵,十分滑稽,说起来真真假假,听起来似信非信,多带贬义。但麻阳人有肚量,不在乎,有时也随着笑笑,不置可否。那“十八怪”里有一句叫作“妈妈喊奶奶。”这不是外地人捏造,麻阳确有人把妈妈叫作奶奶。1968年,我家从锦和镇南街迁居北街,左邻聂家就是“妈妈喊奶奶”,由此我们俩家演出了一场喜剧。那是一个暑假的星期天下午,我提着母亲刚从菜市场买的一条两斤多重的活鱼先回家,走到家门口,聂家伍伢崽穿着一条短裤衩,拉着我的手,邀我到锦江河去洗澡游泳。儿时好玩,夏天…  相似文献   

7.
兴林致富“领头雁”──记温台村党支部书记温连岳本刊特约记者/尉祖庚在庆华公路沿线的华池县温台乡温台村,有一位因绿化家乡致富村民功绩卓著而被庆阳地委、行署授予“全区造林绿化先进个人”称号的热心人,他就是整整当了3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温连岳。实行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8.
疯狂的千手榕(散文)毕登程顺思茅莱阳河国家原始森林公园“幽香涧”东口往下走,刚走到离箐底不远处,忽听得走在前面的几个学生怪吼狂笑起来:“哦──—哦──—”、“呵──—呵呵呵──—”,我想一定是见到什么奇观了。紧走几步,果见弯曲的小路边,几个学生正围着...  相似文献   

9.
六洲沟     
六洲沟,其实不是沟,是我家乡一个普通的流域。通常说的流域都是两山夹一沟,而六洲沟的范围远大于此。   六洲沟的名字的来历我也说不清,我在二十五年前就离开了那里。从家乡坐落的闭塞山沟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文化底蕴来看,似乎应叫“碌碡”沟。因为“碌碡”这种最原始的农具在家乡应用的极普遍,春天轧地,秋天打场都离不开它。后人或为书写方便或避于某种忌讳或出于某种向往而称“碌碡”为“六洲”。   六洲沟的过去我很熟悉,那时我正读小学,每天放学都在这带活动。春天挖野菜,夏天割猪草,秋天刨茬子,冬天则拉着大托笆满山…  相似文献   

10.
家乡的树     
我的家乡在我国的中部,地理上不南不北,没有什么特色。表现在树木上,似乎也就“乏善可述”,没有什么值得为她夸耀的名优品种,不像南国有独木成林的大榕树,结红硕花蕾的木棉,也不像北国,有光洁挺拔、成林成片的白桦,它们都是可以入诗的,而在我的家乡呢?所有的只是一些普通的树木,杨柳桃杏梨之类的,都很常见,不值得为它写诗,为它咏唱的。上中学时,读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心里跳出意外的惊喜。啊,原来桐花是可以入诗的,而桐树,在我的家乡不正很多么?我的家乡正是以桐为名的呀。每到春天,家乡的山野上所有的桐花一起开放,远望去的确像洁白的云彩,一层层,一片片,高高低低,随着山岭起伏漂移,如果你走进去,也还真有一条宽阔的大路,从桐花丛中蜿蜒穿过,把你带向万里之遥的远方。传说周朝初建的时候,曾经“苞茅裂土”,分封王室,其中就有一位“王叔”被封在我的家乡,因此地多产桐树,故称“桐国”。从此,这周的子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下来。一直到今天,家乡仍然以产桐树著称,只是此桐是否是彼桐,颇让我思量。我小时候就喜欢在桐树下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把桐花摘下来,插在柳条上,编织成花环,然后戴在颈项上,或者爬到树上,...  相似文献   

11.
情系青山──记省著名森林经理专家、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眭锁发一1964年,正值大兴安岭林区开发会战,国家急需大量调查设计人才之际,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畦锁发,怀着“建设祖国,献身林业”的坚定信念,毅然告别家乡,远离亲人,来到林业部调查局第二森林调查大队...  相似文献   

12.
大山的保护神──记永胜县林业局护林防火队二三事李国瑜6月的一天,我刚走进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便发现一封从“深山老林”──东风乡关房行政村寄出的信在静静地等着我。这是一封感谢信,信中称赞县林业局驻关房护林防火队为“大山的保护神’、“人民生命财产的保卫者”...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大嗜好陈根生问我家乡的银杏树是什么,我还真犯难了,熟视常常无睹嘛。我左思右想,右想左思──是画。记得小时候我喜欢到西河边药王庙里玩,庙里有棵大银杏树,夏天树荫下少不了七八位怕晒太阳的爷爷奶奶拉家常,冬天我们小孩子在树下弹玻璃球绝不担心淋到雨雪。...  相似文献   

14.
乐为故乡添锦绣──记杨绍和兴办“绿色企业”的事迹蒙正和在“核桃之乡”──漾濞彝族自治县,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彝家汉,竟以企业家的胆略,投百万资金,建千亩果园,植万亩蓝桉,进行着一项福荫子孙的大业。时值金秋,我慕名前去采访这位“风云人物”。不巧,他外出接洽...  相似文献   

15.
为官一任绿染一方──记“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张崇俭本刊特约记者尉祖庚张崇俭自幼生长在干旱缺水的环县,绿化家乡是他从小的梦想。1973年他担任环县县委副书记后,便立志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他在蹲点的赵家原大队率先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千亩林场和百亩果园,并和群众...  相似文献   

16.
那就回家乡去吧 有一次,著名的歌唱家科兹洛夫斯基得知斯大林很赏识他,便向斯大林提出一个要求:“我从来没有去过国外,所以,我想……”“你不会出逃吧?”“瞧您说的,斯大林同志,对我来说,家乡村庄要比国可亲多了。”“不错,好样的,那就回家乡去吧。”  相似文献   

17.
贺《中国林业》创刊45周年张滨亭《中国林业》自1950年6月创刊至今年6月,已有45年的战斗历程。值此可喜可贺的日子.我向她──我的启蒙老师和挚友──《中国林业》致以最亲切的祝贺和感谢!是她──“导向指南篇”,使我学会了运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乡云南省墨江县,是中国西南林区中的一个山地小县。祖辈世代生活在林海里,虽与森林朝夕相处,但“林业”这个词进入我们脑中时间并不长。而在这不长的时间里,头脑中的林业观却发生了数次变更和飞跃。20年以前,我的家乡还处于原始自然状态。在大面积林海中,人...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是八百里沂河的发源地,素有“山东屋脊”之称,这里的“沂源猿人”与“北京猿人”同期,是山东人的远祖。这里是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这里是天蓝、地绿、水碧、城美的“鲁中生态名城”,这里是全国绿化模范县。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沂源,我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20.
飞龙宴回味     
飞龙宴回味坷夫若干年前,在青藏高原北部的一个帐篷里,第一次听到“飞龙”,我便想到古代的一种大型爬行动物──恐龙。我当时想飞龙一定出现在三叠纪、侏罗纪或白垩纪,与恐龙一样出没于大湖巨泽,穿行或飞翔在银杏、苏铁林内。随后我到书上寻找“飞龙”,我失望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