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对大黄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以及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和持续24 h的饥饿实验。以葡萄糖、小麦淀粉和糊精这3种碳水化合物作为糖源,设计3组等氮等脂(48%粗蛋白和12%粗脂肪)的饲料。选用初始体质量为(8.51±0.02)g的大黄鱼45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饥饿实验,分别在饥饿实验开始后的0、1、3、5、7、9、11和24 h取样。结果显示,小麦淀粉组和糊精组大黄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且这2个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葡萄糖组。糊精组大黄鱼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余2组大黄鱼的肝体比。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碳水化合物对大黄鱼成活率、脏体比和肥满度无显著性影响。葡萄糖组和小麦淀粉组大黄鱼血糖含量在饥饿1 h后都开始显著上升,葡萄糖组高血糖水平持续至少10 h;小麦淀粉组3 h显著下降至初始水平左右,未达到高血糖水平;糊精组大黄鱼血糖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升高,在11 h达到最大值,高血糖水平持续4 h。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碳水化合物对大黄鱼血清胰岛素和肝糖原含量有显著性影响。小麦淀粉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活性的升高有诱导作用。大黄鱼摄食3种不同碳水化合物饲料后鱼体血糖水平升高,但糖异生关键酶如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活性并不降低。饲料中添加葡萄糖和小麦淀粉对大黄鱼肝脏丙酮酸激酶(PK)活性有显著性影响。研究表明,大黄鱼利用结构复杂的多糖(如小麦淀粉和糊精)的能力要高于单糖(如葡萄糖),3种不同碳水化合物对大黄鱼血糖调节及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王猛强  黄文文  周飘苹  金敏  邱红  周歧存 《水产学报》2015,39(11):1690-1701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和小麦淀粉水平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肝脏糖酵解和糖异生关键酶活性、血清指标、糖原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实验设计,共配制6组饲料,包含2个蛋白质水平(41%、46%)和3个小麦淀粉水平(10%、20%、30%),选取初重约为(14.84±0.16) g的大黄鱼90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和小麦淀粉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且在相同的饲料蛋白质水平下,饲料小麦淀粉水平对大黄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和小麦淀粉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脏6-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kinase,PF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FBPase)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PEPCK)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1%时,饲料小麦淀粉水平对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和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且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随着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但对丙酮酸激酶、葡萄糖-6-磷酸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6%时,饲料小麦淀粉水平对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且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均随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但对葡萄糖-6-磷酸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实验表明,大黄鱼在高蛋白质水平下能够有效调节糖酵解和糖异生关键酶活性,降低血糖含量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并且未显著影响增重率;在低蛋白质水平,血糖含量和肝糖原含量随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但增重率随着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表明在低蛋白质水平下高小麦淀粉水平对大黄鱼的生长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大黄鱼[初始体质量(13.57±0.33)g]为研究对象,在浮式网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肪沉积的影响。采用3×2双因子实验设计,其中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9%、12%和15%,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天和1次/天。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饲料脂肪水平仅对FER有显著影响(P<0.05)。2次/天投喂组的大黄鱼末体质量和SGR均显著高于1次/天投喂组,而饲料效率显著低(P<0.05)。在2次/天投喂时,各个饲料脂肪水平对SGR和FER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在1次/天投喂时,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SGR和FER均显著提高(P<0.05)。2次/天投喂组的大黄鱼全鱼水分含量显著低于1次/天投喂组,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P<0.05)。大黄鱼全鱼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然而在1次/天投喂时,饲料脂肪水平未对全鱼体粗脂肪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大黄鱼的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肝体比(HSI)以及脏体比(VSI)受到了饲料脂肪水平的显著影响(P<0.05)。在2次/天投喂时,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HSI以及VSI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而在1次/天投喂时,各个饲料脂肪组大黄鱼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HSI以及VSI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脂肪水平和投喂频率仅对大黄鱼的生长、饲料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而对大黄鱼体组成、形态学指标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脂肪水平饲料对褐菖鲉(Sebastiscusmarmoratus)生长、肠道消化酶及肝脏中主要脂代谢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质量为(27.56±0.19)g的褐菖鼬幼鱼225尾,随机分成5个组,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6.1%、9.5%、12.4%、15.1%和18.5%的饲料,试验周期为60d。结果表明,1)褐菖铀的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脂肪水平12.4%时达到最大(P〈0.05),饵料系数则相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肝体指数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增大(P〈0.05),成活率在各组问没有显著差异;2)鱼体肠道脂肪酶活力呈上升趋势(P〈0.05),胃蛋白酶与淀粉酶活力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褐菖鲉的脂肪酸合成酶活力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0.05),脂蛋白酶活力和肝酯酶活力也呈上升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根据特定生长率与饲料脂肪水平的回归曲线计算得出,褐菖鲉幼鱼最适脂肪需求量为12.72%。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黄鱼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和相关糖代谢关键酶的表达量,选取体质量约为100 g的大黄鱼禁食24 h,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0.9%的无菌生理盐水,CG组),低剂量葡萄糖组(300 mg/kg体质量,LG组)和高剂量葡萄糖组(1500 mg/kg体质量,HG组)。结果显示,大黄鱼在注射高剂量和低剂量葡萄糖后,血糖均在3 h达到最高水平,且HG组的峰值显著高于LG组,LG组在24 h恢复至正常水平,HG组在24 h仍然高于正常水平。HG组、LG组注射葡萄糖后,HK、GK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升,其峰值出现在注射后9 h。HG组PFK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注射后6 h达到峰值。HG组PEPCK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注射葡萄糖后显著下降,其中最低时间点为2 h。HG组G6PD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注射后6 h显著高于其他各个时间点。研究表明,注射高、低浓度葡萄糖后,均会提高大黄鱼血糖水平,且能维持较长时间。注射葡萄糖后糖酵解途径关键酶如HK、GK、PFK及糖异生途径关键酶PEPCK基因相对表达量受血糖调节,但G6Pase、FBPase表达量并不因血糖升高而下降。导致注射葡萄糖后,大黄鱼不断产生内源性葡萄糖,这是大黄鱼表现为对高血糖不耐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饲料脂肪水平对长吻Wei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友光 《水利渔业》1999,19(1):45-46
通过添加鱼油配制5种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以测定脂肪水平对长吻Wei鱼种生长的影响。鱼油加量按3%递增,范围为0-12%,饲料脂肪含量为5%-18%,蛋白含量45.0%。  相似文献   

7.
饲料脂肪水平对鳜鱼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添加混合油 (豆油∶鱼油为 2∶1 )配制 5种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 ,以测定脂肪水平对鳜鱼 (平均体重 61 g)生长的影响。混合油添加量为 0~ 8% ,饲料脂肪含量为 4~ 1 2 % ,蛋白质含量为 44 0 %。结果显示 ,饲料脂肪水平对鳜鱼生长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 :饲料脂肪水平在 7%~ 1 2 %时 ,鳜鱼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高。说明适当增加饲料脂肪含量能够促进鳜鱼生长 ,并提高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青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寡肽(OMet)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蛋白质代谢反应的影响,并与在饲料中添加等量的晶体蛋氨酸(CMet)的效果相比,实验以初始体重为(26.0±1.6)g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设计1个低鱼粉(31.8%)对照饲料(LF).在LF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35%、0.65%和0.95%的晶体蛋氨酸或蛋氨酸寡肽,配制其他6组饲料,并分别命名为CMet 0.35、CMet 0.65、CMet 0.95、OMet 0.35、OMet 0.65和OMet 0.95,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与LF组相比,OMet组和CMet组大黄鱼的增重率均显著升高,并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其中,OMet 0.95组的增重率最高.与CMet组相比,OMet组大黄鱼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大黄鱼存活率、饲料系数、体组成(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脏体比和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OMet组大黄鱼的肝体比较CMet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晶体或蛋氨酸寡肽显著影响了大黄鱼幼鱼的肝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力,OMet组大黄鱼肝脏中这两种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CMet组的(P<0.05),蛋氨酸添加水平对大黄鱼肝脏谷草转氨酶活力也有显著影响(P<0.05).但各饲料处理组之间血清中的血氨浓度和尿素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等量添加蛋氨酸寡肽比晶体蛋氨酸更能促进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及其对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24~26℃下,将体质量(34.05±8.23)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饲养在循环水养殖系统1.5T的桶中,投喂添加0.5%、1.0%、1.5%和2.0%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提取液的饲料,分析其对大黄鱼成活率、生长和形体指标的影响。太子参粉末置圆底底烧瓶中,加80%乙醇,水浴90℃回流提取3h,趁热过滤,残渣用95℃超纯水浸提4h后过滤,两次滤液混合、浓缩,去除水分,即为太子参提取液(浓度为40mg/mL)。120d的饲养结果显示:太子参提取液显著提高了大黄鱼养殖成活率(P0.05),1.0%组的养殖成活率(88.1±5.3)%最高;太子参提取液对大黄鱼有促生长和改良形体指标的功效,后期更为明显,试验120d时,0.5%组大黄鱼体重绝对增加率[(0.25±0.004)g/d]、绝对增长率[(0.026±0.006)cm/d]和增积量(0.0067±0.0004)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肥满度(1.43±0.49)%和肝体比(1.54±0.3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脏体比[(1.00±0.14)%]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果表明,太子参提取液能提高大黄鱼的成活率、食物的消化吸收率,添加量在0.5%~1.0%之间为宜,且投喂时间越长,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lipid, carbohydrat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growth performance, feed utilization, body composition and non‐specific immunity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The experimental fish were fed the diets with graded levels of dietary crude lipid (80, 110 and 140 g/kg diet) and dietary carbohydrate (60, 90 and 120 g/kg diet) for 7 week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dietary carbohydrate increased, which partly resulted from the progressively reduced feed intake and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Meanwhile, the result of postprandial glucose content confirmed glucose intolerance of the croaker. However,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was not significantly altered by dietary lipid, but the feed intake was remarkably reduced. The different growth performance and feed utilization of croaker in response to dietary lipid and carbohydrate resulted in the variation of body composition. In addition, the activity of lysozyme and classical complement pathwa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croaker fed the diet with 110 g/kg lipid. In above, dietary carbohydrate and lipid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should be maintained at 60 and 110 g/kg diet,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above indices.  相似文献   

12.
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对保障我国优质水产蛋白供给具有关键作用.大黄鱼是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产量最高的品种,种质资源是大黄鱼养殖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系统开展大黄鱼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保护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回顾了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从科研、育种技术体系、产业和人才...  相似文献   

13.
任中阳  崔雅清  陈玉峰  石林凡  郝更新  杨燊  邱绪建  刘淑集  翁武银 《水产学报》2024,45(3):039816-1-039816-10

为深入探究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P)的乳化性,以满足大黄鱼蛋白质高值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实验探究了不同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及其乳化性的影响。采用pH分别为2、4、6、8、10、12的低盐磷酸缓冲液处理大黄鱼MP,通过SDS-PAGE分析大黄鱼MP降解情况,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其疏水性变化。将不同pH下大黄鱼MP溶液与大豆油以体积比为1∶1的比例经高速均质制备乳液,并对其乳滴电位、粒径以及乳液的乳析指数进行测定,综合分析在不同pH下乳液的稳定性。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pH 4时,大黄鱼MP条带颜色较浅,在pH 6~12时,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基本消失,肌动蛋白条带颜色逐渐加深,且在浓缩胶顶部出现了高分子聚集物。对接触角和荧光光谱的综合分析表明,大黄鱼MP疏水性随pH增加而增加。对不同pH下MP乳液特性分析显示,在pH 8时,乳滴带负电且Zeta电位绝对值大[(49.63±1.52) mV]、粒径较小、乳液稳定性较好,而pH 12条件下容易出现破乳,不利于乳液的稳定。在pH 8时,大黄鱼MP结构更有利于提升乳液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大黄鱼MP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和乳化性的影响探究,有望为大黄鱼MP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苟庚午  蒋明  文华  吴凡  刘伟  田娟  杨长庚 《水产学报》2016,40(9):1309-1320
为评估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肝脏脂肪代谢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5组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水飞蓟素[0(对照组)、100、200、400和800 mg/kg],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17±0.31)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9周,测定实验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随饲料中水飞蓟素添加水平增加,吉富罗非鱼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指标均在100mg/kg实验组达到最大,100mg/kg实验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显著降低了实验鱼肝体比和脏体比。100mg/kg实验组全鱼、肌肉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随水飞蓟素水平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分别在200和100 mg/kg实验组达到最低,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后,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肝脏中的脂蛋白脂酶和总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脂肪酶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在200 mg/kg实验组最高,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饲料中添加水飞蓟素后,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00 mg/kg实验组罗非鱼的肝细胞界限清晰,无核偏移,空泡较少。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水飞蓟素提高了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调节了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对防治肝脏细胞损伤有积极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推荐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水飞蓟素添加水平为100 mg/kg。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糖饲料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糖脂代谢的影响,设置糖水平为34%的对照饲料(C组,能量水平13.68 k J·g-1)、糖水平为48%的高糖高能饲料(HCE组,能量水平16.03 k J·g-1)和高糖等能饲料(HE组,能量水平13.81 k J·g-1),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饲养初始体质量(20.34±0.42)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60 d。结果表明,HCE组和HE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肝脏粗蛋白均显著低于C组(P0.05),饲料系数、肝脏粗脂肪、肝糖原、总糖表观消化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C组(P0.05);HE组增重率、全鱼粗脂肪、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显著低于HCE组(P0.05);高糖组肝脏葡萄糖激酶显著高于C组,HE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苹果酸酶、脂肪酸合成酶活性最高,C组最低(P0.05);由肝脏组织切片看出,高糖饲料引起吉富罗非鱼肝脏细胞肿大变形,出现空泡,HCE组对肝脏损伤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能够耐受48%糖水平的饲料,但长期摄食导致鱼体糖脂代谢紊乱,尤其影响脂肪代谢,造成鱼体脂肪蓄积,肝功能损伤,不利于生长与健康。  相似文献   

16.
肉碱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200、300和400mg/kg DL-肉碱,饲喂平均体重134.3±12.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8W,以增重率、饲料系数(FCR),肌肉和肝胰脏中蛋白脂肪含量,肠道脂肪消化酶,肝胰脏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等指标为判据,研究肉碱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0mg/kg肉碱提高鱼体增重率5.70%(P < 0.05),降低FCR5.26%(P < 0.05);添加200~400mg/kg肉碱显著降低了肌肉和肝胰脏中的脂肪含量(P < 0.05);当肉碱添加量为300mg/kg时,肌肉蛋白含量最高;肉碱对肌肉水分和灰分、肝胰脏的蛋白含量无影响(P > 0.05);添加200、400mg/kg肉碱显著降低了血清胆固醇含量(P < 0.05);在脂肪代谢酶活性方面,200mg/kg肉碱组肠道脂肪消化酶和HL活性较对照组提高28.0%、38.6%(P < 0.05);添加400mg/kg肉碱提高肠道脂肪消化酶、HL及总脂酶活性41.41%、36.26%、10.66%(P < 0.05),降低FAS活性47.3%(P < 0.05)。综上所述,适量肉碱能改善草鱼生长性能、降低肌肉和肝胰脏脂肪含量及促进脂肪降解。建议草鱼饲料中肉碱添加量为20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