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目前我国草坪灌溉基本上是以地面漫灌为主,这种灌溉方法只能改变土壤湿度,对绿地植物生长的小气候影响小,灌水定额较大,不便实行适时适量灌溉,水的利用率低,加上城市水资源(尤其是北方干旱地区)的日趋紧张,草坪采用节水灌溉势在必行。草坪节水灌溉系统已成为草坪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研究草坪节水灌溉系统设计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保水剂在草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当前草坪绿地灌溉节水的需要,概述了保水剂的特性、作用机理及其应用概况,从应用方法、应用效果、包衣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保水剂在草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喷水带应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我国水资源紧缺,使得发展节水灌溉成为总趋势.如今,喷灌、微喷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渐广泛,从灌溉的技术参数、标准以及相应的设备等各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都比较成熟.而喷水带的研究尚属空白.随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推广,蔬菜、草坪、花卉、果树等经济作物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实施精细灌溉的广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灌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灌溉要求,实施喷水带这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代农业灌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再生水灌溉对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北京市北小河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再生水灌溉草坪草试验,选用3种再生水(二级处理水、一般三级处理水超滤、深度三级处理水反渗透)灌溉6种草坪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匍匐翦股颖、结缕草、野牛草),再加上自来水灌溉作为对比。研究表明:在草坪草生理方面,与自来水对比,二级处理水和一般三级处理水超滤灌溉能显著促进草坪草的生长,较明显地增强草坪草抗性,而深度处理的三级处理水反渗透则不显著,这表明草坪草在再生水灌溉中有非常良好的优势;在草坪草矿质元素含量上,自来水灌溉与再生水灌溉差异很小。土壤中有害的矿质元素,如重金属、氯化物、氟化物等被草坪草大量吸收,通过修剪被移走,从而有效地减轻有害矿质元素对土壤和环境的不良影响。这表明草坪草在修复污染土壤上可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下凹式草坪不但具有草坪的功能还具有蓄渗雨水、防洪减峰和减污、减淤、增肥的优点。通过试验测试了下凹式草坪雨水利用以及节约灌溉水量方面的影响因素和效果。结果表明,在汇水面积比F/a=1、2、3下凹100mm的情况下,下凹式草坪实际利用雨水量比普通草坪分别增加27.16%、68.84%、89.72%,补充草坪根系层以下土壤水量分别增加271.78%、404.88%、605.99%,同时制定了下凹式草坪灌溉制度,计算平水年灌溉水量分别节约14.33%、35.53%、46.79%.试验研究结果为下凹式草坪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下滴灌对草坪土壤水分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滴头、滴灌毛管二种地下滴灌灌水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讨了地下滴灌条件下的土壤含水率、草坪根系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滴灌毛管在水平方向的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而滴头在垂直方向的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说明以滴头灌溉水平方向土壤含水率水平方向分布偏差小、灌溉均匀性高,而滴灌毛管则适合深层灌溉。在此基础上,结合草坪根系空间分布规律,初步确定了在滴头、滴灌毛管2种灌水器中,滴头灌溉更适合城市绿地草坪,也为草坪地下滴灌技术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安全合理利用,通过盆栽试验,设4种不同比例再生水与微咸水(5 g/L)混灌处理,即再生水灌溉(T1)、微咸水-再生水1:2灌溉(T2)、微咸水-再生水1:1灌溉(T3)、微咸水灌溉(T4),并以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了作物生长生理特性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的响应.结果表明,较T1相比,混灌显著降低地上部生物量,对SOD活性具有一定提升作用,尤以T2最为显著,但对地下部生物量和其他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随着灌溉水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丙二醛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综合考虑各因素,可考虑再生水替代清水与微咸水配合使用,微咸水-再生水混灌比例以1:2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微润交替灌溉不同压力水头对大棚大叶茼蒿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1 m压力水头12 d交替灌溉(A处理)、1.5 m压力水头12 d交替灌溉(B处理)和普通灌溉(C处理)3个不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试验3次,分析大叶茼蒿的生长状况以及灌溉水分利用率。研究表明:微润灌溉处理组的灌水量可以明显减少,灌溉水分生产率分别为普通灌溉组的3.5倍和2.4倍,且大叶茼蒿的生长优势明显;故就本试验而言1 m压力水头处理组的植株生长情况和产量均高于1.5 m压力水头,但作为一种新型的灌溉技术,微润灌溉在大田上的推广和应用还需做大量的试验来不断验证。  相似文献   

9.
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天津地区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布置了5个不同矿化度微咸水(1、2、3、4、5 g/L)及淡水(CK)的田间灌溉试验,试验通过冬小麦耗水规律进行微咸水灌溉调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盐浓度微咸水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均有影响,总体上呈现出,小麦株高、叶面积随微咸水矿化度的增高而减小的趋势,其中4与5 g/L的微咸水灌溉下影响显著,小麦株高减少17.68%、23.84%,叶面积减小29.12%、36.31%。;微咸水矿化度的增高,使耗水强度呈现出变弱趋势,但在1与2 g/L盐水胁迫下,使得土壤渗透势提高,促进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并且在一定的盐胁迫下,使得干物质向小麦籽粒中转移,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用矿化度3 g/L以上的微咸水在灌溉冬小麦过程中,主要根层出现土壤盐分积累现象,但配合种植夏玉米,淡水压盐,土壤中含盐量明显下降,对冬小麦种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对夏玉米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究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内光合日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全生育期灌溉淡水处理(0.08 g/L Na Cl)为对照(CK),采用3种不同矿化度(1、3、5 g/L Na Cl)微咸水和淡水在夏玉米的3个不同生育期内(壮苗期、拔节抽雄期、灌浆成熟期)进行避雨盆栽交替灌溉试验。【结果】壮苗期及灌浆成熟期微咸水灌溉处理和CK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壮苗期峰值出现在12:00和16:00,灌浆成熟期峰值提前至10:00和14:00。拔节抽雄期灌溉微咸水处理的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提前至10:00。微咸水灌溉均引起夏玉米Pn和蒸腾速率(Tr)不同程度减小,导致水分利用效率(WUE)减小,玉米光合能力下降。壮苗期灌溉1 g/L微咸水和灌浆成熟期灌溉微咸水导致气孔导度(Gs)减小和胞间CO2摩尔分数(Ci)减小,通过气孔原因造成玉米光合作用减弱,而壮苗期灌溉3 g/L和5 g/L微咸水和拔节抽雄期灌溉微咸水导致Gs减小和Ci增大,通过非气孔原因导致玉米光合作用减弱。【结论】拔节抽雄期灌溉微咸水对夏玉米光合日变化影响最显著,壮苗期次之,灌浆成熟期最小,因此,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制度应在夏玉米拔节抽雄期灌溉淡水,可在灌浆成熟期灌溉微咸水。  相似文献   

11.
以离式螺旋微气泡泵为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对比研究了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技术在双季稻灌区节水减排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技术可以减少灌水量、排水量和耗水量,提高降雨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从而有效减少氮磷地表径流排放量。与常规水灌溉处理相比,早、晚稻采用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技术分别节水(灌水量)7.44%和4.46%,降雨利用率分别提高5.92%和4.28%,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36%和10.54%,总氮排放量分别减少8.36%和8.12%,总磷减少27.5%和27.27%。  相似文献   

12.
城市草坪节水灌溉方式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从绿地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经济—技术—草坪质量—社会效应”的评价系统,用来评价城市草坪的节水灌溉方式,为今后城市草坪节水灌溉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四)四等奖1.WDT—G型PID微机电液调速器 (吴应文、涂健和王永骥等)2.KD型大流量系列孔口滴头的研制 (张祖新、岳荣贵和王万欣等)3.巧溪水库灌区节水灌溉综合技术应用研究 (刘泰湖、王志浩和王盛庆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当地地下水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3种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再生水灌溉T1,5 g/L微咸水与再生水等量混合灌溉T2,5 g/L微咸水灌溉T3)对土壤水盐、水溶性离子离子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第2代生物综合响应(IBRv2)指数法评估土壤酶活性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效应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液中微咸水占比提升,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越高.(2)微咸水-再生水混合灌溉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较微咸水和再生水灌溉处理均有所提升,土壤蔗糖酶活性较再生水灌溉略低,但却高于微咸水灌溉.(3)基于IBRv2指数法,与CK相比较,处理T1引起的酶活性偏差最低,IBRv2值为2.12;处理T2次之,值为2.42;处理T3最高,值为2.92.处理T3中S-AKP/ALP,S-SC,S-UE活性均受到抑制;处理T2对S-AKP/ALP,S-UE活性具有诱导作用,但对S-SC略有抑制;处理T1对S-AKP/ALP,S-SC活性具有诱导作用,但对S-UE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因此,基于IBRv2,并综合考虑土壤酶活性指标以及再生水资源量量大、日排放量小等自身局限性,在干旱缺水地区,可以考虑用再生水与微咸水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第1期冬小麦间作春玉米土壤温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高阳段爱旺(1)BP神经网络在焉耆盆地农田排水量估算中的应用………………………………………………………刘延锋靳孟贵曹英兰(4)用BP神经网络模拟灌区ETa用水过程线设计…王丽娟樊忠成(7)遗传算法在暗管间距优化中的应用……陈香香蒋晓红缪海洋(9)浅析嘉善县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方向………………………邱建新(11)污水灌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齐学斌钱炬炬樊向阳等(13)高度对色斑法测量雨滴粒径影响的试验研究……………………………………………………李红任志远袁寿其等(16)低山丘陵区…  相似文献   

16.
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对双季稻需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技术对水稻节水增产的综合影响,以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为双季早、晚稻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对双季稻需水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处理的灌水量、排水量和耗水量均低于常规水灌溉处理,早、晚稻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分别提高7.78%和8.37%,降雨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03%和24.58%,产量分别提高4.05%和3.35%。同时,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具有良好的节肥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盐渍化土壤条件下枸杞咸淡水轮灌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盐渍化土壤条件下枸杞的微咸水灌溉模式,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红卫试验场进行了枸杞田间微咸水灌溉试验。以当地常规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组合咸淡水灌溉模式(咸咸淡(T1)、咸淡咸(T2)、淡咸咸(T3)和咸咸咸(T4))对土壤水盐及枸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生育末期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都有所增加,T1处理和T4处理发生了积盐,其余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脱盐,T3处理的脱盐率达到12.1%。T3处理的枸杞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生育期内土壤盐分最低,对枸杞产量影响较小,且不会导致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综合土壤盐分状态和枸杞产量分析,T3处理为适合当地枸杞的最优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玉米补充灌溉的最佳时间和增产效果,采用田间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补充灌溉对玉米叶片生理特性(叶绿素、SOD、POD、MDA、可溶性蛋白)、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区最佳灌溉时间为玉米生育后期;2在灌浆期补灌一次即能起到显著的增产效果;3全生育期灌溉可增产6.36%,但灌溉水利用率较低。得出结论,最佳补充灌溉方式为抽雄和灌浆期各补充灌溉一次。  相似文献   

19.
滴灌水质与灌溉频率对高含盐土壤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滴灌水质与灌溉频率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试验土壤为砂壤土(砂粒68%、粉粒24%、粘粒8%),土壤初始含盐量为0.8%。灌溉水质有3个水平,分别为CK(自来水)、S10(SAR=10,EC=3)与S5(SAR=5,EC=3);灌溉频率有3个水平,分别为高频(每4 d)、中频(每8 d)与低频(每16 d)。一条滴灌管灌溉2行棉花,棉花的行距为40 cm,株距为10 cm。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含盐土壤中,高频灌溉时,水质对棉苗生长的影响更大;微咸水灌溉有利于棉花苗期生长。灌溉频率对地上、地下各生长指标与总干重均有显著影响。微咸水灌溉时,地上部分生长指标与总干重在中频灌溉时均为最大,而根干重与根总长却均随灌溉频率的降低而增加,这表明棉苗在中频灌溉时所受的水分与盐分综合胁迫最小。灌溉水质与频率对根冠比均有显著影响,降低灌溉频率有利于棉花苗期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将草坪灌溉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灌溉,结合专家知识对草坪灌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集成,设计了基于PDA和移动数据库的草坪节水灌溉决策支持系统.同时,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内容以及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本系统实现了草坪灌溉研究理论向草坪灌溉生产实践的转化,在合理制定草坪灌溉制度,实现节水灌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