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果树学报》2012年第3期《1-MCP、薄膜包装和乙烯吸收剂对安哥诺李长期冷藏期间品质和褐变的影响》(作者及华等)报道,以安哥诺李为材料,采用1-MCP(0.5μL·L-1)、薄膜(30μm厚)包装(MAP)及包装内加入乙烯吸收剂(EA)的方法,研究了0℃冷藏期间安哥诺李品质、褐变及其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  相似文献   

2.
摘 要:研究南果梨在(0?.5)℃冷藏180d后出库,不同货架温度及升温方式对南果梨品质及果皮褐变的影响,为南果梨贮藏保鲜技术及褐变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设5个货架温度(直接5℃、10℃、15℃、20℃和变温升至20℃处理,分别标记为Z5,Z10,Z15,Z20和B20处理),货架期间测定南果梨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货架温度越低,南果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维生素C(Vc)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果皮L*和h值下降越缓慢,果皮a*(a*<0)和b*(b*>0)值升高越缓慢,皮、肉和心乙醇含量积累越少,褐变指数及腐烂率越低。并且Z20货架与B20货架各项品质指标、果皮褐变指数及腐烂率无明显差异,但货架期间果皮褐变严重,失去其商品价值;低温(5-15℃)的货架温度能够显著抑制果皮褐变指数和腐烂率,维持较好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建议冷藏至次年的南果梨出库后不应放在常温(20℃)下,选择低温(5或10℃)运输及销售,货架温度5℃可销售一个月左右,货架温度10℃,建议一周内销售完,15℃建议5d内销售完。  相似文献   

3.
据《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2年第6期《1-MCP对"珍珠"番石榴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作者洪克前等)报道,为探讨改善番石榴贮藏性能的方法,以"珍珠"番石榴果实为试材,用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冷藏(15℃)处理,研究其贮藏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  相似文献   

4.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6.09.017),来自葡萄牙阿尔加维大学的Custódia M.L.Gago等人研究了采后氯化钙和1-甲基环丙烯(1-MCP)(Smartfresh TM)单独施用或混合施用对金冠苹果冷藏(0.5℃)期间生理病害及贮藏后货架期(室温22℃)的影响。钙(Ca~(2+))和甲基环丙烯(1-MCP)可能会加快苦痘病进程,但采前这两种物质处理可  相似文献   

5.
据《园艺学报》2014年第3期《红富士苹果采后1-MCP处理对果皮色素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作者李秀芳等)报道,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采后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冷藏期间果实硬度,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苷含量变化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花青苷含量变化与其合成相关酶(PAL、CHI、DFR、  相似文献   

6.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1.021),来自中国沈阳农业大学的Xin Zhou等人研究了室温下间断升温对1-甲基环丙烯处理的后熟期南果梨芳香酯类的影响。冷藏结合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是长期贮藏呼吸跃变型果实的有效方法,但是当果实在室温下后熟时,由于芳  相似文献   

7.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1.110357),来自韩国中央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系的研究人员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Chuhwangbae亚洲梨的代谢和冷链性能的影响。Chuhwangbae亚洲梨是韩国栽培比较普遍的晚熟品种,在冷藏期间容易出现生理障碍。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1-MCP处理对Chuhwangbae亚洲梨果实在冷藏和贮藏后熟阶段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据《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1-MCP对常温贮藏期间黄金梨果肉质地的影响》(作者王晓曼等)报道,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延缓梨果肉软化机制。在室温(25±2)℃条件下,用1-MCP(1.0μL/L)密封处理梨果实24小时,完毕后置于室温下贮藏。采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法对1-MCP(1.0μL/L)处理的黄金梨果肉质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电子鼻法分析常温(20±3)℃和4℃贮藏毛酸浆的风味变化。通过电子鼻系统采集常温及4℃贮藏期间毛酸浆挥发性成分的响应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和负荷加载(LA)分析法对毛酸浆挥发性成分及贮藏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温和4℃贮藏毛酸浆气味产生响应的传感器主要是S2和S7号;PCA分析法能明显区分常温和4℃贮藏毛酸浆的挥发性物质,但不能体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LDA分析法不但能区分常温及4℃不同贮藏时间的毛酸浆,还能体现出贮藏期间其挥发性成分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PCA和LDA的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可测定常温和4℃贮藏毛酸浆的风味变化。  相似文献   

10.
据《Hortscicence》2013年2月的一篇研究报道,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农业部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采后快速连续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苹果果实品质和贮存期病理的影响。试材为"McIntosh"和"Spartan"苹果,分两次采收,采后1天或1~2天用1-MCP(1μL/L)处理两个苹果品种,再用1-MCP2μL/L处理"McIntosh"苹果,空白处理作对照。处理后果实分别冷藏(0.5℃)3~6个月以及气调贮藏(CA)6~9个月。  相似文献   

11.
正据《果树学报》2016年第1期《一氧化氮对冷藏过程中"肥城桃"果实内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作者林晓娜等)报道,为探讨一氧化氮(NO)对冷藏过程中"肥城桃"果实内挥发性物质生物合成的影响,将生理成熟期的肥城桃果实用不同浓度NO气体熏蒸3 h,考察冷藏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据《园艺学报》2021年第6期《钙处理对"南果梨"果皮微观结构、蜡质成分及香气释放的影响》(作者魏树伟等)报道,为研究钙处理对"南果梨"果实果皮微观结构、表皮蜡质组成和香气释放的影响,在"南果梨"果实商熟期前15天喷施0.04 kg/L氯化钙,喷水作为对照,在商熟期和后熟5天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果皮微观结构、细胞排列,并用质谱测定表皮蜡质组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3.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4.09.015),来自西班牙瓦伦西亚农业科学研究所的C.Besada等人研究了低氧环境和1-MCP处理对"Rojo Brillante"和"Triumph"柿冷藏期间品质保持的影响。为延长西班牙主要柿品种"Rojo Brillante"和"Triumph"的贮藏期,研究人员研究了4%~5%(O2+N2)以及4%~5%(O2+N2)+1-MCP处理对在1℃贮藏90天后在模拟的20℃货架条件下果实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据《园艺学报》2012年第7期《丙烯和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采后柿果实XTH基因表达的影响》(作者祝庆刚等)报道,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常温下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的"富平尖柿"果实中XTH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丙烯处理能够促进柿果实成熟软化,增加乙烯释放并使高峰提前到来,而  相似文献   

15.
<正>据《果树学报》2017年第1期《1-MCP和壳聚糖复合处理提高嵊州桃形李采后保鲜效果》(作者莫亿伟等)报道,嵊州桃形李成熟于夏季高温季节,果实采后极易失水软化,并且易于腐烂难以保鲜,为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壳聚糖涂膜及1-MCP和壳聚糖复合处理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采收成熟的果实于当天直接运回,  相似文献   

16.
正据《果树学报》2016年第8期《山刺番荔枝果实发育进程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分析》(作者徐子健等)报道,为探讨山刺番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山刺番荔枝青果期、转白期和成熟期果实进行挥发性气体的鉴定,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山刺番荔枝各个阶段果实中共检测出16种相对含量超过1%的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酯类、醇类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果业信息》2006,23(3):55-55
据《果树学报》2006年第1期报道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科技人员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1-MCP和热处理两者结合对红富士苹果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果实置于(0±0.5)℃条件冷藏4个月,然后置于20℃条件下7天,研究几种处理对红富士苹果贮藏期的果实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试验共设4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果树》2013年第3期《1-MCP对巨峰葡萄贮藏效果研究》(作者王宝亮等)报道,研究了1.0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贮藏期间巨峰葡萄果梗和果粒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巨峰葡萄贮藏保鲜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快大型肉鸭和优质小体型肉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本试验以9周龄北京鸭、连城白鸭、野鸭胸肌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寻找各品种鸭胸肌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3个品种肉鸭胸肌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结合电子鼻进行检测。通过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104种物质,这些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北京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最多,占比40.01%,其次是醛类和呋喃。而连城白鸭和野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占比以醛类最高,其次是呋喃和醇类物质。通过计算ROAV可得,有43种挥发性物质对鸭胸肌风味有贡献,其中,3个品种胸肌共有物质32种。同时,电子鼻可以对3个品种胸肌进行区分。通过分析3个品种鸭胸肌挥发性物质的结果,探索了3个品种鸭胸肌的特征香气标志物。北京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辛烯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酮;连城白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戊基呋喃、2-辛烯醛、己醛;野鸭主要风味物质为壬醛、2-戊基呋喃、正辛醛、己醛。OPLS-DA结果表明,3种鸭肉的主要差异风味物质基本集中在醛类和醇类物质。本研究对3个品种熟制后的鸭胸肌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为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找快大型肉鸭和优质小体型肉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本试验以9周龄北京鸭、连城白鸭、野鸭胸肌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寻找各品种鸭胸肌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3个品种肉鸭胸肌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结合电子鼻进行检测。通过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104种物质,这些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北京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最多,占比40.01%,其次是醛类和呋喃。而连城白鸭和野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占比以醛类最高,其次是呋喃和醇类物质。通过计算ROAV可得,有43种挥发性物质对鸭胸肌风味有贡献,其中,3个品种胸肌共有物质32种。同时,电子鼻可以对3个品种胸肌进行区分。通过分析3个品种鸭胸肌挥发性物质的结果,探索了3个品种鸭胸肌的特征香气标志物。北京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辛烯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酮;连城白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戊基呋喃、2-辛烯醛、己醛;野鸭主要风味物质为壬醛、2-戊基呋喃、正辛醛、己醛。OPLS-DA结果表明,3种鸭肉的主要差异风味物质基本集中在醛类和醇类物质。本研究对3个品种熟制后的鸭胸肌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为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