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东魁是从东魁杨梅群体中发现的粉色果实的杨梅变异株系,为研究东魁和白东魁果实色泽差异的形成机理,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析了两个品种3个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的花青苷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成熟果实中均可以检测出7种花青苷,分别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鼠李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5-O-二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但飞燕草素-3,5-O-二葡萄糖苷在东魁和白东魁的幼果期和转色期均未检测到。白东魁成熟果实中除矢车菊素-3-O-鼠李糖苷外,其它6种花青苷含量均显著低于东魁,尤其杨梅果实中最主要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在白东魁果实中的含量只有东魁的13.93 %,从而导致了两个品种成熟果实间色泽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桑叶褐化的因素,以期为研究桑叶的酶促褐变提供参考,以红果2号和珍珠白桑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采摘后0~7 d的褐化率、总多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运用UPLC分析采摘后0~7 d的桑叶总多酚提取物中绿原酸、咖啡酸、香豆酸、芦丁、异槲皮素、香橙素、杨梅素、槲皮素的含量。结果显示,在采摘0~7 d后,红果2号和珍珠白桑树叶片的褐化率逐渐升高,且珍珠白桑树叶片的褐化率高于红果2号;红果2号和珍珠白桑树叶片的总多酚含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采摘后第1 d珍珠白桑树叶片的总多酚含量低于红果2号,但是在采摘后0~4 d的时间里其总多酚含量显著上升,并超过了红果2号桑树叶片的总多酚含量。红果2号与珍珠白的桑叶PPO活性在采摘后0~7 d内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桑树叶片中含有绿原酸、咖啡酸、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等多酚类物质。采摘后0~7 d,绿原酸的含量显著升高。可见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多酚的积累尤其是绿原酸的积累是影响桑叶褐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个品种紫花苜蓿地上部和根水浸提液中的绿原酸、香豆酸、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5种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地上部还是根水浸提液中,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异,艾丽丝地上部和根水浸提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94.72和23.98μg/g,咖啡酸含量分别为30.49和6.33μg/g,与其他品种相比均较高;艾格地上部和根水浸提液阿魏酸含量分别为48.97和6.75μg/g,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紫花苜蓿地上部和根水浸提液羟基苯甲酸含量分别与咖啡酸、绿原酸、阿魏酸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紫花苜蓿地上部水浸提液中,香豆酸含量分别与咖啡酸和阿魏酸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羟基苯甲酸与香豆酸呈显著正相关;根水浸提液中,咖啡酸含量分别与绿原酸和阿魏酸含量、绿原酸含量与阿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另外,同一品种紫花苜蓿地上部与根水浸提液中同一种酚酸类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色素类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桑椹成熟过程中的主要色素类物质组成与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改善桑椹鲜果产品色泽和合理开发利用桑椹色素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0%丙酮提取法和pH示差法分别测定桑树品种大10、97-68、选26不同成熟期桑椹中的叶绿素及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桑椹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而总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其中桑椹成熟后期大10的总花色苷含量是97-68的2.2倍,分析认为总花色苷积累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桑树品种桑椹色泽差异的原因之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含有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和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3种花色苷组分,3种组分的变化为:C3G和C3R存在于桑椹整个成熟期,是桑椹中的2种主要花色苷组分,且C3G呈逐渐增加趋势,C3R呈先增加后微量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而Pg3G在桑椹成熟生长的初期检测不到,然后呈先增加后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在生产上可将桑椹中主要色素物质含量变化特点及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积累特点,作为确定桑椹采摘适期的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前期研究中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辣蓼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试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了获得质量稳定的辣蓼黄酮,为工业化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为对照品对辣蓼总黄酮进行目标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蓼黄酮乙酸乙酯部分(FEA)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的含量分别为281.97、160.98、83.31 mg/g,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FNB)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的含量分别为150.33、147.51、73.82 mg/g。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精密度、重复性好,可作为辣蓼黄酮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含量分析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方法,综述了藏药熏倒牛主要活性成分及含量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国内外研究者从藏药熏倒牛中已分离鉴定出黄酮类、苯丙素类等7类化合物105种,其中主要活性物质有β-石竹烯、甘香稀、β-榄香酮、2-(3′,4′-dihydroxy-phenyl)-1,3-benzodioxole-5-aldehyde、木犀草素、伞形花内酯-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伞形花内酯、山羊豆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β-谷甾醇等13种。研究者通过MCI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分离等技术,测定了伞形花内酯-7-O-β-D-葡萄糖苷、2-(3′,4′-dihydroxy-phenyl)-1,3-benzodioxole-5-aldehyde、β-石竹烯、木犀草素等10种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截止目前,藏药熏倒牛药材化学质量控制标准尚未建立,对具体靶向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芒萁是一种在南方地区分布广泛的药用草,但目前利用不广.为充分研究其药理基础,应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芒萁黄酮,通过聚酰胺柱层析配合梯度洗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其主要成分后,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 表明:芒萁黄酮的提取得率为13.42%,纯化所得50%醇洗物部分的总黄酮含量最高,达到76.25%,主要含有阿福豆苷(2.155%)、木犀草素-5-O-葡萄糖(1.462%)、异槲皮苷(0.856).芒萁黄酮对羟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079.01、248.74和50.14 μg/mL.芒萁黄酮含量高,抗氧化活性优良,极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和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了不同时期、不同品种桑叶中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并依这两个指标对桑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期的新一之濑中含有较多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同一品种,嫩叶中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优化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降血糖活性。试验以红菜苔皮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探究酶法辅助超声优化花色苷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酶法辅助超声提取红菜苔皮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0 min、液料比20 mL/g、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比例3∶1、pH值2.2、加酶量2‰,此条件下提取红菜苔皮花色苷含量为7.61 mg/g。体外降血糖试验发现,红菜苔皮花色苷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3.32、6.46 g/L,当花色苷水平为7.00%时,花色苷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77.00%,当花色苷水平为8.00%时,花色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86.00%,花色苷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为抑制类型均为反竞争的抑制。研究表明,酶法辅助超声提取红菜苔皮花色苷是一种高效的提取方法,可为天然红色素的生产及食用色素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省永德县大雪山乡澳洲坚果种植基地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O.C.为研究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技术方法,对该品种花后30天、60天和90天的果皮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究不同发育时期澳洲坚果果皮酚酸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的变化,为果皮中酚酸类抗氧化物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果皮中的酚酸类物质组分及含量有较大差异,在检测到的114个代谢物中,绿原酸 (3-O-咖啡酰奎宁酸)、1-O-阿魏酰-D-葡萄糖和1-O-对香豆酰-β-D-葡萄糖等物质的含量在花后30天最高,表明发育前期需要大量能量物质作为生长代谢原料;熊果苷、6''-咖啡酰熊果苷、红景天苷、龙胆酸、阿魏酸、3,4-二没食子酰莽草酸、没食子苯乙酮、原儿茶酸、水杨酸以及豆腐果苷等多种物质在花后60天及90天含量较高;6''-对香豆酰熊果苷和3,4-二甲氧基肉桂酸为花后90天标志性物质。结论: 本文分析测试了澳洲坚果果实不同发育期果皮中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变化,发现果皮中含有美白、抗菌等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今后澳洲坚果早期落果及采后果皮加工利用、保健品及药物开发等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福寿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固定相为:YMCC18色谱柱(4.6*250*5μm),乙腈一水(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2nm;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4~32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3%。本方法是一种简便、准确,可用于福寿胶囊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不同产地青钱柳叶中绿原酸、异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及山柰素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选择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及粉碎粒径为正交试验设计的因素,得到30个青钱柳样品;通过高效液相法(HPLC)对青钱柳叶中的绿原酸、异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及山柰素5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绿原酸:芜湖>九华山>黄山;(2)异槲皮苷:芜湖>黄山>九华山;(3)槲皮素:黄山>芜湖>九华山;(4)山柰酚:芜湖>黄山>九华山;(5)山柰素:九华山>黄山>芜湖;(6)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12 h、粉碎粒径60目处理的芜湖青钱柳中绿原酸含量最高;(7)自然晾干的黄山青钱柳中异槲皮苷含量最高;(8)干燥温度90℃、干燥时间12 h、粉碎粒径40目处理的黄山青钱柳中槲皮素含量最高;(9)干燥温度90℃、干燥时间16 h、粉碎粒径40目处理的芜湖青钱柳中山柰酚含量最高;(10)自然晾干的九华山青钱柳中山柰素含量最高。不同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及粉碎粒径对不同产地青钱柳叶中绿原酸、异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及山柰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鞣花酸是一种具生物活性的酚酸类物质,为园艺果实主要的抗氧化物质组分之一。本研究以黑莓品种‘宁植3号’和‘宁植4号’为材料,对其5个不同着色期果实鞣花酸含量、生长指标、糖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等进行测定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果实鞣花酸含量均在青果期最高,随后着色成熟进程中逐渐下降,至成熟期小幅上升,其与果实生长性状变化呈负相关且与果实纵径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着色进程中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以及花色苷含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糖类物质及花色苷含量均与鞣花酸含量呈负相关。果实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植物总酚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均随果实成熟进程逐步下降,与果实鞣花酸均呈正相关,且总抗氧化能力指标、植物总酚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与鞣花酸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着色进程中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与鞣花酸含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黑莓果实鞣花酸变化共性规律及与其它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可为深入开展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一定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3个果桑品种大10、选27、苗66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及总酚的含量变化与差异。以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和流动相A(乙腈)、B(0.4%冰醋酸)进行梯度洗脱,可以较好地分离测定桑椹中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3个品种的桑椹成熟过程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不尽相同,不同的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同一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不完全相同,同一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在不同品种桑椹成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也不完全相同。3个品种的成熟桑椹中,15种非花青素酚类物质含量均依次为儿茶素>芦丁>金丝桃苷>安息香酸>绿原酸>龙胆酸>水杨酸>阿魏酸>香草酸>槲皮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丁香酸>咖啡酸>白藜芦醇;桑椹多酚物质的总含量在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加,其含量为选27>大10>苗66。  相似文献   

15.
以‘贝达’砧‘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行内生草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连续3年测定结果表明:行内生草略微增加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葡萄单粒重和可滴定酸的影响不大;葡萄果皮花青苷含量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但不同年份间没有明显的一致性,说明行内生草可能不是引起这种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行内生草并不显著地影响葡萄香气物质总量,但影响了香气物质比例,行内种紫花苜蓿提高了酯类物质比例,降低了醛类物质比例,而行内种黑麦草和自然生草降低了酯类物质比例,提高了醛类物质比例。  相似文献   

16.
据《果树学报》2013年第2期《缺镁对‘纽荷尔’脐橙不同叶龄叶片叶绿素及荧光特性的影响》(作者凌丽俐等)报道,为了探明缺镁对不同叶龄叶片叶绿素合成与荧光特性的影响,为纽荷尔脐橙高产优质提供理论指导。以2年生枳砧纽荷尔脐橙为试材,定期测定不同叶龄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研究缺镁胁迫条件下纽荷尔脐橙不同叶龄叶片的叶绿素合成与荧光特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缺镁时间推移不同叶龄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Fv/Fm呈显著降低趋势,2龄叶相对叶绿素含量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槲皮黄酮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黄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产蛋率相近的70周龄罗曼褐壳蛋鸡7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2和0.4 g/kg槲皮黄酮,预饲期1周,试验期为4周。结果发现:日粮添加0.2 g/kg槲皮黄酮较0.1和0.4 g/kg槲皮黄酮组显著提高了蛋鸡平均日采食量(P0.05),且日粮槲皮黄酮水平对蛋鸡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呈现显著的二次曲线效应(P0.05)。随着日粮槲皮黄酮添加水平的增加,蛋黄重量表现为线性增加(P0.05);其中0.2 g/kg槲皮黄酮组较0.1和0.4 g/kg槲皮黄酮组显著提高了蛋壳重量(P0.05);随着日粮槲皮黄酮水平的增加,蛋黄重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随着日粮槲皮黄酮添加水平的增加线性增加(P0.05),其中0.2和0.4 g/kg槲皮黄酮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1 g/kg槲皮黄酮组(P0.05),同时0.2和0.4 g/kg槲皮黄酮组鸡蛋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1 g/kg槲皮黄酮组(P0.05)。随着日粮槲皮黄酮添加水平的增加,蛋黄中丙二醛的含量显著线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0.1、0.2和0.4 g/kg槲皮黄酮组显著降低了第7、14和28天蛋黄丙二醛的含量(P0.05)。鸡蛋贮存28 d和80 d后,日粮添加0.1、0.2和0.4 g/kg槲皮黄酮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蛋黄胆固醇的含量(P0.05),蛋黄胆固醇含量与日粮槲皮黄酮水平呈现显著的线性和二次曲线关系(P0.05)。0.4%g/kg槲皮黄酮组较其他各组蛋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日粮槲皮黄酮水平与贮存时间对蛋黄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蛋鸡采食含槲皮黄酮日粮可以提高鸡蛋新鲜度,延长保质期。综合蛋鸡生产性能和蛋黄氧化稳定性,日粮中槲皮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0.2 g/kg。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分析桑椹成熟过程中生物碱和花青素2类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以期为桑椹的采收适期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桑椹在成熟过程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2种花青素的含量却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在粉红期前增加缓慢,粉红期后急剧上升,2种花青素的含量差异较大,桑椹成熟过程中C3R的含量明显高于C3G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桑叶茶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研究背景 桑叶的利用自古有之.日本对桑叶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研究达到了成熟阶段,研究证实:桑叶含大量矿物质元素如钙、钾、锌、铁、 钠、磷等;含视黄醇、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C)、烟酸、食物纤维、甾醇、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苦素等对人体有保健功效的功能性成分;含有多种氨基酸神经传达物质,如降血压物质γ-氨基丁酸(平均含量226 mg/100 g);含有一种名叫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生物碱.在产品开发方面,日本丰玉健康食品公司,已用桑叶粉末制造出"桑叶茶"等产品,饮用方法与绿茶相同,溶解于开水中或者搅拌在食品中均可.而日本中央桑业所开发的桑茶,风行日本,茶色褐绿,汤色绿黄,甘甜爽口,醇香长久.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第10期《干旱条件下葡萄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势与节位变化的关系》(作者王晶晶等)报道,研究干旱条件下葡萄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势随叶片节位变化的规律及其机理。利用3005F01植物水势测定仪和SC-1气孔计测量不同干旱程度下葡萄主梢各节位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