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忻州市 2013 年玉米生长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忻州市2013年春玉米各生长发育期水分、气温、光照等方面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了春玉米主要发育期的有利、不利气象条件,并对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从玉米经济性状、发育期和气象条件等进行分析,从统计分析中得到玉米在品种不变情况下,由年际引起自身变异系数较大的为亩茎杆重、果穗粒重和植株高度;玉米经济性状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植株高度与亩茎杆重、果穗粒重与亩籽粒重、百粒重和亩籽粒与茎杆比、亩茎杆重和亩籽粒与茎杆比等均达到互为显著相关;各发育期间隔天数与发育期间的积温存在显著相关;与亩籽粒产量关系表现最密切的气象因子为降雨量和雨季开始时间。通过各发育期气象因子与经济性状单相关分析可看出,影响中高海拔地区玉米生产关键时期是7月~8月中旬,玉米发育时段为孕穗至乳熟期,约占玉米生育期1/3时段,其特征为当地夏季插花性干旱影响玉米产量年际波动。  相似文献   

3.
费晓玲 《甘肃农业》2004,(10):23-23
20 0 3年甘肃省玉米产量为丰收年 ,玉米生长发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利远大于弊。一、农业气象条件分析1.播种至拔节期 ,温度适宜 ,降水适时 ,玉米长势较好。我省玉米播种集中在 4月中、下旬。开春以后 ,玉米主产区 3月降水总量除河西及白银市大部地方小于 10mm外 ,省内其余地方在  相似文献   

4.
利用对比分析方法,对2013年玉米生长期间气象要素及历年同期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玉米生育习性,找出2013年玉米减产的不利气象条件,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6.
葡萄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近10年清徐葡萄的产量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温度、光照、降水等主要气象条件对葡萄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期有效积温、5月下旬及6月上旬气温、光照与葡萄产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葡萄生长期对降水量、日照时数需求存在临界值。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丹东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对参加2022年辽宁省鲜食玉米联合体试验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在丹东地区的表现进行综合考察。结果表明佳玉糯6号、博新39号、甜糯208综合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表现良好,适宜在丹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是衡水市的主要骨干粮食作物,2013年粮食实现了十连增。通过分析2013年夏玉米生长期间的气象条件及增产原因,总结获得高产采取的有效措施,促进夏玉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庄河市玉米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及产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庄河市2004—2009年气象与产量资料,通过正交多项式回归方法对庄河市玉米生育期进行气象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降水量是影响庄河市夏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气象因子进行筛选,建立产量预测方程,其预测准确率达89.3%。  相似文献   

10.
气象条件对泰安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近39年来泰安市夏玉米产量和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条件之一是降水量,关键期为拔节期、抽雄期;影响夏玉米产量的气象因素之一是积温,关键期为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日照时数对夏玉米的产量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对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南宁甘蔗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基于贝尔产量模式,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980~2007年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单产平均增幅为1276.7kg/ha;整体而言,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在年际间差异较大,气象产量绝对值较大的年份多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以及2005年以后,各年份气象产量的平均值为1002.4kg/ha;气候影响因子α越大,该年的气象产量越大,反之越小;影响南宁蔗区甘蔗产量的气象要素主要是相对湿度。【结论】南宁地区甘蔗生长期内相对湿度较低时将导致甘蔗减产,相对湿度较大时则有利于甘蔗增产。在南宁蔗区的甘蔗生产中,加强相关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大气相对湿度,能减少其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丹东2007 ~2013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近年来该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的影响,分析了酸雨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丹东降水酸度呈波动性变化;2007 ~ 2013年降水平均pH年平均范围为4.82~5.51,pH均小于5.60,且自2008年以来,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pH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季酸度为最强、秋季为最弱;出现频率以秋季最高,为43.3%,春季最低,为30.1%.丹东酸雨的形成是该地区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象条件的变化对降水酸度影响相当明显,丹东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和外来源也为酸雨形成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14.
Germination conditions are determined by hydraulic,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In heterogeneous fields, the most favourable seeding depth varies spatially.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eeding depth on emergence and grain yield of corn, corn was planted in depths of 40, 50, 60, 70, 80 and 90 mm in three experimental years (2006–2008). The apparent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as measured with an EM38. The appar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as used as a proxy for soil texture, top-soil thickness, effective root zone thickness,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oil structure. The spatial dependencies among emergence, yield and appar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ere considered by including spatial models in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of the apparent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year, and of the seeding depth with the emergence of corn. Deeper planted corn (80 or 90 mm) resulted in more emergence than shallow planted corn (+4.4% in 2006, +1.2% in 2007 and +1.5% in 2008). The emergenc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pparent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alues. The corn grain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by emergence and by the experimental year. Increasing apparent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values were correlated with decreasing yield (from 7.5 to 3.4 Mg ha−1 in 2006, from 10.8 to 5.3 Mg ha−1 in 2007 and from 8.4 to 2.9 Mg ha−1 in 2008). Increasing emergence resulted in increasing yield.  相似文献   

15.
闽北主要气象条件对草莓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闽北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对草莓采收期、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定植移栽后一段时间的温度条件是决定其上市期迟早的关键;温度和光温比是影响草莓产量的主导因子,月降水量、湿温比对产量影响相对次要;同时,温度低、降水少、湿温配合好,草莓月平均单果重较重。  相似文献   

16.
龙眼产量与关键发育期气象条件关系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2007年玉林市主栽的石硖龙眼分两个区进行主要发育期观测,同时进行气象要素平行观测,结合近五年龙眼产量的丰歉与关键发育期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其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是开花、结果期间遇阴雨寡照,其次为花芽分化期、花穗生长期的天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摸清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流行规律,并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动态数学模型,为精准防控蚕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2008—2018年的蚕病调查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将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情况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构建回归预测模型.[结果]2008—2018年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呈波动发生态势,年均发生率为11.35%,危害等级为重度(Ⅲ级)和超重度(Ⅳ级)的出现频率达55.56%;月均发病趋势呈正态分布,7月发病率最高(18.04%),其次是6和8月,发病率分别为16.00%和15.36%.夏蚕期(6—8月)广西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等级大部分达Ⅳ级,占比为62.79%,各蚕区发病率由高至低排序为贵港(18.15%)>南宁(17.89%)>河池(16.27%)>百色(15.82%)>柳州(14.16%);春蚕期(3—5月)发病率绝大部分在中度(Ⅱ级)以内,发病率由高至低排序为柳州(10.13%)>河池(9.65%)>百色(7.43%)>贵港(7.00%)>南宁(6.68%);秋蚕期(9—10月)各蚕区发病率均在Ⅱ级以内,差异不显著(P>0.05).降雨量和气温是影响广西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率的最主要气象因子,据此建立的预测预报模型为y=0.15116+0.0037371x1+0.00018527x2+0.000051826x3-0.0000030415x4-0.00000082702x5+0.00063798x6(y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率,x1为旬平均气温与23.75℃差值的二次方,x2为上一旬降水量,x3为上两旬平均气温的二次方,x4为上两旬日照时数的二次方,x5为前三旬降雨量之和的二次方,x6为近四旬降雨量之和),发病等级的建模拟合准确率为78.89%,对2018年9批监测数据的预测准确率为66.67%.[结论]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危害较严重,夏蚕期(6—8月)是发病高峰期.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广西蚕桑生产中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危害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8.
石山地区蔗地间套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石山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实现当地农田的高产高效,2009年初广西启动了三个千万亩增粮增收行动计划。南丹县在自治区农业科研单位的技术指导下,根据当地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甘蔗间套种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实践探索,摸出了一套石山地区蔗地间套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这对缓解粮蔗的争地矛盾,实现粮蔗双丰收,促进石山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2000—2013年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福建省10个气象站2000—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应用Sen's斜率估计法和Danie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4个气象因子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分布,采用Pettitt突变检验法检测突变点的发生.结果表明:在年际和季节变化的趋势中,东南沿海地区的风速显著减弱,西北部地区显著增强;南部地区夏天和秋天的相对湿度显著降低;降水的年际和季节变化不显著;全省气温升高突变集中在2011年;此外,虽然冬天和春天的气温越来越低,夏天气温越来越高,但趋势缓慢不显著,表明福建省气温整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对13个青贮专用玉米品种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其生物鲜产量、干物质产量、物候期、农艺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等性状的特点及适应性。结果表明:‘雅玉八号’、‘青530’和‘耀青二号’适宜在上海市奉贤地区种植,而‘广五’、‘广七’、‘广多’、‘青67’、‘青607’和‘农大108’不适宜在该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