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南农田土壤中硅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海南农田土壤中硅的分布状况及喜硅作物的挖掘开发提供依据,采集海南18个市县的169个农田土壤表层(0~20cm)样品,按照《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试行)》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全硅和有效硅含量,并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农田土壤有效硅含量为3.85~340.34mg/kg,平均为63.9mg/kg,有效硅属于中度缺乏状态,各市县农田土壤有效硅的含量差异较大,空间上呈以琼北地区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发射状分布,东方与乐东交界地区、白沙的西北地区和定安的局部地区是全岛农田土壤有效硅含量最低的地方;农田土壤全硅含量为135.52~572.26g/kg,平均为426.46g/kg;空间上与土壤有效硅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土壤硒含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州市不同地区的土壤硒含量、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表层土壤的硒含量相对较高。总硒含量的变幅为0.02~2.87 mg·kg-1,GM为0.314 mg·kg-1,有效硒的变幅为1.01~115.01μg·kg-1,GM为19.879μg·kg-1。广州地区土壤硒的空间分布呈现较大差异,富硒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沙区、番禺区南部及增城区东部。广州地区土壤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酸性条件下富含有机质的砂质粘土和花岗岩硒含量较高。pH、土壤有机质含量和CEC对土壤硒的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化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效硅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广州市从化区农田土壤有效硅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我国粮食主产区水稻产量增长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采用描述性统计、地统计学、相关性分析与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的方法对从化区土壤有效硅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硅平均含量为60.31 mg·kg-1,总体偏低,并呈现中度变异;在中心区域、粮食主产区和丘陵地带,土壤有效硅含量较高;有效硅含量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呈正相关,土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对其也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中,成土母质对从化区农田土壤有效硅的影响程度居于首位。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土壤中硒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海南省不同市县土样中的硒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土壤总硒量变幅为0.055~2.231 mg/kg,平均含量为0.765mg/kg,土壤硒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性。土壤硒含量受成土母质、质地、pH值和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影响,其中成土母质与土壤硒含量的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山东省日照市茶园土壤硒含量状况,继而为优质高效的茶叶生产提供参考,在日照市茶叶主产区采集61个表层土壤(0~20 cm)样品,测定土壤硒含量及相关理化性质,分析母质、土壤理化性质、种植年限等因素对土壤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市茶园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13~0.204 mg/kg,均值为0.0897 mg/k...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土壤有效钼含量为0.003~0.376ppm,平均为0.113ppm,<0.15ppm,和<0.10ppm的分别占73.88%和46.00%,属于钼肥施用有效区。严重缺钼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2左右。土壤有机质、pH、粘粒以及有效铁、锌含量均能影响钼的有效性。钼酸铵处理花生种以每公斤种拌2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西部水稻土壤和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和水稻(秸秆和精米)中铜和硒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铜的含量较低,为15.75 mg/kg,土壤硒含量丰富(0.39 mg/kg),其含量分布主要与成土母质关系紧密;水稻硒和铜的含量与相应土壤中的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不高,水稻精米硒含量与相应秸秆硒的含量相关性较...  相似文献   

8.
定西县农田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其剖面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定西县具有代表性的李家堡乡农田48个样点共384个土壤样品有效硫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表层(0~10cm)有效硫含量最低,平均为10.4mg/kg,第4层(50~80cm)有效硫含量最高,平均为28.9mg/kg,而且表层有效硫含量显著地低于0~200cm层土体中有效硫含量的平均值21.6mg/kg。可见,有效硫在土体中有淋溶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江苏省宜兴市这一典型天然富硒区土壤硒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采集表层土壤(0~20 cm)4 461件,利用统计学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土壤硒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6~1.74 mg·kg-1,均值为0.42 mg·kg-1,是全国土壤硒元素背景值(0.29 mg·kg-1)的1.45倍,是江苏表层土壤硒含量均值(0.20 mg·kg-1)的2.1倍。土壤硒含量的变异系数为43.47%,表明土壤硒元素呈中等程度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显示,土壤硒空间分布的最优模型为球状模型,块金效应值为0.568,具有较强空间相关性,变程为30 250 m,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研究区土壤硒总体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部低山丘陵显著高于北部太湖堆积平原,碎屑岩类成土母质风化形成的土壤硒含量高,同时土地利用方式为园林地、海拔较高、地形起伏大的丘陵山区的土壤硒含量也相对较高。土壤理化性质、人类活动对土壤硒的分布也有影响,pH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硒含量高,距离金属矿点近、距离湖泊河流越远...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农田土壤紧实度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陕西省农田土壤紧实度现状及区域差异,2013年在全省选取228个调查点,对1 100多块地的农田土壤紧实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农田耕层土壤紧实度为250.0~2 080.0kPa,平均为781.3kPa,变异性中等;全省各区犁底层紧实度为716.0~5 650.0kPa,平均为2 900.5kPa,中等变异。耕层土壤紧实度以关中东部和陕南东部较大,1 000kPa以上,陕北大部分县区耕层比较疏松;犁底层紧实度以关中地区及陕南东部较大,在3 000kPa以上,陕北地区犁底层紧实度普遍较低。耕层土壤紧实度主要受区域位置、农田利用类型、地形、作物类型、耕作方式及土壤类型影响(P0.05);犁底层紧实度受区域位置、作物类型、地形、耕作方式、熟制、机耕年限、灌溉情况、土壤类型以及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的企业空间布局有利于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减少资源调配成本,发挥区位优势。研究以海南省799个休闲渔业经营单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法、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分布形态、分布均衡程度、分布密度三个维度对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整体上呈现集聚型的分布形态,集聚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琼北区、琼南区、琼西区、琼东区、琼中区;(2)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形成南北两极,零星集聚,沿海环绕内陆的密度特征,密度梯度自沿海向内陆呈现4个等级的递减差度;(3)海南省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受到交通、市场、景区区位因素的影响显著,符合“沿路”、“环城”、“傍景”的分布规律;同时,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休闲渔业经营单位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海南省休闲渔业企业选址,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湘西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湘西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分布状况,测试了湘西主要烟区488个土壤样本的有效铜含量,并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湘西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适宜样本分布、县域差异、土壤类型差异、海拔差异及空间分布。结果显示:①湘西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总体上属偏高水平,平均值为2.125mg/kg,变幅为0.024~7.840mg/kg,变异系数为69.98%,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13.81%。②不同县之间的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按从高到低依次为:凤凰县>花垣县>泸溪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③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效铜含量差异极显著,按从高到低依次为:水稻土>红灰土>黄棕壤>黄壤>红壤>石灰土。④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且以海拔(600m,800m)组土壤有效铜含量最高。⑤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Kriging插值图显示,湘西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总体上呈斑块状分布态势,但有从南向北方向递减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3.
海南植胶区土壤有机质纬度分布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植胶区是中国热带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质的分布对海南橡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海南植胶区土壤有机质为研究对象,在大区域尺度上研究跨纬度分布特征,以年累积温度、年均蒸发量和年均风速等气候为影响因素,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纬度上升而有升高的趋势,与年累积温度和年均蒸发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年均风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大区域尺度上,海南植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年累积温度、年均蒸发量和年均风速等气候因素对土壤有机质的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壤有机碳分布对于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有重要意义,热带森林土壤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以海南岛文昌市五种森林类型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有机碳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阐明影响土壤有机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文昌市五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在6.18-35.71k/kg,木麻黄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不利于土壤碳固存,有机碳分布表现为桉树人工林>人工混交林>次生林>相思人工林>木麻黄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中有机碳含量变化与土壤中全氮含量、碳氮比变化一致;影响有机碳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土壤全氮含量和碳氮磷化学计量比。研究结果可以为热带地区土壤碳固存及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409个水稻土耕层土样测定,龙岩市水稻土有效铜、锌、硼平均含量分别为1.89mg/kg、2.27mg/kg、0.04mg/kg。大部分土壤严重缺硼,部分土壤有效锌不足,而有效铜含量较丰富。从地理分布看,有效铜以平洋田含量高,有效锌则以山垄田高;在土壤剖面中则有向表层富集的趋势。经回归分析,土壤有效铜、锌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防控、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的科学途径,以福建省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与ArcGIS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对福建省4 261个耕地表层土壤调查样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福建省耕地土壤pH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福建省耕地土壤pH自东南沿海至内陆山地地区呈逐渐降低趋势:全省耕地土壤pH为3.00~9.62,平均值为5.35,变异系数为14.95%,69.3%的耕地土壤pH小于5.5;南平市(5.09)、三明市(5.16)、龙岩市(5.21)、宁德市(5.22)及漳州市(5.42)70%以上的耕地土壤pH<5.5;而厦门市(5.58)、泉州市(5.90)、福州市(5.62)及莆田市(5.96)50%以上耕地土壤pH>5.5。海拔、降雨量、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显著影响土壤pH,土壤pH与海拔、降雨量和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砂土土壤pH为5.38,显著高于壤土(5.20)和粘土(5.14);滨海盐土土壤pH为6.36,显著高于潮土、水稻土、砖红壤、紫色土、黄壤和红壤;黄壤和红壤土壤pH显著低于潮土和水稻土,潮土和水稻土土壤...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槟榔早衰、产量下降等难题.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研究槟榔土壤全氮及水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硝态氮变异性强,变异系数大,分布不均匀;水解氮、铵态氮和全氮的变异性都属于中等程度,水解氮和全氮的变异系数相对少些,分布尚算均匀;对照区土壤铨氮含量显著高于槟榔园,全氮及有效态氮地区间差异十分显著,不同种植年限的全氮及有效态氮差异也显著.全氮平均值0.10(±0.04)%达到中等指标水平,但总体上全氮贫缺比例高达42.05%.水解氮平均值107.85(±34.77) mg/kg达到中等指标水平.但总体上水解氮贫缺比例高达35.625%.硝态氮平均值4.44(±5.31)mg/kg太低,揭示了土壤的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异养硝化作用都减弱,阻碍槟榔正常生长所需求的有效营养供应.导致槟榔产量下降和植株早衰.硝态氮含量低是槟榔十壤地力退化的表现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 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现状,以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农业部三大部门公布的地理标志产品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地理标志分布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地理标志数量最多,东北最少;全国各省份的地理标志数量差异很大,最多的省份为山东省;茶产品、畜禽水产品、工艺品、果蔬类和花卉类东部地区最多,酒产品、食品类和中药材类西部地区最多;福建省的茶产品和花卉类在各省级行政区中数量最多,畜禽水产品、工艺品和果蔬类地理标志山东省居多,四川省的酒产品、食品类和中药材类数量最多;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人口、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附生兰的物种组成、分布及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的鹦哥岭地区的附生兰进行了调查,采用CCA探索了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影响,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总效应和净效应,并分析了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在不同环境梯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所选9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物种组成变异的7.8%,其净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植被类型、树皮类型、年平均气温、每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平均值、最干月降雨量、海拔、郁闭度、坡向、坡度,仅坡度的净效应未达到显著。(2) 随海拔升高,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低海拔段(700~900 m)物种最丰富,附生兰多度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缓坡地段,附生兰物种丰富度与多度均较高,阳坡和半阳坡的附生兰物种丰富度与多度较阴坡与半阴坡少;粗糙的树皮更易着生附生兰,覆盖物为树皮上的附生兰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多数附生兰倾向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低地雨林中附生兰物种最丰富,热带针叶林中的附生兰具较高的优势度;附生兰倾向于分布在较低的气温、每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值在(7.8~7.85)℃之间的生境中;在降雨量较多的环境中,附生兰物种丰富度和多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