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响国内小麦市场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玉米价格。之前由于玉米小麦价格的倒挂,使部分企业加大了小麦替代玉米的比重,饲料小麦需求上升。但是,近期玉米价格下降之后,加之政策提振小麦价格,饲用小麦需求无疑将会发生变化。国内部分地区已经结束了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科技》2005,(1):58-58
自2004年8月下旬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受产量预估不断调增、饲料需求不旺、出口不畅和新玉米上市等因素影响,市场价格走势一直处于下跌之中,目前跌势趋缓,预计后市玉米价格继续下跌动能不足,随时会产生反弹,具体分析如下:一、饲料玉米消费开始放大尽管国内玉米饲料消费受禽流感疫情的影响大幅降低,但2004年6月份以来畜禽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扬,养殖业补栏积极性明显增强。随着春节临近,国内肉禽蛋需求旺季有望来临,养殖户入市采购玉米积极性继续增加,将对国内玉米价格起到较好的支持作用。二、海运费高涨,有利国内玉米出口近期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国…  相似文献   

3.
2012年国内外玉米产业发展分析及2013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国玉米产量增长7.95%,创历史纪录;同时,国内玉米需求小幅增长,供需形势显著改善。玉米进口数量显著增长,预计超过500万t,进口快速增长与国内玉米库存调整有关。2012年全球玉米产量下降,主要是因为美国在6—7月遭受严重干旱,玉米产量比正常预期大幅降低;由于美国玉米减产,使得全球玉米价格在6—7月大幅上涨。2013年国际市场玉米需求增长预计较为平缓,市场供求将显著改善,国际玉米价格预计回落;国内玉米价格预计小幅上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玉米供需变化,提出建议: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和基础设施投入,夯实玉米生产能力;促进新技术采用和耕作方式变革,显著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同时,在2013年,需要关注国外玉米新品种采用、贸易政策变化和玉米产量增长所带来的挑战和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06,(8):54-55
目前,国内玉米市场整体呈现北稳南弱格局,其中东北玉米价格较为稳定,局部价格稳定坚挺;南方一些地区受饲料小麦替代影响,部分玉米价格出现小幅回落。尽管如此,由于目前国内养殖市场开始出现复苏迹象,饲用玉米消费需求逐渐趋于好转。同时由于新粮上市前一般饲料企业仍有一定的采  相似文献   

5.
魏斌 《农业展望》2012,8(5):9-13
2011年中国玉米产量同比大幅增加,国内玉米供需偏紧局面缓解。但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因受天气因素影响质量低于往年,饲料养殖企业采购重心转移至东北地区,导致传统的市场采购格局发生改变,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涨幅远远高于华北地区。另一方面,小麦价格低于玉米,小麦替代玉米数量同比增加。饲料养殖企业不仅采购国内小麦,而且积极从国外采购小麦用作饲料生产。鉴于高品质玉米需求旺盛,加之美国玉米具有价格优势,中国企业继续采购美国玉米,2012年中国进口玉米总量有望接近600万t。  相似文献   

6.
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偏紧,玉米需求增长速度仍然快于产量增长,导致国内需要适当进口玉米调整市场预期。2010年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5月底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比2009年同期上涨300元/t,同比涨幅17%-25%,基本确定了本年度价格高点。6-7月国内玉米价格呈现先抑后扬.但是8-9月价格似乎已无悬念。预计2010年秋粮开秤价格将比2009年有较大提高,季节性的价格下跌行情可能不会出现。  相似文献   

7.
2012年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与2013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国内玉米生产继续稳步发展,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与小麦形成倒挂,消费替代显著增加,玉米进口大幅增加。主要原因,一方面连续增产及进口明显增加有效改善了供求关系,另一方面深加工业经营困难,饲料消费也因小麦替代增加而受到抑制,同时国家通过调整财税政策加强对深加工业的宏观调控。2012年国际玉米价格大幅波动,供求关系进一步趋紧,库存大幅减少。预计2013年国内玉米生产仍稳步发展,价格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较大,进口可能有所下降。建议落实并完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继续严格控制深加工业过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9,(8)
<正>美国农业部日前宣布,美国出口商向中国出售了30万吨玉米。市场传闻,中国近期将进口300万吨美玉米,美玉米进口数量增加将引发国内玉米市场的较大波动;甚至有消息称随着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美国玉米及相关谷物替代品将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会较大幅度影响国内玉米价格。自中美贸易谈和以来,美玉米及相关谷物替代品进口增加的预判充斥着整个国内玉  相似文献   

9.
彭超  全世文 《农业展望》2011,7(6):7-11,18
近年来中国玉米产量不断增加,与小麦之间的相关关系呈现出弱化的倾向。玉米消费量大幅度增加,工业消费和饲料消费增长很快。2010年中国首次大规模进口玉米,玉米贸易平衡状况由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可干燥玉米酒精糟的进口迅速扩张。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国际玉米价格迅速上涨,国内玉米价格稳中有升。展望未来中国玉米市场与贸易趋势,2011年玉米获得丰收的可能性极大,但是玉米消费量仍将大幅增长,玉米进口仍将呈现增长趋势,但受配额限制,可干燥玉米酒精糟进口仍有扩张潜力,国际玉米价格仍将得到诸多因素的支撑,国内玉米价格将保持稳中有涨势头。  相似文献   

10.
彭超  颜茜钰 《农业展望》2012,8(6):3-8,17
2012年1-5月,中国玉米饲用需求及工业需求增速放缓,玉米产量大幅增加,国内玉米市场供需偏紧局面缓解,全球玉米供求形势仍然趋紧。国内玉米价格经历上扬涨停后,目前处于下行通道,玉米临储收购对市场行情影响结束,国储小麦竞价销售底价上调,对玉米价格提振作用有限。中国第1季度玉米出口同比减幅过半,进口量达创纪录高位,同比增长340.76%,总体为净进口。展望后市,需求遇“冷”、供应无忧、进口冲击可能决定短期内国内玉米市场将回落趋稳,维持弱市基调;国际玉米期货价格面临向下压力,但下跌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是玉米上发生很普遍而又非常严重的病害,并且这两种病害在病原和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区别这两种病害对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灰包、黑疽,或乌霉,是由孢子菌侵染所引起的玉米系统性病害。近两年,此病发生普遍且严重,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它的分布虽不如黑粉病普遍,但危害程度却远大于黑粉病。玉米黑粉病,俗称黑瘤子,又称黑穗病、瘤黑粉病、灰包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但危害程度则因地区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农业生产知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研制开发了行之有效的玉米精准施肥专家系统,将数据库、人工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网络技术以及信息集成技术应用到玉米生产领域,给传统的玉米栽培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降低肥料投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玉米产品质量和产量,示范区玉米产量平均增产11.31%,增加收入23 380.0万元.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秸秆还田适宜模式,于2016年在连作玉米田设深翻秸秆还田(DR)、旋耕秸秆还田(RR)、深翻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DR+D)和旋耕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RR+D)4个处理,以旋耕不还田(CK)为对照,研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R+D和RR分别较CK增产24.56%和28.00%,DR和DR+D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RR+D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表层(0~1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94.56%),其他处理表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各秸秆还田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不同土层土壤酶的活性。综合来看,该地区以旋耕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模式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Wild maize, agricultural maize, and associated Manihot fossil polleni indicative of early agriculture after about 7300 years ago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Gatun basin, Panama. The course of risinig sea level in the Canal Zone during the past 11,300 years is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玉米/大豆不同配置下的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田间配置下的间作玉米生长与产量形成,探索长江下游地区适宜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大豆品种‘南农99-6’为材料,设置玉米行距40 cm、玉米/大豆距离60 cm的窄行距间作处理(IM1),玉米行距50 cm、玉米/大豆距离50 cm的窄行距稍宽处理(IM2)两种不同间作方式,以玉米宽、窄行单作(M1)和玉米常规普通种植(M2)处理为对照,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大豆田间配置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光合效应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IM1、IM2)玉米单株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在营养生长阶段较M1处理略低,但在生殖生长阶段则显著高于M1处理,光合速率显著提高。IM2处理的各生育期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比IM1处理高,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IM1处理和IM2处理玉米产量与M2处理玉米产量相当,但大豆产量增加,总体效益显著提高,尤以IM2处理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最好。[结论]长江下游地区玉米大豆间作应采取玉米行距50 cm、玉米/大豆距离50 cm(IM2)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杆还田免耕栽培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灌  袁文  韩烨君 《广西农学报》2009,24(4):22-23,39
玉米免耕是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玉米秸秆还田免耕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产量。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田间试验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比免耕、常规翻耕栽培产量要高,效益要好,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比常规翻耕增产5%以上,每667m2节本增收90元以上,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研究了粗缩病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