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构件入手,研究了内蒙古大青山地区4种根茎禾草:羊草(Leymus chinesis)、赖草(Leymus secali-nu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群根茎、营养枝和生殖枝及其构件结实期生物量的生殖分配,研究表明:4种不同根茎类型的根茎禾草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各种群用于根茎和营养生长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占有绝对的优势,生殖分配比例很高,而用于有性生殖生长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均较小,大约在16%以下;在各种群主要构件的生物量生殖分配中,根茎和营养枝叶片占有较大比例(20% ̄40%),而用于有性繁殖体种子生产的比例都很小,基本在2%以下。  相似文献   

2.
赖草(Leymus secalinus)是分布较为广泛的长根茎型禾草之一,在对天然赖草种群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从构件入手,研究了赖草种群花期根茎、茎、叶及花序构件的数量特征以及能量分配,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赖草种群花期各构件生物量间的关系表现为根茎>茎>叶>花序;根茎、茎、叶、花序的表型可塑性不大,对于赖草种群来讲其表型特征是稳定的;赖草种群花期各构件间及总生物量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赖草种群花期各构件的生物量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芦苇不同构件生物量、热值和营养元素的生殖配置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其种群对湿地生态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地上部各构件生物量7、8月份达到最大值,花序生物量很小,而地下部根状茎生物量9月份达到最大值;热值以花序最大,不定根最小;繁殖构件各营养元素的生殖配置以根茎为最高,繁殖构件之间营养元素比例的变化从N元素的6.1∶1到Ca元素的120∶1。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型活动式防雨旱棚,人工严格控制不同的土壤含水量,全生育期系统研究了夏玉米根冠生长对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并不影响夏玉米根系、冠层干物质累积、株高增加、茎(基)粗增大等过程的总趋势。但随胁迫的增强,根、冠干物质累积速率、干物质累积总量降低,根条数变少、株高降低、茎(基)粗变细,但它们并不呈线性相关关系;水分供应量的减少延长了夏玉米的生育周期,随胁迫的增强,根系生物量最大值、最大根条数、冠层最大株高出现的时间延后;根冠比(R/S)随土壤水分的改变而改变;不同水分处理的夏玉米,R/S值影响最小的时期是开花-灌浆盛期,最大的时期是在拔节-抽雄,此阶段充分供水处理H的R/S是严重水分胁迫处理L的125.77%。充分供水的处理则有最大的根冠比(R/S=0.173)。在干旱条件下,协调夏玉米根冠平衡,最大程度发挥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的功能,才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野生草地早熟禾无性系构件形态特征及生物量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份草地早熟禾材料的无性系构件形态特征及其生物量配置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枝角度、基株分蘖数以及根茎数、根茎长度和叶宽是表达差异的主要构件;生物量配置格局总体趋势为茎和叶>根>根茎,但存在居群间特异性,反映出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特别是生物量在根茎构件中的配置,不同的居群间变异较大,表明草地早熟禾的重要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根茎在生存繁殖中的重要意义;由于不同居群间存在主要构件和生物量配置的特异性,从而为草地早熟禾的选育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法]在露天盆栽的条件下,以亚有限抗旱品种合丰50号(H50)、无限抗旱品种嫩丰18号(N18)、亚有限抗旱品种黑农48号(H48)和无限抗旱品种合丰55号(H5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大豆品种根冠比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不同大豆品种(除H50外)根冠比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V6期为最高点,最大值合丰55号与最小值嫩丰18号分别为0.252、0.173;最低点出现在R5期,此时最大值为黑农48号(0.159),最小值为嫩丰18号(0.114)。根冠比与单株荚数在整个生育时期内均呈负相关,V6期根冠比与单株荚数负相关值最小(r=-0.814);根冠比与荚粒数在R6期呈正相关(r=0.647),而在R7期负相关值最小(r=-0.367);根冠比与百粒重在R5期正相关值最大(r=0.919);根冠比与单株粒重在整个生育时期内均呈现负相关,并在V6期达到最大值(r=-0.922)。[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伴随全球气候变化关注度提升,植物碳汇研究愈发得以重视,其中陆生灌丛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滇中地区不同样地的69个样方中12个主要灌丛生态系统生物量与有机碳密度的相关关系、分配格局、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丛的地上生物量(AGB)、地下生物量(UGB)和根冠比(R/S)分别介于1.13~2.03、0.62~1.49 t/hm2和0.38~0.84。群落和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拟合斜率为异速分配生长关系,植被的根冠比数值较其他植被类型更小。灌丛碳密度、凋落物总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均值分别为(60.43±22.12)、(25.60±7.32)、(24.71±20.06)t/hm2和(110.74±35.34)t/hm2。灌木层碳在根茎叶间分布含量差别不大,主要在茎部(35.57%),草本层碳主要分配在地下部分中(15.06%~60.45%)。年均温度(MAT)和年均降水(MAP)对生物量及根冠比的相关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茅苍术生长动态及其解剖结构,对茅苍术1年生播种苗采样分析,测定了不同时期根茎直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和鲜物质质量、根冠比等指标,同时对与药材品质相关的结构进行解剖分析。结果表明:茅苍术根茎直径的生长呈持续增长趋势,5~6月和8月为快速增长阶段。茅苍术根冠比在7月16日达到最大,总干物质质量的生长动态符合S形生长曲线。茅苍术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5月7日达到最大。油室密度6月初达到最多,然后迅速下降,油室直径呈现持续上升趋势。7月是茅苍术有效成分苍术素积累较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下生物量垂直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青海高寒地区对生长2a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anceps Gaud.cv.Qinghai)地下垂直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地下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青海扁茎早熟禾主根全部分布于0~5 cm土层中,根茎、毛根、根茎分蘖芽和总生物量均集中分布于0~10 cm土层中.除毛根在返青后半个月时间内地下垂直分布呈">"型外,根茎生物量、根茎长、根茎分蘖芽数、毛根和地下总生物量垂直分布在一个生长季均呈"T"型分布,且符合y=1-βD变化,但分布数量和比例不同.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根冠比0.41.根茎周转率>毛根周转率>主根周转率;根茎分蘖芽数周转率>根茎生物量周转率>根茎长周转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定期取样的方式,测定白术生长与品质指标,模拟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白术地上部分生长与干物质量在生长150 d左右达最大;白术根茎生长与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表现为"慢—快—慢"过程,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分和地下部折干率呈增加趋势,地上折干率在生长60~80 d时有降低趋势,地下折干率在80~100 d时有降低趋势;根冠比先降低后升高,拐点出现在生长125 d左右;地下干物质分配率在整个生育期呈增加趋势,在生长100~125 d时有降低趋势。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分别在60、150、150 d最大,分别为0. 063%、0. 086%、0. 108%;白术内酯Ⅰ、Ⅱ、Ⅲ单株积累量变化呈倒"V"字形变化,最大积累量分别为3. 90、16. 27、20. 40 mg/株。白术生长过程划分为苗期、地上部分旺长期、根茎膨大期及倒苗期4个时期。根据研究结果,综合判断贵州产白术最佳采收期在生长200 d左右即10月下旬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